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晚年为何处处受到乾隆打压?

韦福胜


张廷玉,清朝早期备受皇帝信赖的汉臣,被雍正帝发掘并受到其重用,他也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官场上的常青树在乾隆皇帝时碰上了麻烦。


张廷玉是由雍正帝一手提拔起来,受到雍正的极大重用,并且还是雍正死后的顾命大臣,汉人成为清朝皇帝的顾命大臣,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但在乾隆皇帝的时候,张廷玉失宠了。张廷玉得不到乾隆的喜爱,与他常常反对乾隆的意见有关。比如乾隆帝将临辟雍视学,举“三老五更”古礼。张廷玉就立马上疏指出,“待人行,事因时起”,古礼不可行,这就使得乾隆帝只能作罢,毕竟有人在前面挡着。又比如有人说“取士之法,不当专用制科试士之法,不当专用制艺者”。张廷玉又跳了出来“力持以为不可更张,当以仍旧为善”。再有朝官奏请“均田限田”,他以“事属难行,徒滋扰累”为由,也力主不准。所以久而久之,乾隆就变得反感张廷玉,因为他到处反对大家的意见,这惹得乾隆不开心,简直是个冥顽不化的老头子,跟不上年轻人的思想。

乾隆打压张廷玉,也可能是张廷玉的汉人身份,乾隆对民族身份特别强调,他不同与之前的几位皇帝对汉人是知人善用,乾隆在位时特别强调集权,强调满人身份,张廷玉受到打击与其是汉人身份不能说没有关系。


历史百家争鸣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这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叫张廷玉,字衡臣,康雍乾三朝元老,所谓配享太庙是指大臣死后,其牌位可以进入皇家宗庙(太庙),接受后世皇帝对他的叩拜和祭祀。配享太庙是一个死者的最高荣誉,只有那些对国家社稷有极大功劳的人才能拥有。满清296年,真正配享太庙的大臣才有26人,张廷玉是唯一的汉臣。



让张廷玉配享太庙是雍正的旨意,因为张廷玉在雍正一朝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但倡导成立军机处,还是军机处首辅大臣,编写了《圣祖实录》,而且三天两头得到雍正召见,与鄂尔泰一起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也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首辅大臣。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登基后,仍然重用张廷玉,并夸赞他”在皇考(指雍正)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



那乾隆为什么要打压张廷玉呢?

首先是帝制的排他性和自私性导致的,因此民间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曾国藩曾经说过:我通阅古今人物,有极高名位权势,但能善终的极少。古往今来确实如此,韩信、李斯、刘伯温等等,哪一个有善终的呢?就在清朝,诸如隆科多、鳌拜、年羹尧、和珅、索额图,都死的很惨,这并不是说哪个皇帝自私、嫉妒心强,而是专制制度天然就是排他的,谁威胁到皇位谁就得死。



第二是朋党政治导致的。张廷玉身仕三朝,门生故吏不计其数,遍布朝野,他的弟弟、儿子都深处国家机要部门,朋党政治非常严重,所谓擒贼先擒王,精明的乾隆必须把核心人物张廷玉打压下去,那其他人就如同一盘散沙,不攻自破。



第三是乾隆皇帝独特的个性。乾隆是一个有权力洁癖的人,对官员们的臣节要求极严,不允许有任何的不满心理出现。清朝就有人评价乾隆:古之人君患不明,而今上患明之太过。意思乾隆太有心机、太精明了,一般人根本斗不过他。说实话,张廷玉也是一个心机很重的人,他几十年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基本上没有犯过错误,晚年唯一的想法就是平安着地,以此博取一个功成身退的美名。



