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发仓的春鼠


我们对西游记或多或少有些了解,西游记到现在也衍生出各种影视作品,最经典的应该是是86西游记电视剧了,好多人也认为这是原著的样子。

下面笔者列出一些原著里大家都没注意的冷知识,可能与你对西游记认知不太一样。

1,孙悟空的师父叫须菩提祖师,或者叫菩提祖师,从不叫菩提老祖。

2,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姓杨号二郎,不叫杨戬,杨戬的名字可能出自《西游记》同人小说《封神演义》,根源是出自宋朝杨戬。

3,哪吒的二哥在西游记前半部分叫木叉,后半部分叫木吒。

4,红孩儿大号是牛圣婴

5,主要挑担子的不是沙悟净,是猪八戒,沙和尚是主要牵马的。

6,沙和尚的兵器是降妖宝杖,形状两头细中间粗,像擀面杖,而且是月梭罗树做的,木头的,根本不是月牙铲。

7,西游记里关公和秦琼都出现过,关公是天庭看门的,也曾出现过关帝像,但是不灵。秦琼是凡人给李世民看门的但是实力很强能镇鬼神。

8,前头孙悟空拜师的时候说自己无性,说的是没有性子,不是性别,白鼠精那集明白写着孙悟空有“骚根”的是男的。

9,十殿阎罗里第五殿阎罗王在民间传说里是包拯。

10,孙悟空不是女娲补天石变的,是盘古开天时就存在的仙石。

11,菩萨在佛教是没有性别的,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西游记多数以女性形象出现。

