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根”是什么?

王老师教育视界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先生断言:随着新高考的持续改革,未来15%的孩子再努力也做不完高考语文试卷。


于是社会上一些家长尤其是语文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生的家长陷入焦虑和恐慌中,毕竟谁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做不完高考卷的事实呀。


用的来说,目前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不大乐观。


要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就要先弄清楚语文学习的“根”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


语文要培养的能力有听、说、读、写,其中又以读写为主。读书少,就读不快,吸收不好;读书少,语言输入不够,写不出来。


所以说,要培养语文能力,离开大量阅读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大量阅读之上的,所以说语文学习的“根”就是广泛阅读。


目前的情况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可用于阅读的课余时间多,大城市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要大于小城市和乡村学生。


而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


要扩大阅读,就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语文教师要注意精讲,以匀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阅读。


其他学科要合作,控制作业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用于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所以阅读不单是语文一科的任务,它对于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


扩大阅读,不是盲目阅读,要根据年龄特点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学龄前儿童以童话、故事的阅读为主;儿童少年期阅读以科幻、魔幻文学作品为主;青少年阅读要有选择地加入历史、哲学读本。


扩大阅读,还需要家长与教师形成合力。要着眼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让孩子们享受到满足好奇心、扩展见识的乐趣,在阅读中学会读和写。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体会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学习对写作题材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并采用富于个性的表达方式。


抓住广泛阅读这个“根”,语文学习才能进入一个新天地。读书多的孩子,有头脑,见识广,更不用担心高考试卷做不完。


有书知道


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会困惑:为什么我上课听课认真,课后作业认真,但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

在老师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老师会困惑:课堂教学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吗?什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

对学生来说,语文难学;对老师来说,语文难教。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语文学习的“根”,要想学好语文,要想教好语文,则必须抓住语文学习的“根”:阅读,阅读,还是阅读。

有专家说“:“阅读之于语文,就好像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语文学习的“根”没有把握住,就会“百病丛生”。在学好语文的众多因素当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阅读,应该让学生们在书海中遨游。

1. 教材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书”。

教材,也叫教科书,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样本”,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例子。而我们所提倡阅读的“书”是指打开茅塞,摒除浅见,获得新知,增广学识,开阔眼界,滋养心灵的书,和教材并不是同一概念。语文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把世界当做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做世界。也就是说,教科书的教育与学习,只是语文教育海洋中的点滴水珠,而课外的大量阅读才是辽阔的大海。

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周期漫长的“工程”。

培养阅读兴趣一要引导,二要推荐,三才是自主阅读。比如我们要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就要想给学生讲《三国志》中的有关诸葛亮的记载,介绍鲁迅的评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讲解历史“传说当中最失真的人物曹操”,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阅读。学生阅读了大量老师推荐的书目之后,自然会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了,自主阅读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3.读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考查内容,正确的做法是: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写结合,只不过我们强调的“写”不仅仅是二周一次的作文课,还包括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或者美文、经典书籍的读后感,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读与写相得益彰。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基础教育12年,如果我们的学生依然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将来他们离开校园之后,可想而知,就会把书远远地扔到一边,这是最失败的教育。相反,学生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就会形成阅读乃至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个人认为,语文学习的根是阅读,而写作则是参天大树。

阅读和写作比翼齐飞,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能够生生不息、发扬光大的根。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当然的认为,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然而,多年以来,我们也只是这样的认为着,并没有身体力行的去探究为什么阅读如此重要,阅读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至于阅读为什么重要?如何来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来更好的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尽快提升人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为加快推进知识型、创新型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我们国家年人均的阅读水平还相对低下,与以色列、美国等一些国家国民人均年阅读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全民族弘扬重视阅读的氛围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让我们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的去推进阅读这一重大工程。

从我们的小学、初中到高中,阅读都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重视程度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阅读的一次革命”吧!其中最重大的变化,莫过于文言文的比重大幅增加,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不断地缩减文言文的比例,以至于现在的学生,谈文言文就色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文言文阅读水平低下,至于文言文写作的问题,更是闻所未闻的。

其实,几千年以来,我们流传下来的各类著作,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差,单是理解这些知识就是一个大问题,何谈继承、发展和创新呢?

我们自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弘扬的前提,当然就是重视阅读,阅读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当前来看,又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弘扬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我们自己的路!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立足好语文阅读这个根本不动摇,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引来阅读的源头活水,我们还怕没有绿水青山吗?

重视阅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高新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在于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进步,在于阅读的水平。

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处于积极进取阶段的民族,也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希望的民族,更是一个具备创新潜质的民族,她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


一抹书香伴君行


我觉得语文学习的根是汉字。

学习语文首先从认字开始,字都不认识何来读,更谈不上理解。

在我看来,字是语文的起源,古有甲骨文,象形文,后有秦始皇统一文字,直到今天的汉字,正是在字的基础上才出现了语文。



语文是将字组合变化的产物。词语,成语,都是由简单的字组成,这些字单个来看意思不大,但若组合起来,就有很深的寓意。古诗,宋词这些国学经典也是由简单的字组成,一个字成不了诗,组不成词。一首简短的五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似简单,但把这几十个字组在一起就难了。往往一个字就能带动整句,堪称传神。

文言文中,字又有不同于现在的解释,更加突出了文字的博大精深。

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作文通常要求800字,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词穷到家。若单独让写800个不相连的字,我想学生们很快就能完成。但作文要求衔接度,即文章的衔接度,具体来讲是: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但归根到底是字与字的衔接,绕来绕去,最终又回到字,就像是落叶归根,语文题型也要回归字的根。

学语文就像是学英语,语文在字,英文在字母,两者不论是考何种题型,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字的变化变形,字母的变化变形。


因此,综上所述,我觉得语文学习的根在汉字。词,成语,句子,阅读,作文都是在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由根开出的枝桠,若把根扎牢了,多加浇水,勤奋耕耘,总会有收获,若根就不牢,耕耘再多也难成大树。


ln9828


语文学习,我特别喜欢窦桂梅老师的主张,写一手好字,能写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这就够了。现在花样的改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语文的学习就会屈从,就会从考纲出发,为了学习而学习,好的老师会思考会延伸,一般的教师会备教科书,备学生,所以,语文学习的根,说到底,逃脱不了应试,字词句段篇章,如果你幸运,遇到了好老师,那么你会开辟一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