乾隆太清楚张廷玉的内心想法了,你越要平安着陆,我就越不让你平安。于是抓张廷玉的各种小辫子,先是以皇后去世祭文写了错别字处罚;接着以私心太重、臣节不够等原因驳回了张廷玉的退休请求,继而说张廷玉德不配位而罢其官职,取消了其配享太庙的资格;乾隆十五年又派人抄张廷玉的家,但抄家的大臣不但没有抄没到任何财产,翻遍张廷玉的所有文牍奏章,连一个对皇帝不满意的词也找不到,张廷玉没有被杀头,但却因年老体衰,再经不起任何一丝打击、颜面完全无存郁郁而终。


刘忙观点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非常看重他,事事都与他商议,多天不见都会想念他,所以雍正在世时发召令他配享太庙。

到了乾隆时期,朝中满汉两派明争暗斗,一派以汉臣张廷玉为首,一派以鄂尔泰为首。乾隆甚得为君之道,张鄂两派互相牵制。后来鄂尔泰在乾隆十年去世,平衡被打破,乾隆对张廷玉越发不满,君臣矛盾日益突出。


后来,张廷玉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举刘伯温的例子劝乾隆。但历史上刘伯温虽隐退,后来却被朱元璋毒死了。乾隆很敏感,以为张廷玉有所指,心里不痛快。后来乾隆同意张廷玉离职养病,张廷玉竟然跟乾隆说雍正答应他配享太庙,提出让乾隆出个凭证给他。乾隆心想,“我们君臣竟互不信任到如此地步了?再说你张廷玉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那么小心眼的人吗?这事还用说吗?balabala”虽然心里不悦,乾隆还是答应了。乾隆写好了手谕,等第二天张廷玉来谢恩,还准备了一些君臣之间的体己话,想着一笑泯恩仇。没想到第二天张廷玉仅让儿子来谢恩。和预想的不一样,乾隆觉得很没面子,很生气。乾隆就拟旨令张廷玉再来谢恩,没想到军机处将此事泄密给张廷玉。不知道是张廷玉老糊涂了还是怎样,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就来谢恩了。这不明摆着乾隆身边有张廷玉的人吗?乾隆更生气了,削去他的官爵,免去配享太庙的资格。


几年后张廷玉卒于家中,乾隆还是准他配享太庙了。不知道在最后的几年中,这位三朝老臣是如何度过的,他至死也不知道自己后来还能配享太庙,也是可惜。

张廷玉巅峰的时候位极人臣,想来他肯定深知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他与乾隆相处的时候,总是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应该是命运的捉弄吧。



我是头条作者同道棠,每天分享一些历史故事,欢迎评论关注哦。


同道棠


清朝唯一一个得以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他是清朝时期的大臣,字衡臣,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是在雍正时期,张廷玉颇受雍正皇帝的器重和信任。做过礼部尚书、户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封为保和殿大学士。

后来在雍正皇帝临终前,以张廷玉、庄亲王允禄、鄂尔泰等为顾命大臣,同时又遗诏给张廷玉一个尊贵的殊荣,就是将来张廷玉可以配享太庙。对于一个汉臣来说,这无疑是对他的肯定和对他的殊荣。

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继位,开始的时候张廷玉亦受到乾隆皇帝的信重,每当乾隆皇帝外出的时候,总是让张廷玉留在京城处理朝政事务。

后来张廷玉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封他喇布勒哈番,又为三等伯爵,同时又给他赐号为勤宜。这一切都可说明张廷玉在当时可谓是位极人臣、德高望重了。

但是在张廷玉晚年,他和乾隆皇帝还是曾有过君臣失和而生嫌隙的情况。张廷玉不仅被夺去他的伯爵、而且还被罢去配享太庙的殊荣,致仕归家。但是后来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在家中去世的时候,乾隆皇帝还是没有违背雍正皇帝的遗诏,最终张廷玉得以配享太庙。


那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晚年的时候为什么受到乾隆皇帝的打压呢?

