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又是一年春風綠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紀實


“說真的,能上這個學校挺幸運的。我家條件很不好,多虧了這個政策,要不是你們來校宣傳、幫扶,我可能真的就上不了學了。千言萬語都道不盡感激之情!謝謝你們!”郵政扶貧幹部晏建武的手機裡一直保留著這條受助學生的感謝短信。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郵政扶貧幹部進入洛南中學宣傳教育扶貧定點招生政策。

“從投資建廠到將產品銷往全國,每一步都離不開中國郵政的幫扶,沒有郵政就沒有這個廠子。”商州區北寬坪鎮韓子坪村黨支部書記、香菇醬廠廠長程東來動情地說。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郵政扶持的商州區北寬坪鎮韓子坪村香菇醬廠填補了當地產業空白。

“郵政扶貧工作紮實,方式靈活,切實為貧困戶解決了問題。”商州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劉煥堯對郵政扶貧項目瞭如指掌。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郵政助力商州區打造“不走的工作隊”。

近年來,省分公司積極落實集團公司對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的定點扶貧任務,牽頭郵儲銀行省分行、中郵保險陝西分公司組成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扶貧工作管理制度,從黨建、電商、金融、保險、產業和教育六個方面共同發力。電商扶貧積極發揮渠道優勢,打造“郵老哥”扶貧品牌,建成電商扶貧示範網點494個,省分公司榮獲省電商行業協會“電商扶貧先進單位”稱號;金融扶貧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2.09億元,助推縣域主導產業和家庭產業發展;保險扶貧受益貧困人口覆蓋66個村1.35萬人;產業扶貧積極融入政府工作佈局,扶持種植朝天椒1.04萬畝,增加千餘個勞務就業崗位。全省各級郵政單位積極承擔地方黨委政府交付的貧困村定點包扶任務,陸續投入包扶資金共計340餘萬元,助力包扶項目160餘個,共帶動脫貧人口4000餘人。省分公司、省分行分別獲評吳堡縣委縣政府“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郵政系統多家單位榮獲縣級“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著手當下——發揮優勢扶助產業

“郵政圍繞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引導洛南縣發展朝天椒種植這一短平快產業,收到了良好的幫扶效果。中國郵政2017年首次在兩個村引進試種240畝,2018年投入400多萬元在9個鎮38個村種植朝天椒8460畝,帶動50%的貧困戶脫貧,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的信心。政府決定擴大種植面積,2019年推廣種植3萬畝,助推全縣實現提前一年脫貧摘帽目標。”洛南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亞斌說。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郵政扶持的洛南縣陶嶺社區的朝天椒產業喜獲豐收。

“比種莊稼好,一畝頂三畝。”貧困戶陶世華是洛南縣陶嶺社區陶嶺組的中心戶長,去年種了16畝朝天椒,雖然數月乾旱導致減產,但玉米受災更大、產值更低,今年準備繼續栽種朝天椒。在他的示範帶動下,那些出不了門的婦女、年紀大幹不了重活的老人都紛紛效仿,要把小辣椒做成家裡的大產業。“這事能行!”67歲的貧困戶楊民政老人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對栽種朝天椒十分看好,去年種了3畝賣了4000多元錢。“遭霜打有2000多斤沒收回來,損失2000多元,算下來一畝地能收2000多元錢,這就很能行。”老人眼見到手的辣椒遭了霜,責怪訂單公司發苗晚了半個月。他還嫌機器翻地不細緻,愣是用一個冬天把家裡的6畝地深挖了一遍,要全都種上朝天椒。害怕錯過農時,老人隔三差五地給訂單公司和扶貧局打電話,要求一定要及時發放種苗。

“今年我們村決定擴大朝天椒種植面積,實施精細化管理,把所有貧困戶都帶進來,讓非貧困戶帶動貧困戶,根據情況給予貧困戶一定的補助,並提前聯繫好銷售渠道。”中國郵政派駐洛南縣的陶嶺社區第一書記郝軍介紹說。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集團公司助力商州區舉辦農產品進京銷售推介活動。

要增強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必須找準合適的產業。中國郵政在考察項目時發現,洛南縣菸葉種植有七八萬畝,但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收益下降,政府正苦於找不到可替代作物;商州區食用菌種植戶長期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產品銷售受制於外省客商,收益不高。鑑於此,中國郵政按照“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精心打造了洛南縣朝天椒種植和商州區食用菌深加工兩個精品項目。在項目實施中,郵政出資成立專業合作社,由村集體和貧困戶按比例持股,通過勞務就業、持資入股和救助分紅等方式, 對建檔立卡戶實施精準扶貧,同時聯繫上游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合同收購,利用郵政電商渠道推廣銷售。政府協調農資、水利、農業技術等部門提供保障,安排路、電、資金配套,對項目資金使用和安全實行監管。

