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古蜀文明,是指從遠古時期到春秋時期早期,產生於我國今四川地區(包括四川省和重慶市等地)不同於中原文明卻又與中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遺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等。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古蜀文明,是指從遠古時期到春秋時期早期,產生於我國今四川地區(包括四川省和重慶市等地)不同於中原文明卻又與中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遺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等。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有關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化鵑、開明覆活的生動傳說散見於《華陽國志》《蜀王本紀》等文獻裡,但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這是歷史,虛無縹緲的傳說故事還沒能與真實存在的古蜀王國發生聯繫。直到近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相繼發現三星堆、金沙、寶墩等重要文明遺址,才基本確定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脈絡,這是一個把神話變成歷史的過程。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學家們試圖破解的千古謎團。距今5000年~3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來自哪些種群?他們的種族結構、人種構成究竟怎樣?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華陽國志》裡邊記載,古蜀國開明王夢見一座城郭在移動,便依夢境把都城遷到了成都,人們認為這是成都作為古蜀之都的開端,而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讓成都建城史推進到3200年前的商周時期,大量出土的青銅器表明,這片土地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就已經盛世繁華,只可惜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金沙遺址博物館就在距成都市中心5公里的金沙村,有文字可考的建城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張儀築成都城的戰國晚期,金沙遺址的發現將成都城的歷史又提前了3000多年,也被視為成都城市史的開端。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成都金沙遺址挖掘現場

金沙遺址的考古專家認為,金沙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也是古蜀王國都邑所在地。他出土的文物和三星堆有相似性,只是沒有城牆,約等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太陽神鳥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銅立人

專家普遍認為,金沙遺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後,在成都地區興起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代表古蜀文化中心的一次轉移。

金沙遺址是在原址上邊挖掘邊對外開放展出的,這裡更像一個能讓你身臨其境的考古現場。在遺蹟館,遊人可沿步道深入遺址,參觀文物出土的原址。陳列館裡的“太陽神鳥”基本上是大家必須要去看的國寶,其“四鳥繞日”的金箔造型已經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性象徵,而真正神奇之處在於它的輕巧,僅有43克,曾有老金匠目測至少在300g,這種工藝連現代人都無法做到。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鳥頭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古蜀文明展》,受到公眾持續追捧。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近日配合展覽,舉行了《從三星堆到金沙村——古蜀國前期歷史的物質見證》的學術講座。孫華透露,經過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以前混沌的古蜀文明已漸漸清晰。考古學者們不僅已確認這一兩千年間的文化序列,還找到了其中三個時期的都城遺址。對於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其神秘的面紗也正漸漸揭開。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在古代文獻記載的遠古傳說中,關於古蜀國的記載很少。漢晉時期,包括常璩《華陽國志·蜀志》等在內的文獻,記載了古蜀國先後經歷“蠶叢”“柏灌”“魚鳧”“蒲卑(杜宇)”“開明”五個朝代,每個朝代“各數百年”。最後的“開明”王朝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國所滅。這些傳說是真的嗎?持續不斷的考古正在還原歷史拼圖。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營盤山遺址

1934年,廣漢三星堆遺址被發現併發掘,發現了可能與早期古蜀國相關的都城遺址,但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1954年,廣元和現在的重慶巴南區發現戰國船棺墓,考古學者第一次知道一種新的葬俗——船棺葬。1957年至1958年,現彭州竹瓦街青銅窖藏等的發現,驗證了文獻記載的古蜀與西周王朝存在某種聯繫。不過,對古蜀文明的認識,在1980年至1986年三星堆遺址的再次發掘時達到高潮。此後,成都平原連續發現8座新石器時代的古城,為追溯三星堆文化的來源和國家產生的背景提供了資料;2002年,金沙遺址出土……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郫縣古城

