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时也要送彩礼吗?古人没有汽车彩电,那彩礼都送些什么?

花瓣儿鱼


【文藏来答】古代结婚当然也要彩礼,但绝不像现在一些地方的“天价彩礼”。彩礼又称聘礼、下大礼等,是我国古老的婚礼程序之一,相当于现在的订婚。古代婚礼分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从西周已降,历代婚姻仪礼都在此基础上或简化或增加。彩礼就是其中的“纳征”,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不同的是,古代男方下聘的彩礼多寡,取决男女双方的身份地位和财产情况,不像现在由女方家主动提出数目。

《礼记·聘义》上规定“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说明当时聘礼的规模由人的身份等级决定,此外,“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之间用圭璋行聘算是重礼,仪式结束后女方还要归还圭璋,这是重礼仪轻财物的意思。此后历代的彩礼制度也都依据等级而有明文规定,不得逾矩,不能单凭女方“漫天要价”,这也从规章制度层面表示纳征重在形式,而不在于财物数量。

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由财和物两部分构成。不同时期,聘礼内容也不尽相同,初聘金外,还有鸟兽、布帛、粮酒、茶糖等。先秦时期的聘礼那是相当简单,《诗经·国风·召南》有一篇《野有死麕》,说的就是男生用猎到的野麕和砍来的柴向女孩子求婚。另外,《诗经·国风·卫风》里的《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春秋时期卫国一男子用布帛向女子求婚。

到了宋代,《梦粱录·嫁娶》中提到“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是也……谓之下财礼”,可见宋代聘礼三金是针对富户而言,不涉及普通人家,至于官宦世家则有更高要求。到了清代,“礼银六十四两,迎送彩银八钱,叩门彩银四钱……”,也在一般人家的接受范围之内。

而古代女方收到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回礼,一般为女子亲手制作的衣服鞋袜等。而且宋代比较特殊,流行厚嫁,女方的嫁妆甚至超过男方的彩礼。北宋名臣兼文豪范仲淹制定的范氏家规明确写道“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范氏义田给范家女儿准备的嫁妆远高于给男儿准备的聘礼。

南宋时一位叫侯可的官员到四川任职,他发现本县竟然有几百个未婚老姑娘。这些女生嫁不出去不是因为长得丑,而是因为当地“娶妇必责财于女氏”,也就是说男方会向女方索要丰厚嫁妆,穷人家的女儿无法置办嫁妆,便一直嫁不出去。

不过,元朝时也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天价彩礼”现象,元朝一改宋代厚嫁之风,男方需准备重金重礼作为彩礼。元朝人孔齐感叹:“人家有婚配一子而告米竭者,家赀一空,急缓奈何!”老百姓给儿子娶完媳妇,连米都吃不上了,元世祖忽必烈不得不下旨禁绝天价彩礼。

很多受陋俗影响的人认为彩礼代表着女子的身价,要得越多就越值钱,越被丈夫和公婆重视。实则人的价值岂可用金钱衡量,难道待嫁女就值只那一套房子或者一部车?爱情是无价的,婚姻双方的幸福更不是彩礼钱能决定的,这点古人似乎比现代人看得更透彻。


文藏


我没研究过古代婚礼,书上记载的太多,大家回答的也很全面了,我只说一下几十年前的婚礼吧。

经常和母亲聊天,当问及母亲当年结婚的彩礼的时候,母亲就很难为情,她结婚是在六零年,那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都穷的很,饭都吃不饱,但彩礼还是有的。

当时父亲给了母亲六十块钱,作为聘金,彩礼不多,就两样,两块做裤子的条绒布,一块做上衣用的平绒布。母亲实在再想不起来什么了,就这点东西,就结婚了。母亲这六十块钱也没留住,买了一些壶碗,两个床单,又陪送过去了。

那时候没有汽车,迎亲的就是一辆牛车,跟俩放炮的,婚宴就是大锅菜,有馒头吃,那已经是很好的了,平常是吃不上馒头的。

大姐结婚是在八十年代,聘礼是六百块,彩礼也是两样,自行车和洗衣机。六百块的彩礼买了个14寸的黑白电视,一些壶碗,两床被子,当陪送了。不过那时候迎娶新娘的已经不是牛车了,已经有汽车了。

眼下村里的彩礼高的是越来越离谱了,要车要房,礼金都要八万、十万的,吓死人。过年回家,听说村里一个老乡因为儿子要结婚,女方索要的彩礼加上商品房一共五十万,这位老乡实在扛不住压力,喝了瓶老鼠药想自杀,结果被家人发现,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来一条性命。