因为在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年龄已经大了的张廷玉就请求退休,但当时乾隆皇帝却觉得张廷玉将来是配享太庙之人,又怎么能让他归田终老呢!所以就有放张廷玉走。

次年的时候,张廷玉再次请求休养,这次乾隆皇帝见张廷玉坚持,于是就答应了张廷玉,并且让张廷玉是原官致仕。而张廷玉在谢恩的时候见到乾隆皇帝,又说他得以破格配享太庙的殊荣,他担心他离开后,以后就没有这样这样的殊荣了,所以张廷玉一样乾隆皇帝给他一个凭证。

当时乾隆皇帝心里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了张廷玉,而且还给张廷玉赐诗一首。本来这样也挺好的,但是第二天张廷玉谢恩的时候却没有亲自去,而是让他的儿子去的。乾隆皇帝因此大怒,所以就命令下旨让张廷玉回奏。


到第二天的时候,张廷玉就来谢恩了,这让乾隆皇帝更加生气,因为当时他的那道旨当时并没有下达,不可能有这快,所以乾隆皇帝觉得有人走漏了消息。换句话说就是让乾隆皇帝觉得有眼线。

大怒之下的张廷玉于是就开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怎么处置张廷玉,最终张廷玉被削去伯爵的爵位。张廷玉的结局并没有到此结束。

到乾隆十五年的时候,有皇子去世,但这时张廷玉又请求归隐,本来乾隆皇帝就已经对张廷玉有了嫌隙,又加上皇子去世,所以这次张廷玉让乾隆皇帝很生气。结果这次张廷玉虽然免于治罪,但却也免去了配享太庙的殊荣。


后来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在他家中去世。不过还好的是,张廷玉去世后,乾隆皇帝还是没有违背雍正皇帝命张廷玉配享太庙的遗诏,最终张廷玉得以配享太庙。


中孚鉴


一朋党问题

朋党问题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顽疾,搞不好就会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所以乾隆皇帝对朋党问题非常警惕,他与鄂尔泰的矛盾比较深,这个其实也是汉臣与满臣之间的矛盾,简单说就是他威胁到了乾隆的统治,所以必须要动他,这个是主困。

二、申请退休激恼乾隆皇帝

张廷玉为人比较固执,仗自己三朝老臣,倚老卖老而且有时候会比较激动,乾隆帝有时候也会有所不满,年轻的乾隆有点讨厌张廷玉。


阴阳若水


历史上,结党营私一直是皇帝最为头疼和痛恨的问题,而君王之道,帝王之术在于朝堂的制衡,衡则安,反则乱。

张廷玉算是三朝元老了,以前用他平衡满臣和汉臣的关系,安稳朝堂局势,后来他一家独大,即使他没有左右朝堂的意思,但对于君王大业来说,始终还是个隐患,这无关忠心或贤明与否,只是权术的必要举措,打压在所难免。

至于一些个人因素在我看来顶多不过导火索罢了,要不是故意打压,很多事皇帝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毕竟装糊涂也是很多君王的拿手戏了。


秋兰青青绿叶紫茎


张廷玉看着乾隆长大,作为三朝元老,乾隆对张廷玉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再加上雍正就明发诏书答应了张廷玉配享太庙,张的徒子徒孙满朝都是,尽管张廷玉为人低调,但是还是遭到了乾隆提防,再加上乾隆要把反贼美女一枝花易瑛娶到宫中,遭到了张廷玉的反对,乾隆把老张发配回家,没要了他的老命还是客气的


电费超标了


还不是配享太庙闹得?雍正给的条件张廷玉怕乾隆变卦,居然哭着找乾隆要乾隆写保证书!乾隆忍着恶心捏着鼻子从了,老张彻底放心了,第二天居然不来谢恩?把乾隆惹毛了!


剋勀


参与满汉朝臣之间的争斗,致朝廷权力失衡。且倚老卖老,炫耀资历,引乾隆不满。削其官爵,免其配享太庙的资格。张廷玉死后,乾隆还是让他配享太庙。


潇湘老妖fwj


凡爱新觉罗者皆为禽流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