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农人春香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这句话其实不算是农村俗语,只不过是农村的一个习俗,就是如果姐夫死了,那么作为小姨子的最好不要哭,因为在村里有句歇后语叫“小姨子哭姐夫——假悲伤”。小姨子跟姐夫说白了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不是因为有姐姐这个中间人,小姨子跟姐夫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连一丁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去世又怎么会很伤心呢,所以说在农村会有这种说法,姐夫死了,小姨子不需要哭的多悲伤。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姐夫和小姨子好像是个梗,农村人在农闲的时候就爱成堆的坐在门口晒太阳、唠家常,张家长李家短的,在大家嘴里都成了趣事。姐夫和小姨子就是最需要避嫌的一组CP,包括兄长弟媳,嫂子小叔子之间,都是需要避嫌的,因为在过去农村人家里穷,娶个媳妇真的是很困难的事儿,假设家里老大去世,那么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嫂子就再下嫁给小叔子,诸如此类种种,所以姐夫小姨子,嫂子小叔子之类的关系都要撇清,如果说姐夫去世了,小姨子一旁哭的十分伤心,那岂不是要惹人非议了。


其实都是农村的一些老习俗老说法了,面对亲人去世,伤心是在所难免的,在那个时候谁还顾得哭得哭不得,因为有姐姐的特殊关系,姐夫通常都会对姨妹很好,假如真的姐夫去世,想必但凡有点儿良心的人都会很伤心吧。


小十六123


我觉得这句话还是有些夸张,“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这其实是避嫌的一句话,我觉得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哭还是可以哭的,不要太夸张了就好。


其实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很特殊,都有一个共同的“妈”,却毫无无缘关系,通过姐姐的关系,彼此的关系拉的很近。我的家乡有一句说“小姨子是姐夫的半个屁股”,意思是说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是非常亲昵的。

我结婚的时候,小姨子才11岁,那个时候小姨子就天天的缠着我,有时候寒暑假就住在我的家里,就像亲妹妹一样,很多个晚上,她都把姐姐赶到一边,非要我搂着她睡,如今小姨子已经结婚了,每次开玩笑提起这件事,她对象的脸都是黑的,没办法,咱是姐夫。



姐夫死了,小姨子怎么可能不哭呢,非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装作若无其事吗?我觉得想想姐姐,想想姐夫留下来的孩子,小姨子也会失声痛哭的。


我是焱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白了就是避嫌。

其实农村有很多俗语,比如:宁同小叔打闹,不同伯老逗笑。<strong>

这种说法是弟媳要和大伯避嫌。因为大伯肯定已婚,明白男女那种事,所以弟媳和大伯如果经常逗笑,类似于调情,就很容易出事。

不过也有相反的说法,比如:宁往大伯腿上坐,不从小叔眼前过。

这种说法意思是,大伯毕竟是你丈夫的哥哥,年龄又大,社会阅历丰富,只要有点人性是不会搞亲弟弟的老婆。

但小叔子往往还没结婚,血气方刚,不知道男女的事情又很向往。

嫂子是小叔子最常遇到的女人,如果朝夕相处又不避嫌,就很容易出事。

以上说白了,都是让女人在家里和大伯、小叔子避嫌。

除了避嫌以外,还要刻意注意不要引起绯闻。

比如公公生病媳不扶。本来公公生病了,儿子媳妇为了尽孝,出门扶一下也是正常。

但关键这种事情,往往会引起别人的闲话。别人不见得知道公公生病,可能怀疑公公和媳妇关系不一般。

谣言一旦传起来,想要平息就难了。

同样道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是一个道理。

这里的姨妹不是那种没出嫁的,往往是已经结过婚的。

姐夫死了,姨妹因为曾经说过姐夫关照,哭一哭也是正常。

但如果哭的太厉害,就会让人怀疑姨妹和姐夫关系不一般。

因为古代确实有姐夫对姐妹通吃,一次娶了两个的,比如陈独秀。

但妹妹既然已经结婚嫁给别人,就要避避嫌,避免这种谣言。

说白了,这些农村的俗话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很多时候就是柳下惠也控制不住自己。适当避嫌是必须的,也是有利于家庭和睦的。

