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北京時的五大鎮物

在封建時代,人們是十分相信風水的,再加上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話說,早在元明時期建北京城的時候,就在東南西北和中間都建了鎮城之物,以辟邪除害,確保京城萬壽無疆,皇權千秋永固,你知道這些鎮物是什麼嗎?

建都北京時的五大鎮物

東方,神木廠,現在的地名叫皇木莊,當初是永樂皇帝朱棣建造紫禁城時,曾派人去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採購大量的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通過京杭大運河運至北京,而堆放這些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廠。

相傳,還有一個神木給乾隆皇帝託夢的故事。乾隆有一天睡著了,夢見一根木頭對他說,您讓我把守東方,可是現在的神木廠不但沒人管,還有人把我們的同類砍回來當柴火燒,你是不是希望老夫我罷工啊?乾隆皇帝從夢中驚醒,趕緊帶侍衛去神木廠視察工作。還為這根木頭提了詩,建了大瓦房。

建都北京時的五大鎮物

西方,大鐘寺,西方屬金,鎮物當然還得是金屬,大鐘寺的大鐘是明朝永樂二年鑄造,當時這個鍾是從萬壽寺移來的。你想想怎麼移吧?這口鐘是為了祈禱靖難之役死難軍士的亡靈而鑄,鍾高6.94米,最大直徑4米,重達46.5噸,聲音哄厚綿長,可傳數十里之外。這鐘體上有22.7萬多字,此鐘被稱為中國鐘王。

南方,永定門烽火臺,史料記載,煙堆是由元代始建,嘉靖32年皇帝修築北京外城,以磚包砌燕墩,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此立碑,並親筆碑文,還有滿漢文對照的御製皇都篇的碑文,碑文是灑脫豪邁,字體氣勢磅礴。

北方,頤和園昆明湖邊的銅牛,臥在雕花石座上,體態肥健全身黑亮,昂頭凝視昆明湖西北方向,雙目炯炯有神。在清代乾隆二十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拘傳是為了鎮水患而建,在牛背上,還有篆體的銘文。

聽說,當年建造的時候是兩隻銅牛,一公一母,有一年發生了水災,昆明湖水不斷上漲,淹沒了北京城東邊的村莊,百姓們無家可歸。這時,只見那頭公牛,縱身躍入了昆明湖,把這氾濫的湖水給喝了下去,當湖水降到離岸邊三尺的時候,公牛被淹沒於水中,母牛著急的想跳入湖中救公牛,百姓見狀,趕緊把母牛拽回並且捆在岸邊。

中間,就是北京的景山,現在是景山公園。明朝的時候,這裡叫萬歲山,是由明初建造北京城,挖紫禁城,筒子河,還有南海,將所挖的泥土堆積而形成。自古認為,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壓住這元朝的王氣。

建都北京時的五大鎮物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從衛星上傳來的北京城的圖像中,有人發現,景山的園林景觀特別像一尊閉目盤坐的人像,景山山體組成人盤坐的身體,壽皇殿建築群組成了人的頭部,兩道內宮牆是人的兩隻眼睛,樹木組成了眉毛。有機會,你們也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