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造山海型森林旅游城市标杆

福州:打造山海型森林旅游城市标杆

原文首发于《海峡通讯》2019年第3期

文|刘复培 黄凌

城里三山古越都,满眼皆是绿荫蔽。如今的福州城,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人们生活工作在此,乐享生态福利。继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之后,2018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挂牌以来主办的第一个中国森林旅游节——“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开幕,开幕式上设立授牌环节,福州市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牌匾,成为至今为止唯一入列的省会城市。

绿色福州,获得这一殊荣,再次证明“有福之州、森林之旅”已成为福州城市新名片。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人民的辛勤努力,福州城市森林面积不断壮大。如今,福州城绿上添绿,处处充满生机、四季繁花不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福州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40年来年均造林超15万亩

早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历年来,福州人民牢记嘱托,厚植生态文明理念,大地植绿、心中播绿,让城市从浅绿走向深绿。

据福州市林业局专家统计,福州现有超过15亿棵乔木,森林覆盖率达57.26% ,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全市森林面积约为968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3%。这么多的树木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种出来,保护出来的。”福州市林业局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坚持不懈地造林、育林、护林。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今,福州市年均造林更新面积超过15万亩以上。

植树造林,永不停息。近年来,福州大力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行动,重点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进行重点区位林分修复,同时想方设法利用抛荒地和非规划林地造林。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植树造林62.45万亩,其中去年造林绿化10.9万亩、中心城区种植乔木25万株,为森林覆盖率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保持较高森林覆盖率和提升建成区绿化水平,福州还同步提升水岸、道路、沿海、水源地绿化水平。其中,水岸林木绿化率为95.02%;交通道路林木绿化率平均为92.32%;流域森林覆盖率平均为75.2%;沿海基干林带总长度662.6公里,总面积14037.67公顷。

滨海新城,绿色先行。沿着滨江滨海路,从长乐漳港往文武砂、江田方向行驶,一路沿海防护林郁郁葱葱、迎风生长,为滨海新城构筑了一道绿色长城、生态屏障。福州积极开展滨海新城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着力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滨海新城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努力打造最绿、生态环境最好的新城。

“滨海新城是全国首个把城市总规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福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景观带(沿海防护林)位于长乐漳港、江田、松下、文武砂沿海区域,总长度11.8公里,宽300米,建设规模4310亩。目前,这里的苗木种植已经完成,正在种植地被,整个项目预计2019年底完成。

根据《福州滨海新城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年)》,滨海新城沿海防护林带以人工造林和提升改造为主要建设方式,将防护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将建设成为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态屏障、绿色长廊和滨海森林公园。届时,这里将形成以“一核两带、多廊多园”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城区绿树成荫,乡村也要风景如画。近年来,福州共实施518个美丽乡村建设,新增绿化面积76.71万平方米,村庄绿化率达到41.59%。结合“美丽乡村”和绿色宜居家园建设,福州开展“百姓富、生态美”行动,不断加强乡村公园、乡村生态景观林、“四旁四地”、庭院和村主干道绿化,提高珍贵树种或优良乡土树种的使用比重,乡村绿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福州:打造山海型森林旅游城市标杆

游客在福道梅峰山地公园段尽享绿色福利(池远 摄)

构建省会特色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去过福州鼓岭的人,一定见识过“柳杉王”的魅力。“柳杉王”独木成林,需10人才能环抱树干,颇为壮观。每到夏日,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纳凉休闲。

福州古树名木众多,这样的“树王”还有不少。比如,鼓楼区“香樟王”、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红榕王”、仓山区“贝壳杉王”、永泰同安镇芹草村“油杉王”、青口镇东台村下社自然村“榕树王”……这些都是福州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的成果。

“福州一直非常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规范古树名木管理,做到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据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福州对每株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进行GPS定位和数码拍摄,详细记录树种、位置、树龄、胸径、树高、冠幅、立地条件、生长势、特殊树形描述、权属、管护单位、保护现状及建议、古树历史传说或名木来历等内容,经专家鉴定评审后,上传至福建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监测管理与保护数字化。

