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泉州方言


有趣的泉州方言

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唐代以後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城市之一,是閩南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泉州方言在清代鴉片戰爭之前一直是閩南方言的代表,通行於泉州鯉城老城區的泉州音也就成了泉州話的標準音。其方言不但保存了泉州原有的地域方言,也綜合了河洛以及一些外來語而形成。泉州方言的表達豐富多采,有用泉州方言形成的生活中常用俗語,有用方言或以方言音的文字來作對句、講故事、作詩、猜字,同時也對地方音樂、戲曲的影響很大。應該說,泉州方言中形形式式的俗語、五色話、對句、詩詞、故事、字謎等都是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地方誌和一些資料載,泉州的有關地方言著述主要有

《拍掌知音》,編輯者與年代未詳,此書為研究泉州方言文白異讀的重要參考資料。

《彚音妙悟》,作者黃謙,清代泉州人。書序題“清嘉慶五年(1800年),為泉州地方韻書。

《晉水常談錄》,作者蔡鴻儒,清代泉州人,辛酉(1801年)拔貢。書中輯錄、考釋的詞語、俗諺217條,記錄了200多年前泉州方言的一些詞彙,現在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俚言徵》,作者莊俊元,清代泉州人,道光丙申(1836年)進士。書中輯錄泉州方言中的俗語,里諺808條,其中多數的考釋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現存有手抄本。

《暢所欲言》,編撰者楊介人,清末民初泉州人。是書印行於清光緒丁未年(1907年),為泉州方言的通俗讀物。

泉州方言與文化

上世紀80年代後,泉州方言研究有了很大發展,泉州成立了泉州方言研究會,依附於泉州歷史文化中心,並創辦刊物《泉州方言》報紙。《泉州方言》刊登過不少有關研究文章,為泉州方言研究者展示平臺。泉州歷史文化中心編輯出版的幾套《泉州歷史文化叢書》中就有學者王建設夫婦編著的《泉州方言與文化》一書,出版於1994年。是本較為科學性,系統性地分析、介紹泉州方言的諸多現象、特點,為泉州方言的研究較為全面的力作。

1986年,泉州市文管會出版了旅菲老華僑許龍宣編撰的《分類、註釋閩南諺語選》一書。

1987年,晉江縣文化館的曾閱先生編著的《閩南諺語》出版。此書收錄閩南諺語930條,分別為二字以上或多句式對句。

1991年,泉州的中學教師李於右(筆名落陀)也編印一本《泉南雜錄》,書中有一篇“閩南方言詞語瑣談”。

這些有關泉州方言著述所收集、列舉的泉州方言詞語多是在口頭流傳的,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

筆者最近有幸見到《於門林炳璋抄集》和《解人頤》兩種毛筆抄本。其內容有流傳在社會上的一些文人趣聯、妙對,或是猜字。

有的是通常只在人們聚集在一起聊天時才偶然講述的;有的是出現在故事集內,有的則比較少見或沒有聽見過的。抄本中的這些泉州方言對句、詩詞、猜字都用繁體漢字書寫,有的則用字音同而字意不同的諧音字,讀起來都顯得風趣、生動,但有的是隻有那些年長的泉州人才能看懂。下面列出一些抄本中的對句、詩句、猜字與讀者共賞,筆者略加分類、註釋(按語)。

趣對

1、貞前貞後貞無路;心狂心熱心發火。

2、借來借去借無錢;挨東挨西捱過年。

3、炊糕炊粿炊菜包;做衫做褲做年兜。

按,以上三對形容過年的忙碌情況,以及貧困之人過年的苦衷。“貞”字讀“精”,第一對的上句即到處找不到工作或借不到錢之意。

4、清源山三十六洞;洛陽橋一百二丈。

5、洛陽陽坑坑尾內;海尾尾山山中央。

按,上二對以泉州地名、橋名組成。

6、香香兩兩;口口煙煙。

按,此對句以名詞、量詞組成。重疊的字讀音不同,意思就不同。

7、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8、當初若無■■喀;今日安有轆毒■。

按,第8對又云為:若無當初崎嶇乞酷咳;那有今日哈呵認■鏘。據傳上兩對句為明代進士秦鍾震所作,是為揭底、挖苦人家的趣聯。第8對的上句是鐵匠拉風箱、打鐵的聲音,下句則為歡慶場面的吹嗩吶、敲鑼打鼓的聲音。對句用的是方言諧音字,並非都是真正的原字。

