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錄員
農村擺酒席,自古就有,現在城裡人一樣會擺酒席,所以擺酒席的現象,其實是不分農村和城裡的。我對農村人擺酒席,認為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不過最好有人來要干預一下是最佳的,為什麼要干預呢?干預到什麼程度呢?因為同樣是農村的酒席,一桌子菜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有200多一桌的,也有400一桌的,也會一桌子需要500~800元的,真的是沒有固定的價格。如果不干預,為了攀比,普通人能怎麼做呢?真的是個艱難的決定。
現在很多人巧立名目,像買輛車,裝修房子,孩子上大學,畢業工作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都能叫上親朋好友湊個幾桌或者幾十桌的,不過這種行為都是少數人。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趁慶賀的節點,讓親朋好友來隨禮,好孬也能賺個萬兒八千的,何樂而不為呢。如果這樣的話,會有相當多的人很反感,單出於朋友或者親戚關係,而不得不為之。
農村本來最純粹的婚喪嫁娶,或者需要村裡鄰居,親朋好友相互幫助才能完成的大事,我大膽的猜測一下,在以前車馬出行的年代,人們做事都是聚團的,因為人多力量大,所以當大家完成了重大事情的時候,難免到了中午或者晚上,那正好到了飯點,就湊合一下一起吃頓飯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這吃飯的規格就不斷的提升,開始大魚大肉,慢慢演變成今天的鋪張浪費,想想也是怪可惜的。
其實在農村擺酒席的過程中,鋪張浪費的會存在,但是真不多。農村人相對簡樸,大都是量力而行。雖然婚喪嫁娶,給老人慶壽,需要擺酒席,會有攀比的現象,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也多虧了政府積極的宣傳,給我們普通大眾普及合理的消費理念。
在農村擺酒席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干預,主要是讓一些不健康的酒席行為得到制止,讓鋪張浪費的進行整改。農村本來是淳樸的象徵,但也很容易讓歪風邪氣帶壞,攀比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就需要對酒席進行干預,不管你家有多少錢,有多少資源,統一規定好擺酒席的菜品數量,需要控制桌數,最好不能出現整個村莊都去吃大席的情況,如果人緣真的好,可以只收禮不請客,或者只請客不收禮。這樣說可能會遭來謾罵,或者統一規定,自己同村的,除了幫忙的鄰居,其他人等,一律不準吃酒席。反正總有辦法來約束,您說呢?
只有這樣做,農村擺酒席的風氣才能得到更好的宣揚,鄰里之間才能更和睦,鄰里或者親朋好友之間才會更融洽,不會為了家裡人多人少的情況,而巧立名目進行擺酒席,是不是這樣呢?
最三農
對於農村宴席,相信每個農村大人小孩都不陌生。從以前窮辦事到現在大操大辦,每個年長的老人都有經歷。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談一下我們這兒的舊習俗和現在的風氣,相信你就知道每個人的看法了。
擺宴席在農村是一種傳統習俗,在以前只有紅白喜事才擺酒席,紅事是男孩娶媳婦,女孩出嫁回門省親。白事是老人喪葬和辦週年紀念日。喜事就事新生兒做滿月也叫喜慶日。哪時擺酒宴不像現在這麼奢侈浪費,也沒有現在大操大辦現象。我記得那時婚宴飯菜稍微強些,孩子滿月和埋葬老人宴席就差多了。就那樣事主也是硬抗著辦,沒辦法啊!因為掙錢不容易。我記得那時都是小操小辦,宴席上只請親屬和朋友。本族家人都是幫忙的,宴席後吃大鍋飯。宴席標準是每桌按照3至5斤豬肉為主外加各類蔬菜,每桌一瓶二元錢酒和二毛一合劣質煙,每桌坐7個人,小孩不頂人數都必須跟大人劑在一起。哪像現在啊,哪時候一桌酒席也就120元左右,境好點的也就是150元左右。再說一下那時的禮金,哪時真正講究的是禮尚往來,不攀比你多我少。婚禮大約是5至10元,做滿月七尺花布二元錢,埋葬老人也就是上個祭禮(麻糖)就行了。那時設宴是為了辦事,不是做樣子給人看。