香菇醬廠是郵政產業扶貧的又一個成功案例。商州區北寬坪鎮韓子坪村黨支部書記、香菇醬廠廠長程東來從2014年就帶領村民們種香菇,隨著規模的擴大就想搞深加工,苦於資金短缺。中國郵政經過考察論證2017年投資80萬元,於2018年建成了標準化生產線正式投產,又追加投資90萬元拓展銷售渠道和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面對生產量上升帶來的銷售問題,郵政拿出專項扶貧資金予以補貼銷售,並通過郵政集團官微推廣銷售,把“郵老哥”香菇醬推向全國。目前該廠共有職工26人,其中貧困戶14人,年收入超過2萬元。張佔良在進廠前打工種地,每年收入只有幾千元,現在和妻子兩個人都在香菇醬廠上班,徹底擺脫了貧困。該項目帶動了111戶371名貧困人口脫貧,填補了商州區食用菌深加工產業空白,有效解決了周邊村鎮種植戶銷售難問題,夯實了食用菌種植扶貧產業基礎。

著眼長遠——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中國郵政在商定點扶貧工作成效顯

郵政扶貧幹部到教育扶貧項目商州區大荊鎮大荊村受助學生家中家訪。

“上三本花費太大,工作不好找,多虧郵政這個教育扶貧,讓孩子有學上,將來有份體面的工作。”

陳江平是洛南縣官橋河小學的代教老師,月工資只有1500元,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大女兒2018年上了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小女兒剛上初二。陳老師很健談,在他稍顯清冷的宿舍兼辦公室裡,一說起女兒上了石郵學院就眉飛色舞。2017年畢業季他無意間得知郵政有個教育扶貧項目,既資助上學又安排就業,許多家長對這等好事將信將疑,不敢讓孩子報考,他憑直覺對此深信不疑,當時就有了讓女兒上這個學校的想法。第二年,經過郵政扶貧幹部深入商州區、洛南縣全部10所高中政策宣講,許多貧困生都回過神來,100多名學生面試競爭50個名額,大女兒陳秤傑如願以償,父女倆都對這個學校非常滿意。女兒很喜歡這所學校和那裡的老師們,陳老師反覆叮嚀女兒要好好學習本領,將來回饋社會。

中國郵政發揮擁有大專院校的優勢,從“十三五”初期就開始了“教育+就業”的獨創扶貧方式,通過教育部門批准,招錄貧困生入讀郵政院校,三年學習期間除減免學費外,每人提供2萬元的生活補助,畢業後安排在郵政系統就業,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該項目實施三年來,受助學生累計已達96人,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這種教育扶貧方式解除了就業這一最大顧慮,特別受政府和貧困戶歡迎,今年的招生還沒開始,就已經有很多貧困戶通過駐村工作隊等各種渠道來打聽消息,我說今年政策還延續。”洛南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亞斌介紹說。“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2018年洛南縣招收了32名。”

這些受助學生的家庭困境往往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商州區大荊鎮貧困戶李月婷的家,是兩間低矮的土坯房,幾代人的煙火燻得室內滿眼漆黑,幾束光柱從屋頂投射下來。門後是鍋灶,一牆之隔是全家五口唯一的土炕。家底薄,老人體弱多病,孩子又多,這些致貧因素全匯聚到這一個不幸的家庭。給最後一個老人養老送終之後,這兩年,她的丈夫外出在工地打工,過年才回來幾天。她在家管三個孩子上學,艱難度日。大女兒2018年受助於中國郵政教育扶貧項目,上了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給這個五口之家帶來一線光亮。說起這個,李月婷抑制不住喜悅,“這兩年‘運氣’開始好了,村上安排我掃街道掙點零花錢,陽陽上大學家裡有了指望,明年就能住上移民安置房,日子慢慢就緩過來了。”

“我們村有2000多人,2400畝地全部建成核桃園,是遠近聞名的‘商州核桃第一村’,也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一個教學示範點,學校的專家教授每年都來村裡指導,村裡在此基礎上建起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核桃種植管理隊伍,在附近小有名氣,我們準備吸引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來,通過技能提升讓每個貧困戶每年能增收兩三萬元。光靠這個還不夠,我們還在試點發展菊芋、魔芋和中草藥等林下種植產業,帶動貧困戶加快脫貧步伐。”去年8月份剛來商州區上河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王海珍一口一個“我們村”,對村裡的情況以及準備採取的脫貧措施成竹在胸。作為第一書記,他積極參與村基層組織的所有工作,大到黨建、精準脫貧,小到教電腦、填報表、寫材料,活像村兩委班子的大秘書。正如商州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劉煥堯說的:“郵政扶貧幹部在商州的工作成效是其他包扶單位達不到的,不僅投入大,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更把國企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帶了過來。”

兩年來,中國郵政充分發揮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行業優勢,緊密結合商州區、洛南縣地方政府和基層群眾需求,累計投資1549萬元,聚焦黨建、電商、金融、保險、產業、教育、科技和基礎設施八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行業特色的精準扶貧項目。幾大項目立足精準,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幫助約2.1萬名貧困人口脫貧,2017年、2018年連年被商州區委區政府、洛南縣委縣政府、商洛市通報表彰為“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在2018年省、市兩級中央企事業單位在陝定點扶貧工作座談會上做了經驗交流。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掛職幹部商州區副區長耿奎同志榮獲“2018年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