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是流行於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肘子鼓”,據說是因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大約在清代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流傳過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1895年左右,蘇北人“老滿州”攜兒女沿臨沂向北演唱,將柳琴戲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這種唱腔,當地群眾稱之為“打冒”或“打鳴”,取其諧音,“本肘鼓”逐步衍變成“茂肘鼓”,解放後定名茂腔。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戲《羅衫記》劇照

茂腔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東半島居民的喜愛。茂腔在本肘鼓時期只有鼓、鈸、鑼等打擊樂伴奏,茂肘鼓時期開始使用柳琴伴奏,後來受京劇、梆子等的影響,採用京胡為主奏樂器,按京劇二簧定弦,並用二胡、月琴配合,陸續增添了嗩吶、笛、笙、低胡、揚琴等民族樂器。在行當方面,茂腔起初只分生、旦、醜,後來根據京劇行當劃分角色,分工更加細緻齊全。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青島膠州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演出劇團演員劉永霞:(茂腔的)行當非常齊全,有生有旦,還有青衣,花旦,小花旦,還有醜行的,還有老生。我主攻青衣花旦,青衣表演的時候就要穩重大方,裴秀英,黃桂英,這些都是青衣花旦。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曾金鳳 劇照

對於茂腔粉絲來說,曾金鳳、張梅香等老一輩茂腔演員就是他們心目中的明星,而在 2018青島市民五王大賽中,經過激烈比拼,最終來自膠州的劉永霞,表演的茂腔《狀元與乞丐》選段“教子”,技壓群芳,一舉獲得“戲王”桂冠。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傳承人劉永霞:自己從小就愛好,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是文藝骨幹,1985年,茂腔劇團收新生,我就過來了。從跑龍套開始,第一次擔任主要角色演得是《趙美蓉觀燈》,從過樓到觀燈,一個人五十四分鐘。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發源發展於勞動人民之中,並在勞動人民之中煥發生機。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入選首批山東省和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有一百多個劇目,其中代表劇目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羅衫記》、《五杯記》、《風箏記》、《鑰匙記》、《火龍記》、《絲蘭記》、《絨線記》、《蜜蜂記》等“四大京”、“八大記”。作為一門傳統藝術,茂腔在傳承的同時也要不斷創新。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劉永霞:老一輩藝術家演得“四大京”、“八大記”我們都在演,在繼承的基礎上,每年我們還會生產一出新戲,有的是恢復傳統戲,有的是移植了別的劇種,像黃梅、呂劇、評劇、京劇、豫劇。我們唱的傳統戲,大家都喜歡,包括我們新編的《秧歌鄉的故事》,老百姓也是非常喜歡的,因為我們表演的易聽易懂,都是貼近現實生活,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劇照

從1985年最初接觸茂腔,劉永霞已經在這個世界裡浸淫了34年,茂腔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老一輩茂腔藝術家逐漸退出舞臺,劉永霞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她始終相信,不論前路有多少困難,茂腔一定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永遠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劉永霞:傳承地方戲必須從娃娃抓起,各個學校都有戲曲社團,老年大學也在教,老年朋友也教,小朋友也教。現在戲迷朋友裡,年輕的大學生很多,經常跟我溝通跟我聊。我跟朋友們聊起天來我也這麼說,我說我活到什麼歲數,我只要身體能動,我就唱到什麼歲數。


精彩青島 找尋城市印記 —— 膠州茂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