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實體行業現在開始好轉了嗎?

谷原明


中國的實體行業現在有沒有開始好轉。筆者認為不同的行業是有區別的。製造業少部分有自主品牌,有核心競爭力的在好轉,大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製造業企業日子並不好過,還有大量中小的製造業企業破產倒閉的。

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在去產能後,大量的中小民營的煤炭和鋼鐵企業關閉後,現在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利潤是在增加的。基礎設施在國家大力的投資拉動下,大的央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是主力軍,央企的日子好過。

服務行業基本都是民營的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總體是日子不好過,除了部分餐飲外,整個服務行業都處在艱難維持中。

目前來看我國的實體經濟除了央企國企能拿到賺錢的項目和工程,他們的日子還較好過,煤炭和鋼鐵行業大部分都是央企和國企,民企的數量極少,也就是說現在我國的實體經濟是央企和國企有錢賺,民營企業賺錢難,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主更難賺錢。

我國實體經濟好轉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實體產業轉型升級還需要許多要素,央行降準的資金還沒進到民營企業,更進不了小微企業和小企業主,實體經濟依然艱難。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20l6年馬雲說,未來三年大家無工可打,無商可營……那會我覺得馬雲說得太誇張!回頭來看,我住的小區的大型商超聯華關門,小區的商鋪店家換了一撥又一撥,從多年前有轉讓費到現在無轉讓費,現在又都變成賣水果賣生鮮店,不知能做到最後的有幾家!之蕭條難形容!馬雲難道會算命,說那麼準?他當時不也沒料到兩年中房價猛漲那麼多吧?實體看樣子越來越經營,大家好像包包裡面沒錢了,壓縮又壓縮,苦日子要開始了。


銀川土特產


最近幾週週末的安排都是去逛街,對沿街商鋪的情況有一定調查,今天就簡單談一談。

座標是上海,最近走訪了上海老城區各大知名街道。

總體感受如下:

1,實體店裡,服裝等穿戴的店,生意冷清。

大到海瀾之家這種品牌,小到路邊小服裝店,人都不多。

2,餐飲生意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新物種。

像盒馬這種的,在上海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另外一些新中式奶茶店,生意也還不錯,比服裝店的人都多。

3,很多店鋪都在改造,關門的不少

不少店鋪都關門改造,大概是因為傳統生意不行了,要改成新物種。還有些店鋪關了,印象中比以前的要多。

從以上的觀察,我覺得現在貌似實體並不是很紅火,做生意的人,看起來興致也沒那麼高。希望這只是上海老城區的景象,希望實體生意越做越好。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財經


近年來,有不少企業(尤其是民企)在環保、去產能、整合等政策的作用下,影響和損失尤其巨大,被有關部門強行關停了不少合法的礦、廠(場)、園等,有些甚至被強行拆毀。企業損失慘重(有一批企業和投資人突然間不但一無所有,而且還背上了鉅額; 有的還被迫列入了黑名單),對投資人和經營者的打擊和傷害相當嚴重,並造成了一連串的遺留問題和風險(如:這部分企業還欠著鉅額的工人工資、獎金、養老金、稅金、工程款、貸款、借款、利息、物流費、水電費、房租、商戶的材料款、修理費、設備款、設備租賃費、貨款、飯館的餐費、辦公用品款等等)。這一連串被忽視的問題和隱患,造成了一批與之關聯的企業、商戶和個人也受到嚴重打擊和損失。導致不少人正常的收入突然中斷,購買力急速下降,市場越發不景氣。接著又疊加上了連鎖反應,因大量企業的關停拆毀,使得一批產品的價格迅速上漲,更加重了百姓和企業的負擔,加重了大家的恐慌心理,對政府的工作產生了看法,造成了極惡劣的後果。雖然,現在國家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鼓勵企業經營。可是有不少企業已元氣大傷,雖有遲到的關懷,恐怕無法再為國為民做貢獻了。尤其是去年督察初期已被拆毀的那些企業被破壞的或一無所有,或損失慘重無法啟動。還有一些企業主和投資人被嚇到了,不但自己變得謹慎起來了,而且還影響周邊的其他人和企業投資。他們怕的是等到他們長肥了又是一刀割下來,無法預測類似的亂作為行為和針對企業一波又一波的折騰、摧毀。針對此現狀,為了杜絕再出現違背正常規律的冒失行為,必須要有契約精神,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給企業營造一個平穩運行、受到法律制度公平對待、可預期的經營環境


