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汴一體化,是不是意味著將來開封也會和鄭州一樣成為國家的新一線城市?

HR175290506


我覺得鄭汴追一體化是好事,但是開封成為國家新一線城市任重而道遠。

首先,我覺得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不夠大氣,自顧自己發現,忽略了甚至打壓了其他的地市的發展。我覺得開封雖然是八朝古都,但是現在無論是經濟,旅遊,還有農業,與一線城市相差甚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省裡面不夠支持,一味地發展鄭州,導致開封越來越落後,甚至本來河南大學在全國高校中榜上有名,也淪落成了一般高校。

之前高鐵本來可以從南陽到洛陽,但是最後還是拐了一個彎繞道鄭州,我覺得這樣只會讓鄭州越來越堵,讓開封,洛陽等地市發展越來越慢。

拿山東來說,省會城市並不是最強的,沿海的青島,煙臺,威海等城市綜合實力都高於省會濟南。一個省應該各個地市均衡發展,既要面子,也要裡子。

綜合起來,開封的發展之路有的會比較艱辛。


徽瀾的生活


什麼是鄭汴一體化(或者叫鄭汴一體提出的背景)?

提出鄭汴一體化的背景我們需要搞清楚,或許對於真正理解鄭汴一體的未來發展或許有幫助。其提出的背景有幾點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鄭汴一體化提出的背景其實就是縮小版的中原城市群。2003年為了實現中原崛起的目標,提出的以鄭州為中心,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內的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9個省轄市組成中原城市群,而開封作為距離鄭州最近的地區之一自然成為了試點。

第二、鄭汴一體的主要目的之一讓開封作為鄭州部分產業的轉移地,比如:教育、旅遊等產業,避免所有要素流向省會鄭州,影響自身發展,從而保持自身發展的自主性。但是顯然,從2003年到現在我們發現的是開封對於鄭州的依附作用更明顯,鄭汴一體化的目標讓開封更快發展是不現實的。

事到如今鄭汴一體化還是在不斷探索中,未來大概率是彼此融合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確實兩座城市的融合越來越緊密,確實如今實現了很多鄭州的市民都會去開封旅遊、吃小吃等等帶動力度地方經濟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教育等產業在開封至今沒有好的發展,這點也毋庸置疑,在高等教育這塊本身鄭州就不強,而且至今河南大學在鄭州龍子湖新建校區進一步說明了城市對於一個大學的教育層次有個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幾點愚見:

第一、鄭州雖然說發展尚可但是距離真正的現代化城市差距還是明顯的。不管是縮小版的中原城市群還是如今的中原城市群來說,要想發展的更好鄭州這個領頭羊必須在全國爭取更多的發展要素,至今可以說鄭州仍在積極聚集要素還沒有到向周邊轉移的地步(所謂的虹吸效應還是要繼續)。

第二、木桶理論是否適應於城市發展值得懷疑。當時率先實習鄭汴一體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開封屬於鄭州周邊地區發展最差的,本以為將最弱的一環發展好了會提高整個整個城市群的競爭力。但是如今已經有很多學者和專家提出疑問,如果將15年的精力放在其他基礎較好的地區(新鄉、焦作、許昌、洛陽等)或許今天取得的成績會更好(目前開封的經濟在周邊來看還是最差的)。

第三、城市群的最終形態至今沒有定論,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城市之間分工明確,互相協作、產業互補。舉例:如果未來鄭州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類似於上海這樣),聚集了金融、高端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等於一身,擁有數千萬級的消費人口那麼周邊的城市自然會承擔相應的角色,食品、日用品等製造,汽車製造,文化旅遊等等,個人覺得這才是未來融為一體的最佳情況(類似於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然後供應全球一樣)。

開封想要成為新一線城市或者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只有融入鄭州一條路

很多人對於大城市的虹吸效應頗有言辭,其實大可不必。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階段,從古如此,要不然也不會說歷史歷朝歷代只會有幾個知名的城市,包括如今的一線城市哪一個不是靠吸收周邊的要素來發展自身的?那麼開封要想步入新一線城市(包括鄭州周邊城市),只有一條路:融入鄭州大都市群,甚至不排除部分合並的可能性。幾點愚見:

第一、鄭州的城市框架一直在往東擴,目前鄭州與開封融合區域的發展算是開封最好的,未來不排除有類似於西鹹新區一樣的情況,鄭開新區劃給鄭州管轄。

第二、如今鄭州與開封已經實現了金融同城、區號同城等,可以說未來再大膽一些完全融合也不是不可能(開封成為正廳級新區),如今鄭東新區已經是正廳級新區的試點。

綜上,個人覺得如果開封未來要成為國際化都市或新一線城市,必須完全融入鄭州大都市群發展才有可能,否則就好比如今的杭州一樣除非出現新的機會(互聯網)否則永遠在上海的影響下。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鄭州和開封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轉評哦。


勇勇曉談壹貳叄


鄭汴一體化早在2003年就已經提出來,這十多年裡未見多少改變,還真有些憋屈。要是生個孩子估計都快上大學了。要不就是鄭州志在千里,要不就是開封雄心萬丈。

只可惜兩地相距有60多公里,鄭州的格局也就輻射到30公里左右,而開封估計是15公里差不多,之間只能用低端產業或農業來覆蓋。這種一體化最多增加幾條城際或高鐵線路,要想走向同城化幾乎不太可能。

看著鄭州成為新一線城市,開封自己就想著做起白日夢。可沒有看到蕪湖、資陽、紹興等地也想著成為新一線城市。要成為新一線城市必須靠自身的實力來體現,開封不具備這種實力和發展潛力,因此,不可能成為新一線城市!

