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紙錢、對聯,大年三十給祖先燒紙錢,燒後放炮貼對聯,初一給長輩拜年,你們呢?

建造師橋水


我是河北玉田人,我們這裡過春節的習慣是:大年三十早晨弟兄們集齊了,帶上爆竹、紙錢去墓地上墳、燒紙。中午各回各家吃中午的、也應該是一年中最豪華的大餐。下午是貼對聯、包餃子,到了晚上,早早吃了餃子,然後就開始放鞭炮,這時候聯歡也該開始了,一家人圍在一起看著晚會,度除夕夜。初一早晨,男人和女人們就分開給家族的長輩和朋友們拜年了,中午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都不會在外邊吃。初二是帶著媳婦和孩子給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基本是雷打不動。我年輕時侯講究新姑爺拜年要住四天的。過了初二就是隨意安排嘍。


王志庭2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個地區過年的風俗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過年的時間。😄😄哈哈!言歸正傳,單說說我們石家莊這一代過年的風俗。

二十三,小年歡,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殺豬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去裝酒,

三十兒,捏餃子兒,

大年初一鬧兩嘴兒!

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人們就匆匆忙忙地準備起來,殺豬,宰羊,蒸年糕,買酒,買茶,賣鞭炮,裝燜子,炸丸子,濃濃的年味兒也就瀰漫開來。到了三十,人們早早的把院落打掃得乾乾淨淨,貼對聯,掛燈籠,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一下子連晚上帶大年初一早晨的都包好。人多的人家要包三四拍兒盤兒(你別笑,石家莊方言,高粱桔做成的,用來碼放餃子),還要捏好多魚狀餃子。到了晚上,大人們弄酒菜,煮餃子,孩子們就該到院子裡燃放煙花爆竹了。一切就緒,一家人圍在桌前,邊看春晚,邊喝酒吃餃子,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啊!據老人們說,除夕的餃子不能吃完,尤其是魚狀的,這象徵著年年有魚(餘)。

到了初一,走門串戶,給長輩們拜年,孩子們高興了,可以拿到小紅包了。初二,是新媳婦們回孃家的日子,我們這裡初三是上墳燒紙的日子。沒了父或母的在這一天回孃家上墳,串親戚的,待客(音qie)的,非常熱鬧。在這裡提前給各位拜個早年,祝願大家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閒雲幽夢


老家座標河北邯鄲!我們那裡是三十中午(也有臘月29)開始貼對聯,中午煮好餃子時候放鞭炮燒紙,下午傍晚時候,家裡長輩會帶著燒紙去地裡(將去世的父母請回來過年,會家弄個紙盒,貼張白紙條,寫上已故親人名字,現在都是直接將遺像擺那裡了),初一早晨六點時候,全家(集合齊了)給父母拜年,拜完之後再去祠堂,給家裡以去世其他長輩拜年磕頭,一切完畢,在去叔叔大爺家裡拜年,等結束了,各自就分開了,誰願意去誰鐵哥們家裡拜年誰就去,八點多回家吃飯!中午開車附近旅遊景點去看看!大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年,初三早晨去地裡祭祀(就是過年了,去地裡看看其他的親人!中午走親戚(正經親戚家有去世沒過三年的,都是除三去拜年),初四就是閨女回孃家,初五俗稱破五,點炮燒紙,(同學朋友家一般都排在初五初六去),這算拜年完畢,


紫雨傘的傳說


我們這邊是臘月20左右給先人燒紙,放鞭炮,磕頭。嘴裡還唸叨著:某某,過年了,後輩們來給你送錢了等話語。貼對聯是年三十中午,11點左右開始貼對聯,12點到1點鐘之間,吃年飯,供臺上拜訪三個菜,三杯酒,三雙筷子,敬神靈,然後放鞭炮,開始吃團年飯(別的地方叫年夜飯,我們這個地方是年三十中午吃的),下午開始剁餡包餃子,臨近吃飯的時候,燒香,堂屋前擺兩尊香,廚房裡以前擺一尊,現在都煤氣灶,電磁爐的,很少在擺了,而且燒散香的,也有擺一尊香的,這種香可能別的地方沒有見過吧!回頭我拍下來在發出來呢!吃餃子的時候,也會盛三萬放在供臺上,敬神經的,同時,也要燒紙廚房燒一打,堂屋燒一打,院裡燒一打,具體是什麼意義,這個不曉得呢!祖上傳下來的說。

