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大將徐晃,死後為何葬身城角徐?死因成謎!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猛將如雲。據陳壽撰寫的《魏書》中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五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陳壽將五人合傳,世人稱為“五子良將”。

其中,因治軍嚴整被曹操贊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就埋葬在許昌市區東20公里建安區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里處。不過如今此處已經變為耕地,唯一能證明徐晃墓的只有文物單位修建的文物保護標識碑。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大將徐晃,死後為何葬身城角徐?死因成謎!

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成語“長驅直入”因他而生

徐晃出生於河東郡的楊縣(今山西洪洞)。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和呂布誅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破長安城,殺王允等人,後又自相火併,在長安大肆屠殺。徐晃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由於保駕有功,立了大功,徐晃很快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擢升為都亭侯。

徐晃眼光獨到,認為曹操將來必是國之棟樑,勸說楊奉歸附曹操未果後,毅然決然投至曹操麾下。從此,徐晃便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將,跟隨曹操轉戰南北,為曹魏的創建屢立功勳,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赤壁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重大戰役,徐晃個人武力勇猛,與關羽、馬超、顏良、文丑等名將交手,無一例外戰而勝之。

徐晃不僅勇猛過人,而且頗有智謀。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紹死後袁譚和袁尚爭立後嗣的矛盾,發兵北上攻打冀州。易陽令韓範詐降而自守,徐晃勸告曹操說:“如今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城池都在等待消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死命防守,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請求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都會望風歸順。”

曹操採納他的意見,封韓範為關內侯。接著,又收降了涉縣(今河北涉縣西北)長梁岐,同樣賜爵關內侯。曹操能夠很快翦除鄴城羽翼,攻克鄴城,奪得翼州,和他聽取了徐晃的建議是分不開的。

而在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當時,樊城、襄陽城危之,曹操將名將張遼和諸將皆調回,以援曹仁,然張遼等未至,徐晃已解二城之圍,其功可比張遼的合肥之役。曹操在《勞徐晃令》中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況且樊,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

“成語長驅直入即由此而來。徐晃凱旋摩陂之時,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徐晃。”建安區文管所所長賀彥偉介紹,徐晃因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而且,徐晃每戰有功,但很少請賞,他珍視為曹魏的統一事業戰鬥的機會,鞭策著自己的行動,所以在曹魏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大將徐晃,死後為何葬身城角徐?死因成謎!

地位顯赫,埋於皇城根兒下

徐晃作為一名統兵大將,一生儉樸,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斂以時服。徐晃墓位於許昌市區東20公里建安區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里處

日前,在建安區文管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驅車來到城角徐村。經過一段狹窄的鄉間道路後,工作人員指著遠處農田中的一個小土包說道:“那就是徐晃墓。”

踩著還未耕種的農田,記者走近徐晃墓。該墓呈橢圓形,高約2米,佔地70平方米。墓冢孤零零地矗立在農田中,與附近的永登高速遙遙相望。

“墓冢附近的地形相對於周圍的麥田顯得比較高,估計以前這座墳墓應該很大。你別看,徐晃墓現在僅剩下一抔黃土,但是在當時,確是一鍾榮耀。城角徐村因地處許都故城城角而得名。也就是說,徐晃死後,雖客死他鄉,卻和國丈伏完同等待遇,同埋於皇城根兒下,可見其地位之顯赫。”賀彥偉表示。

此外,徐晃墓是五子良將中唯一有確切位置記載的墳墓。但正是由於有詳細的記載,所以徐晃墓歷來成為盜墓賊光顧的對象,據當地人描述,徐晃墓經常被盜,頻繁時期盜洞多達數十個。如今盜洞多被填平。1995年,徐晃墓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賀彥偉表示,該墓冢為研究徐晃的生平事蹟提供了佐證。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大將徐晃,死後為何葬身城角徐?死因成謎!

徐晃怎麼死的?得到普遍認同的有兩個版本

“關於徐晃怎麼死的,有好幾個版本,得到普遍認同的有兩個版本。”建安區文管所所長賀彥偉介紹,根據史料記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隨後,徐晃又進封為楊侯,與徵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將劉封,破其軍,劉封逃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北伐,徐晃與司馬懿到襄陽抵擋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後共計三千一百戶。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去世,諡曰壯侯,子徐蓋繼嗣。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徐晃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賀彥偉表示,這段史料表明徐晃是病死的。

不過,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徐晃是被孟達射死,屬陣亡。《三國志》記載,孟達於新城謀反時,司馬懿調徐晃急行軍趕往新城,誅殺孟達,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眾軍將其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59歲。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大將徐晃,死後為何葬身城角徐?死因成謎!

立下一流戰功,五子良將為何只獲二流官爵

五子良將為曹魏勢力壯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官爵和爵位不斷得到提升。張遼任前將軍,封晉陽侯,樂進任右將軍,封廣昌亭侯,于禁任安遠將軍,封益壽亭侯,張郃任徵西車騎將軍,封鄚侯,徐晃任右將軍,陽平侯。從五人享受的待遇看,在曹魏時期屬於二流水平。

能得到曹魏的一流官職和爵位,另有其人。在曹操時期,夏侯惇任前將軍,封高安鄉侯,夏侯淵任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曹仁任徵南將軍,封安平亭侯,曹洪任都護將軍,封國明亭侯。曹丕任魏王后,軍界有了新的變化,大將軍由夏侯惇擔任,車騎將軍由曹仁擔任,驃騎將軍由曹洪擔任,徵東大將軍由曹休擔任,上軍大將軍由曹真擔任。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在曹操心中早已樹立了核心戰將的地位,進入曹魏的權力中樞,無可厚非。而曹洪、曹休和曹真作為新生代戰將,論資歷和戰功都比不上“五子良將”,卻能得到高官厚祿,說到底這三人是曹家血親,“五子良將”表現再好,也無法擺脫封建社會“家天下”的觀念束縛。此外,“五子良將”跟隨曹操,在早期統一北方的征戰中,大都以先鋒、從擊、斷後為主,並非獨當一面的主將,這些原因造成了“五子良將”功勞高、待遇低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