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1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我现在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难道你宁愿我变成这个样子吗?

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为了爱你,我牺牲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你就不能陪陪我?

……

这样的话术,是不是似曾相识?尤其是在两个人相处时频频会遇到?

每每听到对方说这样的话,你内心五味杂陈,然后反复纠结,我内心根本不是对方想象的这个样子,但为什么又是我错了呢?

如此情感沟通方式,显然对方没有把我们的感受放在眼里,而是通过不断打击来达到自己的一己私欲,还让我时刻感觉自己处处做错了,这样的操纵对方情感的行为方式叫情感勒索。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这并不是我杜撰出的新词汇,而是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从事心理研究二十余年的情感结论。她将结论出版为《情感勒索》一书,不仅全球畅销20年,还被奉为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的封面写道:情感勒索者也许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却会让你过得生不如死。“他们”每次都是通过伤害的方式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两个亲密的人互相较劲的过程,就像一方向另一方索要很多东西,于是,这个名词诞生了。

2

一段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人是“情感勒索者”?

我们都知道,爱一个人主要体现在给予对方更多的时间陪伴,还体现在给予各种资源的支持与帮助上,情感勒索者也需要更多爱的表现方式,这都无可厚非,问题是他们想要的这些爱的方式每每让我们非常难过与悲伤。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甚至,为了想要更多的爱,经常会触碰我们内心最痛的区域,还拿一些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说事,目的就是让我们怕,然后屈服,完成对方的心愿。

比如:这么多年我对你的好你应该记得,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你都要听我的。

一个女人的本职就是照顾好家庭,这个事情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

……

情感勒索者每次谈话,都会用“威胁”的形式来告诉我们:如果你不这样去做,你就会失去什么,而失去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个人一手造成的。

每个人内心都有责任感,听到这样的埋怨,没有谁不怕指责与失去。

一次次这样的刺痛会导致我们变成什么样?

不断的开始怀疑自己,内心埋怨自己,把所有的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开始产生深深罪恶感,导致整个人每天情绪极度悲观。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3

其实,亲密关系中有“情感勒索者”角色的存在,也跟受害者的逃避息息相关。

在对方一次次“情感勒索”中,没有及时喊停,也没有说出内心的质疑,而是一味承认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还认为对方的指责是正确的。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情感“受害者”的不断纵容与默认,也是导致情感“施暴者”一次次故技重施,还不断加大要挟的砝码。

哪怕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段认为不合适的感情,还会将这段感情中受到的伤害带到下一段感情中,又重蹈覆辙上一段感情的悲剧,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糟。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4

这本《情感勒索》中也提到改善与“情感勒索者”关系有三个方法:

(1) 勇敢说出不字,并且接受这一切。

书中说,几乎所有的情感勒索者内心都是脆弱的,他们害怕回去到曾经经历的伤痛中去,所以采用“胁迫”的方式让对方赶紧答应自己的请求。

这背后是“立刻、马上”的“急迫性”,而我们甘愿成为去满足对方的原因,是看到心爱的人无比着急想立刻给予回应,虽然那些话非常伤害我们,但是被激动的情绪蒙蔽,结果对方的“勒索”成功。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所以,再次遇到时不要着急给予回应,而是告诉对方彼此都需要冷静一下,就事论事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刺激的言语伤害彼此。

如果对方继续戳我们的痛处,你要对内心的自己说,我接受这一切,这才是正确解决的方法。

(2)亮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隐忍

我们应该清楚,两个亲密的人互相争吵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良好的沟通才是合理与重要。

如果遇到对方言语攻击你,你要适当保护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是在伤害自己。

“你知道我很害怕吗,请你停止伤害我”;

“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话有多伤人,但我希望你不要再那么说我了”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接着,你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其这样指责不如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所有的过错不可能都是自己的,两个人各有一半责任,谁也逃避不了。

最后,让对方冷静下来后,争取一起做共同决定。

“我们可以等双方都平静了,再一起想解决方法”;

“我想知道,有哪些办法可以让我们相处得更顺利”;

……

“我研究了20年夫妻关系,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爱的人伤我最深”

5

本书中有句话说:我们因为情感勒索而产生的所有忧虑、难过、恐惧或罪恶感,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受欢迎程度以及责任感有着负面或不正确的认知,这些认知是我们情绪的源头。

换句话说,当我们正在经营一段亲密关系时,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越是在自己所爱和爱的人面前,越要看清楚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只有看得越清楚,才能真正懂得彼此想要什么,找到彼此相处的契合点,而不是你我伤害的痛点,要不然时间愈久,彼此反而越想逃避,导致两败俱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