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取到的真经是什么?

一念觉944


《西游记》这本书的原型是唐朝玄奘去天竺取经的历史史实,在历史上,玄奘取得真经以后,回到唐朝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的支持,还修建了大雁塔翻译佛经,这是历史上对于佛教的尊崇以及推广。

但是到了西游记这本小说中,取经只是一个主线,西游记是一本神话小说,对于取的是什么经书,已经不是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对于唐僧师徒5人来讲,他们各自取得了各自的经书,唐僧作为如来佛的弟子金蝉子,取经只是他的一个任务,将佛经取回到唐朝以后,就算是为佛教的宣传作出了贡献,而他自己本身也将回到佛教的怀抱,而且不再是金蝉子,而是成了佛,取经只是下基层历练,回到佛教体系并宣传佛教才是唐僧主要的目的。



相比唐僧,猪八戒,沙僧还有白龙马来讲孙悟空取到的东西更多,首先他也通过取经这条路,把自己从五指山下救出来,并且最后成了佛,其次,在一路的降妖除魔的过程中,孙悟空学会了如何跟烦人,妖怪,神仙以及佛教人员的相处,可以说是成长了,但也可以说是世故圆滑了。

猪八戒取经最不坚定,得到的也最少,他原本是在天庭做天蓬元帅,到了佛教体系成为净坛使者,成为一个闲散的官职。

而沙僧则成为金身罗汉,免受每天的穿心之痛,白龙马则逃脱了被杀的命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要讨论西游记取经取到了什么,肯定不是佛经,佛经只是承载,各自得到东西才是取到真经


历史百家争鸣


问:《西游记》取到的真经是什么?

唐僧师徒五人历尽千难万险,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如来佛祖让阿傩、伽叶二尊者传给的真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共五千零四十八卷,交与师徒传留大唐。

可到通天河,通天河老鼋驮他们时,因唐僧忘记为老鼋问年寿之事,老鼋一晃身,把他们并真经全撇下水里,当时他们捞出真经,在晒经石上晒干。


固那时还没有印刷术,所有的经书都是用人手工抄写,那时如来的墨汁质量不好,遇水退色,所以那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经晒干后全都字迹模糊,看不清楚。

而只有四卷真经还依稀可辨,那四卷真经记载的是:

1、劁猪骟马。


2、切驴蹄钉马掌。

3、穿牛鼻子。



4、人工孵鸡。


这是我小时候听老人们的传说。说自从取来了这四个真经,猪长得快肉也好吃了,许多烈马也被驯服了,驴马也能走远路了,牛也不拧了,不用老母鸡人也可也孵小鸡了。还真得感谢唐僧师徒五人。


金苹果老楊


《西游记》是明代大作家吴承恩所著,老少皆宜,书中悟空,八戒,沙僧均为虚构的人物,他们保护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在我国唐代真有一位僧人——唐玄奘,到当时的所谓西天佛国天竺国(今印度)求取佛经,为此他所经历的却不止八十一难。


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玄奘终于到达佛教最高圣地那烂陀寺(今印度北部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55英里的巴腊贡)潜心学习,师从戒贤法师。戒贤法师是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本因年老已久不讲学,但为了玄宗竟破例连续讲了15个月。玄奘在这里刻苦钻研了5年,不负众望,终于成为第一流的得道高僧。



从此之后,有许多国家请他讲学。因此,他得以周游印度,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见闻。为他日后编述著作打下了基础。

传说摩揭陀国王乌苌王朝国王戒日,请玄奘主持在曲女城召开研经辩论大会。18个国家的国王和5000--6000名僧侣以及5万民众前来参加。玄奘届时主讲《制恶见论》连讲18天,没有一人反驳他的观点,由此更是声名远扬。

贞观十六年,玄奘携带自己所收集的657部佛经从那烂陀寺开始启程返回大唐。此外,还有热带,亚热带的树木和花草种子,以及戒日国王送他的大象,马匹和护送人员一同上路。

贞观十九年,玄奘终于回到阔别19年的长安。玄奘把他所经历的110多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人情,历史状况以及传说故事等一一口述,让徒弟们记录成一部《大唐西域记》呈送给李世民。



而玄奘自己则从贞观十九年开始至以后的19年中,专心致志,坚持译经,从无间断。玄奘一生共译经论74部,1365卷。在他逝世前一年冬,还坚持完成了我国佛教经典中卷帙最大的《大般若经》600卷。

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爱笑的小丫头2009


按照原著的说法,取经四人组取回的所谓真经是大乘佛法,实际上,这仅仅是如来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取回的是佛教在东土大唐的兴盛。

在取经前,如来已经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原著把如来的目的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佛祖召集下属和信众做了一个“孟兰盆会”。