隨著農村生活條件提高,大操大辦隨之而,而各種名目宴席接連不斷。訂親宴,相家宴,謝媒宴,喬遷新房宴,孩子升學宴,老人慶壽宴等等名目煩多,宴席標準不斷提高。雞鴨魚肉樣樣都有,菸酒檔次赿來赿高,每桌算下來都在六七百元以上。宴請範圍也擴大了,不但宴請親朋好友,街防鄰居也都要通知。哪家擺宴都得30桌以上。我記的我們村一個領導孩子結婚宴擺了七十桌。還聽說一家孩子辦喜事,原計劃在家設宴,後來一計算參宴人超計劃,家裡擺不開,不得以到飯店設宴招待。
家裡有紅白喜事,親朋好友街房鄰居來慶賀幫忙,而且是帶禮金上門來,設宴招待天經地義,即聯落了情意還倍有面子,何樂而不為?如果你在這個社會一意孤行,為了剩錢小打小鬧不隨大流別人會看不起你,。錢沒了可以再努力去掙,人情沒了再找回來可就難了。現實社會里就有很多人辦事小氣被人看不起,一但遇到事沒人幫助還得化錢找人。在農村村民抬頭不見低頭見,還是很有人情味的。遇紅自喜事只要你量力而行,設宴標準高低別人不會說啥。如果你沒力量大辦宴席而大辦,有條件大辦宴席而小辦,都會受到別人說不好聽的話。
至於我個人的看法,就是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量力而行,沒必要和別人攀高低大操大辦。世上人千千萬,各人想法不一。至於人家怎樣操辦宴席,哪是人家自已的事,何須你操心。個人意見只代表自已。一氣呵成,見笑了。
滄海一柱86374366
山少是農村人,從80年代起見證過農村擺酒席的諸多變化,這幾十的變化讓我感受頗多。
一、鋪張浪費越來越嚴重。
家裡一直保留著幾十年來每次辦酒席親朋好友的送禮的禮薄,最早的一份是70年代父母結婚時的禮薄,禮薄上記錄的禮單現在看來有一些不可思議,禮單上的東西五花八門,有送禮金的,有送糧票的,有送一條魚的,有送幾斤肉的,甚至有送幾斤香乾的。而再看看現在的禮單,清一色的送錢,而且最少的都是400人民幣。
從禮薄上這一變化,給我的感覺是原來擺酒送禮是有什麼就送什麼,價植多少並不重要。而現在擺酒席,如果也像以前一樣送上幾斤肉,估計會被當成笑話。這就使得農村擺酒席送禮成為一種不小的負擔,在農村一般的農村家庭每月參加一兩場酒席很正常,一年的人情送禮開支6000元以上。
高禮金也使得酒席的標準越來越高,酒桌的菜品只選貴的,不選對,幾百元酒,幾十上百元一包的煙,在農村酒席上越來越常見。鋪張浪費也越來越嚴重,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來越嚴重。李家辦酒席一桌的成本1000元,張家也不甘落後,一桌成本1500元。而實際上,在農村平常能喝得上幾百元一瓶酒的又有多少。
二、擺酒席的套路名目越來越多
以前擺酒席主要是按照民俗習慣邀請親朋好友見證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如:結婚、生子、大壽、逝世。而現在擺酒席的名目花試多樣,搬家,謝師,上大學,找工作,18歲,36歲等等,擺酒席的名目舉不勝舉。
諸多花試擺酒的目的不純,或是為炫耀,或是為斂財,脫離了農村擺酒風俗的本質。
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不再為溫飽發愁,但是擺酒席的規格和禮金越來越高,名目也越來越多,山少認為這並不是好現象,也不是好潮流,希望農村擺酒席這一風俗習慣不要偏離民俗本質,辦熱鬧,辦喜慶,辦開心。不要相互攀比,為了炫耀、斂財,變成惡習。
吳家山少
農村大擺酒席,有什麼看法?我們這裡叫辦公事,有以下幾中叫法:紅公事,(結婚喜宴),送添箱(女方出嫁),白公事(喪事),送朱門(家裡生小寶寶)。
在我小時候,那才十幾歲,我的爺爺就是給村子裡鄰神百家幫廚(鄰居),誰家辦公事都少不了爺爺。我也跟隨爺爺幫廚,那時候農村窮要提前預算。