吃過飯以後,就去自家人家裡,譬如叔叔伯伯啊!爺爺奶奶家坐著聊天,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是說的以前。現在,年輕人都聚在一起,要麼在村街上聊天,買菸花爆竹在村街上放,要麼幾個夥伴一年沒見面了,見面就在某個人家裡小賭一下,到晚上12點,放鞭炮送年,回家睡覺。當然這一夜家裡的所有燈都是不關的。第二天早上吃完飯,就開始在村裡拜年了,遇人就說: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之類的過年話。多數都是去自己這一脈的人家裡互相拜年,後來不曉得怎麼了,也有村裡人會到我們家說是來坐坐,以前是沒有這個情況存在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過來了。。。



小新新來自農村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是一個大家族一塊吃飯聚會的,那天晚上我們除了吃餃子以為,我們還有準備很多酒菜

因為我們家人比較多,在爺爺家擺兩桌,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下午大人都在忙活著做飯,小孩子都跑到街上玩,放炮,一起玩耍

等到吃飯的時候,大人會把一小掛炮仗拿出來,讓小孩子點上,然後我們就開始吃飯,一家人忙忙活活

吃飯的時候其樂融融,說說笑笑,真得很舒服

然後小孩子就等大人們發壓歲錢,小孩子給爺爺跪下磕頭,然後爺爺挨個發壓歲錢,小孩子給叔叔嬸嬸姑姑什麼的拜年,然後他們發壓歲錢,最後我們一家人一塊聊天

過了十二點我們就各回各家,初一早上我們起床放開門炮,開門炮預示著開門大吉,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

然後就又開始忙活著包餃子,餃子裡面放一枚一角的硬幣,吃到硬幣的餃子的人代表著最幸運的人

吃餃子之前我們還要放一掛炮仗,誰家的炮仗響了就代表誰家要吃飯了

然後我們就去別人家拜年

最後愉快的過完一天







嘎嘎工作室


三十中午二點以前家家戶戶要貼好對聯,掛上紅燈籠,下午的年夜飯,先立先人牌位,點長香三根,後磕下化一沓紙錢,起立三拜首,後獻茶獻酒,貢年夜的長壽麵二小碗,並燃放鞭炮,後全家坐在一起吃長壽麵。三年內有巳故的,還要接引紙,由男性主人二至三人穿孝衫到十字路口去接引,立紙牌位。初一一大早,穿上新衣服,.全村人每戶拿一沓票子紙,到有坐紙的家去點紙,給巳故亡人拜年。親戚家有亡人坐紙的,初一這天一定要去點紙拜年帶上禮品。無亡人的,一般拜年串親訪友,都在初二這天開始互訪拜年。拜年的風俗是,先拜舅家,再到女方孃家去拜,然後再拜其它次要的親戚朋友。家裡有亡人坐紙的,一直坐到大年初二下午送在墳頭,無坐低的,大年初三到墳頭祭拜祖先,也就是送先人,意味著過年結束。初五掃五窮,祭喜神,初九祭拜天爺,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初一這天,還要給+歲以下小孩分發健子錢。這就是西漢水上游西和農村過年的風俗習慣。





