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你们用微信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二掌柜帝


第一次用微信,那时还是三星galaxy2 刚出来不久,买来后装的第一个APP就是微信。

打开微信,我都不知道怎么玩。反而打开频率最高的是QQ然后就是拿着手机拍视频,那时没有抖音,也没有别的短视频APP。后来发现微信还有朋友圈功能,然后才慢慢习惯把视频发在朋友圈里。我记得微信被我删除了好几次。而且那会界面真的是土,感觉一点都不想玩。还不如QQ界面舒服。特别值得一提的,微信的语音功能,那时真不习惯。我想为什么要有个语音发送给好友呢,打字不是很舒服了吗。而且那时需要用表情来表达,比如笑脸,哭脸等常用表情。

那时最喜欢用的功能,是漂流瓶功能,现在已经很少玩了。觉得漂流瓶很神秘,总能收获不同的惊喜。而且还能把漂流瓶扔给不同的人,大家都是匿名的,所以增加了很多神秘感。

最后,吸引我的是找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为微信前期迅速扩张奠定了很强大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微信和QQ还是有很多重合性。利用手机定位,找附近的人这个功能是微信的一大神器。

最后,让我能够真正重视微信的,还是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公众号推出对微信流前期有非常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公众号,我们看资迅还要通过其它入口去获取,比如百度,比如新浪。那时还没有头条号和更没有抖音。所以,公众号正好利用了14-16年这两年抢了很大的流量给微信。

所以总的来说,微信还是抓 住 了用户体验的时机,行业竞争少的时间差,再利用了QQ用户的流量基础,占得了先机。

总的来说,这8年来,微信还是国内最成功的APP没有之一。





网络课代表


那时候在小县城上班,整个公司就我第一个用智能手机,然后有一位在移动公司上班的朋友,单位逼迫任务没人必须让几个人下载安装微信,于是他就找到我了。那时候是为了帮忙安装的,朋友帮我操作下载安装。微信好友只有他一个人,后来几天我每遇到一个人就问有没有微信,但是大家都没有听过什么是微信,我说:可以发语音的,不用打字。但是得到回复说,我们用QQ不用微信!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我觉得微信太占空间了,就删除了。后来有过了十多天,我移动公司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回复微信给他,我说删除了呀,他又逼我下载安装了,然后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就突然发现微信就像是病毒发生裂变一样,一夜之间,身边所有遇到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微信,每个人都换了智能手机,那时候是金立和小米的还有HOT的天下,人手一部。可以发语音不用打字,让我们都觉得好神奇!那时候好多人连朋友圈都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扣扣也更新了可以发语音,但是已经晚了,来不及了,张小龙一个人面对所有反对的人成功了!马先生慧眼识英雄,成就了他,到现在进入微信的界面,依然是张先生孤独面对地球的画面!成大器者必经磨练,成大智者胸怀天下。


白小蹭


2011年的微信并不是很主流,毕竟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

2011年是3G的时代,网速有限,流量有限

所以:2011年的微信没啥感觉,说有感觉的我认为都是尬聊凑话题,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微信!

严格来说米聊当时用的人和微信差不多,主打的就是移动端的聊天APP,特色就在对讲机,其实也就是语音。。。网速还行,但是流量可是真金白银啊

微信最火爆的阶段是小米手机等平民手机出现的时候开始,然后小飞机的游戏火爆一把,依托腾讯大的基础,持续累积用户,才做大的!

这个问题我回答也是尬聊,毕竟我是2012年才买的第一台智能手机三星i9100的屌丝


子牛同志


当时的微信只是作为QQ之外的一种选择

因为小米的米聊让我知道了这样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但是微信凭借与QQ的绑定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微信加入了对讲机功能之后,我变得开始更多的使用微信多于QQ了。而摇一摇和附近的好友则让微信真正大火了起来。


在微信发展出公司群之前,一直是相当私人的软件,而进入工作场景之后反倒让私人空间受到了挤压。


奇妙的百事屋


作为2011年用塞班系统的诺基亚上微信的第一批用户,当时根本想不到这样一款约妹软件,竟然有朝一日可以垄断中国人的社交!

讲真的,早期的微信用户我敢说十个有九个是冲着“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和不可描述的目标去的。但是微信一出世就引起了早期智能手机玩家的高度重视,而它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的。

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同期的其它产品:

QQ:那个时候的手机QQ在移动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就只能收发消息,整体还是作为PC端QQ在特殊环境下的替代品,这种显像直到2013年才有所改善。

飞信:(已凉)双方同时移动端在线可以互相免费发文字,一方不在线以短信形式接收文字。

Apple message:国内iPhone用户当时不足1%

陌陌 探探等:不存在的

米聊:市场份额太少

微信:可通过手机收发文字和图片,可以一键导入QQ好友到微信。

可以看出,2011年刚出生的微信就具备很大的优势了,如果微信不是腾讯做,也不会有今天。QQ扶持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把自己的地盘瓜分了


