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000字裡,藏著管理與人性的所有奧祕

事物的本質永遠沒變,變的只是人們認知本質的尺度。

財大易晟

商學院

作者 l 吳強 私人董事會教練 領導力發展專家

來源 l 正和島(ID:zhenghedao)

这5000字里,藏着管理与人性的所有奥秘

很顯然,《道德經》是老子寫給領導者的一部著作。2500多年前的領導者,都是各個邦國的統治階層,也就他們識字,能看懂老子這五千言。

關於人類的智慧,從古自今並沒什麼改變。事物的本質永遠沒變,變的只是人們認知本質的尺度。人們都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終極真理”,無論是科學、哲學還是宗教,人類文明幾千年的努力,都在逼近這個真理。

由於工作關係,我接觸的企業領導者非常多。其中優秀的領導者,都是那些善於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總結,把握問題本質規律的人。而縱觀世界,那些偉大的企業家、投資家,他們的認知更是接近了宇宙的規律。

《道德經》就是一本這樣的書,它討論世界的本質規律是什麼,以及如何遵循這個本質規律去養生、為人、處世、用兵、治國。前者是道,後者是德,遵道而行就是德。

只要遵循了規律,結果就沒有不好的。所以,一位經營者如果身體不好、公司不賺錢,那一定是沒有找到某些規律,或者沒有遵循某些規律。用《道德經》的角度看,就是“不道德”。

《道德經》還是一本充滿終極關懷的書,老子洞悉宇宙規律後,對人類命運報以深深的無奈和擔憂,所以書中不斷提醒人們,要遠離那些讓人類陷入危局的事物。所以,這本書也是一本《人類命運警示錄》。

去年10月份,為了履行陪伴一位私董會小組成員閱讀《道德經》的承諾,我一天一章解讀《道德經》,後期也將一些理解發往朋友圈,拋磚引玉,引發大家一起討論。

老子對於世界本質規律的基本假設,在現代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證明,這真實很神奇。我們無從瞭解老子的智慧從何而來,可能是遠古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心靈感知與宇宙更加貼近吧。人,本來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我認為領導者閱讀《道德經》是非常必要的,這會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我們都知道人和人的區別關鍵不是外在,而是內在的認知能力。用今天我們掌握的信息量、以及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水平重新閱讀《道德經》,將幫助我們重新認識《道德經》,也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今年應陳為(正和島總編輯)兄的邀請,再深讀一次《道德經》,再拋次磚,希望可以引發更多的企業經營者對《道德經》的興趣和思考。也許大家一起討論,幫助我填補對《道德經》的認知盲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讀>>

萬物有道。

任何事情,如果找到了其“道”的脈動,就可以長久、持續地成功。所以,判斷一個人水平的高低,往往看他對“道”的掌握。

“道”是什麼?是事物背後的規律。下棋有棋道、擊劍有劍道、喝茶有茶道。但對於經營企業的領導者來說,關心的還是經營之道、用人之道。對“道”徹底掌握並有最佳實踐的人,往往被人稱之為“神”,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臺灣的王永慶等諸位先生,都被人稱之為“經營之神”。

所以啊,做企業看上去是在創造產品、顧客、就業、稅收和財富,其實是企業家在經營之道上的修行路。那些不斷追求的成果和指標,只是讓我們上路的誘餌罷了。經營者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經營之道”。

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談的就是“道”和“德”兩件事。“道”是萬道之道,是所有規律背後的規律,是最終極的宇宙律。而“德”就是“道”顯現出來的狀態,或者說遵循“道”的行為。

老子看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由“道”而發生,這不辯自明。道並不是某種實物,而是一種規律,或者說是一種秩序,也許是一個還沒有被人發現的公式或者定理。

“道”非常玄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難用語言精確描述。打個比方,就像一道美味的菜餚,你可以描述它如何好吃,但說的再惟妙惟肖,如果聽眾不親自去品嚐,就無法真正明白其“味道”。

你也可以給這道菜餚起個好聽的名字,甚至把配方展示出來。但與真實的美味相比,一切名稱和語言都是在隔靴搔癢。

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種想說卻怎麼都不完全的痛苦,只有你自己去體會。釋迦牟尼也說過: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說法如手中葉。

知與說的差距,是活物和標本的差距,所以老子不想說、也不屑說。但無奈函谷關的領導尹喜非讓他說,不說不讓出關。那就說說吧,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有一天你品嚐到真正的道,可別說和我講的不一樣哦。

放下“道”究竟是什麼的討論。老子提出了這個世界兩個最基本的關係,無和有。

無,是天地的開始。或者說,天地開始之前,是無。不是虛空,就是無,沒有!什麼也沒有,沒有虛空、沒有黑暗、沒有時間、沒有存在。就像你還沒有創辦企業的想法的時候,你今天的企業就是“無”,是不存在的事物。

故此,“無名天地之始”。

從無到有,是一個奇妙的過程。某個機緣巧合,就有了——無中生有。而那個從無中生出來的“有”,只是萬有的開端,是一切有的基礎。

所以,“有名萬物之母”