用戶8195531912970


沒看到任何好轉。還在繼續惡化。我天天經過的華強北地鐵商業街,不到100米的長度關了11家店。開的店開沒關的店多。平時經過地鐵商業街根本看不到幾個人流量。要知道華強北是什麼地方,全國最大最出名的電子產品批發中心。全世界的老外都來這裡買貨。而且還是地鐵商業街,本應該是人流量最大的位置了,但是實際情況卻非常不樂觀。如果在未來5-10年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中國經濟的順利轉型並持續可持續的發展下去,中國的實體經濟會徹底完蛋。


牟mu


5000年未有之財富大劫案

據權威媒體估算,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值430萬億元,是中國GDP的五倍有餘。這是城市化取得的好成績,但同時這也是5000年最大的一次財富洗牌。

98年停止福利分房,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至2016年經過18年的發展,多數二線城市已經達到了1萬元每平米,全國房地產市值大概200萬億左右。然而從1萬元到2萬元,大多數城市僅用了1年甚至幾個月,可以用激增的財富來形容,這期間整體成本仍然在10000元以下,也就是在一年時間內普通民眾湊齊了200萬億以上的資金白白送給房地產商。多數家庭都使用前三代6個錢包的百年積蓄,而且用後30年的貸款繼續還債。居民負債率高達49%。普通民眾苦不堪言,又不得不舉債買房,使財富迅速的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定義~總之這是5000年未有過的財富劫持計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也未曾見到如此迅速的財富轉移,少數的幾萬家房地產公司掌握了百萬億級財富,集中在那幾萬風光無限的地產企業家手裡。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數據僅是估算,不必糾結。我只是做一個例子,一個行業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擠壓了其他行業尤其是製造業,經濟體系中,製造業是最基礎的骨骼,房地產不過是肥肉,肥肉太多了,體型是很大但很虛。


新青年雜誌網版


很遺憾,實體經濟似乎並沒有好轉的跡象。

年初央行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再次釋放“定向降準”的大招,希望能夠為實體經濟輸血,促進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而僅僅2018年就降準了 4 次,甚至很多朋友覺得今年央行很可能會採取“降息”的“殺手鐧”。實體經濟的經營困局可見一斑,即便是天量的資金流入市場,也絲毫沒有太大的起色。




實體經濟正在經歷發展的陣痛

不少店鋪經營者認為是馬雲搶走了自己的飯碗,導致街上的商業街一蹶不振,但是他們並沒有想到即便馬雲沒有設立淘寶,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這類電商平臺也遲早會大規模湧現。

企業家也好、店鋪經營者也罷,他們所面臨的是高租金現狀下,居民購買力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殘酷現實。到底是誰導致了這一結果的出現?是瘋狂的房地產業以及推波助瀾的你我。

全民炒房是實體經濟困頓的罪魁禍首

高漲的房價不僅僅“掠奪”了企業的利潤也讓大部分買房、租房的年輕人承受了太多經濟上的壓力,導致沒錢消費現狀的產生。既然大家錢袋子都被房地產掏空了,那麼只能退而求其次控制自己的消費衝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甚至選擇在電商平臺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很多事情就說得通了。




是誰讓實體經濟蕭條?

是誰掏空了居民財富?

是誰把華為“逼去”東莞?

房地產業難逃其責。


PMI指數跌破枯榮線

PMI指數中文含義為採購經理指數,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彙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PMI是一套月度發佈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PMI指數50為榮枯分水線。

12月份全國PMI指數跌破枯榮線,這也預示著實體企業投資意願普遍降低,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較大擔憂。也正是根據這一數據,很多機構才一致認為1月份存在較大的降準可能,事實也正如大家所見:步入2019年沒幾天,央行立馬發佈降準的消息,維穩市場預期。

企業都不願意擴大生產規模了,那麼每年新增的數百萬應屆畢業生又該何去何從?企業都在刻意減少、控制產品的數量,那麼隨著經營利潤的減少,員工的加薪、福利又該如何去保證?