用戶58818369803


臘月十五是大寒,轉眼就到二十三

八零九零候鳥命,一年一次把家還

回家不要忘方言,方言才是溫情言

村頭路口老大爺,都有遠近的血緣

村裡不是大城市,沒有碰瓷或詐騙

主動招呼主動前,遞根香菸問寒暖

二十三是過小年,小年就是年預演

二十四要掃房子,庭院屋裡掃個遍

二十五要煮豬肉,留下槽頭祭祖宗

二十六蒸大饅頭,還要剁好餃子餡

二十七殺大公雞,過年吃雞圖吉利

二十八該把面發,蒸包子擀餃子皮

二十九日再整理,明天就要過除夕

三十一早就得起,先把餃子下鍋裡

吃完還有很多事,第一要把春聯起

大門二門臥室門,門口庭院堂屋裡

貼完對聯備祭品,祖宗墳塋記心裡

子孫結伴一起走,祭品不入別人家

三叩九拜化紙錢,祖墳就圖冒個煙

一起下山吃年飯,座次排位講究嚴

在家不看錢與權,座位分排按輩來

長者坐北面朝南,少者端茶倒水前

筷子不能放碗上,酒杯常滿不能淺

第一杯敬長者面,先乾為敬禮數全

站起身來雙手捧,酒杯要低在下面

放杯不要先拿筷,先給長輩把酒滿

酒杯八分尚嫌淺,茶杯七分就是滿

酒水茶水都一樣,敬滿一圈不漏人

長輩吃完主動添,自己吃完要寒暄

我吃好了各位慢,準備茶水飯後談

酒醉飯飽賓主歡,喝茶抽菸聊會天

客人離去主人送,腳步止於大門前

先幫媽媽洗鍋碗,再陪爸爸聊聊天

總結過去這一年,展望將來的一年

老人不圖兒女錢,只求兒女過平安


且把雜談換酒錢


各地過年的習俗並非千差萬別,而是大同小異。我們那兒啊,大年三十的晚上各家各戶都要吃餃子。餃子包好後,提前煮兩個,盛在碗裡,澆上汁料,擔上筷子,供在祖先的牌位前。稍後,準備好燒紙、香燭、鞭炮、奠酒等,端上祖先牌位前的獻餃,領上兄弟姐妹去大門外的燒紙攤或墳頭燒紙祭奠。祭祀完畢,回家最有一次清掃衛生。接下來就是貼春聯,“只把新桃換舊符”。貼好春聯,一家人上桌吃餃子,誰能吃到包錢的餃子,誰就是一年當中最幸運的那個人。吃完餃子,孩子們換上新衣,去到院子裡燃放花炮,大人們圍坐一起喝酒聊天,等待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年就算正式拉開了序幕。


樂康78478751


樓主說的這些習俗我們那都有,但是有的不是很重視,比如給祖先燒紙錢就不是很重視。我記得南方有些人很重視,基本上都是整個家族的男丁全部出動,舉辦一個隆重的祭祀。我們那不是,基本上也就是我爸或者我媽拿一籃子紙錢去燒。我們那也沒有說女的不能去燒紙的說法。至於貼春聯啊,放鞭炮啊,吃餃子啊,我們那就很普遍了。春節吃餃子特別香,每次都能吃五碗。我的奶奶和我們住在一起,初一起床後會說一句吉祥話和祝福語給她,然後磕一個頭。見到爸媽也是一樣,不過頭就不磕了。然後就是有可能你去串門,路上看到鄰居,出於禮貌也會說一句過年好,新年好。鄰居都誇很懂事。


瀚海煋悾


中國為多民族國家,漢族佔絕大多數,漢族的歷史最長,過年的習俗記載最多,因此傳承的過年習俗也最全面,各地漢族過年習俗大同小異。

進入臘月,就漸漸有了年味,做香腸、燻臘肉、初八喝“臘八粥”等。年三十中午吃年飯前,先貼對聯或貼門神,然後上香祭祖,最後按輩份入座,輩份最大的一定要坐上把位,即堂屋正對門的位置,其餘依次排坐兩邊,小孩單獨一桌,然後眾人舉杯敬老輩,老輩動筷後,眾人才開好吃年飯。年飯時間很長,也敘邊吃邊喝,可延續至傍晚。

那時,我們眾多小孩為了貪玩,急急吃完早早下桌便到屋外放鞭炮,到晚上,必定被家長按住泡腳,不泡不行,因為年三十晚泡了腳,來年才有財路、有口福,指不愁吃穿。其實年年泡腳,來年還是窮,只是個傳統說法而已。

年三十晚上一屋人聊天守夜,喝茶嗑瓜子花生,滿地的花生瓜子殼以及糖果包裝紙、甘蔗渣、菸頭等,過了夜晚十二點,這些垃圾都不能掃除,名曰“大年初一不動掃把,否則掃走財運”。小娃們在十二點忙到過年錢後,才美滋滋地壓在枕頭下入睡,稱之為“壓歲錢”。

初一,開好拜年,要拜很多家,大家也互相拜,小孩最高興,穿喜新衣新鞋,屁顛顛地跟著大人去給別人拜年,每拜一家都有過年錢,錢不多,七十年代也就幾毛,最多幾塊,可以買鞭炮,買平時心儀而沒錢買的東西,感覺幸福極了。初二開始走人戶串門,吃喝得不亦樂乎,直到正月十五後,才算過完年。大人們開始勞作,小孩們卻又盼著下一個年早些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