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命里易理


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一、“形而上学”字面解释

形而上学,即Metaphysics,字面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因此表示:研究物理学背后的东西。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形而上学可以理解为:对终极实在的研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 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在这种意义上大概可以说,形而上学研究离我们的现实比较远。把哲学看做是科学的母体,这是解释的一个方向。这种解释方向认为科

学在下、在基础性上来起作用,哲学应当高于科学。

二、“形而上学”的内涵

1、形而上学具有一种思维方式的内涵

形而上学作为哲学,思想上的问题往往是由语言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有对系词“是”的解释——含有系词的句子的主要意思是通过由系词联系的主语和谓语或表语体现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把“是”这样一个作为系词出现的词当作对象进行谈论,而且不出现混淆。因为语法语言自身具有这样的功能。通过

词形变化,作为系词的“是”可以以名词、动名词、不定式等形式出现,从而成为哲学讨论的对象。在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形而上学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比如黑格尔的“精神实体”。

2、形而上学具有一种追求终极解释的内涵

由于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把形而上学在狭义上界定为本体论,所以形而上学注定作为一种对世界的终极追求面对人们。这样,形而上学又可以具有本体论的三重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体认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人们一生都在追求着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的东西,而只有终极解释才能给人们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就这个意义来说,形而上学追求的就是一种终极解释。

3、形而上学具有一种冲突与超越的内涵

整个世界的发展,包括形而上学的发展,都表现为一个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在哲学中,有一个概念提出,则必然有另一个概念与之相对立,这一点和科学、和我们的经验截然不同。就好像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如果没有这个终极解释,科学就失去了它发展的动因,对外在对象的探索就失去了它的前提条件,就是说这个终极解释必须通过两个相反的、对立的观念表现出来。由此说形而上学在这个意义上是问题对立概念的一种理论设定。康德认为我们必然对内心的道德律产生惊奇。内心的道德律究竟是谁赋予的?人的内心必然有一个道德律,对道德律的惊奇是必然的。它不是一个追问的问题,所以,康德把它称之为先验问题。面对这两个东西,我们必然产生惊奇,必须寻找终极解释。而这个终极解释必须通过两个相反的观念表现出来。这样说来,哲学是没有最终结论的。

三、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形而上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超越经验的性质。在人类不断的超越着当代的精神,当代所认为的本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和观念的变化,都体现着形而上学这样一个思维方式。不断的超越就是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更具体的来说,形而上学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更加细致的进行阐述。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思维技术


“形而上学”这4个字中“形而上”是一个单独概念,其中“形”是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因为古人用眼看到世间万物都有形状,因此用“形”这个概念代表世间万物。顾名思义,“形而上”则特指超越事物表面的,隐藏在万物背后的本质规律,进而“形而上学”也就指研究世间万物背后的本质规律的学问。

“形而上”概念就是要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事物表面,排除表面现象的困扰,要能研究这个超越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形而上学”意指最高水准的抽象,与之对应的,也存在着“形而下”的概念,但这个概念不是很正规,只是与“形而上”相对应而已,特指研究具体的某个事物的表面的规律,不够抽象和本质。

提出“形而上学”概念的时代是在古典哲学兴盛的时期,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合适的工具认知世界,属于非工具时代,亦称“体感时代”,譬如中医的“望闻切问”就属于典型的体感方法,利用肉眼、手感等原始方式,外加意会、想象、比喻等思想方法,开始探索认知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类文明早期哲学的主要任务,可以说人类社会早期“科学”与“哲学”不分,古代的人们用哲学这个方法来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哲学就是人类早期的科学而已。


正因如此,早期的人们囿于对世界的认知缺陷,就认为这世界万事万物都只是表象,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规律,这也本无错误,但古人还认为整个世界一定有个终极规律来描述整个世界,因此哲学就把这个认知世界终极规律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到今天哲学还是自吹自擂,要探索“世界的终极本质”,哲学是“万学之学”,诸如此类的。

正是因为古典哲学兴旺的时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并不能真正的、精确的认知具体的事物以及背后的原因,所以哲学基本上是用臆测方式猜测世界、用大量提出庞杂的概念的方法来构成哲学体系,这些哲学概念体系庞大而复杂,并试图自圆其说,这些哲学概念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但如果今天用科学的基本方法(请诸位百度奥卡姆剃刀原则)去审视这些古典哲学的概念体系,99%恐怕都是错误的、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证明的,也就是无价值的。