一個又一個重大考古發現,讓古蜀文明的脈絡漸漸清晰。三星堆文化是外星人創造的嗎?這顯然只是玩笑。孫華說,古蜀國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已經建立,它們就是公元前2600年至2000年之間的新津寶墩村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1800年的溫江魚鳧村文化、公元前1800年至1200年的三星堆文化、公元前1200年至900年的十二橋文化、公元前900年至500年的新一村文化,以及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年的青羊宮文化,也即晚期巴蜀文化。這個文化序列的建立,將古蜀的歷史從戰國上溯到夏代晚期。不僅如此,古蜀王國的朝代與考古文化發展階段也得到了部分印證,“比如三星堆對應的是柏灌、十二橋時期對應的是魚鳧、青羊宮時期對應的是開明王朝。”孫華說,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以及成都商業街遺址,已經可以確認是古蜀都城遺址,而新一村文化時期的都城遺址尚未找到。

古蜀王國的四大文明時期

三星堆文明 (距今約3700—商代末年)

在古蜀文明中,三星堆因為出土了大量體型巨大、風格神秘的器物,一直備受公眾關注。三星堆人來自何方?在創造了輝煌的青銅文明之後,為何又突然衰落? 公元前1700—前1200年左右成都平原進入三星堆文化時期。形成了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發達的青銅文化。約相當於華夏族記載中的魚鳧朝時期。以三星堆為中心的古蜀國作為長江上游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是古蜀文明形成階段中的強盛時期。

1986年,廣漢鴨子河畔發現了兩個祭祀坑,坑中出土了大量光怪陸離的器物:青銅大立人、青銅人頭像、青銅神樹、金杖……它們開啟了中國青銅文明的另一扇大門,在世界已知的古代文明中,還沒看到哪個民族有類似的青銅造型,這就是三星堆文化。在2013到2014年的數次發掘中,古老的宗廟與疑似碼頭遺址浮出水面,讓我們對三星堆文化又有了全新的認識與解讀。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人從哪裡來的問題,目前的考古材料已可得出結論:主要就來自本地新石器時代的寶墩文化族群,而這個族群更早時就來自甘肅、青海地區。此外,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族群應該也有部分,因為三星堆出土的玉器和其宗教思想,和長江中下游文明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這些三星堆先民在這裡興建聚落,營建城牆宮室和神廟,三星堆王國出現。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立人、面具等珍貴器物,就是這一時期被大量製造出來。這是三星堆遺址的繁榮時期,也是四川青銅時代的開始時期。

然而,在三星堆晚期,卻出現原來的宮殿、神廟被毀,大量居民遷往他處的情況。三星堆遺址從都城跌落到普通聚落,這是發生了怎樣的歷史變故呢?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銅人像中,最主要的就是“辮髮”和“笄發”造型,出現在祭祀等宗教活動中的多為“笄發”族。“在三星堆古代國家晚期,該國上層社會掌權的兩個族群可能出現了權力分配失衡的現象。‘笄發’群開始強化權力,他們以神的名義將三星堆社會的絕大多數財富集中到他們掌管的神廟中,並用這些財富製作了巨大的青銅神像等。受到排擠的‘辮髮’族群為維護其地位,通過他們在行政、軍事和外交方面的資源,引入盟軍,最終戰勝對手。”在這場激烈衝突中,三星堆城被破壞。當內部衝突結束,城池可能已是一片廢墟,即使獲勝的“辮髮”族,也不得不轉移到成都金沙村等地。

v 古蜀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中原夏商文化的古國。儘管有巴蜀圖語這樣的疑似文字,但是基本沒有破譯。“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的牧野之戰時,蜀人曾經相助。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較早見於蜀漢時期揚雄的《蜀王本紀》,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較詳細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寶墩文化(距今約4500—3700年)

約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700年的寶墩文化是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學文化遺存。是古蜀文明的古城古國時期,也是古蜀文明的起源時期。繼1995年寶墩古城發現以來,幾座新石器時代的古城陸續在成都平原被發現:郫縣古城、都江堰芒城、溫江魚鳧城、崇州紫竹古城、雙河古城等8座史前古城,其中又以寶墩古城面積最大、最為典型,由此命名為“寶墩文化”。寶墩文化的出土發現,證實了巴蜀地區也是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一元,與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交相輝映,進而說明長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多樣性。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建築城的面積10—60萬平方米不等,這些城址大多選擇在河流臺地上,並沿河流方向平行修築,各個城址都有高聳的土築城牆,有的還有寬大的壕溝,城址具有明顯的防禦功能,也可能與治水有關。房屋建築以長方形的木(竹)骨泥牆方式修建,有的城址內還發現了大型禮儀性建築,可能已形成擁有宗教和政治中心的中心聚落。生活生產工具主要使用通體磨製的小型石器,切割和鑽孔技術也已被熟練地掌握。陶器以泥條盤築加慢輪修整,器形富有變化,生產技術已十分先進,人們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