话说萨沙刚刚看过了电视剧《温柔的背叛》


萨沙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事儿整的,咋啥也成了农村的俗语了呢?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在我们胶东农村的确有这样一种说法,却不是农村的俗语。为什么说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这里面有很多的说道。



我们胶东农村,有“小姨子是姐夫的一半儿腚”的说法,就是对于姐夫与小姨子之间关系的调侃。姐夫与小姨子之间是没有半点儿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所以这姐夫死了,与小姨子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所以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哭的死去活来。该哭的是姐姐,没了丈夫,这以后拖儿带女的日子该如何生活。

对于这姐夫与小姨子之间的关系,从古至今也是很微妙的。在古代,有姐妹俩同时嫁给一个为妻的。也有姐姐死后,小姨子嫁给姐夫填房的,都很常见。就是如今,这小姨子在姐姐去世后,嫁给姐夫的也不足为奇。

民间关于姐夫与小姨子之间的传闻也并非少数。一来这姐夫看到青春靓丽的小姨子难免有一些想法,二来这处于懵懂期的小姨子对于自己至亲姐姐的丈夫,也没有戒备心。所以,那些有着“小姨子情结”的“姐夫们”也是熟知女人心理儿的老手。带小姨子买买买、逛逛逛的,一来二去,这小姨子可真就成了姐夫的半拉屁股。


虽说这小姨子与自己半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但有了姐姐这层中间关系,于是小姨子也算是“自家人”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蠢蠢欲动的姐夫们便将目光瞄向涉世未深的小姨子。就是未得逞,碍于情面,小姨子一般是数落几句,也不便声张。万一成功,但被姐姐发现,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从姐姐角度讲,两边都是自己身上的人,也就内部处理,或“关门打狗”,打开大门,还是自家男人。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如果姐夫死了,姨妹自然不能哭的。

本来农村人就爱想想姐夫与小姨子之间的关系,出于避嫌,小姨子也不能哭。否则,看到姐夫死了,自己如果比姐姐哭的还伤心,那不更授人以把柄啦,很容易遭人议论。

综上所述,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主要哭不得也是避嫌的一种手段。况且,本来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一个人,就是死了,内心也不会有太多悲伤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建行渐远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怎么说呢?这个老规矩,真的让人尴尬,说又说不得,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就像我们老家说的老公公不能进儿媳妇的房间,大伯子哥也不能进弟妹的房间一样,其实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不过是为了避嫌。

老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就连古代圣贤也是如是说的,比如小叔子和大嫂之间,除非是出现“嫂溺”的情况,也就是说,大嫂掉水里了,小叔子才能施以援手搭救,平时是不能有身体接触的。因此农村老俗话说“公公不搭媳妇肩,免得人嘴惹油盐”,但对于老了岁数大了走不动路的老公公,做儿媳的还是可以施以援手勾肩搭背的,是为带夫行孝道。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这句老话也是如此。除了说男女授受不亲,再一个就是避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姨妹和姐姐姐夫的关系,也算是最亲近的人。民间有说法,叫什么姨妹有姐夫的一半。不过作为农村俚语,有点粗俗,听听就好。很多的姨妹对姐夫是很仰慕的,就连择偶标准也会说“像我姐夫这样的男子我才嫁”。平时,姨妹吃姐姐的醋的现象不是没有。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在古代和以前社会,为了保证家族传承和肥水不流外人田,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农村老话说“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也就好理解了。因为姨妹和姐夫的关系,原本就存在着有暧昧机会的可能。如果在姐夫的葬礼上哭泣,会被外人看到嚼舌头根子的,会说姨妹和姐夫有一腿,也会让做姐姐的心生猜忌,影响姊妹之间的感情。

有人说古代的妇女不哭三夫,一就是姐夫,其他是姑父和姨夫,因为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姻亲才有亲戚关系的,因为没有血缘关系的维系,没有哭的理由。其实“爱屋及乌”“兔死狐悲”,当姐夫死了,看到姐姐伤心难过,做妹妹的陪姐姐哭哭又何妨呢?


