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0年前,中國就有鳳凰的神話傳說了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中華民族的圖騰。神話傳說中,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 ”。如此週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

7400年前,中國就有鳳凰的神話傳說了

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其形象一般為雞首、燕頷、蛇頸、鷹爪、魚尾、龜背和孔雀毛。但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象徵吉祥和諧。由於習慣上龍的形象代表帝王,被視作為陽,所以漸漸鳳凰合為一詞,代表陰性了。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但它的產生一直是個謎。

7400年前,中國就有鳳凰的神話傳說了

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說明中華民族有關神鳥鳳凰的神話傳說至少追溯到7400年前。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戳印著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是正面的,一隻是側面回首的,姿態雄健,活靈活現。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徵: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面紋。這次發現的鳳凰圖案不僅比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圖案要精美,而且還早了400年。

7400年前,中國就有鳳凰的神話傳說了

在此之前,考古界普遍認為,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象牙雕刻碟形器中有著我國最早的鳳凰圖案。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後期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