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庄稼地里不种粮食,却栽上了树,这是什么原因?

西府农人


这就是宁种村不种粮的原因。

个人观点不代表他人。


用户4264521899182


农村庄稼地里不种粮食、却种上树这是什么原因、谈点个人亲身感受: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我国农村大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极大的鼓午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解块了农民吃饱肚子的问题。但是、年复一年、由于粮价低、农民缺钱用、加上农民看病、读书、送人情、等各种开支、就是把粮食卖光了也不够开支。那时家里有剩余劳力的就外出务工、他们把钱拿回来修房子、买家电日子好过。很多务工人员还有剩余的钱存银行。于是就兴起了一股外出打工潮、这股潮流越来越大、加上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农村、很多人在城里买房、结婚生子定居了下来。就是没买房子的也租房过日子、觉得总比农村强、于是农村大片的土地就无人种粮了。有的种上了果树、有的土地就荒废了长了野树杂草。随着中央对农村的政策、土地流转、合作社、大型种粮户的出现、农村正出现深化改革的局面。但是客观上农村现在是人少地多、荒废了不少士地、年青人不愿再回农村、有的地方成了空心村。但我们一定要相信中央对农村的政策、在不久的时间、农村一定会出现新局面。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志青年会到农村去投入新农村建设。到时候农村还是大有作为的。


快乐村776


农村地里不种粮食,栽树,有果树有绿化树等,说白了种树比种庄稼赚钱,效益高,所以,到处栽树了。

我的老家在关中腹地,三十年前,都是麦子和玉米两茬庄稼,而且都是人工收获,就是为了解决温饱,在有点富裕粮食卖了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大部分去城里打工了,种地全是老人的事情了,收割机也普及了,可是一算账,还是划不来种地,于是,出现了土地流转,别人把土地流转过去,就要想办法赚钱,所以,大片老家地里,出现了果园,出现了绿化树等。

承包土地的人,大部分是外地人,他们信息灵通,所以,种啥赚钱就种啥,当地人也跟着种,老家土地庄稼地减少了,村人种点粮食够吃就好,这也是庄稼地减少的原因之一!


李子老孙


前些年农民栽树都以山坡地.及土壤较差地块,栽培各种果树,如今的农民栽树风暴,遍及全国各地区己成不可否认的事实,其实农民栽树这股风,折射出农民内心真实的无奈,农民心中都明白,为啥利用好的平整土地不去种植粮食,反而去栽各种果树.及各种景观绿化树木,结果让肥沃粮田耕地变成了树林。那么农民在耕地上栽树能怪农民吗?

在较好的基本农田栽培各种树,会不会影响破坏土壤耕作层和以后土壤质量?是不是减少我国种粮土地总面积?会不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能力?能不能危及到我国粮食生长安全问题?如何发展好农业不光呼口号,要切合实际,怎样做让农民对种地产生较高积极性,让土地发挥出更高能量和经济效益,一系列问题怎样解决和落实?





微笑117359766


农村庄稼地里不种粮食,却栽上树,这是什么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农村庄稼地是什么性质耕地?如果是一般耕地的话是可以进行不种粮食,栽植树木;如果是基本农田的话,再植树木就是违法行为,毕竟土地管理法当中明确规定,对于基本农田只能种的粮食等其他农作物,不得用于取沙、取土、开矿,栽树木。

对于农村庄稼地里,不种粮食栽上树,原因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不值钱,而且种植成本又逐年的上升,所以农民不愿意再种植粮食。即便是说一年两季:冬季种小麦,小麦收割以后再种玉米,以及收入小麦1000斤,玉米1000斤,而现在小麦的价格为,1.20元左右一斤,玉米的价格仅有0.95元左右每斤,这是按照全国的平均价格来计算总收入也就2100元左右,去除成本也就1000元左右的收入。

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结果就这一点点收入,如果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至少3000元,有的在工地上打工,一般工资在4500~5000元之间,技术功能达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这比家里所有土地的种植收入还要高一些。难道农民还愿意种地吗?特别是年轻的农民靠种地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吗?毕竟老人需要赡养、孩子要上学、人情往来、家庭的油盐酱醋、水电、衣服等家庭基本的开支,一个农民家庭至少需要2~3万元每年,而且现在物价还在飞涨,农民能在种地吗?不能。



对于一般的耕田来讲,农民栽上树效益也是非常不错的,只是前期是没有见到效益,但种树投资不是太高,栽植树木的效益也非常大的。现在没地方木材的价格一般在660元左右,10年后每亩地能产20方木头,成本也仅仅有1000元左右,所以这个收益是非常好的,如果管理好的话,收入更高。这样农民可以放心的在外面打工赚钱,毕竟树木管理粗放,两方面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基本农田不让栽植树木,所以出现了农村有好多土地撂荒的现象。