在这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上,如来正式提出了取经工程的战略大计。

原著:如来指出:“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如来这番话,不但讲明了真经是哪些真经,还讲明了为什么不亲自传到东土,而需要东土的一个信佛人,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向他求取。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如来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第一步,借孙悟空闹事的机会,出手轻易镇压猴子,取得了玉帝的欢心,得到了天界诸神的认可。

第二步,借魏征手处死蠢龙。魏征明明是个活人,却负责监斩泾河老龙王,这本身就让人觉得十分蹊跷。其目的是为了间接引紫薇大帝(李世民)入局。

第三步,引诱蠢龙到地府告状,然后正式引李世民入局。地府一把手是地藏王菩萨,也就是如来的下属。

第四步,借个贪腐的判官手,放李世民还阳。

第五步,李世民办水陆大会,正式选中二弟子金蝉子——唐玄奘作为取经工程的总实施人。

同时,确定观音菩萨为取经工程总联络人,自己亲自负责。

明线是大乘佛法,暗线是佛教势力入侵华夏

从明线来看,取经四人组历经81难后,因为没有行贿,先得到的是无字假经;四人组发现上当后,返程索要真经,并向如来告状,才拿到了真经。

四人组拿到真经后,最后功德圆满。此时,如来顺利达成了以下几大目的。

一、提拔了心腹弟子

在表彰大会上,金蝉子作为如来的嫡系顺利成佛。

二、收服了人才。

猴子、猪、沙僧三人作为道教叛将,按实力分别成为佛、使者和罗汉,成为佛教新的重要战斗力。

三、佛教势力全面入侵华夏。

回顾下历史,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华夏迅速崛起,但北周武帝灭佛后,佛教势力大损。李唐勃兴后,李渊自称李耳之后,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嫡系子孙,道教实际上成为国教,佛教只是边缘宗教。

经过取经大业,佛教势力实现涅槃重生,迅速崛起,并全面压制道教(直到王重阳创立全真派后,道教才重新崛起)。到武则天时期堪称达到顶峰。


散仙读史


《西游记》是一本修行的小说,取材于玄奘法师真实的取经经历。

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达灵山大雷音寺。由于孙悟空不知人情世故,拒绝给阿难迦叶人事,故此给了他们“无字真经”。

为何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到头来却求取的是“无字真经”?

其实,取经的真谛,不是为了那么几本经书。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地觉悟和成长,才是求取的真经。这种觉悟和成长,这一路所得,是无法从书本上得到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故此只能示之以“无字真经”。

没有经过这种体验,便无法得到这种收获。纵使将这种体验收获写满经书,世人也是无法领悟。所以燃灯古佛笑道:“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真经。”


唐僧是信念和目标,白龙马是毅力。悟空、悟能、悟净就是方法。

何为净?就是净身、净口、净意。净身就是端正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口就是端正规范自己的言谈;净意就是端正自己的观念。沙僧身为卷帘大将时,动不动就摔东西发脾气。在西行路上,沙僧端正规范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所谓“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便是其意。

何为能?就是能力。猪八戒错投猪胎,能够迅速摆脱逆境,这就是能力。猪八戒一路挑担降妖,这也是能力。

何为空?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孙悟空刚出道,便觉得自己能力超群。所以一再而再的随心所欲。当头上被套上那道箍时,才有所觉悟,自己这点本事其实还差的很远。也正是这一路西行,孙悟空才最终将束缚自己的那道箍摘掉。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也是佛教“降伏其心”之意。

真经是什么?真经就是唐僧师徒一路西行的收获。

所谓“人事”是个隐喻,既然我们活在人世间,那就要按照世间的法则来行事。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此意。

阿难迦叶索要“人事”,实是暗示一份“恭敬之心”。看看现在的世人,又有几个对老师有“恭敬之心”?我来求学,你便要将东西给我!

真的给了“无字真经”,能看懂吗?



【每篇文章都是脑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学宫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当中最具趣味性的著作,整个作品都在围绕取经来展开,那么最终取到的正经是什么呢?



首先是唐僧父亲被人谋害、孙悟空大闹天宫、天蓬元帅调戏嫦娥、卷帘大将打破琉璃盏、龙王三太子纵火烧明珠,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唐僧开始了取经之路。

接下来一路收取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形成取经5人组。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直到最后都没有讲正经的具体内容。试想一下,如果换做当代的人,谁会抛弃一身荣华、历尽千辛、爬山涉水只为求取一部真经呢?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历尽千辛,最终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这件事本身的结果,自身成长、一路渡人。

一步一步走完全程,就会发现正经即大道,成己达人,成人达己,最终普度众生。

如果缺乏一颗普度众生的爱心、如果缺乏一颗悔过自改的信心、如果缺乏一颗坚定不移的决心,就不会有这部《西游记》,因此正经即使真心、此亦大道,真心难求、大道至简。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指正,谢谢。


大唐书院创始人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们只是看其热闹的打斗,并没有去仔细品读,对于唐僧所说“求取真经”也只是左耳听右耳冒,并没有认真思考“真经”为何物?其实真经包含的意思不止一个,下面且看鄙人仔细道来。

