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青州,濰坊教育——記青州歷史上的守善中學

1864年,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狄考文牧師和夫人狄邦就烈在登州創辦“登州蒙養學堂”,1882年升格為“登州文會館”,是中國的第一所教會大學。

1875年,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來青州傳教,通過賑災把大批私塾、學館接管過來,辦成教會學校,稱為攬館。三年時間辦起攬館幾十處。學生達1000餘人。

1881年,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仲均安和懷恩光在青州創辦“聖經學堂”。1885年發展成為“青州培真書院”。1887年增設師範科,同年開設社會教育科,建有講堂、會舍、小教堂和博物堂。1893年擴建,更名為“葛羅培真書院”。1902年6月13日,英國浸禮會和美國北長老會在青州舉行聯席會議,通過聯辦“山東新教大學”的決議,形成《聯合教育工作基礎》文件,將在山東的神學教育全部合併於青州“葛羅培真書院”,學校更名為“青州共合神道學堂”。

1884年,英國浸禮會傳教士庫壽齡博士和夫人在青州東華門街以南創辦“青州寄讀中學”。1886年,校舍進一步擴建,校名更名為“青州廣德書院”。1887年開設大學部,成為大、中、小學教育兼施的綜合學校。1897年,庫壽齡夫婦在西皇城白衣庵街創辦女子中學,校名為“崇道書院”。1904年,青州廣德書院和登州文會館兩校合併於濰縣,取兩校中文校名之首字為新校中文名字“濰縣廣文學堂”。青州廣德書院大學部遷濰縣後,中、小學部更名為青州崇實中學。

1885年,英國浸禮會醫學傳教士武成獻博士和夫人艾格妮絲博士在教會施醫所基礎上組建“大英帝國浸禮會青州施醫院”(1892年擴建為“廣德醫院”,今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創辦“青州醫學堂”。

1902年,青州醫學堂和美國北長老會在濟南的華美醫院醫校合併成立山東共合醫道學堂。1911年4月7日遷濟南新校。1909年,英國浸禮會傳教護士勞根在青州創辦護理教育。1915年,勞根在濟南開辦護士培訓學校招生。

1911年,英美教會獲准在濟南建設山東基督教大學新校。1915年,校務委員會批准,山東基督教大學以“齊魯大學”作為非正式用法的中文校名,意思是齊魯大地上的大學。此時,齊魯大學的三個學院分佈在青州、濰縣和濟南。1917年,齊魯大學新校建成。同年九月,青州共合神道學堂、濰縣廣文學堂遷濟南齊魯大學新校。

青州守善中學的創辦與停辦

民國六年(1917年),青州共合神道學堂遷濟南齊魯大學新校後,英國浸禮會在其校址上繼辦守善中學,崇實中學中學部併入守善中學,小學部改稱崇實小學。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教會國外投資頓減,建校所需經費只靠教會撥款入不敷出。於是,英國浸禮會教育會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決定發動教友捐款興學。當時有37人慨解義囊,其中,宋傳典(字徽五)慨捐大洋4500元,潘振之、趙士美各捐款100元,眾人爭先恐後捐款。校舍建成,為紀念他們的義舉,乃將新建的五間大課堂命名為“徽五堂”;將潘趙二人的照片懸掛在學校禮堂;其餘捐款者皆立碑勒石紀念,以示嘉許。學校各種教學設備配置齊全,有發電機兩臺,教室裝有電燈照明,是當時青州設備條件最好的學校。

建校初,全校有八個教學班,學生320餘人,教職員工30餘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有初中班六個、高中班三個,共九個教學班。是青州最早期的完全中學。

守善中學第一任校長是意大利籍牧師賈立言,孫鵬翔管理教務。民國九年(1920年),英籍牧師卜道成繼任校長。民國十三年(1924年),英國人準克任校長。教務主任是韓長元,後又換孫鵬翔擔任。北伐時期繼任校長的是英國人林森(號仰山),副校長王梓重。

