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河南有那麼多飛地?

饒河清


大到省級小到村級,在中國很多都存在著飛地,而在國外甚至國家級的飛地也都存在,故不同級別、不同地區形成飛地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河南因為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複雜,所以很多飛地形成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我們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河南與眾不同的神奇飛地。

一、範縣——“插入敵人心臟的飛地”

在河南範縣縣城有一條由南街和北街組成的大街,經常會發生一些讓人哭笑啼非的事情。比如住在南街的王婆去北街的孃家卻需要“出省”。再比如住在南街的一個人非要給北街的鄰居寫信,結果這封信先由鎮郵政所寄出,再經過莘縣、濟南、鄭州,最後到範縣送到那個鄰居的手中足足花了15天時間。而如果南街的這位朋友直接把信送到鄰居家,只需花五分鐘。這就是發生在範縣這塊飛地上的魔幻現實。

在範縣有一大片櫻桃園,範縣整個縣城就被這個巨大的櫻桃園包圍著。但令人尷尬的是,這個櫻桃園在行政關係上卻隸屬於山東莘縣的櫻桃園鎮。所以在這塊地界就形成了“山東地裡有河南縣,河南縣裡有山東鎮”的獨特現象。而如此混亂的行政規劃背後的故事還得從1952年講起。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1948年中共曾在豫冀魯三省交界地帶成立過一個平原省。但3年後這個曇花一現的平原省就被撤銷了,而其下轄的縣市就又劃歸回原有的省份。範縣重新回到山東,隸屬於聊城地區,縣城駐在今日的山東莘縣。時間走到1963年,這一年位於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帶的金堤河遭遇特大暴雨。面對暴雨成澇的威脅,位於上游的河南省只能開閘洩洪。結果兇猛的洪水一發就不可收拾,直接就把下游山東範縣、壽張縣的農田給淹了。

兩省百姓因為這事就吵起來了,事態嚴重了起來,為了合理協調好兩省的水利糾紛,國家特地發文決定撤銷山東壽張縣的建制,從而將原分屬壽張、範縣兩縣管理的金堤河南部整體劃歸範縣,而原隸屬於範縣、莘縣的金堤河北部就整體劃歸莘縣。

經過重新調整,原本交叉難解的金堤河分段治理難題一下子就變得明朗了。但當時為了更好的防汛,上級部門卻把範縣縣城留在了山東,而縣城附近的幾個村就順勢成了範縣的轄區,但外圍更大的櫻桃園鎮卻還是隸屬於山東莘縣。所以這塊隸屬關係混亂的地界就像一個洋蔥,雖然層次分明,但每一層卻屬於不同的主人。




二、淅川石槽溝——歷史典故傳下來的飛地

在河南淅川縣同樣有一塊神奇的飛地——石槽溝,這個村子有點像中國孤懸海外的臺灣島,飛進了湖北的深山裡。石槽溝村很窮,只有74戶人家,全村加起來一共257人。村裡85%的媳婦都是湖北人,包括建築風格、民俗方言都和湖北荊楚文化很像。而關於這塊神奇飛地的由來,據當地村民講述,是出自一個世代流傳的歷史典故。

石槽溝賈姓居多,賈姓祖上原本是河南內鄉縣賈溝村人,當年因為逃難來此定居。有一年賈氏家族與附近湖北省的吳氏家族發生了土地糾紛,因為地方官員處理不了,案子就傳到了皇帝那裡。皇帝哪有多餘的時間管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直接就傳令石槽溝附近的鄂豫兩省地方長官,說誰能了斷此案,石槽溝就歸誰管理。

當時的淅川縣令毛遂自薦,很快就憑藉著出眾的能力處理好了這事,所以自然石槽溝就歸淅川管理了。此後,石槽溝一直隸屬於淅川縣至今。

河南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飛地,歡迎河南的朋友留言告知。


夏目歷史君


河南的飛地多,但是成因卻各不相同。舉個例子說吧。

河南南陽,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卻有一件怪事,有個村莊飛到省界之外的湖北省境內,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面積約2.66萬平方千米,也就比北京、天津兩市面積之和稍小一點兒。人口超過一千萬。這麼大面積和人口的地級市,在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倒不多見。

南陽東連駐馬店、信陽,南抵湖北隨州、襄陽、十堰,西邊和陝西為鄰,北邊和三門峽、洛陽、平頂山接壤。南陽位於南陽盆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農業發達。

在南陽市西南部,伏牛山南麓的豫鄂陝交界之處,有個縣叫淅川縣,境內有丹水、淅水,古稱丹陽。和南陽其他地方的平原地形相比,淅川縣屬山地地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樞紐就在淅川一側的丹江口水庫。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飛”到湖北省境內的村子,叫石槽溝村,歸八九公里外的淅川縣荊紫關鎮管轄。村子坐落在相鄰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境內,是屬於河南省級的飛地。