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希望各位女方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攀比虚荣,多为男方父母着想一下,不然虽然得了彩礼,但是害了孩子,幸福可不是靠要彩礼能得到的。


一声佛号一声心


《周礼》出现后,对结婚仪礼规定了六个环节,纳征就是收取聘礼。不过和现代的彩礼意义大大不同。每个朝代的聘礼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上古时期,纳征多用鸟兽,执雁为礼、配以鹿皮。

周朝和战国时期,聘礼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纺织品。还对数量做了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意为聘礼不超过200尺纯帛。

汉朝,聘礼从象征意义开始变成物质要求,除了大雁、布匹,还要有羊、米、酒等近30样东西,金钱开始出现在聘礼里。

到了唐代,民族大融合使得聘礼反而减少,由30多样变成几样,唐朝还对彩礼的上限做了规定。如:三品以上官员,彩礼不得超过绢300匹;五品官不能超过二百匹;七品官不得超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超过五十匹。下限无要求。

宋朝经济繁荣,而且已婚女性的家庭地位取决于嫁妆,所以流行的是厚嫁,比如范仲淹为苏州范氏家族制定族规:族里男孩娶亲,聘礼统一按二十贯的标准;族里女孩出嫁,嫁妆统一按三十贯的标准。

此时茶叶成了聘礼中必备物品,取其“从一而终”的含义。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称为三茶礼。延至明清,茶礼更加成熟和盛行。

元代时风格大变,由厚嫁转为厚娶,男方必须置办猪羊美酒、花红表里以及大笔的聘金做聘礼,有记载民间中产家庭娶妻经常要花费宝钞1300贯左右,几乎要花光全部家产。连忽必烈都在1271年颁布天价彩礼令:

官员:一品、二品五百贯;三品四百贯;依次递减,八品、九品一百二十贯。

庶人:上户一百贯;中户五十贯;下户三十贯。

可惜禁令用意虽好,却在民间没有任何约束力。因为规定中有一句关键的话“德君和同不在此例。”就是协商可以不拘此令,突破上限。

明朝关于岭南一带的聘礼有记载: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两只、布两匹、茶一盒。

清朝一普通家庭的聘礼清单:礼银六十四两,迎送彩银八钱,叩门彩银四钱,净增彩银六钱,掌翰礼一两,迎书彩银八钱,物品若干。

可以看出,明清两代普通家庭的聘礼比较适中。


《礼记》中说:“纳征者,纳聘财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聘礼一旦收付,意味着婚约成立,男女双方均不能随意反悔。梁祝里的祝英台和《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都是因为受了男方家的聘礼而不得不嫁,最后酿出悲剧。

现代彩礼风愈演愈烈,已经脱离古代聘礼的传统意义。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在先史游猎时期,女子也成为供掠夺之物,盛行掠夺婚姻。其后,或许怕遭报复,往往在掠夺女子之后,会留下一些财物。

在最初的农业时代,是由女子主导的。(男子正忙着满山打野兔。猎物越来越少了。)随着农业的逐渐发达,成为定居生活的必需,经济主权完全握在女子手上。此时的婚姻,可称之为服务婚。田土、房屋及农具等生活、生产资料既归女子所有,女子势必毋须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则须入居女子家族之中。这时亦由女子的组织来治理公共事务。男子除一身蛮力之外,实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没人跟你走!)

风水轮流转,在农业社会的进程中,又形成了以男子为主、女子为辅的新格局。于是经济大权再度易手、为男子所持。新兴工商业的兴起,亦由男子操控。男人们腰包渐鼓,不免昂首挺胸翘尾巴,不乐意再在女子家族中当牛做马,就得意洋洋的拍出一包臭钱,以财物补偿女子家族的损失,娶妇以归。服务婚从此变成了买卖婚。

《礼记·内则》说:“聘则为妻”。这个流传至今的聘礼,大约就是买卖婚的遗迹。聘礼,在《仪礼·士昏礼》中称为“纳征”,标准是两束帛(丝织品)、俪皮(一对鹿皮),即使加上表示喜庆的羊、酒,也不过略具形式,其意已不在利益。

