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未來會成為經濟強省嗎?

待我瘦成一道閃電130


安徽未來會不會成為經濟強省?這個我不敢肯定。

我只知道,徽商在明清時期曾經稱霸中國商界達500年之久,當時有“無徽不成商”、“無徽不成市”、“無徽不城鎮”之說。

曾經的南直隸和江南省,是當時的第一經濟強省;江南省分省後,安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也是與江蘇不差上下並駕齊驅的第二經濟強省。

安徽省的衰落開始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安慶幾乎被屠城,後又被曾國藩禁止開埠,曾經的“長江五虎”變成了長江病貓。即便如此,安徽省的經濟在滿清後期和民國時期仍然能保持在前五名之內。

安徽省徹底衰落為經濟落後省份則是抗日戰爭之後特別是1949年之後的事情。

一個地區的經濟是否發達,主要取決於其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上海和香港在開埠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開埠之後劈為租界,迅速成為國際大都市。深圳原來也是一個貧窮的小漁村,改革開放後劈為經濟特區,迅速成長為一線城市。

南京幾次大屠殺後沒有一蹶不振,是因為後來成了民國的首都;安慶幾次屠城後,現在一蹶不振,是因為1949年廢除了省會地位。

安徽經濟衰落的最大受益者是同樣位於長三角的滬蘇浙。安徽省不但成為了滬蘇浙的廉價原料供應地和農副產品基地,而且也為滬蘇浙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安徽省未來成為經濟強省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當年廢除安慶省會地位新立合肥為新省會是安徽省最大的敗筆,白白耽誤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安徽要想復興崛起,其最佳地緣戰略是充分發揮和利用好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做大做強兩個皖江城市安慶與蕪湖,將皖西南的安池銅合併合併為一個城市,將皖東南的蕪馬宣合併為一個城市。


和語濤聲


最近幾年來,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態勢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GDP增速較全國多數省份來說還是比較快的。不過要是看人均數據和GDP的質量的話,安徽省的經濟發展依舊任重道遠,需要繼續積累量變,以期待早日實現質變。從2017年的國內各省GDP產值來看,安徽省排在各省市的第十三位,僅僅看這個排名的話,安徽省目前排在國內中等偏上的水平,似乎還是說的過去的。

從經濟增速上來看,安徽省2017年的GDP增速為8.5%,列各省市第六名,處於第一梯隊中,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中部各省中排名第二。從增速上來看,安徽經濟發展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上升的勢頭很好。

不過要是看人均產值的話,安徽的排名就非常靠後了,列各省市倒數第八位,而排在安徽後面的,不是山區眾多的省份,就是西部的省份。安徽省各地級市的GDP組成中,房地產幾乎都佔了一個大頭,產業質量不高。這反映了安徽省經濟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差的,後面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安徽能否在未來發展成為經濟強省呢?應該說事在人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應該說,安徽省經濟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經濟發展形勢最好的時代裡發展的也確實很不給力,雖然很多安徽人從心理上未必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這確實是客觀事實。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除了極個別城市發展的似乎還可以之外,多數的地級市難說發展的有多好。

長三角的擴軍也有兩年的時間,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明顯的感覺到各個城市如何融入了長三角。除了在各自的百度詞條裡吹吹牛,給自己臉上貼貼金之外,長三角似乎沒有給新加入的這些城市帶來任何改變。不過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因為規劃多年的皖江城市帶,至今似乎也沒有任何城市帶的感覺,各個城市基本上都還在單打獨鬥,大量的網民除了在網絡上無聊的攀比和地域攻擊之外,沒有任何聯合的意圖。

安徽的經濟若想有長足的發展,必須要重視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發展。長江流域東段以蕪湖和馬鞍山城市群為主,西段以安慶和池州城市群為主,中部以合肥和銅陵的合銅工業走廊為核心,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

規劃已久的引江濟淮工程已經全面開工,隨著這一工程的開工建設,不僅僅是淮河流域水質的提高,更多的是讓合肥的水運有一個本質的提高,合肥自此也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沿江城市。合肥成為沿江城市之後,安徽各個沿江城市也沒有理由不走向聯合。

淮河流域的蚌埠和淮南,本來也都有不錯的工業基礎,不過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這兩個城市發展的肯定也是不夠完美的。至於為什麼發展的不算完美,安徽人也都很清楚,過去的歲月已經過去了,抱怨太多也沒有什麼意義,不過希望以後的歲月裡,幾個核心城市需要加快速度,帶動整個淮河流域的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安徽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各個地級市的產業基礎都還是不錯的。只要沿著一個合理的發展路線,充分發揮各個地級市的區位優勢,即使未必能發展的像江浙那麼發達,也至少比現有的水平要高很多,當然,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希望安徽的未來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相信一定也會越來越好。


