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大V親身經歷:買房被套然後暴漲翻倍,是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都會對房產大V產生莫名的敬仰,認為這幫人整天泡在樓市裡,肯定要比一般人更懂房子,每次買房都是神操作。

我出道之前也是這麼想的。可真的開了公號結識不少大咖之後才發現,房產大V也和你我一樣,都是從普通人一步步過來的。

他們也會有錯過抄底的懊悔和被套在高位的煩惱。即便是自己買的比較得意的房子,回過頭來看,當時的操作也並不全是最好的。

如果說他們有和大家不同的地方,那應該就是:

這些成功者更加敢於試錯。

而樓市長牛也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反饋,幾乎所有的錯誤都會被時代的主升浪所修復。每一次教訓之後,這群經驗越來越豐富的買房人,反而在白銀十年裡更加遊刃有餘。

我在這個行業待得越久,越有一種感覺,很多時候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除了知識儲備之外,更多的是實操的經歷,更確切的說是那些失敗的經歷。

知道了什麼不可為之後,才有勇氣在面對機會的時候,來一把快準狠。

我今天就分享下自己當年在樓市裡不太順利的買房經歷,希望對大家有用。

01

2007年的時候,我買了人生第一套房,也是我這輩子買的唯一的一套新房。

就在我買房之前,上海樓市經歷了2年的牛市,整體房價至少有了50%的升幅,政府也啟動了樓市調控,房價藥丸的論調傳遍整個市場。

在股市裡神準的謝國忠,身披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的光環,提出了房價暴跌的論調,獲得大家的普遍關注。

我也深受他的影響,對樓市更加低看一眼。只不過當時的我,迫切需要準備一套婚房,所以才不得不走入樓市。

我暗暗對自己說,因為房價可能會回撤,所以房子要儘可能買的小一些,總價低一些,這樣的話自己的損失也會少一些。

現在回想,這個決策已經成為我樓市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不過在當年,我還是對自己的買房戰略很得意的。

我刻意迴避了市中心的大戶型,跑到上海中環外選了一套二房。要知道當時的中環,就和現在的郊環差不多,當年上海出了內環都叫鄉下。就這樣,我首付了30萬,總價100萬,用掉了首房首貸,搞定了房子。

記得我付首付的時候,整個售樓處裡都沒有人看房,銷售員比買房人還多,更加讓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02

我剛買完房,2008年金融危機就來了。

經濟不景氣,大批農民工返鄉,民間開始出現不穩定的聲音。

上海樓市人心惶惶,整個上海房價普跌15%左右。現在大火的新江灣城板塊,那個時候新房直接打7折的都有。

微博大V財上海有一句名言,京滬永遠漲。

這個我從來不信。因為我自己的房子就深跌過,我買的新房還沒交房,二期開出來就直接打85折,還送裝修。

我一邊暗罵開發商無良,和鄰居們一起“維權”申討。維權是有用的,開發商給我們升級了小區配套。另一邊我內心對自己之前看空的預判頗為滿意,幸好房子買的小,沒被套多少。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樓市歷史上最大的神轉折發生了。

政府推出了4萬億刺激計劃。

這個事件對我樓市認知的衝擊,至今沒有其他事件可以替代。

要知道,2008年上半年的時候,領導的口徑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而到了年底,就變成“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放在今天,就好像剛公佈的工作報告裡說好了房住不炒,半年後突然放鬆限購限貸限售,然後給7折按揭利率,再減稅去庫存。

我記憶裡,調控收緊和放鬆同時出現在一年裡面,只有2008年這一次。

4萬億之後,沒幾個月房價開始上漲,到了2009年的時候,那套房子已經翻倍了。

戲劇化的行情演繹,讓我對樓市下定決心:

當領導不鼓勵你買房的時候,你可以不聽。

但是領導鼓勵你買房的時候,你一定要聽。

這個經驗至今有用。

03

雖然第一次買房的經歷距今已經超過了十多年,但我還是會時不時拿出來覆盤一下。每次思考都會有新的感悟。

第一個感悟,原來房子是得到國家背書的利益共同體

4萬億前後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我的樓市價值觀。

從大的方面講,樓市背後是經濟,經濟背後是就業,就業背後是穩定。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發生的大事告訴我們,在中國穩定壓倒一切,而這個抓手就是經濟,切入點就是樓市。

從小的方面講,我們買的只是房子,房子下面的土地依舊是國家的。每套房子就是個公司,國家是大股東,你是小股東和高管。把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綁定在一塊,沒有比這個更放心的事情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時期的股票市場,2007年上證指數從歷史高位6124點回撤回來之後,即便在2009年大反彈之後,指數也只達到原來的一半。同樣都是資產,一波刺激下去,股票依然是打5折,房子就能翻倍。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以後我只要聽到有專家建議賣房炒股,我對他的看法就是,不是蠢就是壞。