目前,全市共有榕树、樟树、枫香、南方红豆杉、油杉、马尾松、柳杉、银杏、罗汉松、黄连木、龙眼等古树名木8547株。

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生态公园建设也颇有成效。去年2月10日,福州市12个生态公园集中开园,这12个生态公园总面积超过500公顷,建成步道约50公里。这些生态公园充分体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选址好、理念新、生态优、文化浓、配套齐,进一步提升了有福之州的宜居环境。

闽侯县千家山生态公园开园当日,奔驰汽车公司员工组成的奔驰跑步协会20多名队员在公园广场的假山喷泉前集体合影。“我们公司厂房就在千家山山脚,原先山体北面都是坟墓,也没有步道,大家基本不会来千家山。”队员小陈说,现在只要有时间,队员们就会相约在环山步道慢跑,山里的空气特别好。

在不砍伐马尾松、相思树等原生树种的情况下,千家山公园大量新种景观树种,营造四季皆有景的效果——春天桃花满园,夏天蓝花楹绽放,秋冬桂花飘香……

福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着力构建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树种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省会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数字可证,这两年全市共梳理提升城区林荫道路117条,种植大树21万多株,种植茉莉花6万多平方米,建设绿道216公里,完成10个林荫停车场建设,拟定168个串珠公园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八一公园、斗顶公园、福山(郊野)生态公园等10处公园景区,完成3个榕树主题公园、12个茉莉花主题园建设,完成全市314条道路的5.2万个行道树树池盖板改造……

森林城市建设经验受国际热捧

时间拨回到去年3月21日的国际森林日,当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一本专刊中,向世界各国重点介绍福州市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这本专刊,刊名为《森林与可持续城市——来自世界各地鼓舞人心的故事》。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世界遴选了15个城市森林建设典型案例,推介给世界各国,敦促世界各地对绿色空间进行投资,使城市变成更加可持续、有抵御力、健康、平等和愉快的居住地。在中国,仅有北京、福州两个城市入选其中。

这本专刊共46页92个版面,涉及福州的内容占了6个版面。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专刊的封面和封底,均全幅选用福州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景图(福州西湖鸟瞰图)。专刊认为,如今的福州城,已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景象,形成了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这座城市与森林为友,这一切,都得益于福州近年来开展的森林城市建设”。

对此,原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主任王成说,“福州森林城市建设做法和成效具有典型意义,对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生态建设都有借鉴作用。”

去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第二十四届林业委员会会议和第六个世界森林周活动,福州市林业局负责人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福州森林城市特色和经验。

世界粮农组织林业部部长Simone Borelli对福州森林城市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充分肯定,他认为,福州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是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对各国都具有很实际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福州:打造山海型森林旅游城市标杆

被称作“天然氧吧”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叶义斌 摄)

森林旅游成绿色发展新动能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福州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被誉为“福州最大的天然氧吧”“福州之肺”。这里有全国第一个森林主题的专类博物馆和珍稀植物园,是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胜地,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位居全省A级景区前列。闽江河口拥有福建省首个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一年四季迁飞而来的不同鸟类,与变换的湿地景观形成多彩的生态画卷,成为众多观鸟爱好者的首选之地。

“最美森林步道,让城市会呼吸”——央视对荣获2017年国际建筑大奖的福道如此评价。福道总长19公里,贯穿城区五大山体森林公园,是国内最长的城市森林步道,成为市民“零距离体验森林”的好去处。

目前,福州拥有森林旅游景点景区365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12处,开发建设“森林人家”73处。全市森林旅游占全域旅游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位居全省前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福州将确立以森林体验、森林康养为核心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构建智慧森林旅游,形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区域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全域森林旅游格局,打响“森林+城市”、“森林+山水”、“森林+温泉”、“森林+文化”等城市森林旅游品牌,使福州真正成为山海型城市森林旅游标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