农村老俗话


题主下次再要提问题尽量说普通话,

应该是:小姨子为什么不能哭姐夫?其实这是农村人比较讲究的习俗,城里人好像没那么多讲究。

举个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村里有个王姓人家,姐姐嫁给新沂市那边,姐夫是个裁缝,小姨子也想学门手艺,就到住进姐姐家,一学就是二三年,后来跟姐夫日久生情,姐姐整天忍气吞生不久撒手人寰,再后来小姨子和姐夫顺理成章结婚在一起。可娘家这头论死"理"直到母亲去世送葬那天,都没让这个女儿进门。按理说,姐夫是外姓人,没有血肉之情,但非是姐夫都有非份之想,而是社会上爱开玩笑的人总会拿小姨子开涮,久而久之就变成姐夫与小姨子之间的障碍了,虽说姐夫和小姨子没有血缘关系,可还联着襟呢。


170937601刘捕头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农村,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很微妙,比如有句老话说姐死妹填房,意思很明显,姐姐尽不了的义务,小姨子得帮忙实现,有不少关于姐夫和小姨子的俗语。



说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主要是为了避嫌,小姨子也就是姨妹,平日里是要和姐夫保持一定距离,不能给村里那些喜欢嚼舌根的老娘们机会说三道四。

姐夫死了,如果姨妹哭天喊地的悲痛欲绝,很容易让村里人误会,会说为什么一个小姨子能哭的这样伤心?又没有血缘关系,莫非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关系和感情?


也别说农村很多人喜欢嚼舌根,村里确实有这种小姨子跟姐夫不清不浑的事发生过,我们村有一村民家里俩闺女,老大招了外地一小伙当上门女婿,后来那女婿把小姨子也发展成自己媳妇了,小姨子找婆家他都不让找。


再后来这个上门女婿在矿山不小心出了事故,一命归西,撇下老婆孩子,还有妻妹,妻妹跟着哭的死去活来,村里很多老人前去看热闹,笑话姐妹俩共侍一夫,共哭一夫。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很少出现,而当姐夫去世以后,妻妹哭也是心疼姐姐哭,看着姐姐哭的难受姨妹也会跟着落泪,真让姨妹哭姐夫是没有那么撕心裂肺的,也难受但是不同程度的难受。


这年头,身正不怕影子斜,管老人们怎么说来着,姐夫也是家里的半个儿子,怎么说也是有感情了,难受还怕别人说什么呢?没那么多讲究的。


悠然见东山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过去在咱们农村老话,俗语还真的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农村俗语,老话也不见得句句在理,句句正儿八经的,就拿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来说话,自己的姐夫死了,姐姐从此失去了依靠,按照老来传统婚姻习俗来讲"好女不嫁二夫",这说明姐夫去世了以后,从此一个人独守空房,还需要抚养儿女们成长,瞻养公婆百年,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在姐夫去世,姐姐伤心欲绝的情况下,作为妹妹的我,人非草木,孰然无情,在邻居们都感觉到暗暗悲伤落泪的情景之一下,身为姨妹的我难道连伤心啼哭几声也不行,也会被旁人笑话吗?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是一句传统的流言蜚语

在过去,咱们农村流转着这样一句关于姐夫与姨妹的俗语"姐夫撩姨妹,不是外边人,老婆是讨的,姨妹子是找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姐夫撩姨妹理当然,大家都无语可说,意思就是姐夫们从不把姨妹子们当人看,所以就出现了"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一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姐夫死了,你姨妹在一旁伤心欲绝,嚎啕大哭时,别人会怀疑你姨妹与姐夫有通奸之嫌,所以姐夫死了,你只能够在姐姐一旁暗暗伤心落泪,决不可以哭出声来。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矣