我也從那一年開始深耕樓市,後面陸陸續續買了不少,當然也沒少踩坑,但是每一次被套住之後,熬個二三年,總是能滿血復活,還獲得了不錯收益。

人就是這樣,越樂觀,越能得到正向反饋,越得到正向反饋,越樂觀,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良性循環吧。

04

第二個感悟就是房價從來沒有便宜過

現在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觀點,就是錯過了當年樓市的主升浪,房價低位的時候沒有買後悔莫及。我說,就算讓你穿越回去,你一樣不會買房。當年買房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容易。

拿我買的房子來舉例說。2007年我買的房子總價100萬,單價1.2萬。當時我的月薪是5000元,在那個時候5000元的工資已經算是不低了,也算是體面白領了。

但以我這個收入去買一套當時還算遠郊的房產,每個月還月供依然還是很吃力的,我記得我每個月要還4000左右,導致一年裡有幾個月,還是得回家吃飯啃老。

更大的問題,當時的便宜房價對應的配套周邊資源遠比不上今天那麼好,也沒有現在那麼大的確定性。

舉個例子,07年上海張江的房價大概是8000左右。雖然便宜,但是周邊都是荒蕪的空地,晚上都不敢走在路上。而現在的張江,旁邊都是現代化高科技園區,和漂亮整潔的購物中心。

當年的便宜房子,能享受到的資源也很弱。而現在動輒10萬的房價,對標的也是比肩國際頂級城市的軟硬件條件。

從這個角度看,十年前買房的人,和今天做著一樣艱難的決定,都是不知未來的接盤俠,拿命來拼的勇士。

無論十年前還是現在,共同的是,大家都是在賭未來的國運,壓上的是駕馭自身命運的信心。階級固化只是不努力的說辭,不想吃苦而已。

房產大V親身經歷:買房被套然後暴漲翻倍,是怎樣的體驗?


05

第三個感悟是房價不言頂,掘金靠負債,規模要剋制

07年到現在,我的那套房子大概漲了5倍左右,表面上看獲利頗豐。

但我留心觀察過,這些年來除了房價上漲之外,菜包子也從3毛漲到1.5元,大排面從3.5元漲到了15元左右,普通白領工資也從3000漲到了1萬。

各個領域物價漲幅雖然有高有低,但我真實的感受是貨幣寬鬆是存在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房價長期看是沒有頂部的,一切只是數字遊戲而已。也就是說,大家買房保值的想法是沒錯的。

但增值的最大部分,不是來自房產上漲本身,而是來自於按揭貸款多買到的房產。

因為大部分朋友首套房的首付款和按揭的比例基本上是1:2,也就是200萬現金撬動了400按揭,買600萬房子。

一套房子裡6到7成的價值構成是來自於按揭負債貢獻的。當一輪房價上漲的時候,6到7成的增值也是來自於按揭負債。

所以我們一直說全款買房打平貨幣寬鬆,貸款買房掘金貨幣寬鬆。買房不貸款,幾乎等於白買。

但是我們也不建議你太浪,放太大槓桿去買房子。

回想我08年房價下跌的時候,內心是壓力極大的,因為沒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30萬首付,買100萬總價,回撤15%,意味著我的首付實際虧損了一半!

雖然我不是炒房,我是打算剛需自住,但對於一個普通人,買房的首付虧損一半,表面不說,內心依然很慌張。

好在當時的現金流非常好,還有家裡的支持,就算房價不漲,我也不會斷供,日子過得下去。

量入而出的貸款規模,和良好穩定的現金流可以給自己平和的心態。只有平和的心態,才能做到長持,才能完全吃到主升浪。

比較好的節奏是,等上一套房浮盈三成以上,再繼續買下一套。因為中國樓市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回撤過3成的情況,所以你有足夠的底氣繼續操作。

06

最後說說我對未來的看法。

今天依然是買房的好時代。雖然樓市調控越來越嚴格,大城市房價基數已經不低,這些都是不利條件,但我還是看到不少有利條件:

1、房產自媒體的快速傳播,增加了獲取經驗的途徑,減少了試錯成本,給你省下無數時間和金錢。

2、金融在不斷進步,融資手段更加豐富,事半功倍。

3、樓市的雪坡還很長。一線城市頂部遠未到頭,二線城市可以複製出一線城市過去十年的軌跡。

往前看,一望無際。

跨越階級之前,先想想怎麼跨越自己。

想讓自己活得帶感,先得學會對這個世界樂觀。



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不代表我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