其實從鄭州規劃來看,鄭汴一體化不過是一個口號。要是有心走鄭汴一體化道路,那麼當初的鄭州國家機場就不會向南面的新鄭方向發展,而是一定會沿著黃河流域的開封方向發展,實現鄭州國際機場與開封共享。就如同無錫碩放機場那樣,有無錫和蘇州共用。或許鄭州如今也有些後悔,可惜木已成舟,註定鄭州要靠自己單槍匹馬走天下,開封也只能靠自己來發家致富。

開封和洛陽都是千年古都,可惜省會城市卻被鄭州硬生生地從中插了一腿搶走了,從此開封變成了一個抬槓的。與洛陽一起撐起了鄭州。

真可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悔”。


總之,鄭州進入新一線城市跟開封沒有半毛錢關係,在大鄭州的規劃戰略中是向南發展。東邊的開封要想靠鄭州成為新一線城市,要等到太陽從西邊過來。實現振興從開封自身開始!


鞅論財經


首先,我覺得省內一些和某些陝西人一樣,總把自己以“老字號”自居。

一,歷史的回憶。

開封的歷史毋庸置疑,到宋代1000年前的東京(汴梁)是當時的世界城市,堪比當前的紐約、東京、倫敦和巴黎。關於東京(汴梁)的城市人口規模,當代學者通過考據與對比分析,指出人口超過100萬,鼎盛時期達到120-150萬是很有可能的。如陳振在《十一世紀前後的開封》中測算為120萬,吳濤在《北宋都城東京》中提到為140萬,日本學者木田知生在《關於宋代城市研究的諸問題——以國都開封為中心》提到為150萬左右。

二,興衰–歷史選擇

北宋定都於開封,除了看中其居天下之中的位置外,更重要的便是考慮到開封有優越的漕運條件,所謂“宜於建都立社,均天下之漕運,便萬國之享獻”.宋初,宋太祖不滿於開封無險可倚的地理狀況.一度打算遷都於“夭險足恃”的洛陽.但遭到臣僚的一致反對,其中一個將領指出:開封有“汁渠之槽,坐致江淮粟四五千(十)萬”,足以賠養百萬之師,如遷都洛陽,“將安取之?”宋太祖不得不放棄遷都的想法。通過司馬光的這段記載,不難看出渭運因紊對定都開封所起的重要作用。北宋人自己也承認:“國家建都於洋,實就清挽東南之利。”

清明上河圖展示的就是漕運亨通時期的東京,興衰都是如此,後來漕運改道城市也慢慢衰敗了,“懸河”黃河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不要怨天尤人,這是歷史的選擇是時代的需要,選擇交通樞紐的鄭州也是需要。

三,鄭汴融城

“融”這個詞很好,不是誰合併誰。開封有曾經的宋朝氣象和人文,鄭州也有3600年前的殷商文化。單純一個“合併”肯定是不恰當的,目前提出的中原城市群就是要以中心城市鄭州為圓心而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目前鄭汴,鄭許,鄭洛,鄭焦發展規劃相信已經在日程。

鄭汴之間發展前景主要是互補,協調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除了確認鄭州的地位和目標以外,還提到要推動鄭州開封等重點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對,鄭汴(開)一體化發展,這是國家發改委給鄭州城市發展定下的方向。從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到河南省,從河南省發改委到鄭州市,三級《規劃》中都對“鄭汴一體化”做了明確的指示。

12月5日,鄭汴一體化深度發展座談會在鄭州召開,鄭州、開封、航空港區、鄭東新區一把手等悉數參會,按鄭州開封兩地的頂層設計,在鄭州開封之間已經形成“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城際鐵路、高速鐵路、快速通道”多路並行的交通大格局基礎上,再進行鄭開北通道、開港大道、鄭汴沿黃大道、G310南移項目、鄭汴地鐵對接等五大公路、軌道交通建設,並且同時進行產業對接。

房地產的嗅覺是敏感的,近年開封西區房價就可以看出。個人看好兩點:

1.鄭汴科創走廊

鄭開創新創業走廊全長56公里,區域面積280平方公里,依託現有高校、產業創新基地,建設“雙創”高地。鄭開科創走廊開封片位於科創走廊東部,東至西關北街,南至鄭開大道—大梁路,西至行政邊界,北至連霍高速,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總用地面積78.2平方公里。(有興趣的可以百度)