省級的飛地是什麼概念?通俗點講,就是涉及到外省的相關方了。這種飛地即使很小,要想調整,處理起來流程也很複雜,要省一級的出面,向上級申請調整。石槽溝村就是這種情況。

石槽溝村面積約0.8平方千米,耕地三百多畝,人也不多300人左右。雖然地處湖北境內,周圍都被湖北的村莊包圍,但是石槽溝村的村民開的車牌是豫R的,座機區號是0377(南陽區號)。

村子面積不大,村民出了村打電話就成了長途+漫遊了。因此,以前為了省錢,有些村民家裡有兩部電話,一部湖北的,一部河南的。後來電話費便宜了,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現在手機資費也不高,而且取消漫遊費,有些村民就用的是十堰的電話號碼。

不但電話用的湖北省的,走的路也是和湖北臨時調換的地修的,就連媳婦都是娶的湖北的姑娘,因為這裡是山區,河南的姑娘不願嫁過來。

關於這塊飛地的成因,沒有相關資料記載。不過有三種流傳的說法:一種是陪嫁說,一種是遷徙說,還有一種是剿匪說。

陪嫁說認為,石槽溝村當時是因為湖北嫁閨女給河南人,把這塊地當作嫁妝一起送給了河南。這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代土地私有的情況下,大地主將這塊土地作為嫁妝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塊土地西面、南面、北面三面環山,北面是條山溝,在當時農業社會看來,也不是什麼太好的土地。

遷徙說認為,村裡主要的兩大姓賈、王兩家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河南內鄉,後來又遷徙到石槽溝村的。時間大概是清朝道光年間。因為這裡當時是歸荊紫關鎮管轄的,就一直延續下來了。

這種情況在古代是有例可循的,地廣人稀的年代,誰開荒就是誰的,只要向官府繳稅就可以了。後來劃分區劃的時候,大都根據原來的戶籍地作為判斷標準。在福建省某些地區有一些飛地村落,就是因為先輩遷徙而形成。

剿匪說認為,以前在石槽溝村北面有個洪門寺,但是寺廟裡的和尚卻不務正業,仗著武功高強,山高皇帝遠,胡作非為。當時鄖縣(今十堰鄖陽區)官府離這裡太遠,近百公里山路,又不好走,等官兵趕到,土匪和尚早跑沒影了。官府一直拿他們沒辦法,後來讓較近的河南官府代為處理,將那些無法無天的和尚一網打盡。後來湖北乾脆就將這塊地方給了河南,由荊紫關鎮管轄。

傳說就是傳說,因為沒有相關資料記載,或許這將成為永遠的迷案。其實這都無所謂,不管歸屬哪裡,只要老百姓過得幸福就好了。

因為是比較特殊的飛地,如今得到河南方面較高的關注度,石槽溝村因而獲得一些特別扶持,成為新農村試點村,村民生活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地圖帝


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地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在歷史上由於各種原因,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飛地”現象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個,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1、鄭州市上街區

上街區

上街區位於鄭州市轄區西部38公里處,周圍與滎陽市接壤,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根據“二五”計劃建設第二個鋁工業基地的需要而設立的一個工業型城區,亞洲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基地,現在的上街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5萬。

2、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世紀廣場

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6.9萬人。吉利,古稱河陽,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3、平頂山市石龍區

石龍區與平頂山市

平頂山石龍區又叫平頂山西區,總面積為37.9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與平頂山主城區隔著寶豐和魯山。石龍區風景名勝有娘娘山、青草嶺,祖師廟嶺等。

4、範縣老城

1964年,國家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範縣及所轄金堤以南地區劃歸河南省,將縣城擱置在距縣界5公里外的山東莘縣境內,區劃使金堤河水順利流入黃河,使豫、魯兩省矛盾緩解,但使範縣失區稅源中心,範縣老縣城長期被困山東境內阻礙了縣城的發展。


井岡山旅遊諮詢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聽到“飛地”這個名字,很多人會疑惑,難道地還會飛了不成。

還真有這樣的地,本來屬於這個省或者市的,非要跑到別的省市,就好像長了腿一樣,故稱飛地。

在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有一個名叫石槽溝村的小地方,若是你去當地,問他們是哪裡人,他們定會說,我是河南人。

沒錯,他們的身份證上,寫的是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

這個屬於河南的村子為什麼會孤懸於湖北呢?