十二橋文化(約在前1200—前600年)

三星堆在前1000年左右被廢棄,文化中心轉移到了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盆地青銅時代中期的一個考古學文化。十二橋文化承襲了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又包含著許多新的文化因素,文化範圍分佈非常廣泛。其中金沙遺址是三星堆遺址消亡以後,成都平原上新崛起的一個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中心,是古蜀王國另一個都邑所在,十二橋文化是古蜀文明發展階段中的又一個輝煌。約相當於華夏族記載中的杜宇時期。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十二橋文化以2001年初發現的金沙遺址規模最大,遺存最為豐富,出土文物等級最高,延續的時間最長。現已探明金沙遺址的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主體文化年代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

金沙文化遺址(商代末年—春秋)

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金面具,隨同出土的象牙、玉器、金器、青銅器等珍貴文物多達6000餘件,這些文物無論形制還是圖案,都能輕易找到三星堆的影子。一個西周時期遠離中原的瑰麗王朝出現於西南一隅,再次證明了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一樣,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晚期蜀文化(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16年)

即開明朝時期,相當於中原春秋時期至秦國佔領巴蜀前,是古蜀文明發展中的最後一個高峰—晚期蜀文化時期。成都市區商業街發現的規模宏大的船棺墓地、新都馬家等級高貴的木槨墓可能就是當時蜀王族或國王的陵墓。建築於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縣雙流縣)。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生活精美的漆木器,巨大的船形棺,極具地域特點的巴蜀式銅兵器,還有至今不能識讀的“巴蜀圖語”都成為此時期文明發展的代表。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古蜀王國的五位君王

一、蠶叢

蠶叢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蜀王,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蠶叢是位養蠶專家,據說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樣是向前突起的,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樣式向左交叉。最早蠶叢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後來為了養蠶事業,他率領部族從岷山到成都居住。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蠶叢是中國華夏第一個把山上野蠶變為家蠶的人。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以其偉大的膽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發展生產和經濟,鑄就了古蜀國的歷史輝煌。蠶叢教民養蠶的故事廣泛流傳於川西地區,多地建有蠶神廟,供人祭祀。

二、柏灌

歷史上對於柏灌的記錄非常少,實際上它是古蜀國前期部落氏族社會時期的一個階段,柏灌氏羌族。

柏灌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二代蜀王,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述:蠶叢之後,王曰柏灌。揚雄也寫道,"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柏灌墓傳說在溫江區壽安鎮。

三、魚鳧

魚鳧氏是古史傳說中繼蠶叢、柏灌之後第三代蜀王。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述,柏灌之後,一次王曰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於湔。清代《讀史方國記要》載:縣(溫江縣)北十里,相傳古魚鳧所都。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在廣漢三星堆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僅有鳥圖案,而且同時還有魚圖紋飾。這一變化則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與魚族密切相關,或者說,它反映出魚鳧氏取代柏灌氏的歷史事實。魚鳧王墓傳說在溫江區壽安鎮。

四、杜宇

杜宇是古史傳說中繼蠶叢、柏灌、魚鳧之後第四代蜀王。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載:“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巴蜀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皇、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古蜀王國

杜宇在巴蜀地區被奉為“農神之主”,民間有杜宇死後化為子鵑鳥的傳說。李商隱《錦瑟》雲:“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裡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籠罩著哀怨悽迷氣氛的圖畫,象徵著化為望帝冤魂的杜鵑。”

五、開明

開明是古史傳說中繼蠶叢、柏灌、魚鳧、杜宇之後第五代蜀王,又稱鱉靈。傳說為荊(今長江中游一帶)人。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述,杜宇時“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皇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禪位於開明···開明位號曰叢帝。開明傳十二世,開明五世自夢鹿移,乃徙治成都。”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開明蜀國為秦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