12,据说孙悟空使用棍子前需要晃一晃。

13,沙和尚成仙之前有云游四方的汉子。

14,金箍棒和随心铁杆兵是西游记出现已知重量最大的“兵器”,一万三千五百斤,钉耙和宝杖都是5048斤,除了金箍棒,有标注最重兵器应该是龙宫七千二百斤的画戟。

15,玉面狐狸是最有钱的小三。

16,孙悟空的紧箍是没有月牙或者其他装饰的,似金丝儿一般,后文把猴子脑袋勒成了亚腰葫芦,如果没变回来,孙悟空脑袋应该是葫芦型。

17,孙悟空穿虎皮裙期间是没穿裤子的,更不可能有红色丝袜

18,孙悟空身高不到四尺,喜欢用碗口粗细丈二长短的棍子战斗,而不是电视里面的小细棍,可是有大又粗呢。

19,二郎神不止养狗,还有一个金翅雕,两个动物同时出现的,应该是鹰犬同行。

20,我不知到西游记里王母和玉帝什么关系。。。没说是不是夫妻或者母子。

21,孙悟空去地府勾去了有名字的猴属,而不是所有猴属,他手下都跟他姓了孙,有名姓,所以长寿。

22,天上派下来的使者叫天使,例如太白金星。

23,哪吒是非常可爱的小正太,胎毛未脱,绝壁不是什么伪娘。

24,七仙女的衣服颜色红素青皂紫黄绿,貌似不是彩虹的颜色。

25,木叉自称是天王的二太子,他们兄弟好像都是太子,类似的有龙王

26,孙悟空在如来手化成的五根肉柱第一根柱子上撒尿,在中指上写字。

27,不止老君会炼丹,南极寿星带来碧藕金丹送给了收服悟空的佛祖,这个丹也能增长寿命也很厉害。

28,不管猪八戒箭法怎么样,他第一次出场是挎着弓箭的。

29,第一个吃唐僧肉的可能是他妈,他妈为了做记号把唐僧左脚小指咬掉了。

30,唐僧十八岁出家,古时候都早熟,江流十八岁之前干过什么就不知道了

31,西游记里最反常的穿越不是包拯、天师,是老君,老子是春秋的人物,西游记里曾开天曾补天。

32,大唐是天竺国人民向往的天朝上国。

33,蜘蛛精吐丝用肚脐。

34,车迟国的三个道士是终南山修炼,小茅山有学习,对道家祖师非常敬重,而且确实会降雨。

35,如来佛身高一丈六,手大如荷叶。沙和尚 牛魔王是丈二身高,混世魔王是三丈高。

36,书中说明猪八戒会天罡三十六变,但是实力不怎么样。

37,猪八戒的耙子是老君生产的已知精品里不能破猴子防御的兵器

38,我看过的版本里二郎神七十二变,只说有凤眼,没说有三只眼睛,三只眼睛的二郎神形象多出自清朝。

39,猪八戒和翠兰圆房过,会鏖战之术。之前的卵二姐有人怀疑是男的。

40,唐僧遇见美女叫女菩萨,不是美女的叫女施主

41,西游记从头至尾我没有看到猪八戒偷西瓜的桥段。

42,二郎神出场两次,都是群殴,单挑只有和孙悟空的前三百回合。

43,孙悟空腰里藏了和增长天王打赌赢的瞌睡虫,给清风明月用过。

44,孙悟空车迟国隔空猜物的时候把乾坤社稷袄山河地理裙变成了一口钟,破烂流丢一口钟是衣服,钟形。

45,取经的不止师徒四人一匹马,还有四值功曹 五方揭谛 六丁六甲 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共计39个,其中金头揭谛全天候守护唐僧,其他人轮值。

46,西游记里的妖怪多是人形,外貌丑陋,不是半兽人的形状,看外貌很难看出原形,而不是什么虎头人、牛头人。





遵义一枝花黄声秀


《西游记》不可否认是一部经典作品,给小伙伴们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可能是考虑当时的大环境,给我们呈现出来的西游记还是对原著进行的部分改编。很多歪果仁把西游记说成是“一个和尚和两个宠物及一个仆人的故事”,当然里面还有一匹白龙马。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而且是四大名著之一,看过无数遍西游记的小伙伴,剧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这部小说以唐玄奘西天取经为故事蓝本,通过吴承恩的艺术加工,描绘了当时社会现实,描绘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如何从仙变成妖,在凡间被唐僧收为徒弟,在经历八十一难如何取得真经成佛的。 《西游记》冷知识之一:取经团队并非那么和谐;小伙伴们肯定在想取经团队都是男人,男人不像女人勾心斗角,取经团队怎们会不和谐呢?细心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孙悟空好几次被念紧箍咒其实都是猪八戒怂恿唐僧念的。在三打白骨精的那一集,悟空打死了送饭的妇人,就是猪八戒在旁边怂恿,猪八戒在取经途中多次破坏团队凝聚力,动不动就说不干了,要回高老庄。所以说男人间也是会存在争权夺势,勾心斗角的,取经团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和谐。


《西游记》冷知识之二:其实挑担子的应该是猪八戒;唐僧四人取经途中,一直都是沙和尚挑担子,八戒偶尔签一下马;其实小说中牵马的是沙和尚,挑担的是八戒;电视剧中可能觉得八戒挑担和他的形象不太符合,沙和尚忠厚老实,挑担他最合适,而八戒呢牵牵马,和悟空在前面降妖除魔。


《西游记》冷知识之三:八戒才是隐藏的高手,级别比悟空也高很多;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到,每次遇到妖怪都是悟空打头阵,每次被妖怪抓住的基本上都是唐僧、八戒、沙和尚,要么就是悟空直接把他们救出来,要么就是悟空动用自己的人脉来解救他们。那为什么要说八戒才是隐藏的高手,级别还比悟空高呢?其实一对比大家就明白了。八戒是天上的上仙,正因为调戏嫦娥才被贬入凡间,而悟空顶多算得上是个地仙,说他是妖怪也不过。