實體行業仍舊艱難,所謂的“春天”依舊遙遠,甚至很多企業可能存活不過這個冬天了,看看天津三星工廠都關門了。。。


浮雲視界


關於實體經濟是不是好轉這個話題,我覺得應該換一個角度來考慮。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看到,不管在全世界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中國國內的角度來看,產能都遠遠大於需求。

在產能遠遠大於需求的這種大背景下,我們就不得不壯士斷臂,限制產能。

以電子產品的手機為例,因為現在產能過大,如果我們允許所有的手機生產商都全力生產的話,那麼我們生產出來而賣不出去的手機產品,只能作為庫存堆積,而庫存的會逐漸的變成不良資產,不良資產逐漸的變成電子垃圾+企業的壞賬。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所有飽和的行業實行優勝劣汰的限產,應當成為重中之重。這就是近幾年來為什麼政府,業界以及研究機構所反覆強調的要做供給側改革。

那麼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很多行業現在已經在洗牌,除了一些大型的,優質的,規模性產業能夠通過不斷的降低成本跟降低收益率為代價得到存活之外,很多小的企業(包括個體戶),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企業,營銷能力差的企業,沒有優秀管理人員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沒有獲得持續的投資能力的企業都會逐漸的走向消亡,都會逐漸的被淘汰掉。

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間段,優勝劣汰都是企業生存的必然法則。所以本論題中所謂的希望未來的實體經濟要好轉,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陳述方式。

客觀的講,現在,所謂實體經濟並沒有走壞,只是因為實體蛋糕只有那麼大,只能供一部分實體經濟存活下來,那麼被自然淘汰的企業逐漸的倒掉容易讓人誤解為實體經濟是走壞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未來我們也沒有必要通過讓更多的沒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企業重新進行重複生產狀態,而彰顯我們的經濟恢復了。



重慶夸父



首先要注意一點,現在的實體行業並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有愈加低迷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

一.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人們的收入預期減少,不敢消費,沒有能力消費已經是普遍現象;

二.房價居高不下從消費側擠壓消費能力,促使人們的消費慾望降低,從供給側,由於房價高漲,致使房租居高不下,同樣碾壓實體商業的利潤空間;

三.實際是電商的出現,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最凸顯的表現不是交易額的侵蝕,而是,把商品價格推向極致的降低,這是最致命,無論是阿里巴巴,京東,還是現實的拼多多,都是以價格取勝,她們的出現把價格碾壓,致使實體商業的利潤趨向為無利可圖;

四.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產品大過剩時代,無論是“衣食住行娛”各個方面,都基本處於了一個大過剩時代,因此,實體行業也不會立即轉變;

五.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讓全民皆商成為一種現實,競爭的激烈程度,讓實體商業過度競爭,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實體商業的好轉,還需要很久時間磨礪和轉圜,是一場持久戰,大家都需要有心理準備!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目前中國經濟是房地產一枝獨秀,實體民營經濟基本都在慘淡經營。

我們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來看,2018年7月份增速依然比較低,只有8.8%,6月份增速是9%,這也是除了5月份,近年來消費增速最低的一個月,而且後面較大概率會延續下滑趨勢。

這其中汽車和家電消費數據大滑坡是拖累消費增長最大的因素,特別是汽車,同比增速為-2.0%,很多汽車及相關行業的朋友也普遍反應今年行情不好,生意很難做。雖然較6月份-7%來說,跌幅已經收窄,但要知道這已經是汽車消費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了。

而家電雖然7月份消費微增0.6%,但較之6月份同比14.3%的增長簡直是沒法看。其它的如傢俱、建材、菸酒、飲料等日常消費品的消費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甚至是較大的下滑。國內智能手機消費上半年同比銳減17%,而近幾年一直紅火的白酒消費也逐漸降溫,生產商和經銷商普遍反應銷售的預收款較往年大幅減少。

可見,過去幾年的漲價去庫存,已經掏空了老百姓的錢包,居民負債上升很快,全民的財富都綁在房地產上,很多家庭都從高儲蓄率的淨儲蓄變成了淨負債,這已經大大消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近來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消費升級,而是消費降級。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又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長13.2%,2018年1至7月加起來與2017年同期相比總共增長10.2%。而7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達到了9.9%,是6月4.5%的兩倍還多。而新開工面積暴增32%,這個恐怖的數值是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經濟結構化分化也很明顯,201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而受融資環境惡化,貿易戰,環保等因素疊加影響,民營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有數據顯示全國民企的總體利潤大幅下滑,但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沿海地區製造業訂單數量全面下滑,可以說過去幾十年基建和房地產對於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正逐漸顯現。

2018年,你身邊有觀察到哪些經濟不景氣的表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