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就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姜国乐 赵德鑫

“不好好读书的话,你这辈子就待在村里了。”这是“谷堆乡创”负责人蒋晓峰的父亲曾经常说的一句话。在3月6日的采访中,他的这句话引发了在座众人的反思。从乡村出发,在城市扎根,似乎成为了定义乡村青年成功与否的标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年轻人争相离开脚下的乡土前往城市,留下了逐渐“空心化”的村庄,也让乡村丢掉了活力。

在湖州,记者见到了众多怀有梦想的乡村青年,听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发现了不同的成功标准……返乡青年在家乡开起民宿,引领全国风潮;城市青年被招聘到乡村,来到后发现在乡村生活工作比在城市更加幸福;青年在田间创业享受到孵化器般的扶持,为梦想插上翅膀。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需要“咱们村里的年轻人”返乡大展拳脚,用行动证明,乡村的原野里不仅收获庄稼,更能成就梦想。

青年返乡

带来“乡村朝气”

三年前,郎成杰还是“朝九晚五”的职员,每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城从事着园林设计的工作。2017年他回到了记忆中山清水秀的村庄莫干山镇仙潭村,将自家的宅基地重新整修,成为了网上爆红的精品民宿“藓园”的主人。

“很早的时候就随父母到了县城,并且已经在县城买房。”郎成杰告诉记者,在参与过“裸心谷”的项目后,他认识到高端民宿的广阔前景,决定回村开办民宿。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他在整修中更加注重民宿与生态的结合,将城市中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引入到民宿的经营中,这让“藓园”成为了德清县特级民宿,在网上更是打出了名头。

更有趣的是,由于“藓园”的成功,郎成杰的堂弟郎炜炜也回到村里开设了民宿“隐宿”;而在“隐宿”不远处,就是郎炜炜的表哥陈奇所开办的民宿“竹叶飘香”。近年来,在外打拼的仙潭村年轻人陆续回村创业,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在小小的村落生根开花。据了解,仙潭村现有120多家民宿,近一半为返乡青年所创办。2018年2月,仙潭村返乡创业基地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

“乡村要振兴,需要咱们村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我们这批返乡青年回乡创业成功的原因在于自己把在城市中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乡村,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作为创业协会的成员之一的民宿业主鲍红女告诉记者,众多返乡青年们为民宿带来了更高的标准与更先进的理念,为乡村引来朝气,也是现代服务业登陆仙潭村的过程。

留下青年,

需要有他们“向往的生活”

“虽然我们公司位于乡村,但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我们收到的简历要多于城市里的设计公司。”蒋晓峰告诉记者,在招聘的过程中他发现,设在乡村的公司对于城市青年们有着足够的吸引力。目前在他的团队中,更有数位城市青年在妙西镇龙山村安下心来、扎下根来。

“谷堆乡创”由一群有着乡村梦的“90后”在运作,源于妙西镇政府的邀请,龙山村成为了这个团队梦开始的地方。团队把工作室搬到改造好的这间粮仓,所有成员以乡村空间设计为主业,吃住在乡村,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他们将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的一间粮仓改建成一个集创意、创新、设计的乡创空间。变化令人惊喜,创意让乡村时尚起来;活动使乡村活跃起来,通过从粮仓开始延伸的产业链让本地村民有了更高的收入,真正地幸福起来。

“选择在龙山村留下来,是因为这是我心目中‘向往的生活’。”来自于哈尔滨的团队成员祝微告诉记者,秀美的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舒适的居住条件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自己与同伴们所做的乡村设计,其实也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扎根龙山村,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着设计蓝图中的龙山村一步一步地‘圆梦’。”

伴随着村子的变化,安吉县鲁家村的年轻人也找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3月8日,坐在鲁家村内的观光小火车上,记者领略了鲁家村人引以为豪的美丽经济。在当年的整治环境之后,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的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确立了打造“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规划面积55.9平方公里的“田园鲁家”,在2017年7月被公布为首批15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

最令朱仁斌高兴的是村里年轻人的归来,目前鲁家村已有300多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了村里,其中就包括130多名年轻人。“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人来实现。乡村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年轻人的奋斗。”朱仁斌说。

为青年造就

乡村“创业平台”

出生于1988年的邱凯成为了湖州市长兴县有名的“蜂状元”。在他位于长兴县林城镇畎桥村的养蜂基地上,邱凯最为重视的反而是一块名为“青创农场”的牌子。

“作为‘青创农场’主后,我可以为有意向从事养蜂的创业青年提供场所及物资,并且提供技术指导与专题培训。而且有养蜂意向的创业者可以提交贷款申请,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享受最高100万元的“青年贷。”据邱凯介绍,目前农场内有种蜂培育长廊10条,培训教室1间、风情小屋、手工皂制作室1间和会议室1间。农场拥有蜜蜂280箱,宠物蜂箱600个,新型蜂箱200个,除了邱凯自己的蜜蜂外,农场内还孵化着属于两位创业者的二十箱蜜蜂。

作为浙江省“青创农场”首批试点培育城市,湖州市依托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平台建设青年农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共青团主导、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为有志于从事农业领域创业的青年提供场地、技术、政策、金融和渠道等方面服务支持,是推动广大青年认识和参与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德清县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首次颁发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证。“房子有了证,就能从银行贷款,这打消了很多业主的后顾之忧。”鲍红女告诉记者。

湖州市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民大学——湖州农民学院。今年31岁的孙建龙就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职业新型农民的他掌握了浙江省首架无人植保机作业技术。孙建龙经营的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从发芽、育秧、收割、稻米烘干、秸秆加工的全程机械化。合作社3000多亩农田年产粮食2500多吨,累计发展522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在资金方面,湖州市更是通过“5·28青年创业贷款现场咨询会”的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优质创业贷款。该活动,按照“门槛低、利率优、速度快”的原则,在每年5月28日前后,针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青年提供优质创业贷款。五年来,通过“5·28青年创业贷款”活动已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3450笔、13.5亿元。

从农民培训到资金支持,从项目孵化到制度改革,不同角度的设计为湖州青年返乡创业造就了更完备的“平台”。在这种平台的支持下,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让有梦想的年轻人在村里追逐梦想,成就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