徽南城意


看到有的說當安徽成為財政淨上繳的省份時就差不多是經濟強省了,這個確實有一定道理的。我們來看看2017年部分省市淨上繳中央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發現,全國也就只有九個省市的財政淨上繳為正值,它們分別是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天津、遼寧、山東以及福建。

對於以上省份,我們應該也比較熟悉,除了北京之外,其它的都是我國的沿海省份。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沿海省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率先發展起來,如今除了遼寧,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我國人均GDP排名最前的省份了。

言歸正傳,那麼安徽省未來會成為經濟強省嗎?在小編看來,會的,除了以上所列的九個省份之外,全國其它省份都有可能成為經濟強省。

造成如今中西部省份與東部沿海省份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當然也不可否認,沿海省份相比內陸省份擁有更好的海陸空條件,但那只是地理上的優勢,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它們未必會發展得那麼好。

如今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財政轉移上偏向中西部省份,進入21世紀,我國相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目前的經濟發展格局是“西快東慢”,未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也會逐漸的趕上東部地區。



安徽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下,經濟快速發展,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人民幣,位居全國第13,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水平吧,但人均GDP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今國家正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城市群擴容也把安徽的部分城市納入其中,預計未來安徽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所以成為經濟強省是值得期待的。


錦繡中源


有些時候看到這些說安徽窮什麼的,我真的不想去說啥,但是內心是沉痛的。有人說安徽這兩年的房價高的離譜。其實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開發商能賺錢才會帶來大量資金來安徽投資!為何政府不去打壓?因為當地政府明白。只有房產商把錢投入到安徽,帶動了就業,又讓在外省打工的人把資金迴流到本地去買房,資本回流帶動當地發展。最起碼利大於弊。

這兩年我發現了一個可笑的事情,前些年,縣城房子4/5千,沒人買,反而很多村裡人跑到江浙滬去買房,而他們都以在江浙滬有房產而為榮。

這兩年的變化就是,在城裡買房了嗎?啥時候買?

所以,房地產這條路是北上廣深都走過的路,也成功的帶動了發展,那麼為了讓更多的資本回流到安徽,以房地產帶動經濟來以點帶面,也必將是安徽崛起的最好證明,這也是整個中國發展的縮寫。




探索家看世界


目前全國經濟強省有三個,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這三省發展鄉鎮企業,GDp在全國名列前矛。這三個省有好多地級市GDp超安徽省會城市合肥。有些縣級市GDp超安徽地級市。(江蘇蘇北宿遷市海安市GDP超安徽許多地級市。廣東,浙江也有許多地級市也超安徽省會合肥和地級市)富窮是有差別的,人家存款有九位數,而你只有六位數,差別太大了不服不行。安徽未來成為經濟強省難度大,可是我們要向先進省取經,下決心追趕。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安徽想要成為強省。還是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和周圍對比吧。

1 江蘇。江蘇的十三個地級市,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色。合肥沒有南京厚重,也沒有南京的區位。蕪湖和無錫,我想不用對比也知道結果的。無錫發展工業的時候蕪湖估計連個鎮的規模都沒有,現在無錫經歷幾次轉型,蕪湖這些路都沒走。蚌埠和徐州,都是交通樞紐,放在以前蚌埠和徐州的差距在這些地級市對比裡面,是最能看見超過徐州的希望的。現在一個天一個地。蚌埠在倒退,徐州現在要坐淮海王。淮南和常州,常州的一個區也比淮南強。馬鞍山和蘇州,可以說吧蘇州的一個縣級市都比蕪湖強。更別說馬鞍山了。。。。。。。。

2 山東。安徽可能瞧不起山東,山東的海洋經濟和山東的能源經濟,早些年山東就重視旅遊業,什麼好客山東歡迎你。孔孟之鄉啊什麼的。幾個地級市也是非常強的。一個膠東地區的實力都比整個安徽強很多。而且從元朝以來因為京杭運河的原因,山東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中國第一經濟強省。一直都是直隸朝廷管理。現在雖不如江蘇廣東,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3浙江 現在的物聯網經濟給浙江一個發展的機遇。而且浙江坐擁世界第一港口群。以及溫州的商人。安徽只能望其項背。

4河南。安徽人說河南窮。這兩個省也是半斤八兩吧。但是誰半斤誰八兩。只能說安徽半斤河南八兩。中原城市群的概念提出之後河南的哪些城市發展前景非常好。而且河南有開封洛陽曆史文化方面安徽也不得比。

5湖南湖北。湖北擁有國家部署的很多重工業。湖南經濟和港粵緊緊相連。湖南能源輸送珠三角。經濟也很好。

綜上所述,安徽想成為強省,這上面中等的省份都讓安徽感覺可望不可及。強省不是政策說的算的,需要資源需要經濟,需要人口交通。安徽這些條件都很難具備。所以安徽發展成中等省份已經很不錯了。不要說安徽加入長三角了之類的。長三角里面的城市發展的好,這些城市也不是說因為長三角造就的,而是這些城市造就了長三角。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一把刷子。安徽想要完全的發展起來是要有自己的定位與格局。否則即使在長三角,連個能源輸出地都算不上。只能跟著別人走。





