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明朝正德六年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口上修建關樓、築建關城,嘉靖二十四年、萬曆九年都曾增修,這就是後來的關城。

平型關北有恆山如屏高峙,南有五臺山巍然聳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兩山之間僅有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由於恆山和五臺都是斷塊山,十分陡峻,成了晉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這條帶狀低地便成為河北平原北部與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平型關所在的平型嶺就是這條帶狀低地中隆起的部分,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一條東西向古道穿平型關城而過,東連紫荊關,西接雁門關,彼此相連,結成一條嚴固的防線,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時代,京畿恃以為安。

明代,蒙古騎兵頻繁侵邊,搶掠財物,我國守軍和居民與侵略者發生過多次激烈的戰鬥,嘉靖三十二年蒙古韃靼部俺答率兵大舉南侵,從大同深入渾源攻平型關,乘虛而入,遂陷平型關。接著由此直趨靈丘、廣昌(今河北淶源),進逼紫荊關,形勢十分危急。最後,在明軍與百姓的打擊下猖狂北逃。有史以來,平型關就是中華民族抗擊異族入侵、保家衛國的英雄之地,是中華民族不屈抗爭的見證。

當然,真正令平型關名揚天下的還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平型關伏擊戰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二次大勝利(第一為1933年喜峰口戰役),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大大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熱情,增強了抗戰必勝信念。

如今的平型關分為關口和關城兩部分。

平型關關城,位於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呈正方型,周圍九百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真謂峻嶺雄關。

平型關關口,城周長1公里餘,今殘高6米。關門坐西朝東,門洞用券栿相間的方法築成,高4米,寬2.7米,牆厚2.7米,今關樓重建。城內匾額上書"平型嶺"三字,兩側嶺上明長城遺蹟尚存。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百年英雄地 山西平型關

為保護這一重要的歷史遺蹟,1961年國務院公佈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動工進行了維修,1969年北京軍區主持修建平型關大捷紀念館,1971年10月閉館,1986年復館。2007年改擴建,2009年重新開館。地方政府為了經濟發展,在修築公路時為了減小坡度,將平型關關口和城牆劈開,從中間穿過,新公路旁又有了新關樓。一代名關,面目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