吃六斤西瓜


2011年的时候,记得当时刚好iphone4S出来,智能手机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当时的微信,虽然我也下载了,但是使用很少,因为微信还要逐一添加好友,而其所拥有的功能QQ也完全都有,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QQ你发布的状态任何人都能看到,而微信只有好友可以看到,所以当初下载的人虽然多,但一开始使用者并不多,因为感觉没啥用,功能还更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之后,大家反而更喜欢微信的简略,就像现在QQ基本只有00后在玩,这就是定位。

说到这里,顺道说一个之前与同学(她在移动工作)讨论过的事情,如果不是移动的疏忽以及QQ的导流,或许也就不会有未来的微信了。

错失的飞信及米聊

在读大学时,我记得班里通知信息基本都是通过移动的飞信来实现的,飞信可以说是微信的祖辈都不为过,但是飞信属于移动的产品,国企的习性,大家都知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当初的移动重视飞信这个产品,或许后来就没有微信的事情了,这是因为飞信也掌握了一大批的客户群体,可以直接引流,当初移动的客户数量不见得比QQ少,再者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所以说移动措施了一次诞生超强子品牌的良机。

小米的米聊是微信的老爸,但是米聊最终败给腾讯。米聊是小米公司开发出来的产品,在2010年12月首次现身。那时候QQ是国内社交软件的最大巨头,但QQ是一款偏向年轻化的产品且功能繁杂,对于中老人的使用极其不方便,于是雷军瞄准了这部分市场,开发了米聊,相比于QQ米聊更加的简洁化,没有了这么多功能的米聊恰好符合中年人的使用需求,当时米聊的用户也是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小米的这些动作自然引起了腾讯的注意,要知道对于腾讯而言,社交是其逆鳞,谁触碰打死谁,所以后续腾讯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仅仅一个多月后的2011年1月就有了微信的出现。腾讯当时已经拥有了庞大的QQ用户群体,直接导流到微信(就像现在为了打压抖音,直接QQ首页置微视),由于QQ的基数太大,而当时的米粉较少,最终少数服从多数,当大部分人选择微信后,其余的人也就只能跟着使用微信了。所以米聊最终完败。

总结

只能说腾讯命好,如果当初移动重视飞信,那么措施微信后的腾讯,现在在互联网里也只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一流企业,而不可能像如今一样获得这么超然的地位。


鲤行者


微信以前还用,后来搞的成了个工作群,渐渐的渐渐的远去了。QQ的路数和微信的路数一样一样的,一开始在QQ上建工作群,现在在微信上建工作群,本来是个个人的小天地,现在变得有些话没法说啊,上下级的眼睛在那里杵着!你还让人怎么自在?谁都知道,领导喜欢庸才,喜欢阿谀奉承,拍马屁,而不喜欢正直直言有能力的人,在那里展示了你的才能你也就是被嫉贤妒能者所另类,多说无益,只好挂个名字弃之不用。

一句存在即合理,同样一件事一但被你的竞争者上级同事所洞悉所利用,垫块砖抽块板有时黑锅都不知道咋来的,免得祸从口出啊,偶尔露个面证明我存在足矣^0^




盛世风格


觉得很神奇啊。可以视频聊天,可以发语音聊天,配上wifi,真的是让人太惊喜了。

自从有了微信,慢慢地可以不用带现金出门了,因为可以用微信付款,就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美了。搭公交车,也可以扫一扫微信二维码付款,这多么方便啊,要是忘记带零钱了,只要带了手机,就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

其实我们应该多感恩微信,因为微信带给我们诸多的方便和乐趣。那时候,有啥不高兴了,在微信一发,自己家人亲戚朋友都知道了,大家都来安慰自己,不高兴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过年过节,大家建个群,在里面总有人起头发红包,有一个人发红包,慢慢就有许多人发红包了。本来年味渐渐消散的感觉,因为抢红包,年味又回到了大家的心中。

那时还在读大学,很流行网恋,摇一摇,摇到一个陌生人,就聊了起来,感觉好新鲜哦,那时突然有一种感觉,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渺小。

有一次,在附近的人里,居然加到一个大老板,还是以前认识的大老板,第一天和他聊天没发现是他,第二天才发现原来是你啊,就感概这个世界真小。

有时候,有些心事无法向人说,就喜欢用漂流瓶,把自己的心事写在漂流瓶里,让它飘向远方,让自己的心情,不为因为心事,而太堵太郁闷。

视频聊天,让本就想念的家人,天天可以在手机上见面,视频通话的感觉,是打电话无法比拟的感觉,因为一边视频一边打电话,可以让感情变得更深。而打电话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对方表情,有时候因为对方语气重了,还会产生误会,责怪对方不把自己当回事。

想着想着,微信居然伴随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应该感恩微信带给我们那么多美好的岁月。


甜小可


那段时间抽疯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给生活做减法,不要过多被外界实物所干扰。上班期间告诉自己不要刷微博,下班后多看书不要玩社交。所以很坚决的没有下载微信。后来,qq、微博失势,用微信的同事越来越多,大势所趋,不得已下载了微信。

现在仍然也抽疯,朋友圈平常都关闭,用的着的时候再点开,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少让自己被社交软件吸引注意力,能多看点书学点东西。后来发现这就是“真香”定律,立下的flag并没有实现……


渡陵风的假想敌


有人还记得这个吗?我的第一个微信好友是我大连最好的兄弟,你还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