來多少客人,做多少桌,每桌需要多少雞魚肉蛋和青菜,不能給主家浪費,算好讓主家看好,這個標準,同意吧,那時候標準是十大碗,如果說花的多就再減點去,(少花那就得把每個碗底下放羅卜葉或白菜墊碗)說可以就按這個標準採購。
我想著那時候豬肉價格每斤0,65元。雞蛋每個3分至五分,豆腐每斤0,2元。青菜都是吃的時令菜,那時候那有反季菜。冬天基本就是白菜,蘿蔔,坯旯。等。一桌成本價在十幾元。
假如五月一號辦酒席,提前三天準備,殺豬,宰雞,炸丸子。還得提前在村子裡,鄰居家找桌椅板凳,碗筷,等如果客人多就的找遍全村。現在好了,全部去飯店招待,省去了好多的勞動力。
女方出嫁,男方結婚,送朱門,這幾種酒席差不多。
白公事簡單多了,一般都是大鍋菜,白菜,蘿蔔,粉皮,豆腐,豬肉等。
現在隨著農村生活條件提高,大操大辦,而各種宴席接連不斷。訂親宴,結婚宴,謝師宴,喬遷新房宴,孩子升學宴,老人慶壽宴等。
但是所說這也是一個事實,對於酒席熱鬧高興是一方面,份子錢也是一部分原因,很多人都認為辦酒席是為了熱鬧不計較虧損,但是很多人的想法都已經開始變質了,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大部分的農村對於辦酒席只是為了高興熱鬧。實際所有來往的分錢都交給飯店消費掉了。
以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伯伯所講的事實,謝謝關注!
富農聚焦
關於農村大擺宴席,有人說是鋪張浪費,有人說是人之常情,我是地道的山東人,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農村大擺宴席
農村人沒有城裡人那麼多花花事,有事沒事喊上三五好友出去喝一頓,酒加上菜沒有一千也有八百。農村人家裡的事情不多,要麼結婚、要麼生孩子、要麼子女上學,要麼上樑,要麼白市等等。一輩子也沒有多少機會大擺宴席,所以如果家裡有了點事,必然要大擺一下。
再有誰家裡都有人情往來,不光城裡人有,農村人也有,有往就有來,有去就有來,自己家裡有事不擺宴席,怎麼能把出去的人情要回來呢?
所以我認為農村家裡有點什麼事情擺宴席,無可厚非,屬於正常的人情。
農村宴席的價錢
三年前,家裡有事辦宴席,請了當地的大師傅掌勺,菜由他來買,菜單由他定,只要給他一個標準就可以了,那人來問,一桌是按照300還是400?家裡的大爺跟廚子說我們家的條件還可以,讓他別辦的太差,廚子說,那就給他按照500塊一桌辦吧。要知道現在我們這個地方結婚辦酒席,一桌菜至少要1500了,而且還是小酒店。
農村辦個酒席,真是比城裡半個酒席省錢多了,要說浪費,還是城裡人的酒席浪費,也不能說是浪費,是被酒店掙的太多了。
我們老家那邊辦酒席喝的酒都是別人帶來了,別人帶什麼酒就喝什麼酒,而且在我印象裡,農村喝的酒都是不到100塊一箱的,不像城裡人那樣,喝個酒要麼是勾兌的天之藍、國緣,最差也是勾兌的海之藍、五糧春。
雖然農村辦個酒席很便宜,但是如果沒事就想個由頭半個酒席就不太好了。
胡亂辦酒席的
我師父講他們老家那邊,屁大點的事情就把全村人召集起來辦酒席,最少也要隨份子100塊錢,那邊的人每年要隨份子5000-10000塊,也就是基本每週都有酒席吃,而且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你辦的多了,別人為了把份子錢收回來也會拼命的辦酒席,越辦越多,導致風氣極度惡化。
這樣的情況下,辦酒席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如果說家裡有比較重要的事情辦個酒席就辦了,不能天天辦酒席,這樣就有點斂財的嫌疑了。
農科小孫說
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蒐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關注我吧。<strong><strong>
記得農夫小時候,每當遇到村裡有人家辦喜酒就非常開心,因為可以藉機大吃大喝一頓了。那時候的鄰里、親戚、朋友間人情往來都是很自然的,雖然那時的人大多比較窮,但沒有聽說誰在埋怨說又得拿賀禮了這些話,為什麼?
