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相机不使用手机的算法呢?

茎液丝


为什么相机不使用手机的算法?主要是定位不同。越是专业的摄影器材越追求原始画面的真实记录,而手机则不同,手机的用户定位是大众。

你不能要求普通大众也具备专业的拍摄和后期技术,所以手机上的那些算法实现的功能都是傻瓜式的,不,应该说智能型的,呵呵。

就是可以让一个不懂摄影的用户也能轻松的拍出一些看上去有些专业味道的照片。不过也只是“有些专业味道”而已,就像果味香精和新鲜水果,尽管本质上差别很大,但是味道却很相近。

就拿手机中的人像模式来说,基本都是主镜头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然后把人物扣出来。再和辅助镜头拍摄的虚像合成。如果人物与背景的反差大一些,轮廓清晰一些,做出的效果就相对好一点,否则人物边缘会有很多瑕疵。

另外,拍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主体时,因为主体上显示的颜色和细节都是背景上的。手机就很容易识别错误。

包括所谓的AI智能拍摄,其实就是后期的模式化、内置化而已。而任何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中都是有作者的表达在里面,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需要弱化往往都是需要局部处理的,不是一个简单的AI就能搞定的。

如果你认可了AI的效果,就说明你认可了厂家赋予你的审美,放弃了一部分作品的表达权。

之所以手机大力发展算法,也是由于空间的受限。毕竟手机还是以通讯功能为主,又是随身携带,所以便携性是重点,留给摄影功能的相关硬件空间十分有限。通过算法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就成为了一条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机厂商不是不具备研发这些算法功能的技术能力,而是不需要。


手机摄影手册


手机最开始应用于通信,后期由于智能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手机成为“行走的电脑”,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娱乐。而相机的功能始终聚焦于摄影。


从硬件参数来看,手机主要部件为CPU、存储、相机部件、屏幕等。而相机将手机中的“相机部件”放大,主要部件为镜头、传感器、取景器、聚焦控制装置、快门、光圈等。相机成像的物理光学原理都是相同的,碍于手机的尺寸限制,很多物理部件在手机里都缩水或者变相通过软件来实现了。


相机聚焦于摄影,手机分散于日常。专业性,使得摄影师愿意花时间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只能靠物理光学硬件来满足摄影师的变态的控制欲,而今天最NB的最新的CVPR上的算法,也满足不了这些摄影师。


手机里的算法,准确的说是AI算法,再精确点是深度学习(Deep Learing)在CV领域的算法。算法各家公司,理论上都差不了多少,学术上CV领域的公开论文层出不绝。将算法落地在手机上就是门手艺了,碍于手机的硬件,需要对模型进行压缩,同时保证一定的精度,我个人觉得成本也不是很高,只是套路熟不熟练的问题。


关键不是成本,也不是时间,而是算法的"黑魔法"性,你可以理解为他就是"傻瓜算法\

平凡科技


所谓手机的算法其实在ps面前是小菜一碟,保留原始格式,学习后期技法,加上你的创意你就可以大展拳脚,展现真正的摄影魅力!


我和美丽有约


那是专业摄影师的灾难,等同为什么不把钢琴变成电子钢琴。


张求实(临风沐雨)


手机的算法涂抹极其严重,只适合社交网络。一旦把照片放到电脑里放大,细节就完全看不出来了。别以为现在手机的算法多好,它只能用来规避小传感器带来的不足。

下面这些是我2007年用佳能一款小数码相机拍的。特意找的都是原图,以便让大家清醒的认识,现在手机拍照并不能媲美相机,甚至十年前的相机,更别想比单反相机和微单。









张北


很多人接受不了手机相机算法已经远远超过单反的现实!未来传统相机大厂会逐渐把优秀算法融入到自家的单反和微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