守善中學地處青州城裡南門大街中段路西,東大門與偶園斜對。進東門,是學校東院,北面是大禮堂,門內旁邊有“守善中學建校沿革略史”碑。從東院西去,有南北兩便門進入中院。中院北面是宋傳典捐資興建的“徽五堂”;另有鐘樓一座,那鍾系用銅合金鑄成,聲音悅耳響亮,敲擊時不僅青州全城都能聽見,南至雲門山頂,北至火車站亦清晰可聞。中院東邊兩教室相連,南邊的教室是理化實驗室;中院南邊是學生宿舍;中院西邊又有兩教室相連。由中院進入西院,正中是八角亭樓式圖書館;西院南邊是教務處、庶務處和教員準備室。南院是籃球場,旁邊是教員宿舍。學校南大門徑通南書院崇實小學。西院有西大門通往牧師、教師住宅和廣德醫院及崇道書院。

1927年,守善中學校長林森(號仰山),是英國浸禮會的牧師。當時住在崇實小學西邊的平房裡,室內極其豪華。他那時未婚,家有廚師做飯,有傭人洗衣掃地。他能說流利的漢語,冬天喜著長袍圍巾。他喜歡中國古文化,遊歷過內蒙古的蒙古包及漢朝通西域之路;觀光過敦煌石窟千佛洞;1935年最早發現大辛莊商代遺址,發表了《大辛莊的商代發現》及《再說大辛莊》等文章;考察過青州蘇埠屯遺址和濟南長清石窟造像。他後來與青州崇道書院的傳教士高德美結婚,同調往濟南齊魯大學工作。1941年被關押在濰縣樂道院集中營。抗戰勝利後,1946年4月回齊魯大學組織覆校工作。1952年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後退休回國。曾在學生的幫助下,在廣學會編輯出版了三冊本的《教會史》。

當時守善中學的副校長是王梓重,天津人,曾留學英國,在校兼任英語課教師。國文教師有張中立(號雪門),臨淄呈高人,前清舉人;李蠡銓,泰安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英語教師孫天錫(號恩三),博興人。理化教師王伯勳(號禾章),青州人。數學教師聶成信(號孚亭),臨淄人;周學程(號景灝),臨淄龍池人。史地教師白光亮(號雪村),青州人。博物教師崔心一,臨淄人。當時,白光亮負責教務,周學程負責庶務,兩人都是齊魯大學畢業的。

當時全校六個班,初中三個,高中三個,總人數150人。課程以英語、算術、國文為主,期中考試如主科一門不及格(60分),即不能升級。國文舊文學由張中立主講《古文觀止》;新文學由李蠡銓主講,他推薦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英語教師王梓重、孫天錫都曾留學英美。英語教材以上海出版的“英文津逮”為初中課本;以商務印書館的“英文典大全”為高中課本。數學有聶成信教初中,以商務版的混合課本為教材,內容包括小代數、平面幾何及三角。高中則以大代數、立體幾何為主。博物課初一學植物,初二學動物,初三學礦物。

當年學生的文體活動十分活躍。有“雅樂團”,以笛子、胡琴為主,曾演奏過“梅花三弄”等名曲,優雅動聽。每逢學校集會,都有“奏雅樂”節目。戲曲活動也很豐富,聖誕節大會上演出過京劇《秦瓊賣馬》,也演過話劇《剎那榮枯》和《殺狗勸妻》等。體育活動方面,各種球類齊全,特別是英國人風尚足球,在崇實小學西院建有足球場,四周砌牆,每日下午課後,時常有班級足球比賽,眾皆圍觀助興。

守善中學系教會辦私立學校,學生入學需繳納學費,每人每年12元,在校食宿學生另加膳食費12元。

1928年,北伐軍進入山東後,社會風尚為之一新。特別在教育方面,山東省教育廳加強整頓,廳長何思源組織對私立學校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辦學條件者不予立案。當時守善中學呈報立案,未獲批准。因此學生畢業證書無效,學生在升學就業上,學歷得不到承認。消息傳來,激起學生公憤,學生對校方提出抗議。1928年12月25日聖誕節,學生舉行罷課,掀起學潮。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特別是第四師範、第十中學的學生也罷課聲援。守善中學與崇道書院同時停辦。1929年春,守善中學的學生有的轉學去了十中,有的轉學去了四師,學校即宣告解散停辦。