在旧中国,礼教比现代社会更加的严格,男子的铺房,女子们的绣房,不是一般外来人都可以进去自由的,再加上封建礼教传统"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更加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姐夫与姨妹必须要远离而敬之。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了,再加上现在农村家庭夫妻俩生育孩子们少,一般家庭都只有两姊妹,或者是三姊妹,姐夫们都视自己的姨妹妹,如同胞姊妹,关怀备至,根本就没有了"姐夫撩姨妹,不是外边人"之说,同时也没有什么"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之事,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啊!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是受封建礼教传统的束缚了,在现代社会大家庭里,大家兄弟姐妹姐夫们都是一家亲了,根本就不存在"姐夫死了,姨妹不能哭了"之说,并且姐夫死了,姨妹伤心痛哭是一种人之常情,一种亲情的体现,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民间还流行一句“牛屎马屎不是粪,姑夫姨夫不是亲”的俗语,说的都是像姑夫,姨失这些姻亲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算不上真正的亲人!



姨妹就是老婆的妹妹,对于姐夫来说就是小姨子。姐夫对于小姨子来说,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果不是姐姐的关系,两个人会毫无瓜葛。而且小姨子和姐夫是同一辈分,年龄也大多相仿,如果关系过于亲密,容易遭人非议,实际上也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关系。不像姑夫和姨夫那样,好歹是个长辈,年龄可能还会差的多。所以,姐夫相对于姑夫和姨夫来说,是一个危险系数更大的存在!



《奔腾的岁月》里,刘立秋和刘立夏姐妹俩与周小强之间的恩怨,充分说明了姐夫与小姨子之间关系不可以太亲密。

所以说,姨妹哭姐姐那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亲情,如果是哭姐夫的话,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还有可能遭人非议!

从前农村里确有一些姐姐去世以后,娶了妹妹的姐夫,这样照顾起外甥来,可能更能令人放心一些!那如果姐姐活着的时候,姐夫与小姨子之间是不应该眉来眼去的!然后,如果不是因为小姨子特别小,姐姐和姐夫抚养过小姨子的话,那小姨子也应该培养不出哭姐夫的感情来。

血浓于水,人之常情!旁人再近,也比不了亲情!


村姑说村事


农村俗语:“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制作一串冰糖葫芦,这串冰糖葫芦是由几个成语和俗语串联起来的。

——捕风捉影——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杯弓蛇影——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智子疑邻——


实际以上这五个像冰糖葫芦串联在一起的成语和俗语都有一个共同的味道,这个味道就是猜疑。

这五个——三个成语和两个俗语命中的靶心都是避嫌。

吃了这串成语和俗语制成的冰糖葫芦目的是想让大家消化出一种东西叫做要知道避嫌。

姐夫死,姨妹哭不得这个行为实际就是要避嫌免得让别人胡思乱想想出个不好的故事。

因为大部分人的眼睛真的和唐三藏一样属于肉眼凡胎只能看到表像看不到真相。

实际这三个成语和两个俗语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我还是要择取其中的一句俗语来好好鉴赏一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什么意思?


当你路过人家西瓜地的时候千万别不要蹲下身子去系鞋带,因为你蹲下身子去系鞋带的这个动作会让瓜农误以为你是去偷他(她)的西瓜。

因为你在瓜田里蹲下身子系鞋带和瓜农在瓜田里蹲下身子去摘西瓜的的动作相似度极高,瓜农蹲下身子的目的是摘西瓜,而你蹲下身子的目的是系鞋带,但是当瓜农看到你蹲下身子他(她)的直觉思维是不会想到你蹲下身子的目的是去系鞋带,瓜农会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你在他的西瓜地里蹲下身子目的就是去偷他(她)的西瓜,到时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在那种是非之地尽量谨言慎行避嫌,鞋带松了就松了,等走出那片瓜地再系鞋带不迟,千万不要在西瓜地里系鞋带,免得把说不清的是非招惹上身,黄泥粘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用武松交待给他哥哥武大郎的话就是:

在那种是非之地闲事莫管,无事早归,免得招惹是非上身。

当你经过李子林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整理头上的帽子,免得让人怀疑你抬手不是整理头上的帽子,而是去偷摘人家的李子吃,因为摘李子和整理帽子的动作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吃了冰糖葫芦,品尝到了“猜疑”的味道,现在来品尝一下关于猜疑的几个小故事。

