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似忠,一定要“防着”那些打着对你好旗号的坏人!

【出处】《资治通鉴》第195卷 唐纪11

【原文】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宫中击鼓,玄素叩阁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朝廷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且宫中唯有妇人,不知有能如樊姬者乎。”太子不听。

【译文】太宗听说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多次行谏,便提升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职。太子曾在宫中击鼓,玄素叩门直言切谏;太子将鼓拿出来,当玄素的面毁掉。太子很久不出宫见属下官吏,玄素劝谏说:“朝廷遴选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辅佐殿下,如今动辄经过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对将如何使他们对殿下有所裨益呢?而且宫中只有女人,不知是否有象樊姬待楚庄王那样贤惠的呢?”太子不听其谏言。

【解析】左右庶子都是东宫的属官,也就是太子身边的重要官员。张玄素因为劝谏太子,被唐太宗提拔,从右庶子升为左庶子。张玄素这些劝谏的行为貌似忠诚,为了太子的品德塑造,费劲心机,其实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张玄素其实并不是好人:

1、劝谏内容

作为太子的属官,其实本应是太子的嫡系,应该处处维护太子的利益,想尽办法维护太子的稳定地位,巩固太子的势力。这样才能让太子顺利的接班成为下一任皇帝。而张玄素并不是积极的为实现太子的想法而努力,处处盯着太子的过错。谁没有过错?像这种打鼓和不见属官这样的小事,真的不值得去关注,这是成为皇帝之后,为了做出榜样,宣扬风气时候,才需要顾及道德形象,而此时张玄素最该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助太子李承乾如何击败想夺嫡的魏王李泰,稳定太子地位。

2、有罪推定

太子击鼓,这有什么错,打鼓就是为了娱乐?宫廷斗争的险恶,每天烧脑,就不能在业余时间放松下紧张的神经?这样做是不是另外一种韬晦?一个积极处心积虑礼贤下士,努力学习,这样的人,对于唐太宗这样的权谋皇帝,会不会认为太子想抢先夺班,会不会更加猜忌防备太子?如果表面娱乐,会不会麻痹魏王李泰,让其放松警惕?在宫里不出门,就是为了玩女人?就不能闭门思考?就不能减少行迹让人捉摸不透?张玄素不管这些,直接认为,你打鼓就是奢靡,不出门就是玩女人。

大奸似忠,一定要“防着”那些打着对你好旗号的坏人!

3、当众扬过

如果张玄素真的想为太子好。私下见面,偷偷的劝谏就行了。而张玄素呢,“玄素叩阁切谏”拍着大门直言进谏,要求太子改正,光怕全天下不知道太子在玩音乐,这让外围的人,都认为太子是个花花公子,并不适合储君之位。这就是明显的在不断的抹黑太子的政治形象。这个背后表面是在帮助太子,其实这就是在给太子的敌对集团提供弹药,让太宗和大臣对太子产生不良的印象。这样的人表面是太子的属官,其实就是替敌对势力服务的,对太子而言,张玄素表面的忠诚掩饰不住内心的奸诈。

张玄素这样做的政治动机何在?不是太子的人,就绝对太子的竞争对手,魏王李泰的人。仔细翻看历史,隐隐约约还真是这么回事,张玄素出身寒门,朝廷没有政治势力,他的崛起完全是宰相房玄龄的选拔和任命。房玄龄对他有知遇之恩。而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是魏王李泰的心腹。很明显,张玄素的政治倾向就是李泰安排在太子身边的间谍。搞政治就是这样,这些身边看似忠诚,劝你改错的人,尤其是盯着你的道德品德细节的人,其实内心充满着奸邪。不能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