2.旅遊產業更進一步發展

這個還是依託科創走廊,空間結構為“一廊、一鎮、五園”,一廊,即以鄭開科學大道和隋唐大運河古汴河(鄭開段)疏浚工程為軸帶的交通景觀發展廊道。一鎮,即以集中展示隋唐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汴河(萬勝)小鎮。五園,即龍子湖智慧島、白沙科學谷、中牟雁鳴湖創新科技園、開封運糧湖引智產業園、開封西湖文化旅遊創新園。加上開封目前固有的旅遊資源,相信旅遊產業會有更大的發展。

有些人說鄭汴提出已經多年了,現在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從東區白沙到開封界也就20多公里了,未來還會遠嗎?






SUUNTO


許多河南人(我也是)總期望或喜歡國家給個政策,鄭州與開封可以一體化了,看看國家的4個大經濟區域:上海-南京,廣州-深圳,京津,重慶-成都,他們都有大區域背景、不可替代的特有地域就已經決定了,汴鄭洛的地域無非就是中部(武漢,西安也是中部區域),中原(山區平原的過渡區域+黃河),地理特質能匯聚(這一點特重要)的物質財富資源趕不上上面4大區域。

還有2大缺陷:1,缺水,2,思想保守(與靠海的珠三角長三角普遍性對比),

特別是思想,“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啥的”反過來理解就是傳統思想成分多,在發展經濟時有一部分成了包袱,像“別人幹啥咱就幹啥,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就咋著,看你有能哩不得了,人家能哩吃不了,你能哩咋不夠吃哩……”現在都知道是缺乏創新,中庸,

但傳統的好處體現在經濟上呢?就是河南人(中部的安徽湖北等也差不多少)適應能力強又快,學習上路快,所以別人是一線城市,咱就新一線城市。別人搞了多年的自由貿易區,高新區,咱也搞鄭東新區,並且還創新了內陸航空港等,

所以人再多,GDP不低一平均就下去了,啥啥一體化,就是個二流角色的城市群。

外面下雨,沒事,瞎寫的,讓各位大俠見笑了。


綠晴果蔬食品


很多老開封人“傲氣”,所以一直冒酸,關鍵是不明白中原城市群的意義在哪?鄭州你服不服已經是河南政經中心,關鍵是怎麼利用好,攢手好牌。國家政策明顯沒有傾向河南,再沒有一個牽頭的核心未來可見一斑。

浙江當年喊出“杭州強浙江強”,湖北隨後發展大武漢思路,這就是抱團爭資源,沒見過一個地方會抱怨省會太大的,因為目前周邊還沒用享受到鄭州做大釋放出來的各種紅利,目前大家的不滿恰恰也是鄭州的不滿,因為政策多變,洛陽開封地鐵突然叫停,但只要大思路不變,自貿區、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定義不變,紅利必然會逐步釋放帶動全省。至少這麼大基數的城市群你好意思不給幾個211、985大學?

鄭汴新區,撤縣改區,跨河發展,大局已定,關鍵是爭取政策和國家投資!


誰動了我的稿費


先看鄭汴一體化的建設,鄭州和開封和緊密聯繫是看準了鄭州和開封較近的地理位置,再加上與開封可以形成互補功能,在金融上也可以高度融合,最後建成例如北京天津的雙城生活。開封和鄭州都是我國的八大古都之一,如果將兩個城市合併,那麼將來應該怎麼定位,再者開封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如今旅遊資源開發的也非常不錯,比如西安與咸陽就相距的非常近,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合併。

再看鄭州和開封的經濟狀況,無疑是懸殊太大,新一線城市的評定不僅要看經濟發展的綜合實力,還要看人均經濟水平。就目前來講鄭州與開封合併後,鄭州的人均經濟勢必下滑,這也必將影響鄭州的城市建設,甚至於撼動鄭州新一線城市的地位,畢竟不僅僅只有市區,還有大片的農村地區。

最後還是希望鄭州和開封在將來越來越親,這樣鄭州既可以利用開封優秀的旅遊資源、宜居環境,開封也可以利用鄭州龐大的人口、較發達的經濟,這樣才能形成優勢互補,使兩座城市都有根據自己的定位快速發展。

只有經濟發展起來,河南才會富強,為老家河南點贊,我是海域藍豚,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鄭汴一體化跟開封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沒有關係。

一,鄭汴一體化,只是為了和鄭州有合理的產業分工,協同發展,形成互為優勢互補,產業互補,不惡意競爭。

二,開封經濟實力還很弱,產業基礎也非常薄弱,不具備國家中心的必要經濟實力。

三,開封不具備經濟戰略價值。開封在河南省內影響力很弱,不管是交通,行政,還是經濟。在河南省影響都微弱,更不用說輻射周圍省份。


蒲公英老街坊


鄭州是鄭州,開封市開封,不會的。成天都想的啥。


老巴說辭


京津冀一體化,

河北、天津和北京一樣成為首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