今天之所以学习古典哲学很困难,并不是哲学有多深奥,而是哲学概念几乎都是哲学家个人的主观概念,这些概念依靠哲学家的臆测,突兀其来,无凭无据,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因此后人学习和理解非常的困难,作为对比在科学领域的高等数学、量子物理、相对论,无论多困难,都有成批的学生可以准确的掌握,这就是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


今天科学与哲学早已分道扬镳,可以说哲学的研究对象(指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早已被科学研究所取代,哲学已变得无用武之地,科学研究比哲学更加的具体、精确而且可以重复,不像哲学只是空洞而且自圆其说而已,哲学家们试图回答的问题,科学家早已回答,而且只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最少的概念即可。

到今天,古典哲学已走向死亡,哲学基本上退化为哲学史,那些哲学大家们的具体内容已没人再愿意提起,大家在谈论哲学时基本上只剩下无数哲学家的掌故和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已,最关键的,今天的科学研究完全不必要以哲学训练为前提,你不学习哲学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个科学家。

当然,我们依旧期待新哲学的出现。


楚楚夫


记得我在学校学习马哲的时候,对“形而上学”的解释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式看待问题。”但它实际上是后来的引申义。



要想了解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要让我们追根溯源从它诞生时说起。

形而上学的英文是Metaphysics,古希腊文是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拉丁文是metaphysica。

在古希腊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写过很多著作,涉及到哲学、科学等各个学科。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哲学”“物理学”这些现代学术界的分科。一个叫安德罗尼柯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用“研究有形体的事物”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两大类。

他把前一类研究事物具体形态变化的著作编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学》(physica),把专讲事物本质、灵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编集成册,并名之为《物理学之后诸卷》,也就是拉丁文“metaphysica”,meta这个前缀有之后、超越、基础的意思。这个用语被拉丁语注解家理解为“物理科学之后”。

当文艺复兴产生了实证哲学以后,形而上学作为区别科学的哲学形式开始使用。从此,哲学从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形而上学,物理学也从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自然科学。

但是由于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致于当自然科学以牛顿物理学体系的成功并在之后把物理实验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科学理性的思想被激发。一方面,崇尚理性和证据的科学价值观,对形而上学的不可靠的思维方式产生批判;另一方面,本体论的缺陷使形而上学受到疑难。哲学史上不断发生的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潮,导致了形而上学的衰落。


就是这本书


而“metaphysical”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翻译。(有意思的是晚清学者严复则采用了“玄学”这一翻译,不错就是“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那个玄学,当然严复翻译为玄学是根据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来翻译的,当然研究事物本质、灵魂、意志自由这些确实挺玄乎。)


由以上我们知道了“形而上学”来源,而它是研究什么的学问呢?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是对存在的研究,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比如:探究客观存在以外的、一切现象之外的所谓终极实在(本体论);探究宇宙的生成、变化,时空结构等问题(古代宇宙论,已经被现代宇宙论取代);用非科学手段来臆测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本质,以及生命与宇宙、终极实在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玄学)。

至于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作为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形而上学”虽然因为自然科学的崛起和本身的缺陷而衰落,但我想它本身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当然那些人在品论别人的言论时候用这个词肯定不是在夸人。


吴克思


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一种,讲述起来比较复杂。但如果用通俗说法,就相对容易理解。

唯物主义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哲学词语,那么相对于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即属于形而上学。中国哲学中的“三玄”(《易经》《老子》《庄子》)也属于形而上学。

儒家哲学是“入世”哲学,佛家哲学是“出世”的哲学。“出世”哲学也属于形而上学。

欧洲哲学史上争论了数百年的“唯理论者”和经验论者,前者也属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来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西方哲学中的这一部分,由严复翻译过来就称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大致分三个部分:本体论、精神学、宇宙论。

本体论又叫本质论,研究关于本质的抽象概念。就比如一张桌子,它的本质是什么?桌子只是它的名称,它的本质是木头或者金属。木头的本质又是纤维,金属的本质是元素等“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追根问底,这就是“本体论。”

精神学又叫灵魂学,研究精神意识、灵魂、上帝的学问。著名的有黑格尔和胡赛尔的《精神现象学》。庄子梦蝶也属于精神意识学,到底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究竟是梦中的现象是真实的,还是醒来后的是真实的? 现代的量子物理学就是“科学”的精神学,它证明灵魂也是一种物质。这些灵魂物质是如何产生的?最终会到什么地方去?是谁掌控着它们?这个神秘的超能力者是否就是造物主“上帝?”