但在有些地方的农村不管是什么耕地性质,一些年轻的农民栽植了树木,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有人反应的话,就会被强行的恢复基本农田的面貌。如果说是苗木系列或者是发展果园是默许的,毕竟苗木或者果园不是长经济林的树木,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已,这一点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来说是靠边的。




总之,对于农村庄稼地里,不种粮食的主要原因就是粮食不值钱,而且粮食价格十几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甚至有的还比10年前的价格略低一些,目前还在走弱的行情,直接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必须提高粮食的价格,或者是提高粮食的种植补贴,有种粮的高利润的吸引力,自然农民就种植粮食。对于一些农民在庄稼地里栽上树,其实这种方式一般来讲是不允许的,除非是其他的耕地,但我国70%以上都是基本农田,一旦被发现或者是被反映的情况下,将会被强迫恢复基本农田的状况,但现在种粮不赚钱,也就有着农民自己去改变种植结构,毕竟现在粮食供过于求。


宗元三农堂



东方剑50


农村的千变万化,都与中央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记得在八九十年代,国家的口号是:要致富,先栽树。当时的情况是,吃饭问题解决了,可农村的经济上不去,单一的种植模式,不但成了经济的发展的瓶颈,而且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继续深化改革。多种经营模式的出现,正是在这一大前提下酝酿出台的。

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成片的果树发展了起来。的确,一亩苹果的收入,几倍甚至十几倍超过了原有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也正是在这一特殊产业下,农村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于是,在粮价持续下跌,甚至下跌到亏本的情况下,大面积栽植果树,已如火如荼,势在必行。



殊不知,盲目无计划的栽植,已经远远大于国内的销量,丰收成灾,又导致了果价一路下滑。



这几年的情况是,农村学校撤并迁转,家长陪读,年轻人进城打工,人口的流动,更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才使大量的土地撂荒,原有的果树在留守老人的看护下,勉强维持着。



在新形势下,中央又提出了“土地流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粮价果价会有一个合理的区间,三农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苍松聊三农


对于农村庄家地里不种植粮食,而种植了树木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80后以后都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种地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并且年轻人嫌种地辛苦脏,并且收入并不高,在外地打工一月还能拿个四五千,如果是两口子一月有的能拿一万,除去两千花销也能剩七八千,要比在农村种地好的多,还有原因就是现在30岁以前的人结婚有了孩子都把孩子留在了老家,让自己父母照看,所以农村的老人没有时间去种地了,所以就有外地的开放商来承包农村的土地了,他们承包下来种的树品种都是有销路的,听家人说承包商给的钱也不算少老百姓可以接受,所以就把土地承包出去给外地商人了,这样地也不会荒着,不用种地还有钱,有时候承包商的地里需要修树枝或者浇树了,也可以给村里一些闲着的人找份工作,目前已经有很多人不会种地了,比如花生,玉米,小麦等等,20年以后种地得老人都不在了,现在的人都不会种地了,中国这么多人,将来国人吃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我,谢谢!





农村王小胖啊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农村地里种树是一种普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由于粮食的产量增大,在加上大量进口,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种一亩地除去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基本不挣钱。还不如种上树省劲,以后长大成材也可以卖钱。


二,全国大规模的旧村改造,很多土地都被征用,地上附属物的赔偿,庄稼给得钱少,如果种上树,赔偿会多一些,所以导致很多田里种上树,以争取多的赔偿。

三,发展绿化苗木,由于种粮食效益不高,很多地都承包给种植绿化苗木的了,这样农民可以拿承包费,还不耽误打工挣钱,两全其美。
现在种粮食不挣钱,除非大规模现代化种植,所以导致田里都种上树木,不致于荒废。


A泰山小栗A


这个问题我武断一点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利好!

我们老家一直是国家传统的粮棉产区,公粮公棉自建国至90年代末都有定购任务。

自从“什么赚钱种什么“起,土地变得不安份了。我们村一些“大脑壳”便偷偷在“良田“里套种了梨苗。3年后,5年后,便成了当年的摇钱树!“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招牌摇摇欲坠。97年以后遍地开花,因幅射,带动周边县市迅速发展至4万多亩!我们中心村成了十里八乡的闻名村,小伙子找对象对方根本不“察家”!(如今的农业状况大家知道的,萧条了,梨树的效益略高于传统农作物)。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的农业改革是走了弯路的。如80年代末在自产自足的前提下,禁止或少施用农药化肥,鼓励绿色食品生产,中国的入口食(果)品应该是非常安全的!

然而,一切为了利益最大化,良田种树甚至种房子皆不顾子孙万代了(说的是造福)!

事至今朝,中国的农业该何去何从?可谓仍然风雨飘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