這要從一段特殊的歷史說起,幾百年前,石槽溝這片土地上並無人居住。有王、賈二姓人家,明初從山西大槐樹南遷至河南內鄉的師崗,以為師崗地區處於秦嶺餘脈伏牛山中,所以當地生活條件也不太好,於是就向外尋求出路,到了與河南相鄰的湖北石槽溝這個地方。

幾百年來繁衍生息,這個1400畝大小的地方,人口三百人左右。這個地方堪稱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周邊都是山,進出不易。

解放初期,湖北省洋溪鄉政府工作人員來動員石槽溝村民隸屬湖北,但是村民堅持認為他們是河南人,世世代代都是,故而堅決不歸於湖北。

這塊地就這樣成為河南省的地盤,飛落在湖北省。

雖然這個村子四面都是湖北人,小孩上學、醫療衛生、婚娶,都有諸多的不方便,但是河南人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始終是這些人戰勝萬難的動力,一直堅持著自己心中的根,守護這河南的風俗文化。

石槽溝村

這只是河南眾多飛地的一個例子。其他的諸多飛地,如河南濮陽範縣的城關鎮,飛入山東境內;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飛入安徽省境。等等。

每一塊飛地,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歡迎關注@歷史寶藏,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內容,值得期待。

歷史寶藏


什麼是所謂的飛地?它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通常是指那些隸屬於某一行政區,但是與本區域不相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區擁有了一塊飛地,沒有辦法通過自己所屬行政區“直接”管理,必須“飛”過去。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份或者地級市,其實都可能有著自己的飛地。流落在外的土地叫做飛地,外部流落在我們這裡的也是飛地。至於河南地區的飛地則是比較多,有著十塊。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看看有沒有你的老家。

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該村僅有一平方公里大小,人口也是不足500人。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中心地帶,但是卻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浙川縣荊紫關鎮。

早些時候石槽溝村並沒有人住,先是一對王姓與賈姓的夫妻最先移民過來,因為山上有石槽,村裡又有溝,所以起名石槽溝村。他們祖輩上是河南人,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風土習俗都和河南很像。儘管長期被湖北包圍,甚至是連媳婦都是湖北人,但是底子上還是河南。

濮陽市範縣老縣城,該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以及“山東省裡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內有個山東鄉,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裡住著山東人”。這是說河南範縣的縣城以及鎮政府坐落於山東省境內,成為了一塊飛地。

範縣之所以會形成飛地,主要是因為當年黃河洩洪。在建國之前,範縣其實是屬於山東省。建國之後由於洩洪的需要,就把範縣以及其他幾個縣級地區劃給河南,至於原先屬於範縣的幾個城鎮則是被“落”了下來,還是歸屬山東,因此就被包圍了起來。

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這塊飛地位於安徽省境內。在這裡居住的村民,是從位於河南省境內的姜營行政村遷徙過來的。該行政村位於河南與安徽交界地,中間有一條汾泉河,以河上的閘口為界劃分的兩個省份。雖然是搬遷到了安徽境內,但是還是河南戶口。


商丘永城市城廂鄉位於商丘永城市的西部,下轄19個村,其中的15個行政村以及鄉鎮政府都位於城關鎮。而另外的四個村,則位於城關鎮以南地區,因此也就成為了飛地。這是因為城鎮規劃過程造成的,歷史淵源並不多。

鄭州市上街區位於滎陽市,歸屬鄭州市管轄,成為鄭州市的一座衛星城鎮。上街區除了是鄭州市的飛地之外,上街區自己還有一塊飛地,它位於鞏義市小關鎮。兩塊飛地的行成,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以鋁材生產為主。鄭州市在兩個地區都有鋁材企業,上街區的形成是典型的依企而建社區。

鄭州市滎陽高山鎮楊橋村和鞏義市接壤,該村主要是山陵地區,下面管轄了13個自然村。其中有三個自然村被鞏義市包裹,形成的原因是山陵地貌。

洛陽市吉利區歸屬於洛陽管轄,但是地理位置卻是在黃河北部的孟縣境內,與洛陽市隔了一條河。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天下這腰脊,南北之咽喉"的說法。該地區形成主要是因為黃河數次變道,逐漸的把該區分了出去。


平頂山石龍區歸屬於平頂山管轄,本來不屬於平頂山,是歸屬於寶豐縣以及魯山縣共同所有。這是因為該地區煤礦豐富,為了更好的發展煤礦產業所以在這裡硬生生的畫出一個區,直接歸屬平頂山管轄,因此也就成了平頂山的飛地。

平頂山舞鋼市和石龍區的原因差不多,也是因為這裡的礦藏比較豐富。為了發展的需要,把它直接歸屬平頂山治理,在該地區劃立區,後來在1977年撤區建市,曾經成為了平頂山的飛地。