滾滾滾152576688


如果以合肥為中心,安徽永遠都不會成為經濟強省,安徽目前人均GDP 在全國排倒數第 7 ,[圖片]要說地理位置,安徽處於華東地區,位置極好,按照國家戰略 東部先行,中部崛起 西部開發,但是很多西部省 人均GDP ,都超過了安徽,為什麼安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一,作為大哥的省會合肥,沒有做好,在谷歌地圖可以看到合肥 是一個獨成,周邊城市配套沒有,更沒有很好的城市圈,對省內其他城市起不到帶動作用,[圖片]再看看南京 杭州的城市圈,周邊城市排列密集,有著很好的帶動作用[圖片][圖片],第二,合肥總量GDP 看著還可以,其實人均GDP 比南昌還要低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想杭州 南京 武漢 重慶 這些城市他們都不靠海,但是他們都會選擇擁江發展,[圖片][圖片][圖片][圖片]而安徽擁有八百里皖江 卻選擇內陸發展,現在的又是舉全省之力發展合肥,其他城市 就更沒有機會發展了,所有高鐵線路放到合肥,高速公路 也要經過合肥,[圖片]北沿江高速明明是從銅陵方向經過安慶市區,但是合肥硬是把路線搞成 走無為 廬江 桐城 潛山,這些都是山區 縣城,[圖片],真是與國家政策背道而馳,之前國家戰略 讓安徽做 皖江示範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區域,安徽就做做樣子,搞什麼江南集中區,都塊10年過去了,安徽一點動靜都沒有, 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估計安徽還是把握不住機會,第三,安徽想發展經濟強省,必須重視皖江城市,安徽籍富豪前20名 都來自皖江城市的,建議安慶 池州 銅陵合併成副省級城市,給安徽增加新動力,[圖片]可以看到 九華山 浮山 天柱山風景區 到安慶 池州 都在60公里以內,安徽的文化都在安慶和徽州,這個地方要是作為安徽的經濟中心,那麼安徽的前途無量,景區密佈 人文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又在長江要道,可是安徽從來沒重視,安徽眼光太淺,一心只發展合肥,其他各市 更沒有機會發展,這樣就造成安徽經濟嚴重落後,安徽一步錯 步步錯,而且 不回頭,現在安徽只能更西部山區省份在同一等級,[圖片],安徽想擺脫貧窮必須 要改變發展戰略,不然安徽再過 100年300年也趕不上 南京 武漢 杭州重慶這些城市,


皖江展廳SI設計師


安徽在三年前,泛善可陳,當時還想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現在轉過頭來下定決心融入以寧滬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圈,實乃明智之舉。為了呼應沿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沿江城市的發展,繼而帶動沿巢、沿淮的皖中和皖北發展,公元2014年就規劃和立項的"引江濟巢""引江濟淮"工程不但獲國務院批准,而且今年部分工程施工。這項1200億資金投入的大工程有80%的項目落地安徽,其所產生的效益立竿見影,今年前三季度,安徽GDP增長竟達到8.5%,名列全國前茅。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安徽發展的頭等大事。安徽號稱"小中國",雖然南北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大不相同,但其差異和互補性,往往蘊藏巨大潛力,皖北礦產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所亟需的技術和樞紐可以通過此條新開運河直接與長江經濟帶對接。我們以前總把目光投在江蘇浙江,殊不知安徽無論從交通、能源運輸、土地和發展空間上都具有基礎和後發優勢。安徽省城合肥去年GDP增長8.8%,在長三角城市中處於前列。安徽近年來積極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在全省和諸多城市(尤其是蕪湖、銅陵和馬鞍山)規劃上,都主動融入長三角建設,成為長三角新隊員將長三角極大擴容,構成新長三角發展的充足後備軍。陸路上安徽高鐵建設也迎來了井噴時代,2018年杭州至黃山高鐵計劃在10月開通運營,合肥至新沂(青島)高鐵也計劃開工。池州至黃山高鐵力爭年底動工。擬建昌景黃鐵路黟縣東站,與武漢—黃岡、安慶—九江、黃山—杭州、杭州—長沙、金華—溫州等高鐵聯通,串聯黃鶴樓、天柱山、九華山、太平湖、黃山、千島湖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一條跨區域高品質的黃金旅遊線。必將與周邊的贛、鄂、豫、魯、蘇、浙形成一體化產業區,相互發展。以合肥為中心高新產業區厚積薄發,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研究領域處在全國領先地位。在全國因勞動力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因為我們水陸交通地位的改善,相信會有大量以政府為背景的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安徽大地。安徽不但居長江之中,也處於全國的中部地帶,中央規劃的一帶一路宏偉藍圖把安徽納入到承上啟下的地位,百年一遇,千秋難逢。套用公元1958年毛澤東寫給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信中的一句話做為結束語"沿途一望,生氣蓬勃,安徽肯定是大有希望的。"