悟空会七十二变,八戒会三十六变,别看八戒会变的少,一个是地煞七十二术,一个是天罡三十六变,一个是道家的皮毛之术,三十六变才是真正的精髓。还有就是他们所用的兵器,八戒的九齿钉耙可比金箍棒要高级的多了,九齿钉耙是众仙所炼,金箍棒只是太上老君所炼,这级别可差的多了。所以说八戒才是隐藏的高手,只是八戒好吃懒做,还没有真正的“八戒”。



西游记》冷知识之四:唐僧并不是敢于当担的打boss,而是胆小怕事的小经理;这一点从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出来,唐僧虽然是悟空、八戒、沙僧的师傅,但他却没有领导风范和团队领导力,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而且唐僧是非不分,每次悟空打死坏人的时候唐僧要么就推卸责任,要么就用紧箍咒来惩罚悟空。衣服大义凛然的样子,如果不是悟空,唐僧都不知道被吃了多少次了。 《西游记》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小伙伴们也可以再重温一遍《西游记》,发现更多剧中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微暖1685


西游记其实有很多可以聊的有趣知识,这里简单介绍几条。

第一,西游记不是一个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是从唐代开始,累世传承,历经数代民间艺人加工之后最后被定稿的小说。佛教本身就包含了特殊的超自然因素,唐玄奘数十年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本身又很具有传奇性。他本人在口述形成的大唐西域记,以及他的徒弟为他写成的三藏法师传当中,又记载了很多灵异事件。所以从唐代开始,这个事情就开始被民间艺人改编。在累世传承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收徒平妖的情节架构。到了明代中期,这个故事最终定的形成了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认知的四大名著西游记。

第二,西游记的作者其实目前没有定论。现在在文学界,吴承恩的作者地位并未得到公认,有很多学者认为作者另有其人。在严肃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当中,一般不直接声称吴承恩为作者。吴承恩的作者身份,是胡适考证的结果。后来得到了鲁迅的认同,因此一度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于吴承恩相关史料的发掘,他是西游记作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现存史料来看,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表明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吴承恩流传于世的文集也证明,他的个人能力和思想境界不足以完成这样一部宏大巨著。但问题在于,现在并不能找到西游记的确切作者。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更有可能是西游记的作者。但也缺乏实证,所以也不能定论。

第三,西游记是四大名著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办法确定主题的作品。或者说西游记是四大名著当中主题最隐晦,思想最深刻的一部。这和很多人的想法恰好相反。不少人认为西游记写的很像是一部童话书,适合小孩子看。但实际上西游记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目前都没有办法真正确定西游记的主题。现在比较主流的三种主题观点分别是政治隐喻,宗教主题和游戏娱乐。政治隐喻论认为,西游记本质上是影射明代中期社会政治现实的一部小说。很多情节都有比较明确的政治影射。比如,孙悟空大闹西天实际上影射的是明英宗御驾亲征之后被蒙古人俘虏。寿星的鹿化为妖精之后,前往人间挑唆国王吃小儿心肝,暗示的实际上是明代在福建地区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这种观点可以解释不少小说中的情节,但是又很难驾驭整体。宗教主题说认为,西游记本质上就是以小说形式,来阐述宗教修行方法的一部书。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主要是因为孙悟空象征着心猿,白龙马象征着意马,而这心猿意马的降服实际上恰好呼应了佛道当中对于自我精神的约束,达到最终解脱的修行观点。但是小说当中又出现非常多戏谑宗教的内容,如果作者是教徒,似乎不应该如此。这个矛盾很难解释。游戏娱乐主题论认为小说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本意就是为了娱乐,不要过度发挥。这种观点把小说的思想层次拉低了,看似说得通,但实际上小说当中有不少很明显的影视,这表明作者并不是单纯娱乐的。

