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倉庫

倉庫管理是庫存管理的基石,是基礎。做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盈利,而盈利是依靠日常點點滴滴的細緻工作打下的基礎來實現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如果說5S是改善的基礎,那麼倉庫管理就是庫存管理和改善的基石。

倉庫儲存的貨物就是企業的資產,倉庫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控制好貨物的入庫和出庫,保管好貨物的數量和品質,保證企業的資產不會有損失。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倉庫管理如果混亂無序,那麼這個企業的管理上也是存在很嚴重的問題的,庫存管理更是無從談起。

混亂倉庫的現場,必然會導致庫存數據的不準確。錯誤的庫存數據,無法為庫存管理和改善提供任何有力的支撐。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倉庫管理五個要點:

1. 人員管理:有明確的組織結構和崗位職責,建立考核和培訓機制,特殊工作崗位需要有上崗證,比如叉車駕駛。

2. 倉庫設備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和定期維護。

3. 倉庫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管理將大幅提高倉庫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

4. 倉庫流程:所有的倉庫業務活動都有相應的作業流程來控制。定期回顧這些流程,分析流程與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有,則進行相關流程的優化。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5. 倉庫環境和佈局:5S是基礎中的基礎,合理的佈局保證了倉庫運營的效率。

只有做好了最基礎的倉庫管理,保證了系統中的庫存數據和實物是一致的,企業才有可能進一步地來推行庫存控制與優化。

銷售

銷售對應的是客戶需求。需求信息由上游的終端消費者向下遊的原材料供應商逐級傳遞,可以說銷售是庫存管理的源頭。銷售對於庫存的影響有幾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客戶需求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

1.波動性

關於需求波動的影響,最著名的就是牛鞭效應了。需求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被逐級放大,完全或部分地背離了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

牛鞭效應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很多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庫存高企、運營成本上升和現金流緊張。如果要消除牛鞭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其源頭,也就是需求側來想辦法。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事實上,終端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消費模式是很難預測的。在寶潔(Procter & Gamble)和沃爾瑪超市(Wal-Mart)聯手合作的一個嬰兒尿片的VMI項目中,工作人員發現在同一個地區,嬰兒數量較為穩定的前提下,尿片的銷售數量仍然存在很大的波動性。從消費者到原料供應商,層層渠道流轉下來,這個偏差就被放大了。

我們從上面的經典牛鞭效應圖上可以看到,需求波動的振幅,是隨著牛鞭的甩動,從源頭的客戶向終點的供應商逐級放大了。需求波動的幅度是由這個牛鞭的長度決定的,鞭子的長度越長,會造成的波動越大。

如果可以把牛鞭的長度縮短,就能夠有效地緩解需求波動。那就是說,我們要儘量把流通渠道之間的距離拉近,這個距離不是彼此之間物理上距離,而是供應鏈環節之間的距離。

對於供應一方來講,最理想的訂單交付模式是客戶給的交貨期Lead time足夠長,可以拿到訂單以後再開始購買原料、安排生產。可惜的是,很多的客戶往往給出交貨期都很短,供應商必須根據預測來進行備貨,否則根本做不到按照交期出貨。

消費者購買的隨機性和漫長的訂單交貨過程,多種因素相互疊加影響,造成了需求的波動性,也最終影響了企業的庫存。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2.不確定性

企業有時候需要對於市場行情進行判斷,預測未來市場需求的走勢,搶佔市場的先機。可是市場的不確定性是內在的,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地準確把握將來市場的趨勢。

我以前服務過的公司就遇到過這樣子的一件事情。千禧年的時候,我還在一家知名的移動通訊設備公司。當時公司銷售部對於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上,出現了預測的失誤。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移動交換機設備機房,一個個櫃子裡的就是移動通訊設備(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我們現在使用的基本都是4G網絡了,在2000年的時候,國內還在普及2G網絡。與此同時,在國際上對於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技術標準也在進行一場爭論。

由於2G網絡在各個國家之間的技術標準不統一,造成了全球漫遊的困難,比如在中國可以用的手機,到了日本就不能用了。

國際電信聯盟在3G的技術發展中提出三大主流國際標準:WCDMA、CDMA2000和TD-SCDMA。最終,中國選擇了TD-SCDMA標準。

可是在國家標準出臺以前,我們公司的銷售卻是預測中國將使用其他的標準,並且從歐洲進口了幾批通訊設備,準備在競爭對手之前佔領市場。

但是,隨著國家標準的最終塵埃落定,我們之前採購的這些設備就瞬間變成了呆滯庫存。這幾批貨物放在倉庫裡吃了幾年的灰以後,最後不得不低價處理掉了,公司賬面上白白的損失了一大筆錢。

