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来源丨“三个妈妈六个娃”

这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被无数次的提到,反复鞭打,大概都是因为一部叫做《都挺好》的电视剧。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这部剧正在热播,所以剧情我不多说了。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的抱怨过他们的原生家庭。

觉得自己的一些性格弱点,一些为人处事的问题,都和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有关。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现在懒得抱怨,因为没得选择。

更何况,我们这些中年人,现在已经成了别人的原生家庭。

与其抱怨,不如想一想,我们该做什么样的父母。

如果现在自己身处原生家庭鄙视链的底端,是不是可以自省一下,做到反思和修正。


妈妈无所不能+爸爸博学亲和

前两天我见了一对夫妇。他们两个基本上就是这样,处在原生家庭鄙视链的最顶端。

他们的女儿五年前从北京四中毕业,进入哈佛大学。

每年哈佛本科在中国录取的学生也是10来个。

这样一个学霸,不仅一点儿也不古怪,还特别风趣,而且爱好颇多。

虽然他们说起来风轻云淡,可我听完却不禁默默反思。

当有学霸的父母和你说:不要着急,静待花开时,你千万不要听了长出一口气,然后回家继续玩手机,睡大觉。

人家的意思并不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不浇水,不施肥,花开不了。

静静地长期地付出,但是心态尽量平和。

无所不能,并不是妈妈包办一切。

而是女儿想了解什么,在成长的关键期有了问题,这位妈妈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找信息,或者可以点拨孩子的人,所有的管教都不是苍白的说教。

而爸爸对于孩子的所有兴趣,都不干涉。你对什么感兴趣,我就先去了解。

他们每周都开一次家庭会议,地点不是在家里,而是一个孩子喜欢的饭馆。

一家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讨论。

他们告诉我,他们家的孩子就是95分原则。

这是孩子自己定的,说自己不想考100,因为想用那5分的时间,去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书。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同时给自由,但是对自己却从未放松。

找信息和资源,让自己更博学,可不是光花钱能解决。

这样家庭的孩子,家长注重过程,结果一般不会差。

孩子很自信,小时候可以自鸡+素鸡,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

除了相对完美的原生家庭组合,其他的几种组合,各有各的问题,真是有点儿难分伯仲。

妈妈鸡血满满+爸爸要求严格

我不能说这样的组合不好。

所有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庭,父母在时间、精力、金钱上的付出都会更多。

这样的家庭组合,一旦有问题,都是“度”过了。

越严格,付出越多,越不由自主地要求结果。

父母一旦走火入魔,会有很多疯狂的要求。

不考第一不能吃饭,除了分数什么都不重要。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孩子三观会扭曲,会对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产生怀疑,容易带来心理问题。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其实比严格要求更难的,就是因材施教。

孩子如果就不是这块料,怎么办?

很简单,认!别相信什么孩子都可以逼出来,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真不是人人一样的。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家毕竟不是一个只谈学习的地方。别让孩子寒了心,学渣也可以是来报恩的。

而以爱的名义生了恨,可能就只有报仇了。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妈妈顺其自然+爸爸不闻不问

这样的父母组合,有的不管学习,甚至不管生活,有的给钱,有的钱都给不了。

原因很多:没时间,没精力,不在身边。

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由是有了,但是缺乏关心和爱。

很多人因此会很没有安全感,没有责任感,并且自己也会十分不善于表达感情。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体现在孩子学习上,就是爸妈都嫌麻烦,不想管,彼此踢球。

我认识有的父母,对此振振有词:我们这是佛系。佛系是心态,行动上也佛系,那就是没戏。

我们生育、养育、教育,每个阶段都需要对孩子培养和付出。

要么别生,生了就别想轻松。

妈妈说一不二+爸爸消极懦弱

这基本说的是《都挺好》里的苏母和苏父。

这样的家庭关系,往往夫妻感情比较差。

妈妈付出的越多,爸爸表现的就越冷漠。

而爸爸越冷漠,妈妈对他的评价就越负面,并且会越强势。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男孩容易妈宝男,很多很没有主见。

女孩就特别容易复制自己的母亲,在未来自己的家庭中,处理不好夫妻关系。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女人管所有。

妈妈们一边骂男人不负责任,消极怠工,一边大包大揽。

孩子毕竟也是男人的,适当的放手,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

给爸爸们话语权和必要的尊重,避免养出甩锅男,妈宝男,逃兵男;拧把女,纠结女。

强势的女人其实很多是缺爱的女人,渴望被承认,被爱,被关心。

所以爸爸们,也请学会赞美和欣赏。

妈妈是我的朋友+爸爸是我的宠物

我其实不是特别认同要和孩子做好朋友的说法。因为朋友之间只有善意的提醒,没有管教。

我可以尊重孩子,但是我一定会有要求,会有管教,这是我的责任。

朋友处不好,可以一拍两散。

我行吗?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过于纵容,他们很可能会恃宠而骄。

父母还是要有权威的。

否则让孩子习惯了你朋友的身份,未来真有一些很原则的问题,你的意见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他会觉得你只是我的朋友,没什么大不了。

没必要一定让孩子怕某个人,但是一定要让他们尊重父母,有分寸感。

妈妈阴晴不定+爸爸火山爆发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东野圭吾《时生》

如果在原生家庭,我们没有抓到所谓的好牌,那么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好牌吧。这恐怕是关于原生家庭,我们现在唯一能做,并且有意义的事。

好牌的特点有自信、快乐、乐观、共情、正面、稳定、客观,积极……

很难,光是情绪稳定这一条就很难。

但是,如果你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孩子面前自信地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

那就必须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自我修正。


原生家庭鄙视链:你处在哪一端?

这届父母不容易,为人父母从来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