A

儿童般天真可爱的猜疑。

有一名儿童这天在大门口看到一位中老年妇女拄着拐棍过路,他马上跑出来站在路中间拦住中年妇女,“站住,把你的拐杖交出来。”中年妇女感到纳闷,为什么要她把拐杖交出来。



原来这名儿童的小姨恰好腿也被摔伤了,他小姨拄的拐杖和那名中老年妇女拄的拐杖一模一样,小孩子因为刚出生没多久天真见识少,他看到中老年妇女和他小姨拄得拐杖一模一样,误以为那名中老年妇女把他小姨的拐杖拿了,所以就拦在路中间要那名中老年妇女把拐杖退还给他小姨。

还举一个儿童天真可爱般的猜疑。

我自己的外甥看到一辆三轮摩托车从我家门口过路就对着车里的人喊:“外公,外公。”


为什么我的外甥会对着三轮摩托车里面的人喊外公,那是因为我爸爸也开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当我的小外甥看到有三轮摩托车从我家门口路过,就以为是我爸爸开着三轮摩托车,所以他以他看到的表象——三轮摩托车判断出三轮摩托车里面的人是我爸爸,所以他看见三轮摩托车过路就大喊:“外公。”

是不是觉得我的小外甥的天真很可爱。

品尝了儿童的天真现在来一点可笑的猜疑。

有一名蠢妇从家门口冲出来就拦住从她家家门口过路的妇女甲,硬是认为过路的妇女甲偷了她家晒在晒谷坪里的鱼腥草。



从她家门口过路的这名妇女甲被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为什么这名蠢妇会猜疑妇女甲偷了她家的鱼腥草呢?

原来这名蠢妇的鱼腥草莫名其妙少了很多,也是无巧不成书,两个“恰好”有缘凑在了一起组成了这一回可笑的孽缘,恰好蠢妇看到鱼腥草突然少了很多,恰好妇女甲从她家门口路过,于是秀才遇到了兵,有理也说不清了,妇女甲被蠢妇蚂蟥粘肉般黏上了,甩不掉、说不清、道不明。

蠢妇硬是赖在了路过的妇女甲身上,硬说妇女甲偷了她家的鱼腥草。


实际上妇女甲只是从蠢妇家门口路过,压根就没有偷蠢妇晒在晒谷坪里的鱼腥草,蠢妇的鱼腥草少了的原因是鱼腥草被太阳晒干水分缩小了体积,蠢妇因为愚蠢缺少常识,看不出鱼腥草少了是被太阳蒸发了水分的原因,没文化很可怕所以她的无知就认为鱼腥草少了是被人偷盗了,恰好妇女甲从她家门口路过,于是这名蠢妇马上“破案”出“偷”她鱼腥草的贼就是路过她家门口的妇女甲。

姐夫死了,姨妹哭不得实际是一种另类版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是说要避嫌疑,免得让其他人的大舌头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在大众场合凭空演绎出一个题目叫做《姐夫和姨妹》这类少儿不宜的故事。

当姐夫死了,姨妹哭在别人的看法中会认为姨妹哭姐夫这个过程有玄机有内容,人对未知事物总是会往坏的方面想,姐夫死了,姨妹为姐夫的死哭,别人会认为姐夫和姨妹肯定背后有暧昧不可告人的关系,要不然姨妹为什么会为姐夫的死哭得那么伤心呢?

实际想想,做人真难,套路太深,自己本来一些正当的行为举止、情感宣泄也得顾及他人的眼光,生怕别人的唾沫星子会淹死人。

人言可畏呀!

特别是那些无知的人的错误言行竟然能指鹿为马劣币驱逐良币,本来一个正常的行为竟然会给那些不正常的风言风语和捕风捉影让路。

看个电视剧情到深处自然而然激活泪腺眼泪就会哗哗地流,姐夫死了因为要避讳别人的捕风捉影姨妹竟然哭不得了。

世间的愚蠢太多,一个正常的行为竟然需要给愚蠢让路靠边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