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生,你的思維水平處於哪個層次?

朱迪絲·博斯借鑑了教育家威廉·佩裡的觀點,認為大學生的思維水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或者三個層次:

第一階段是二元論或二元主義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白思維階段。年齡較小的大一或大二學生,他們對知識或生活經驗的理解往往過於簡單,呈現出二元化的特點,即認為事物非對即錯。他們認為知識是外在的,希望從權威人物身上獲取答案。他們只是努力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與自己相左的證據,認為它們是不可靠的統計數據而不予考慮。他們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觀點,這一事實強化了他們簡單化的、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當學生自以為正確的思維方式遭到質疑或被證明有誤時,他們很有可能過渡到認知的較高階段。在轉變過程中,他們開始認識到,世界具有不確定性,權威人士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一些教育者把大學生質疑所有答案和感到迷失的這一時期,稱為“大二期”。

第二階段是相對主義時期。處於相對主義階段的學生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他們認為事物的模糊性不可避免,即使存在確定性也不必做出決定。他們反對二元論的世界觀,堅定地認為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對的,僅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處於該階段的學生往往認為,說出自己的觀點就是最好的表達,而且他們不屑於質疑他人的觀點,甚至認為那樣做太過武斷和無禮。

第三階段是承諾階段。隨著學生不斷地發展成熟,他們逐漸能夠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同樣有效。不僅僅權威人士可能出錯,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也在所難免。此階段的學生面對某種不確定性時,能夠根據推理和最有力的證據來做決定或支持某一觀點。同時,作為獨立的思考者,他們能接受挑戰,保持靈活性,而且找到新證據時樂於改變自己原來的立場。

朱迪絲·博斯:《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7-8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