9、■醒姿娘穿■醒衫,■醒■醒;陷脬先生戴陷脬帽,陷脬陷脬。

按,“■醒”在泉州方言中為靚麗、漂亮之意;“陷脬”則為臃腫。

10、槍入藥,藥入槍,槍響濃煙散霧;瓶插花,花插瓶,瓶破落花流水。

11、鱟勺亦是鱟,鱟肉亦是鱟,鱟揭鱟。鐵鎚著用鐵,鐵釘著用鐵,鐵打鐵。

按,鱟勺是用鱟殼做成的舀湯器物。鱟為生活在海中的甲殼動物,肉鮮美可以吃。

12、綠豆洗豆生,豆生請先生,先生食豆生,障生響生;秫米炊米糕,米糕請阿哥,阿哥收米糕,渣糕泥糕。

按,“豆生“即是泉州人用綠豆催芽的豆芽,做菜食用。“障生響生”在泉州方言為“要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之意。而在此對句中則為“怎麼樣老是這樣的菜(豆生)?”“查糕泥糕”在方言中是指不太好的東西,這裡是說送人的米糕 不高檔,對句有點搞笑。

13、竹作棟樑,不異人間草茅;

紙為牆壁,自是陰府華堂。

按,這對句是比喻民間喪事做“功德”用紙、竹篾做成的“紙厝”。

14、一口道破天下事;雙手操縱百萬兵。

按,此對為木偶戲對聯。

15、泮宮宮口七七餅;藍橋橋頂煎煎■。

按,泮宮,位於泉州市區中山中路前段東側;藍橋,舊時在泮宮附近,現已廢。“七”字在這對句中為“拭”字的諧音字,“七餅”即為食品中的春捲,“七七餅”則為做春捲皮。“煎■”是閩南用米碾成粉,或用麵粉與花生仁、切碎的蔥花等和成後煎(炸)熟的一種食品。

16、菜籽榨油油炒菜;茶枝燒火火煮茶。

17、白扇畫梅,日日迎風花不動;紅鞋繡菊,朝朝滴露蕊難開。

18、東鼓樓、西鼓樓、南鼓樓、北鼓樓,東西南北四鼓樓;孔夫子、孟夫子、程夫子、朱夫子,孔孟程朱五夫子。

按,程夫子即指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

19、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工。費苦心,苦境終成樂境;偷閒非善策,喜閒遊,說閒話,好閒事,閒人長作廢人。

20、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汝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按,此對為某茶亭對聯。

21、風入花亭,花盡亭空,風掃地;月臨酒盞,酒幹盞在,月迴天。

22、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杖量地面,地長杖短,短量長。

23、老爺娶小姨,九月生孩兒,雖然著恭喜,可疑;字簿寫十七,竹籖打廿一,若默千字文,打劈。(“劈”,方言讀“必”,裂開之意)

24、一財主家中請有兩位教書先生,有時兩位教書先生因矛盾會產生拌嘴吵架。財主出句調笑:一館兩先生,先生來,先生去,先生打先生;

一位教書先生即作句以對:

十口九土工,土工死,土工埋,土工埋土工。

按,泉州人稱為人挖墓,埋死人為土工,有時稱行為莽撞之人為“土工”。教書先生的對句是諷刺財主一家人都不斯文。

25、有位老學究謂一小童聰慧壽不永,作句雲:

花開花謝,花謝花開,早開早謝,早謝早開;

小童即對雲:

人生人死,人死人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笑話

1、三流:

看人家食,愛食不敢說,涎流。

食人家物,趕緊食,汗流。

請人家物,人家食了,目屎流。

按,“目屎”,方言中為“眼淚”。

2、四月:

