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李光地是康熙時期的名臣,《康熙王朝》中對他刻畫尤多。李光地雖然官至掌院學士、吏部尚書、大學士,康熙和雍正皇帝對他都有較高評價。但實際上,他的人品時常被人詬病。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李光地

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說:李光地的人品人所共知,完全沒有翻案的餘地。他早年出賣朋友,中年不回家守孝,晚年有私生子找他認爹,足以稱之為“三案”。難道所謂的大儒能是這樣的嗎?

全祖望所說的“三案”,其中轟動一時,影響最大的,就是第一個——“賣友案”。

康熙十二年,李光地回老家福建省親,正好就趕上了三藩之亂。十三年三月,安溪被耿精忠的叛黨所據,李光地帶著家人跑到山中避亂。

當時耿精忠蒐羅當地名士,為其效力,李光地和他的同學陳夢雷都是他們爭取的目標。陳夢雷因為父親被囚,先從了叛黨。耿精忠當時也在威脅李光地,如果不從,就要殺他全家。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李光地在想辦法逃跑時,遇見了陳夢雷。兩人促膝長談三日,把當時叛黨的情況進行了透徹分析。由於他們身在其中瞭解一手情況,只要將消息傳遞出去,必然是大功一件。

十四年五月,李光地將於陳夢雷商討的結果,封於蠟丸之中,由僕人帶入京城,又通過同鄉上呈給康熙皇帝。希望朝廷大兵要以急攻為主,不要拖延,越拖越容易生變。此外還就叛軍情形提出了諸多建議。康熙看後為之動容,讚賞他意志堅定,即便已深陷叛軍,仍然忠心朝廷。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李光地

“此真忠臣也!”

並在十六年四月,擢升其為額外侍講學士,以嘉獎李光地的“忠臣之節”。

隨著三藩之亂陸續平叛,按說此事也該告一段落。但蹊蹺的是,原本蠟丸所上奏疏中對敵情的描述和平叛方針,許多均出自陳夢雷,或者說兩人共同商議得出的。

但耿精忠敗亡後,陳夢雷竟然以“從逆”論斬。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這是為什呢?

因為李光地在上疏中,壓根沒有提陳夢雷的名字!

在陳夢雷被判殺頭後,有一個叫徐乾學的官員,曾建議李光地出面為陳夢雷說情。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李光地再清楚不過。但李為了掩飾自己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手段,拒不營救。反倒輕描淡寫地說:“不是我不救他,只怕是我說了也無濟於事啊!”

徐乾學:“你不用擔心請求有沒有用,只要上疏求情,也是盡了朋友的一份情義。”

李光地繼續推脫:“我寫奏疏,恐怕會有不盡心的地方。你來幫我寫吧!”

最後李光地為陳夢雷求情的奏疏,還是徐乾學幫忙草擬的,他看也沒看,一個字都沒改地呈上去了。

後來當朝大學士明珠也為陳夢雷求情,陳得以免死,但被髮配遼東,待了十幾年才回來。

陳夢雷對李光地憤恨不已,在康熙二十二年寫下一封《絕交書》,斥責李光地賣友求榮:“為了不讓我分享你的功勞,不僅不向皇帝如實稟報,反倒對我落井下石,企圖殺我滅口。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嗎?”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陳夢雷的言辭悽慘,催人淚下,而李光地的人品,也因此廣為人知。《絕交書》寫成後,陳夢雷將其贈送給所有認識的親朋好友,徐乾學還給了康熙皇帝一份。後來更是收入書中,廣為傳頌。

李光地非常驚恐,趕緊叮囑家人將看到的此書盡數銷燬。沒想到,竟是欲蓋彌彰,傳抄《絕交書》的人反倒越來越多,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

陳夢雷認為李光地將他們兩個人的功勞據為己有,而且他的“從賊”是受到脅迫,李光地知道情況,也不為他作證。而李光地對陳夢雷的控訴一概否認,聲稱蠟丸內所上奏疏均為自己所寫,與陳夢雷無干。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此事成為一樁公案,也稱“蠟丸案”。清人論及此事,有人認為是李光地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是陳夢雷的問題,至今都沒有定論。但總體來說,陳夢雷泣血絕交,義正言辭,恐怕不是簡單的栽贓汙衊,多數人還是認為李光地在這個問題上有出賣朋友之嫌。

李光地著作等身,不僅是一代名臣,也是著名的理學家,善於談論經義、性理。然而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在理論上頭頭是道的李光地,在為人上卻難以稱得上是一位正人君子。除了坑朋友,李光地在官場上也非常善於鑽營、逢迎。他投靠權臣索額圖,與明珠矛盾重重。

一代名臣李光地:以出賣朋友起家,善逢迎善鑽營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李光地後兩項做的都很好,卻在立德上存在硬傷,為人詬病。可見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即便有多大的成就,都難免被人戳脊梁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