138億年前,還沒有宇宙。突然一個奇點大爆炸,讓物質和能量誕生,讓時間和空間出現,並且在宇宙規律的作用下,物質不斷組合分化,演變出星系地球、大千世界、植物動物、人類社會。

今天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整個宇宙的直徑已達960光年,還在不斷擴大。銀河系有1000億個恆星,已知宇宙中有1000億個星系。也就是說,已知宇宙中恆星數量比地球上的沙粒還要多。據估算,地球上一粒沙,對應了一萬顆恆星。

無和有,相生相伴。無生出有,有歸於無。兩者同出於道,但因為表現形態不同,所以人們對它們的認知也不同,這就叫“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聽起來很玄妙,但玄妙中又有更深的玄妙。這就是道,一切玄妙都由道而起。“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想要學習“道”,想要了解宇宙的終極規律,需要你開啟兩雙眼睛。

一雙是你的心性之眼,不要帶著評判,用心去感受和品嚐道的美妙。另一雙是你的理性之眼,帶著無窮的好奇心和渴望,去探索道的精微和複雜。“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不矛盾。讓內心感動的美,和完美無暇的定律,本質上是一件事。就像我們可以從數學公式、物理學定律中去體會到“美”,也可以在優美的樂曲中尋找到規律一樣。

這就是“道”,掌管著宇宙的終極規律,是無和有的起點和終點,是世間一切事物的法則。讓我們一起體會道的美妙、探索道的究竟吧。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解讀>>

這一章老子講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不要刻意去追求,而要讓事物順著它的規律去發展。

老子說,全世界都知道美是什麼,因此也就知道什麼是醜;知道善是什麼,也就知道什麼是惡。或者說,由於醜和惡的存在,人們才知道美與善。

世界是一個整體,卻由不同的部分構成的。不同的部分相互對立,也彼此成就。當一部分不存在的時候,另一部分也不存在。

沒有醜,就不會有所謂美;沒有惡,就不會有什麼善。同樣,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前和後、音和聲,都是這種對立又相伴的關係。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希望得到那些最好的,就要承受那些最壞的。比如收益和風險、創新和管理、機遇與挑戰…..必須接受它們的衝突或共存,並做好平衡。這個現實不會因為人們的偏好而改變。

不幸的是,人們總帶有強烈的偏好。愛美嫌醜、喜新厭舊;喜歡收益,厭惡風險;既要高速增長,又不能容忍混亂。

從更高維度看,世界是一個整體系統,微小的變化能帶動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1963年提出,“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在老子看來,人類不停的折騰,解決一個問題時,牽扯出另一個問題;而為了解決新的問題,又會導致更大問題的出現。

比如,人類用汽車替代了馬車,但汽車帶來了能源和汙染問題,於是又發明了電動車,而電動車可能帶來新的汙染問題。再比如,為了解決通訊問題,人們發明出電話、移動手機、智能手機。但今天,智能手機又帶來一系列新問題,正等待人類去解決。

世界的整體性表現在一切物質、時間和關係都相互連接,沒有什麼能獨立存在。如何讓攪渾的水平靜?難道是重新攪拌嗎?當然不是。

所以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不去擾動水池。不製造問題,也就不需要解決問題。不讓生病的條件存在,就不會生病,也無需醫治。有智慧的人善於治“未病”,最好的管理不是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而是把工作做在“防患於未然”處。

過於“有為”定會帶來禍患。太有作為的領導,往往折騰一番之後留下一個爛攤子。拍腦袋決定、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這樣的情況還見得少嗎?

過於鮮明地喜歡什麼、排斥什麼,會讓事物失去重心,並且失去真實。而真實是領導力最基本的要素。個人的名利並不重要,功成事遂才重要。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無為之為、順勢而為。優秀的領導者,不要太在意是否“留下了個人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是按照事物的本來規律去做事。

按照規律做事是什麼樣的呢?老子說“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激活事業的生命力,而不干擾它;讓事業自己成長,而不佔有它;為事業賦能,而不控制它;事業成功了不自居,把知名度和公眾形象留給團隊成員。因為老大不居功,所以企業的成功才能長久不滅。

在中國的企業家中,從馬化騰和段永平帶企業的方式中,我品到了這種味道。

靠8分錢利潤年賺2.6億:你看不起的行業,往往最賺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不起眼,但是很賺錢的行業?排名第一的回答接近10000贊,作者@維小維分享了一個好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很有價值的思考——那些你瞧不上的行業,可能藏著最好的機會。有一句話說得好:賺大錢並不難,難的是你不努力、怕吃苦,卻還想賺大錢。小生意,也能做出大成就,小人物,也能賺大錢。別總是抬頭看著那些天上飄著的、稀里古怪的融資項目,關注財大易晟金融學院,為您分析最能賺錢的行業,發掘最新的投資機會!

財大易晟金融學院

Ethan-FinancalSchool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文章僅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交流,不作為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財大易晟商學院(ID:Ethan-BusinessSchool)除發佈原創乾貨以外,致力於優秀文章精選、精讀與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繫電話:40060100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