計劃

計劃是庫存管理的核心,庫存是計劃執行的結果。

在主計劃中,至少包含了以下這些元素: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時間維度,以天或者周為單位。

需求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客戶總需求的預估。

客戶訂單,客戶實際的需求,訂單具有合同約束力,買賣雙方必須遵守並履行。

生產計劃,每天或者每週計劃生產的產品。

原料供應,有充足的原料來保障生產計劃的執行。

生產能力,機器設備人力資源,這些都可以理解為產能。

如果主計劃沒有充分地考慮以上的這些因素,就會導致庫存出現二個結果,一是庫存過多,第二是缺料。

製造業工廠在履行訂單,進行生產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產能瓶頸,這些約束條件極其考驗主計劃的調教能力。我們需要有足有的資源來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

如果不考慮約束條件,制定出生產計劃肯定是無法實現的。有時候企業會接到超過其生產能力的客戶訂單,銷售部為了完成業績一般不會去拒絕客戶的訂單,但是這會給後續的訂單交付帶來很大的操作難度。

為了完成這些超越產能的任務,在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安排。

由於生產過程的瓶頸約束,使得正常生產計劃被擾亂,哪家客戶要貨催的急,就生產哪家的產品。最終的結果就是需要的原料沒有了,但是用不上的還有很多,這種離奇的現象都是因為做主計劃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產能的約束造成的。

生產

生產是製造業工廠裡直接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部門,我們習慣稱之為“老大哥”,所有其他的職能都是為了生產配套存在的,包括供應鏈。

雖然生產部門很重要,但是在現代化的製造企業裡,生產必須服從供應鏈制定的主計劃。而主生產計劃(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簡稱MPS),就是生產和供應鏈部門之間的一份合同契約。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合同的英文單詞是Contract,而它更古老的用法是Indenture。如下圖所示,以前的合同一式二份,頂部如同鋸齒一般地剪裁。而Indenture中的“dent”,在英語詞根中的含義就是牙齒。

契約精神是西方商業文明的基礎,也是西方文明社會中的一個主流精神,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誠信精神。契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交易的雙方簽訂了合同,締約方必須遵守契約,履行其責任義務,完成契約內容。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那麼生產和供應鏈之間的契約內容又是什麼呢?又是如何通過主生產計劃MPS來實現的呢?

簡單來說,生產和供應鏈之間的契約就是供應鏈保證提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而生產承諾每週的產出量。具體的形式是由供應鏈來主導MPS會議,並和生產一起確認每週的生產計劃。

通過一來一回的確認,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的MPS,就是供應鏈和生產部門的契約。生產嚴格根據MPS的計劃執行,就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了過量生產。供應鏈根據MPS的結果,來計算出物料需求計劃MRP,再把MRP轉化為採購訂單計劃。

通過物料計劃員下達採購訂單,跟蹤貨物到倉庫,以此來保障生產有足夠的原材料可以執行既定的任務。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有一方沒有履行契約,MPS就無法按照計劃完成。如果原材料沒有到位,生產就會面臨缺料而停止生產。

為了保證設備利用率,同時不讓工人無事可做,生產不得不改變計劃,去做一些非計劃內的產品。如果新的計劃中的產品不是在MPS中的,那麼就會出現過量生產的情況。做出來的產品暫時賣不掉,只能放在倉庫裡變成額外的庫存。

同時,生產又可能過量消耗了某種原材料,使得庫存配套率下降了,倉庫裡配不齊足夠數量的原材料用於生產。

由缺料造成的過量生產,由過量生產又引起新的缺料,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惡性循壞。到底是誰的責任也很難說清楚了,變成了一場永遠也扯不完的皮。

同樣的,生產如果隨意改變計劃,也會對原材料到貨造成極大的干擾。我以前就碰到過由生產主管直接向供應商要貨的亂象。

生產主管憑藉著自己和供應商老闆關係很熟,看到倉庫裡缺少原材料,也不管後續的到貨計劃,就直接跳過採購訂單流程而讓供應商送貨。

供應商在沒有合同保障的情況下,依靠著熟人之間的口頭承諾,也同意送貨了。倉庫收貨人員在沒有到貨通知書的情況下,也竟然把貨給收進來了。真可謂是咄咄怪事!