向人借錢,說的風花雪月。

借去久未還,好比水底沉月。

冥日希望來還,猶如犀牛望月。

最後如數還清,恰似雲開見月。

詼諧詩

1、雲淡風輕夜半天,垂頭喪氣歸床前,時人不識予心苦,終謂偷閒好拜年。

2、一姐不如二姐嬌,三寸金蓮四寸腰,買得五六七錢粉,裝在八九十分妖。

3、時序匆匆歲已周,人予臘尾尚漂流,殘梅入眼心先碎,爆竹傳來更動秋。

4、金榜題名空富貴,洞房花燭假風流。誰人識得其中意,莫學少年去蕩遊。

5、有一讀書人遊學在外,寄詩給妻子:遊學在湖溪,寄書與吾妻,門前一口田,不許他人犁。

其妻回詩答雲:田既無人鋤,茅草發蒫菹,若不早歸來,與人種番薯。

按,這夫妻的對答詩,雖有詼諧感,但認真一讀,是有點黃的。詩中“蒫菹”兩字,原注有“參雌”,方言讀“車雌”,就是指變成蚊子的幼蟲孒孓。舊時文人在白話寫作中有時會穿插一點黃色的描寫,不足為奇,如《金瓶梅》、《三言兩拍》等古代白話小說。

拆字與猜字

一、拆字:

1、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

2、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鐘。

3、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張長弓,騎奇馬,單戈合戟。

4、五人合傘(傘),眾人皆受大人遮;四口成圖(圖),三口全歸外口管。

5、女子雙生好;山人半屬仙。

6、人曾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曰婢,女又不妨稱奴。

7、寸身言謝,謝天謝地;十口心思,思父思母。

8、六木森森,桃、柿、桂、梅,松柏;四山出出,泰、華、嵩、嶽,崑崙。

二、猜字:

1、一字十一劃,無橫也無直。(謎底:淡)

2、九橫六直,顏回問孔子,孔子想半日。(謎底:晶)

3、一點一劃長,一撇到西門,佳人坐中央,心字做炕床。(謎底:應)

4、■伊二次,躂伊一次,因母看伊不成人。(謎底:海)

按:“■”字方言讀音為“精”,即用拳頭打人,“躂”字方言為踢。

5、夫人病得頭難起。(謎底:天)

三、猜字詩:

1、言對青山不自青,(謎底:請)

兩人土上失分明,(謎底:坐)

三人騎牛牛無角。(謎底:奉)

草木之中有一人。(謎底:茶)

2、蟲入鳳窩飛去鳥,(謎底:風)

七人頭上長青草,(謎底:花)

大雨落在橫山上,(謎底:雪)

半個朋友不見了。(謎底:月)

3、三人同日去觀花,(謎底:春)

百友原來是一家,(謎底:夏)

禾火二人同相坐,(謎底:秋)

夕陽之下兩枝瓜。(謎底:冬)

4、想當初單刀赴會,恨曹操一日難容,殺于吉尚存一口,姜伯約士女無歸。(謎底:禮)

按,此猜字謎語的第一句,裡面的“初”字,如去了一刀,那就剩下半禮旁的“礻”,第二句的“曹”字沒了一日,餘下“曲”字,第三句的“吉”字只存一存口,第四句的“姜”字去掉士,女,只剩上面的“■”。這樣四句餘下的筆劃就合成一個繁寫的“禮”字。

以上所舉的泉州方言對句、詩句,猜字謎語等,還請研究泉州方言的專家學者研究探討,並找出其中的方言讀音,字意相同的原有文字來,以提高正確用好文字來表達泉州方言的水平。同時對筆者的按語看法給予指正。

註釋:

《於門林炳璋抄集》,抄錄者林炳璋(1911-1998年),泉州人。泉州市搬運公司退休人員,好書法,喜文藝。有《瀛洲故家世寶》、《於門林炳璋抄集》傳世。

《解人頤》,抄錄者徐澤厚(1881-1981年),字天保,號錫禧,泉州人。中醫師,好書法,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