其一,最简单通俗理解为大乘佛经。据西游作者吴承恩介绍,当时南瞻部洲(即大唐)虽然繁华但是杀戮太重,单凭现有佛法(即小乘佛法)不足以度化众生和超度亡灵,必须到西天大雷音寺如来佛祖那里求取大乘佛法(即大乘真经),方能普度南瞻部洲众生。



其二,真经代表治国安邦的方法。吴承恩所处的时代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作者借唐玄奘西天取真经,希望找到治国安邦的良策,这也体现当时儒学之士的治国安邦平天下心愿。


其三,真经代表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当时朝纲腐败,皇帝不务正业,迷信道教,请道士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整个朝廷上到皇帝下到满朝文武都开始信奉道教,把正统儒家思想开始衰落。所以,作者吴承恩借助取真经以求恢复儒家统治地位。

所以,真经不单单是指的是大乘佛经,其中还暗藏了作者的心愿,恢复儒家地位,要求统治者重儒抑道,通过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

各位读者,若对此观点有异议,请您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享受片味


西游真经到底是什么?背后的各种推测,众答友有很多答案,莫衷一是。不过,表面的真经,或者说《西游记》里白纸黑字的真经,翻翻书就可以确定。

我来翻书,你来瞧瞧,在《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写到如来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宝刹讲法。

讲完法,如来对大家说:“……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由此可见,如来要传到大唐的是三藏真经,玄奘(唐僧)被唐太宗赐号“三藏”,就源自从观音菩萨口中得知西天有三藏真经。

《西游记》第八回还说明:三藏真经是哪些经书?“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接着,观音菩萨前去东土大唐找取经人——唐僧(如来二徒弟金蝉子转世),《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里写道“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做无来无去。’”

从观音菩萨的口中,我们就知道三藏真经属于佛教里的大乘佛经。那么,唐僧师徒到达西天,《西游记》里又是怎么写真经呢?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里先写唐僧师徒不送礼,被阿难、迦叶给了“无字真经”,师徒发现后返回西天向如来讨说法。

如来再叫阿难、迦叶给“有字真经”,真经不能白传,唐僧还是送上唐太宗所赠的紫金钵盂。阿难收下紫金钵盂,迦叶进阁检经,唐僧师徒这次认真检查经书。

传完经书之后,阿难、迦叶向如来汇报情况,“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

《西游记》里的真经指的是什么?总结上面内容,可归纳为:大乘佛经之“三藏真经”共三十五部,唐僧师徒取走其中的五千零四十八卷。


子屠龙


所谓的唐僧取经,文字上是真经,其实已经不是原意了。

真正的佛经的意思和道教的意思差不多,讲究无为,不要争,不要抢,要求自己努力,不求结果。如果认为是好结果,说明修行圆满。如果认为不是好结果,说明修行不到,需要继续忍耐,苦修成正果。

所谓我佛保佑,保佑的不是结果,而是修炼的方向。所以才出现了有的和尚火中自焚的现象,我们是不好理解的。而我们多数人信佛,希望佛能保佑自己一切都好,说明修佛已经修到了错处。世界是讲平衡的,如果保佑了信佛的人,那不幸福的怎么办?都是芸芸众生,众生都是平等的,难道拜佛的人就高人一等吗?佛教原意不是这样的,讲的是忍耐。其实印度的印度教更加接近于本意,虽然他们不是佛教。

修佛是修后世,这一辈子的忍耐,为了下一辈子生活后。而天主教正好相反,修的是前世,现在的结果,都是从前世带来的。

而我们多数人修今世,将努力奋斗。其实这里面没有好坏,没有先进和后进,都是为了好。而中国的佛教的多数信徒们,其实都修的今世,是和唐僧取经的所谓真经,都进行了本土化,包括吃喝。天竺那边儿的佛教戒荤,戒的是辛辣食物,比如辣椒,麻椒等。到了中国就改成了,不许吃肉,估计佛都笑了。



大志远思想空间


西游记的缘起就是取经,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很清楚,既然当时唐僧已经是高僧了,为什么还要去印度取经,他取得究竟是什么经书呢?

简单来说,唐三藏去西天取得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像很多门派一样,佛教对于修行对于教义也有这很多流派和分支。大体而言可以分为大乘和小乘两种,当时唐三藏修行的是小乘佛法,为了更好的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唐三藏决定去西天求去大乘佛教的经书。


经书都是其次,毕竟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唐三藏最重要的是取回了一颗对佛法对普度众生更为坚定的心,一颗为弘扬佛教事业奉献一生的决定和行动。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回国后把经书放在了皇帝专门为他修建的大雁塔之中,并且余生都在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而且最终建立了中国佛教宗派里理论体系最为完备的唯识宗,当然也是因为最为完备复杂,慢慢的也就没有传播开来,名气没有禅宗那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