第四,小说西游记和央视经典的86版西游记在主题观念和人物形象上有很大的差异。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在改编之前,专门找到中国佛教协会时任主席赵朴初,请他给一些意见,并为电视剧题词。赵朴初拒绝了。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西游记对佛教有不少诽谤之处。所以杨洁在改编的时候有意识的在电视剧当中消除戏谑佛教的内容,不过戏谑道教的内容却基本被保留了下来。很多人没有仔细阅读小说原著,就由此认为西游记是一个扬佛抑道的作品,把电视剧当成了小说。在小说当中,唐僧这个人物的形象是比较复杂的。他偏听偏信,又自私自利,对于三个徒弟实际上是当佣人使唤的。在小说当中,唐僧与三位徒弟并没有非常深厚的师徒感情。他之所以接纳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因为观世音的安排。从小说来看,唐僧对自己的定位是很明确的,只是整个取经活动的一个承担者,真正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实际上是观世音。他和三位徒弟之间,比较类似于一种上下级关系,不存在师徒情。电视剧当中,杨洁导演刻意强化了唐僧与三个徒弟的师徒情。并且有意识的让唐僧在精神上更加坚定,使得整个人物形象整体上,彻底正面化。


zyb38537240


在五四之前,《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吴承恩,而被传为全真丘处机所作。在中国,很多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一笔烂帐,虽说《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其证据并不牢靠,但要是说是丘处机写的,那就真的是胡言乱语了。可这说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西游记》自然首先来自于民间创作的整理,在其后又经过许多作者的加工,逐渐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靠拢,但最后定本的那个作者,却必定是个儒释道三修的道学大家。

我们如今读到的《西游记》,是一本彻彻底底的道家丹经,谈的是金丹大道的修炼之法,而其中种种荒谬不合常理之处,正是解《西游》的关节所在。

《西游记》的回目,诗文里有大量的道家名词,字里行间五行之说随处可见,譬如孙悟空是心猿,白龙是意马,八戒是木母,一部取经史讲的是人体内修炼金丹大道的整个过程(这里不好理解的话,也可以把它想成是练内功就好了),所以孙悟空和猪八戒为什么总要闹矛盾呢?因为悟空是心,八戒是肾,他们是性和命,金和木,水与火,悟空是求道的一颗赤诚之心,八戒是难以摆脱的肉欲,而唐僧是肉身,所以他总是拉偏架。

所以唐僧再怎么没用,再怎么肉眼凡胎,都是师父,因为他是肉身,是“唐三藏”,藏那三个?悟空(心),八戒(肾),沙僧(脾)。

有人提到纪年上的重复,并不是因为作者历史没学好,要知道《西游记》所谈的其实是丹法,所谓贞观,乃是“正观”的意思,这里是正观内视十三年,便有一阳生,为什么是一阳生呢?因为地支十二为一周天,所以十三是一阳生。那又为什么是己巳年呢?因为己土巳火,而火生土,土生金,所以己巳代表阳金生出

那为什么会重复呢,因为陈光蕊其实就是唐僧,唐僧就是陈光蕊,而陈光蕊(陈为耳东,东为木)最初的这次证道(状元)是假的,所以才会被刘洪(刘字拆开为卯金刀)所杀(金刀克卯木),何以见得呢,因为开科取士,派属州郡都是丞相魏征下的令,而魏征实为“伪证”也。

所以不得已,还要循环一次,因为陈光蕊是伪证,而唐僧才是真证。而且必要是在贞观十三年,因为是真金显露之时。

另外唐僧取经之日是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所谓望是十五月圆之日,那么望前三日就是十三日了,可见阳气之足


吃遍美食界


最大的冷知识收获就是:

1:走路起不到减肥的作用,

2:食素也起不到减肥的作用。

3:只要皮肤好,用不用防晒霜一样。

比如唐僧,哪个抓获唐僧的妖精都说他“白白胖胖,细皮嫩肉”。

猪八戒一路几乎很少能吃饱,还那么大的肚子。


明扬51


唐僧竟然是个骑着白马的王子;孙悟空家中有矿,管理着众多山头;猪八戒是个大总管;沙僧是位了不起的水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