那時候農村的人均日工資大概在1.6---2塊錢之間,賀禮一般是隨2塊錢,相當於一個壯勞力的一個工;比較親的親戚大多是隨4塊錢,摺合兩個工。
本村的喜事是需要全家去幫忙的,當然是義務工沒有工資,再加上賀禮的一個工。這樣的人情往來大家都不覺得吃力,因為最多算做了兩三個義務工,再說了誰家不辦喜事(紅白)呢?
而現在的農村喜事也變味了,大操大辦是為了顯富,張三家結婚用了10臺車,李四家必須要12臺,不然就沒有了面子,雖然李四家可能還有一屁股的債。
現在農村(小村)辦白事基本上是不用招呼,家家都到。而紅喜事就要看人情關係了,一般關係稍遠的能避則避,因為賀禮的壓力比以前大多了。現在就我們這邊而言,賀禮都是400元打底的,而人均日工資才120左右,相當於3個工還多了。
況且現在農村賺錢的活本就不多,一年到頭也節餘不下幾個錢。所以隨禮錢已成為農民年開支中很大的一部分,怪不得現在農民都說:吃酒吃不起了。
好攝農夫感覺現在農村的喜事大擺酒,已沒有那時候的味道,或者說動機也不純了。一是為了面子,二是為了圈些禮金。
例如王二麻子家境好,隔幾年就買一套新房,進新房就請客收禮。而李老王家兒子沒結婚、買不起房,幾十年都沒有辦過事。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會對吃喜酒有牴觸情緒了,很多親情也是在這種關係中慢慢疏遠了。
題主和蘭友們可以參考借鑑。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我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在我老家這裡基本上縫事必須操辦起來。紅白事,買房 蓋房 生孩子 孩子考大學 當兵 老人過壽 等等基本都成為常態 但並不是每家都把這些事情都操辦 ,都是選擇幾件大事才會操辦 ,接些禮錢,這都是當地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的。有的熟人朋友親戚 通知你了,沒有辦法不去。去了難免隨禮金。你家有事我去,我家有事找你去。週而復始形成常態。這裡還有一些個人性提現,都是一個村的話祖祖輩輩下來基本上都是親戚,長走動走動也是好的,你想想如果你家有事,全村沒一個來的那是個什麼場景?所謂鋪張浪費我個人認為沒有。在我們那酒席結束本家人都是要大包的,就算你場面再大也無非是個面子。談不上浪費。
生活雜事記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擺酒席在農村是一種常見的風俗習慣,農村人重視婚喪嫁娶,但凡遇到紅白喜事都會擺上幾桌以示慶賀。以前的農村人都在家種地,平時偶爾在家附近打打散工,村裡人都聚居在一起,平時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凡村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村裡人都一起幫忙料理,主人家自然會擺上幾桌以示謝意,一來二去之後漸漸在農村形成了擺酒席的習俗。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現在,隨著家庭經濟收入的增加,酒席的形式和花樣都在不斷翻新,農村人擺酒席已經不再侷限於一兩桌,花費費用日漸增長。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攀比之風日益嚴重。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農村擺酒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民俗文化,而是讓更多家庭頭疼不已的鋪張浪費,應該有所管制。具體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農村大擺宴席耗時耗力
農村擺宴席大多數地方都是三天流水席的形式,動用的幾乎是大半個村的家庭人員,動輒數百人,有時候碰上喪葬事情,可能需要耗時7天左右。以前的農村人生活節奏緩慢,農村人閒賦在家的時間比較多,現在大多數人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青壯年幾乎很少在家,親戚裡要是辦事擺酒席,在時間和付出上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快節奏的生活下,農村之前的風俗習慣相對而言,就比較費時費力了。