對於生產的來說,對於庫存的影響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 執行主生產計劃MPS。

2. 完成銷售訂單。

3. 在製品(Work in Process)庫存,這個考核的指標應該要放在生產部而不是供應鏈。

採購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採購對於原材料庫存有著很大的影響。採購對應的是供應商交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這二個。

1. 交貨期

交貨期包括了送貨頻率和前置時間Lead time。對於採購的一方來說,供應商送貨頻率越高,前置時間越短,那麼原材料庫存就會越少。這個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讓我們用固定訂貨週期模式來說明。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這種模式是特點是訂貨間隔期的時間是固定的,物料計劃員在固定的時間點來檢查核對未來需求和庫存情況,根據前置時間,來創建新的採購訂單。訂貨的間隔期可以是一天、一週、甚至是一個月。每次訂貨的數量是變動的,除非客戶的需求和生產排程非常穩定。

固定週期模式首先要設定一個最大庫存量,計算公式如下:

最大的庫存量=(二次訂貨間隔天數+前置時間)X平均每天的需求用量+安全庫存

而每次需要訂貨的數量是在最大庫存量的基礎上,減去庫存和在途數量,公式如下:

訂貨數量=(二次訂貨間隔天數+前置時間)X平均每天的需求用量+安全庫存–(庫存數量+在途數量)

讓我們舉一個例子:

二次訂貨間隔天數是7天,前置時間是28天,平均每天的需求量是20,安全庫存200,當前庫存數量是150,還有50的在途數量。那麼我們需要的最大的庫存數量就等於:

最大庫存量=(7+28)X20+200=900

本次需要下訂單的數量=900-(150+50)=700

從上面的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二次訂貨間隔天數(送貨頻率)和前置時間(Lead time)對最大庫存量的影響很大。採購在和供應商籤合同的時候,如果可以把這2個供貨條款談下來,那麼就可以為公司省下一筆可觀的庫存成本。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2. 付款期

付款期雖然不是直接影響庫存,但是會影響公司的現金循環週期。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過,現金循環週期=應收賬款天數+庫存天數–應付賬款天數

現金循環週期是公司財務健康的重要指標,現金循環的越是快,說明公司經營情況越是健康。循環週期要變短,就意味著我們要縮短應收天數和降低庫存天數,同時還要增加應付天數。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採購積極和供應商進行溝通協商,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優化庫存。

退貨

退貨是屬於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退貨品也是公司庫存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容易被忽視的。

對於企業來說,退貨主要分為二種,第一種是從客戶收到的各種原因的退貨,比如質量問題、包裝損壞、產品錯發、標籤錯誤等等。第二種是原材料的問題,需要退還給供應商。

退貨品不等於報廢品,通過一系列的挑選和檢驗後,一部分的原料或成品還是可以繼續使用或者出售的。對於無法使用的部分,最後的處置方式才是報廢。

乾貨 | 影響庫存的六個關鍵因素


在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裡,客戶退貨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首先,當質量部或者物流部聽到客戶反映說,有一批貨因為質量不合格或是包裝損壞,要進行退貨。

相關員工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太好的,因為會有很多額外的,不會產生任何效益的工作需要去做,比如要回復客戶報告,需要重新補貨並確保客戶不會斷線,甚至是客戶的客戶不能斷線。

碰到強勢的客戶,還可能請公司部門經理甚至管理層去彙報工作。總之,不合格產品還沒有被退貨的時候,供應商已經要做很多的工作來補救。

所以在企業裡處理退貨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很少有人會主動申請去做。管理層不重視,員工不積極,退貨品是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落,而這些有待再利用的庫存則成為了隱形的成本。

對於汽車零部件製造和銷售企業來說,快速地處理客戶退貨非常重要:

1. 檢驗挑選出可以重新使用的零件,減少損失。

2. 提高退貨效率,增加滿意度和忠誠度。

3. 通過與客戶有效溝通,減少了退貨率,阻止虛假和非保質期退貨。

影響庫存的六個因素是倉庫、銷售、計劃、生產、採購和退貨,庫存管理不應被視為孤立的環節,而是和企業多個職能部門息息相關的重要活動。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