秦汉以来,聘礼大约是逐渐升级、你赶我超的,以至唐高宗李治先生下令,规定“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宋代到明清两代,珍珠、金饰、布帛、成衣等都进入聘礼名单,即使在民间,聘礼也讲究“三金”:金钏、金镯、金帔坠。贫家小户实在没钱,怎么着也得整个镀金的。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说贾宝玉痴迷之后,一则为冲喜,一则为借薛宝钗的金锁压压邪气,贾薛二人婚了。参观参观贾家送给薛家的彩礼:

鸳鸯等忍不住好笑,只得上来一件一件点给贾母瞧,说:“这是金项圈,这是金珠首饰,共八十件。这是妆蟒四十匹。这是各色绸缎一百二十匹。这是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外面也没有预备羊酒,这是折羊酒的银子。”

古人在大婚前送彩礼时,往住要开具礼单(《龙凤帖》、《过礼大帖》)。女方收到后,则陈列于庭院之中,欢迎观赏、以资炫耀。彩礼除大宗财物之外,一般还有:活鹅一对(代表雁。喻忠贞)。鲤鱼两条(置鱼缸内,表鱼水之情)。猪肘、羊腿(是经由女方送给媒人的礼物)。喜饼。喜果(干鲜果盘:·大枣、花生、桂圆、柿子、荔枝、鲜藕等)。还有茶叶、鸡蛋、鸭蛋等

附带略说说嫁妆。古时的超级豪华型嫁妆,包括房产、田地、商号店铺、古玩字画、金银珠宝、家具、衣物、首饰、日常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人。


莫安排


曾经也了解了一下古代的婚嫁制度,古代的结婚程序复杂,送彩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至于彩礼要送什么,不同朝代其实,送的东西不一样。还有,不同地方不同有不同的风俗,可以说没有确切的答案。

古代婚嫁的彩礼,富人与穷人所送的彩礼肯定不同。古代的彩礼在普通百姓当中,最普遍的就是布匹,富一点就是绫罗绸缎。在定亲的时候送大雁或家禽,古代送钱的很少,基本送财物。

如果要列一个清单,比如首饰、布匹、家具、家禽、家畜,比如宋代还有送茶叶。更土豪一点的送奴婢和金银首饰或绫罗绸缎等贵重物品。

当然古代最常见的是布匹和和家具,这种风俗我都见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送的不一样,据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送电视、自行车或者缝纫机这些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当然,家具是必不可少的,据说有人送一块手表,就可以娶一个妹子。而古代,穷苦人家,牵头牛就可以把对方娶过来,所以彩礼有轻有重。如果实在拿不出车子等贵重的彩礼,普通的家电应该买得起吧!


谋士说


现代人送彩礼多以钱和汽车彩电的东西相送,多以实用为主,也有一些浮夸攀比之风。但是古人成亲的话,彩礼一般多为了讨个吉利,图个喜庆。

秦汉时期,人们遇到成亲这种喜事,亲朋好友们多以鸟兽相赠。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除了鸟兽之外也会用布作为聘礼相赠。

到了宋代时期,由于茶叶的发展婚礼时兴起了送茶叶。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所谓“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里的“合茶”

到了明清之后,经过简化合并,聘礼一般多用聘金、酒、茶叶、鸡鸭鱼鹅、米、糖等等代替。取得寓意也十分美好,比如两对鸡,两雄两雌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鱼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观趣事做趣人


在中国古代,婚礼有很多的讲究,彩礼和今天一样也有许多要求。其中最为讲究的当然是皇宫贵族啦,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作为彩礼,但是有几样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

梳子

古代男女夫妻又称结发,梳子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正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到白头,三梳子孙满堂。梳子代表了夫妻之间恩爱齐眉,白头偕老。

如意称

很多人还不知道如意称是啥,但是我们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在古代夫妻入洞房以后。新郎会用一根小棍挑开新娘的红盖头。这根小棍儿就是如意秤。如意称的种类有木制,玉质,金银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象征着夫妻二人婚后,如意同心,生活幸福美满。

剪刀

在传统婚礼的六证之中。剪刀也是必不可少的彩礼之一,它象征着新娘婚后的生活,荣华富贵,绫罗绸缎,衣食无忧。

都斗

斗是古代称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显示男方的雄厚财力,彰显了女儿在过去之后衣食无忧。并有财(才)高八斗的含义!

镜子

镜子作为女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婚嫁礼仪中,象征着幸福圆满。古代镜子的材质一般为青铜。从前秦一直到宋代。一般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镜子的。也只有在婚礼这样重要的仪式上,才会花高价买一面铜镜作为彩礼,到了宋代以后,镜子才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