二,農村宴席規格形成攀比
以前,人們物質比較匱乏,紅白喜事都辦的比較簡單,一碗白菜豆腐燉粉條也就成了一道席面,坐席的人依舊吃的喜滋滋樂呵呵,鮮有人討論席面的好壞。現在,農村人平時也吃的好喝的好,對席面的挑剔程度也漸漸顯露出來。村子裡但凡誰家擺過酒席之後,村裡其他村民都會在私底下對主家的宴席規格加以點評,久而久之,村裡人辦宴席就形成了攀比之風,在宴席規格上不斷提高,從最開始的有菜有肉,到後來的有雞鴨魚,到現在甚至出現了魷魚海參等高價食材。所以,物質的增強讓農村的宴席規格也逐漸攀比,形成不良之風,為農村人經濟造成一定壓力。
三,農村擺宴席存在鋪張浪費。
記得小時候,村裡人都缺吃少穿的,擺宴席的時候幾乎大多數人都出動,你貢獻一個盆,我提供一個鍋,互相出點力氣,搭幫帶夥的就這樣開始忙活了,物質匱乏難得吃到好東西,宴席上自然都是橫掃一氣,食材宴客時少有剩餘,即使有剩餘,也都是最後你家分一些,我家帶一點的回家熱一熱繼續吃。可是現在,村裡人溫飽問題都解決了,平時家裡吃的都不差,在宴席上有時候偶爾動上幾筷子,剩餘的飯菜也不會有人帶回去繼續吃,最後都會被倒掉,鋪張浪費再所難免。另一方面,農村人過紅白喜事時也會請歌舞表演助興,還有一些額外的費用支出。所以,農村大擺宴席時確實存在不良之風,鋪張浪費比較嚴重。
四,擺宴席目的性增強。
以前,農村人擺宴席純粹是為了相互聚在一起慶祝,主家待客花費不多,隨禮的人花費也不多,雙方之間你來我往沒有太大的經濟負擔,擺宴席目的比較單純。可是現在不同了,隨著宴席規格的不斷提高,隨禮的禮金也在逐漸提高,以前,農民沒有錢的時候隨個小物件就可以歡樂落座,然而現在禮金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好多人都抱著“送出去的錢怎麼也得收回來吧,不然虧大發了。”的思想辦宴席,更有一些人借各種藉口開始斂財收禮金,婚喪嫁娶,孩子滿月,孩子上大學,買房,買車等等五花八門的事情都可以被當作收禮金的。
五,農村宴席衛生標準差。
一方面,農村宴席幾乎都是家門口隨便找片空地,做飯幾乎都是露天操作,食品安全難以把控。另一方面,農村宴席村裡全家老少齊上陣吃上三天都是常事,人口眾多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十雙筷子都在一個盤子裡捅咕,衛生和安全難以把控。農村人普遍沒有體檢的習慣,像我們這邊宴客早上吃麵,吃過的湯都會倒入一個大鍋裡進行二次使用,這是以前人們物質匱乏時候留下來的習俗,久而久之到現在依舊在沿用,類似的容易造成疾病交叉感染。所以,農村宴席在衛生和安全把控上都存在弊端。
總之,宴客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習俗,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禁止幾乎是不能。但是對於不良的農村宴客之風,應該有相應的管制和宣揚,人類是在不斷的進步當中,傳統習俗也應該朝更文明更生態的方向發展,不能在攀比的不良之風中迷失方向。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先說結婚,結婚時擺酒席是最普遍的,親戚朋友、鄰居們、同村的都會過來,一是有人幫忙,畢竟辦酒席相對是比較忙的一件事,二是圖個熱鬧,如果結婚冷冷清清的,就沒有熱鬧的氛圍,相信誰也不願意看到,結婚辦酒席,人越多越好,尤其是在自家待客的情況下,主家們也不會在乎多幾桌,這種情況男、女、小孩都可以去。
再說白事,白事辦酒席相對來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畢竟親人去世,主家的人心裡不好受,有人會不解,既然這樣,不辦酒席不就可以了,這是不行的,一方面需要親戚朋友們前來弔唁,有些親戚距離比較遠,中午讓他們直接回去顯得不妥,二是出殯的時候需要有人幫忙,只靠自家的親人是無法完成的,雖然不會像紅事那樣熱鬧,但去的人也不少,酒席是少不了的。這種情況一般是男人過去的多。
最後說滿月酒,誰家有新生的小孩,等到滿月的時候會辦滿月酒,滿月酒也是一件高興的事,主家很喜歡,親戚朋友、鄰居等也都會前去祝賀,人越多越熱鬧越好,顯得興旺,這種情況一般是女人過去的多。