河南絕大部分的飛地就都在這裡了,之所以會有如此“奇觀”的形成,除了像石槽溝橋村這種歷史原因。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建設的需要,比如說在這裡發現了礦藏,但是他的直屬行政區太小沒有能力管理,就被直接劃到更大的行政區管轄。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在建國的初期,我們對於煤炭、鋼鐵等行業的重視。

在中國的領土上,除了像河南這麼多飛地之外,其他地區的飛地也不少。比如河北省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本來是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但是他與廊坊之間卻夾雜了北京和天津。他們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於直轄市的劃分,即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江蘇省無錫市的飛地宜興,本來隸屬於無錫市管轄,但是兩者中間加了一個常州市的戚墅堰區。這塊飛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被太湖隔開了。還有就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由於洪澤湖的出現,盱眙縣被一分為二。想要從陸地過去需要經過安徽省境內,否則只有水路。

山東省濟寧市飛地微山縣,它是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管轄。但是微山縣旁邊有一個微山湖,就是鐵道游擊隊當中的。因為他的出現,把整個微山縣從濟寧市“擠”了出去。微山湖的兩邊一個是濟寧市,另一個是棗莊市,微山縣歸屬濟寧市卻靠近棗莊市。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沱沱河流域,它位於青海湖的西部,北部是甘肅省,靠近西藏自治區。還有新疆克拉瑪依市飛地獨山子區,他的周圍都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管轄地,而它歸屬於克拉瑪依市治理。

後面這些飛地的形成, 並不是像河南礦區分佈不均勻的原因。而是因為自然因素,比如說山川河道等。在國際上面比較典型的飛地,比如說美國在俄羅斯附近的一塊飛地阿拉斯加。


史之策


飛地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吧,到現在還存在,主要的一點還是所謂的飛地也沒有什麼重要的資源或地位,說白了就是屬於姥姥不疼爺爺不愛的那種地方。大家都不想要,就只有沿襲之前的就舊的制度了。坦白來說,這樣的地方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來說是十分的不方便的。從便民的方面來講,應該尊從屬地原則。


流年逝水空餘恨


河南範縣,本來屬於山東,後來因為大堤治理問題,把範縣劃為河南,範縣老縣城被山東各個村鎮包圍著,三步說不定就走向山東,裡面存有山東移動聯通電信營業廳,還有河南營業廳,銀行,郵局,快遞,車站,學校,等一般都有兩個,分為河南,山東,駕照都可以選擇為考河南或是山東,河南和山東的概念在這很不清楚,也無所謂,幾乎沒人會在乎,正常生活,手機經常能收到山東發來的信息,之前戶口不嚴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兩個戶口,一個是河南的,一個是山東戶口,都是存在的,現在比較嚴了,這種事就很少發生了




Deepbreaths60418883


在河南還有非行政劃分出現的"飛地‘’,同樣有趣。它發生的沿河兩岸,我的家鄉有條洪河,沿河以灣取名的村莊比比皆是,如李灣,辜灣,小灣等,顧名思義就是在河灣中的村莊。不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對淮河支流進行截灣取直,結果出現了唯獨村莊在河東,全部耕地在河西,離奇現象。種地必須靠擺渡,後來修座橋才方便一些。如有個叫前進的莊子,孤單單地一個大莊子在李橋鄉境內,只有耕地在河西的所屬磚店鄉境內。當然也有一塊地在河對岸的村莊更是枚不勝舉,如一個叫辜灣的莊子,一塊地河取直後留在河的北岸,水大時擺渡不成,收穫季節要繞道治河堤走一二十里過橋到家。在沿河地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集兩鎮都不足為奇。


朱師傅62


河南應該是飛地面積位居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吧。題主,不要露怯了,你叫我情何以堪呀。望多讀讀書,不要有這麼多奇談怪論了,好好洗洗,睡一覺吧。

青海省唐古拉鎮跟西藏地區接壤,也被稱“飛地鎮”,這個鎮的面積有480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一半,飛地面積位居首位

加格達奇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首府,然而加格達奇卻全境處在內蒙古境內,飛地面積1587平方公里,飛地面積位居第二

河北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面積有1300多平方公里。本來是隸屬於廊坊市,但是他與廊坊之間卻夾雜了北京和天津。蘆臺經濟開發區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前身是蘆臺農場,,總面積133平方公里。還有河北大學在天津。。。。飛地面積1400多平方公里,飛地面積位居第三,

還有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寧夏。。。。。。。。


大風起兮偶飛揚


看了這麼多回答,我覺得河南飛地相比於其他省份直轄市,不是很明顯啊!都是小飛地,這在大部分省份都存在吧。比如上海在安徽,浙江,江蘇都有飛地,其中與安徽都隔了一個省,這比河南飛地明顯多了吧。北京在東北還有飛地呢,所以河南飛地和很多其他地區比,沒啥特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