守善中學在民國六年(1917年)創辦到1928年停辦,十多年曆經滄桑,是當時青州唯一的高級中學(當時十中系初級中學)。在民國初年,中國文化科學知識非常落後的情況下,把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傳播過來,推動了教育改革,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東亞毛紡織廠董事長宋裴卿(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齊魯大學校長吳克明、著名細胞學家吳素萱、崇道書院校長吳素荷兄妹;醫學寄生蟲專家馮蘭洲;中國著名耳鼻喉科專家、開拓者與奠基人孫鴻泉(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山東省黨史資料編輯室副主任牛玉昌;中共益都縣委書記革命烈士段亦民等都是守善中學畢業的優秀人才。

青州守善中學創辦於1917年,是青州最早期的完全中學,是英國基督教浸禮會所創辦的教會學校。1928年,因申請立案引起學生鬧學潮,與崇道書院(亦稱崇道女校)同時停辦。

後 記

1929年,守善中學停辦後,教會在其舊址創辦了一所半工半讀的“工讀神學院”。學校設神學班一個,並將在崇道書院所辦聖經學校的二十餘名學生合併過來。主要學習《聖經》、教會發展史,兼學實用文字、自然常識等。設鐵匠班一個,40人,主要學習機器維修;設木匠班一個,40人,主要學習木工技術;設染織班一個,40人,主要學習染織布匹,女生學縫紉、織襪、織毛衣等。

學生每天上午學習文化課(初中教材),下午幹活。規定學制三年。第一級學生畢業後,再招新生,三年一茬。先後招生三級,至“七七事變”停辦。

當時工讀神學院校長劉裵文、司務王均堂,文化課教師有田冠五、劉鑾等。

學校實行半工半讀,學生的膳食費用由學校供給,神學班每月每人2—3元,其他班每人每月4元。

抗日戰爭時期,教會在守善中學舊址創辦守善小學。有六個教學班,學生200餘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學校被日本侵略軍封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冬,國民黨軍隊進駐益都縣城。基督徒高立志出面恢復守善中學,招收三個初中班,學生120餘名。高立志任校長,王均堂任教導主任,英浸禮會傳教士蘇穆德教英文,倪牧師教物理,還聘任劉登科、孫正鈞等6人分別擔任各科教師。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交小米60斤為學費。

1947年夏,益都縣城解放,國民黨軍隊退至彌河以東。守善中學隨之搬到昌樂縣陳木匠官莊開課,益都跟去的學生有40餘人。

到益都縣全境解放,教會辦學遂止。

1948年3月,中共華東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駐益都,在守善中學和崇道書院校址創辦“山東教育學院”。學校由中共華東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是培訓教育幹部的專科學校,招收行政幹部班一個63人,同年11月遷往濟南,為“山東省教育幹部學學校”。

1948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青州中學。學校設師範部、中學部。師範部校址南院為崇實小學(原廣德書院)校址,北院為守善中學校址。學生200人。1949年增加中師班,學生總數達390人,教職工64人。

1950年,根據省政府指示,青州中學師範部單獨設校,為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1951年定位省重點師範,直屬省教育廳。

1978年,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改建為濰坊教育學院。

2010年濰坊教育學院改建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至今。原守善中學校址現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老校區。

在這裡完好的保留著兩座百年建築,一座是西門北側的牧師住宅樓,一座是位於學院北側的牧師辦公樓,還有樓前那棵枝繁葉茂的百年銀杏樹,它們見證了守善中學的歷史滄桑。

(濰坊日報 文化青州 楊繼生 王建國)


文化青州,濰坊教育——記青州歷史上的守善中學


文化青州,濰坊教育——記青州歷史上的守善中學


拆毀前的博物堂

文化青州,濰坊教育——記青州歷史上的守善中學


1911年4月17日,共和醫道學堂主樓落成典禮後,山東巡撫孫寶琦等來賓與醫道學堂教師合影

文化青州,濰坊教育——記青州歷史上的守善中學


青州廣德書院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