宗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宇宙,但哲学家们认为“上帝”是自然神,是一个抽象的、没有人格的自然超能量创造了宇宙。对宇宙的生成以及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就叫做宇宙论。


霍大胜


看到楼下一帮人之乎者也的解读,又想起了毛泽东当年最痛恨的党八股。

形而上学的道理,有那么复杂吗?

形,就是表面的意思;学,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看问题或理解问题的意思;而上,就是个行动的过程。

因此,形而上学的意思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看里面的本质。

比如说,范冰冰表面长得很漂亮,所以她的心灵或品德也很美。——这就是形而上学。

因为,范冰冰表面上虽然漂亮,但她的灵魂却是最肮脏的。

之所以要反对形而上学,其目的就是要穿透表面现象去看里面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说简单一点,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国革命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中国的文人们成天就只知道卖弄之乎者的忽悠老百姓,把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当年,欧洲想用复杂的古典音乐去忽悠美国,美国人根本不吃你欧洲这一套。

因此,美国人仅用一份简单的麦当劳快餐、一曲简单的摇滚节凑、再加上一条不需要换洗的牛仔裤,瞬间征服了全世界。

把一件事情搞复杂很容易,而把一件事情简单化是最难的。——斯帕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万年时间里,毛泽东之所以最伟大,就是因为他在传输西方先进的哲学思想时,他面对的是占一个国家总人口90%以上的四亿文盲。——这个浩大的工程,到目前为止,只有毛泽东一人完成了。


KSWP


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要从东西方文化两个层面来探讨一下。东方哲学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俗的翻译就是:形而上是讨论本质规则超越物质世界的领域,形而下是物质世界。超越物质世界的领域东方文化道家将其认定为“道”、佛家曰“实相”、现代语言解读为本质或本体。东方在这一领域有理论也有实证探索,排除宗教及迷信思想的干扰,东方文化中的修行实证就是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实践。几千年来,得道门真传的一代代道门祖师通过身心修行证悟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修炼体系。道门对这个境界描述有诸多词汇来概括,比如:道、心物一元、精炁神合一、元神境界、先天世界、天人合一、打破肉身桎楛得道之境等等。在道家看来,这个领域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修行、一步一验证加上超越常人的福德机缘才能到达;这个领域超越了唯心与唯物,玄之又玄,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实际上就是说其玄奥超越了言语能总结概括的程度;以人类当前的认知能力与生命层次还远远达不到精确解读其无穷奥妙的资格。

在东方除了民间道家的修行探索以外,其实这个领域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宗教界把持了话语权。道教与佛教对其各有不同的解读。

而在西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形而上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其对形而上学是彻底否定的。为何会如此?首先,马克思主义发端于欧洲,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萌芽的共产主义思潮。它的研究角度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探索解释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期望找到更好的社会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其二,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来看,当时的欧洲还是一个宗教籓篱相对严酷的时代,而形而上的领域在西方属于信仰范畴,为宗教教会严格把控,不容置疑。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冷酷专制与思想压制应该是从内心厌烦的!所以他们在著作中把这一领域描述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非常正常。今天的西方教会教廷相对要开明一些,但在西方信仰层面的禁锢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改观。

从整个地球人类来说,对形而上学领域的探索研究,唯有东方道家站在修行实证与客观实践的基础上,几千年来不断摸索总结,却最终也不过是从中踏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而且这条小径也并未获得大众所普遍接受,进而被纳入人类文明成果为人类造福。但形而上这个领域却实实在在蕴含了生命和宇宙时空的奥秘,人类未来要想更好地超越自身,除了科学与科技的发展以外,破除过时“理论”之羁泮、打破宗教的精神禁锢、与时俱进、激浊扬清、用生命来修行实证证入此境、并站在客观立场总结其规律奥妙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


