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村子的女人

“嫁”给村子的女人

“嫁”给村子的女人

认真工作的蒋朝辉

当蒋朝辉第一次跟着未婚夫高文良来到他家所在的村子时,她停在村口,踌躇着不敢向前。

这个叫做万寿的村子实在太破了,村里的大路坑坑洼洼,放眼望去找不到一处平整。当地青年高文良已经习惯了这烂路,自顾自地骑出去好长一段距离,等反应过来时,才发觉蒋朝辉还在村口。

年轻的姑娘跨在自行车上用力蹬了几脚,却怎么也骑不动,委屈地哭了出来。蒋朝辉怎么也没想到,从这几滴泪开始,她与这片土地便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东郊的永丰街道永寿社区,由万寿村与永桂村合并而来,幅员面积3.26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1030户,3190人。

这个庞杂的社区之所以能治理得井井有条,离不开一名52岁的女人。她叫蒋朝辉,是现永寿社区党总支书记,她是——

“嫁”给村子的女人

蒋朝辉(中)解决村民纠纷

从外地媳妇到本地书记

1月17日早上,才刚主持完永寿社区相关事宜商讨会,蒋朝辉便马不停蹄地从办公室出发了。

她轻车熟路地穿梭在公路与田间小路上,对于这名永寿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来说,3.26平方公里的社区,才是她真正的办公区域。

对于社区1030户村民的信息,蒋朝辉了如指掌。

她知道村里的独居老人兰昌福已经78岁了,因为行动不便,家里的卫生总是打扫不及时,于是她时常叮嘱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帮老人做家务;


她知道养猪的任大军夫妇为了照顾残疾的大女儿,生活过得很忙乱,最近非洲猪瘟疫情不轻,她特意上门提醒卫生和消毒;


她知道皮成贵大姐家正装修房子准备办民宿,便去看看装修情况,提醒安全问题……

沿着社区一路走下来,哪家老人最近生病了,哪家邻居起争执了,哪家地里的菜该收了她全都清清楚楚。

她一路走一路解决问题,一路走一路细心叮咛。见到她,村民都热情地招呼一声“蒋书记”,然后拉着她的手说:“屋头坐会儿嘛。”

这样的情形,是当初贫寒的万寿村没人能想到的。

当这个瘦小的外地媳妇儿主动提出要挑起改变村子穷苦命运的重担时,所有人,包括丈夫高文良都吓了一跳。

嫁到万寿村前,蒋朝辉是一名教师,曾经站在讲台上教导学生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她,这一次,想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村里落后的现状。

1992年3月12日,蒋朝辉永远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她成为了万寿村的村主任,尔后近27年的时间,她这个外地媳妇儿,“练”成了本地书记。

“嫁”给村子的女人

蒋朝辉(右一)进行工作安排

蒋书记的面子

社区里发生最多的是家长里短,但在蒋朝辉眼里,百姓的事都是大事

17日这天,头一件大事来自村民袁贤明家。去年起,永寿社区启动家家户户通天然气的计划,现在大部分村民家里都已经安上了天然气,可通往袁贤明家的管道迟迟无法施工。

原来,早前袁贤明与左邻肖光全家,以及右舍师从友家都闹过矛盾,偏偏袁家这管道要从两家田里过,两家说什么都不同意。

为调解这事,周围的邻居劝过了,村民小组的组长也劝过了,都没用,最终给闹到了蒋朝辉这里。

昨天她专程同三家人分别“摆谈”过,大家态度都有了转变,今天早上再来,是想让三家人坐一起,冰释前嫌。

“蒋书记,让你又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袁家这边看到蒋朝辉为了自家这事特意跑了两趟,很是过意不去,和和气气地向肖家和师家道了歉,三家人顺利达成了谅解。

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蒋朝辉的调解下解决,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说实话我挺感动的。”蒋朝辉笑着解释道,“这是老百姓给我面子。”

然而,蒋书记的面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有效的。

最艰难的日子是2005年,那一年,永桂村刚合并过来,面对突然多出来的两千多人和六七十万的债务,蒋朝辉头疼得不行。好巧不巧,那一年又遇上征地拆迁,矛盾就这么暴发了。

永桂村的一名村民不满意拆迁款,提着刀,带着老人和孩子冲进蒋朝辉家里讨说法。

看着面前红着眼要跟自己拼命的人,蒋朝辉强压下内心的恐慌,一边耐着性子给对方讲政策、安抚情绪,一边想办法安置老人和被吓哭的孩子。等对方的态度终于缓和下来时,蒋朝辉才发觉,自己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背。

27年来,蒋朝辉已经记不清自己挨家挨户跑了多少次宣传、讲了多少次政策,记不清为社区脱贫致富写了多少报告、多少策划,也记不清解决了多少矛盾、多少纠纷。

她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方便随时记录下社区的大事小事,这些年过去,本子记满了一本又一本,一笔一划凝成了如今“蒋书记的面子”。

“嫁”给村子的女人

蒋朝辉(左一)关怀社区老人

3190个人的家和万事兴

蒋朝辉午饭前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清汇苑,明天社区一年一度的百家宴活动在这里举行,她得去看看布置情况。

午饭后,她又第一时间提上慰问品到特困家庭李全明家中了解情况,关心生活。前脚她才踏进办公室处理好公文,后脚就被拉去审看社区游园活动的节目。

工作时她是永寿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闲暇时她在社区老年协会当志愿者。

从万寿到永寿,蒋朝辉扮演着多重“家庭成员”身份,努力经营着整个大家庭的“家和万事兴”。

她是“妈妈”。1997年左右,了解到和女儿同龄的男孩杨彬面临辍学后,每次缴学费时她都会让女儿带两份钱。这之后她又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孤儿,成了许多人的干妈妈。

她是“女儿”。2014年,蒋朝辉了解到社区杨光如老人一家生活窘迫。老人的儿子重病,老伴没有劳动力,自己有视力障碍,一家老小就儿媳妇开了个流动烧烤摊有收入。她立刻带队上门慰问,除了送生活用品、捐款外,还找来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补课。后来,蒋朝辉又想办法给杨光如找了工作。对社区困难老人的上门慰问服务,再忙她也没落下过。

“今天和父亲通电话才意识到自己已经3个多月没回去看看了,其实也就10多公里的路程,可没办法,实在抽不出时间。”蒋朝辉无奈地说。永寿社区这个大家庭有太多她放心不下的事。

留守儿童需要照顾,五保户要定期走访慰问;


水泥路修到户了,路灯也得赶快安上;


经济发展有了起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落下……

她忙前忙后全是为了整个永寿社区,丈夫打趣说,她不是嫁给了他,是嫁给了整个村子。

看着村里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蒋朝辉想,或许是当初骑着自行车跟凹凸不平的泥路较劲儿时,自己就下了决心,要往这坑坑洼洼的路面夯上一捧土吧。

“嫁”给村子的女人

蒋朝辉(右一)慰问特困家庭

本报记者 杨文娟 实习记者 袁矛

文明岛,你的岛!

你要的好,我都能给你!

-End-

(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

你的言行,藏着你灵魂的模样

真正的高手:或许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

讲究,你就赢了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就算现实冰冷,也要心有微光



若以为是,转走可好


“嫁”给村子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