擺酒席是好事,但是近些年來,在一些地方卻變了樣,主要表現在浪費和攀比上,一旦出現浪費攀比,那就變了味,我們這邊這種情況還不太常見,而有些地方,為了攀比,隨禮的金額上也會增高,也有的體現在飯菜的好壞、項目的表演等等,這樣做的後果,雖然當時有“面子”,但過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總結一下:農村辦酒席是好事,但不要讓其變了“味” ,適當的辦酒席利於維護人情關係,利於得到幫助和熱鬧的氛圍,而浪費和攀比的酒席,受傷的只能是自己,要摒棄這種不良的風氣。
關於此,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的觀點或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農民的小幫手
說說對農村裡面大擺酒席,這個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近些年來我們一直都提倡這個不浪費以及節約舉辦酒席的問題。
但是有的農村依然不會遵守國家的提倡和做法,都是自己認為有幾個錢就在農村裡面大操大辦,所以也引起了一些跟風或者攀比的情況。
過度的消費文化習俗。始終會消失。
我們覺得有一些農村裡面舉辦的酒席太過於張揚,並且攀比的風氣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就有可能使得這種文化和習俗隨著時間的消逝,而人們不在願意去傳承傳統。
我們覺得這個是過度的消費,農村裡面的文化習俗。原本以前舉辦過酒席,簡簡單單的,那麼就已經是非常好的,非常可觀的
那麼到了現在攀比的風氣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大操大辦,也出現了在我們農村裡面就出現過這樣大操大辦的現象。
所以很多人都逐漸的開始對農村裡面這樣的酒席產生了一定的厭惡感覺。這種情況呢,如果繼續加重下去,就會使得農村裡面的這種舉辦酒席的傳統文化逐漸的消失。
靠酒席撈錢,非常噁心
有些地方依靠舉辦酒席來拿錢,我們覺得這是非常噁心的一個問題。
在我們農村這邊還好一點,舉辦的酒席相對來說基本上都是屬於人生大事才會舉辦的,這個時候大家都非常贊同和理解
但是我們不知道有些地方過度的舉辦這個主席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蓋個房子剛起地基的時候,要請大家來喝一頓。然後洗完之後搬進新宅居住,要請一次客。然後裝修的時候再請一次,蓋2層的時候又請一次。
房子滿月他還請一次。再加上孩子出生的時候擺酒滿月了,白酒100天要擺酒,三週歲要擺酒,9週歲又擺酒。
買了一臺車也要請酒,其他雜七雜八的請酒項目我們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們想這樣的地方經常擺酒的,那不是撈錢,還有什麼意思呢?
問題是這裡面的份子錢還是比較嚴重的,動輒500以前這種情況很多年輕人回到農村裡面,但是使用這個份子錢都是幾千一萬的,多數佔用他幾個月的薪水。
應該出臺一些限制。
對於大操大辦,我們應該覺得要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來限制這些地方胡亂舉辦酒席的行為。
因為這些農村裡面舉辦酒席呢,有的甚至是貸款都要舉辦,原因就是說這些份子錢,因為請到你的時候你又不好意思不去,去了給份子錢給太少了,有沒有這個面子。
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要出臺一些政策來限制這些地方,胡亂舉辦酒席的給人們一個良好的環境。
加速農村裡面的言情冷漠
在我們的看法當中,農村裡面的風俗習慣對於農村裡面的為人以及人情關係來說,在以前還是比較熱情的親切的。
但是由於這種酒席和攀比的風氣不斷升溫很多。導致於人們逐漸的遠離農村裡面的親情的問題。
所以我們覺得現在農村裡面這些親戚的關係比較疏遠,有一部分都是屬於這個大擺酒席的問題所引起的。
本來是很好的一件事,它能夠增加農村裡面親戚的親情關係,可是現在越發展越是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