道隐红尘


答:形而上学是一个贬义词句,同形而上位略同!形,指你所面临的环境,你所处的阶级,身份,地位。你的欲望和期待。上,指由心所强行支配你的行为,行动。学,指你的实际行动和真实行为和目标。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人,不是为了学而学,不是为了奔命而奔命;而是人,被你心中的欲望,欲火赶着,逼着你去学或行动,从而改变你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低下的阶级,身份,地位,不断的向上攀爬,跳跃。这个过程非常痛苦,由不得你自己。至如你学的是否对社会,对国家,对大家有不有用?是不是真才实料?和你的行动和行为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有不有利?那都无关紧要,尽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对你自己有利,能够改变你的不利,就足够了!形而上学就是一个虚词,尽玩虛的!


用户5387661406


形而上学是个哲学名词。

我上学那阵子,老师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世界观分为唯心论和唯物论,方法论分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人们认识事物都是从表面现象开始的。

形而上学只从表面形式上看待事物,乌龟就是乌龟,王八就是王八,彼此互相区别的事物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不能互相转化。

辩证法与之相反,认为事物不是不可分割的一块子,而是由许多零件(矛盾)组成的。矛盾有主要的和次要的,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个之中有那个,那个之中有这个,好比太极图、阴阳鱼、无间道,它们既彼此对立,又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就像磁铁的两个极。它们还相互转化,互相流通,就像起义投诚和叛变投降。

所以,形而上学可能是只从表面上的现象来看待事物。而辩证法是深入内部来认识事物。

猪悟能:师傅,这个村妇送饭来给咱们吃,她是个好人;猴哥把她打死了,就是个坏蛋。

孙悟空:呆子!她表面上给你们送饭,实际上是要捉你们去当菜团子呢。而且那也不是饭,是臭虫。老沙,你都看见了,是吧?

沙悟净:村妇和饭菜我看见了,臭虫我看见了,尸体和骷髅我也看见了,可是,把东西变来变去是你的拿手绝活啊。我没看见师傅被吃啊,叫我怎么信他要吃我们这种话呢?

唐僧:2:1了。少数服从多数,悟空,你还是走吧。难道要等到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死了人,连带着让人家把我这把老骨头关进监牢么?那可不是待师之道啊。

孙悟空:你们这是形而上学呀!那不是三个人,是一个骷髅加三张人皮!

唐僧:眼见为实,你说为空。你有透视术,能看穿人家的衣服?牛逼吹得哄哄的!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大家都不要出门走路了,不然全都春光外泄!你还能看透别人的心思?那还说什么“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孙悟空: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你们不是见过我拿木头变自身么?那变出来的假货是看得见、当不得真的呀。

唐僧:真不真都由你说了,我们还取什么经呢!我们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进老虎嘴,怎知虎吃人?你就是个变来变去没正经的货,还取什么经呢。我有这俩徒弟够用啦,你自便吧。

孙悟空的心思就变化了:此处不留咱,何必硬撑着?暂且回避去,待机而动吧。

结果,出来了一大堆假货:假悟空,假国王,假公主,假菩萨,假唐僧,假如来……。

唐僧:真是长见识啊。俺们大唐可从来都没有假货!


平说客


“形而上学”的“形而上”来自《易经·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这里的“形”字是指“道”的“形”,但是,“道”的“形”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的形”,所以,“形”字后面有了一个“而”用来表示“转折”的意思。

“上”字表示的是“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性世界”。

所以,中文“形而上”的意思是:“道”在隐性世界中,也是有形的,是隐性世界的那种形。

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研究的也是隐性世界,古希腊文是“显性世界的物理学之后的物理学”的意思。


心智玩家


在哲学界,有这么4种基础元素:

唯物、唯心、形而上学、玄学。

唯物唯心很容易理解,形而上学就是字面意思:超越形之上的学问。玄学也容易理解,属于主观唯心。

形而上学的代表就是道德、压力、三观,这些东西。

拿压力来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压力,那么压力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不是物质,当然不是唯物存在,你说它唯心,它又能影响现实,也不具备唯心的条件。压力就是一种超越形的学问。可以归结为客观唯心。

但是客观唯心在马哲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党曾经提出了“反对一切形式的形而上学”口号。后来慢慢淡化了这句口号,不支持也不反对。

马哲只有客观唯物和主观唯心(宗教)两种定义,且反对主观唯心!仅认可客观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