汪叔華


牛逼嘟嘟的,安徽南北差異明顯,這些年全省之力發展合肥一市,其他地級市都落後,沒有產業和人口支撐,人口外流嚴重,幾十年來安徽擔任的角色就是向江浙滬提供勞動力,皖南黃山給合肥帶來財政收入,對當地人民沒有任何優勢,旅遊帶來的只有物價飛漲,收入不漲而已,再說也不可能全市人民都搞旅遊吧,對黃山市人民而言,成也黃山,敗也黃山


小胡哥聊房



安徽地理歷史比較特殊。康熙年間把南直隸分成江蘇和安徽兩省,分別取自江寧和蘇州,安慶和徽州。今天江寧和蘇州依然在江蘇的經濟文化輻射的頂級,但是安慶和徽州都不是。淮河和長江把安徽分成三段,淮北是中原官話,江淮之間是江淮官話,江南是吳語和徽州話(基本上算吳語),三部分語言不通。古代生產力比較低,隔河隔山就交流往來就少很多,所以安徽的統一性和交流往來少。正是由於淮河和長江兩條河,每次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漢民族南遷,就據守淮河長江拉鋸,安徽的戰爭非常多。中國歷史上秦漢以來重大的戰爭,多數發生在安徽,比如:大澤鄉起義、十面埋伏垓下之戰、魏吳拉鋸、肥水之戰、宋金順昌之戰、元末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和湘軍決戰、淮海戰役……也由於戰爭多,中國歷史上一個強大王朝的覆滅往往晃動安徽人的身影。導致安徽的生存環境惡劣,沒有持續發展的時間,前文所說安慶和徽州不是安徽經濟文化的兩極就是太平天國戰爭導致的,安徽人在這樣的歷史環境極力生存。以清朝為例:安徽南邊是徽商、中間是淮軍、北邊是捻軍。說明安徽資源少生存艱辛,大家才要麼經商、要麼從軍、要麼做匪,如果本地經濟好,要麼有豐富的土地安心務農,要麼如杭嘉湖蠶桑等商品經濟化。而且徽商的富庶也不是在安徽,是走出安徽控制江南地區的工商業。安徽出人才不奇怪,生存條件艱辛、戰爭融合、東西南北文化匯聚,各種人才在中國的歷史上都很耀眼,帝王、相輔、將軍、文化、商業、戲子……出人才和生存艱辛(經濟差)同一條瓜秧上的兩個瓜,並非一日一時所造就。

有朋友說安徽政策不給力,又曰安徽官文化太昌盛。我認為都不是原因,官文化昌盛,是在漫長的社會里形成的生存智慧,在戰爭隔上百而八十年就來一場血雨腥風的情況下,人生存的第一智慧絕對是“權力”,即便很窮也不能被屠戮。關於政策,我根本不認為浙江的發達和政策有關。浙江經濟的發展第一原始的輸入條件是交通,良好的水運是江南繁榮的地理條件,良好的水運條件可以大規模的物流,有大規模的物流才有大量的財富,才有較低的物流成本;第二是浙江在歷史比較安定,戰爭的破壞極少有一個省像安徽這個嚴重,更別說浙江。浙江別說省會,就是很多村莊、小鎮、縣城甚至都有千年的歷史,發展的穩定性可想而知。

我也不認為生意需要多大的才幹,人才和商業也不構成必然關係,做生意只是到了近30年才被逐漸認可和尊重,很多商人甚至都沒什麼好的教育。只需要在一定的商業環境裡,敢做敢為,遵守商業規則,逐漸練習能力就可以了。還是那句,沒生在那個環境。

如果說,我前面所說的是漫長的古代史給安徽帶來的基礎薄弱。進入現代,安徽的現代化進程也很緩慢。雖然安慶最早洋務,這指的是中國官方主流主動學習西方,實際上沿海通商口岸早已見怪不怪了。這也和傳統的地理因素基本相承。西方文明從海洋上過來,五口通商也都在海邊,安徽沒有這樣的地理條件。現代經濟基本是洋人或洋務帶起來的,機器大工業、現代交通、物流、現代信息、市場、契約……都沒有深刻的影響安徽。人具有現代商業意識,才有現代商業行為。以浙江為例,大量商業往來並沒有合同,一樣可以保持彼此生意往來。舉個例子,浙江鄉鎮間的公交車,攔下來,讓它順便帶件貨,自己不去到某站有人接,給售票員幾元錢,這件事,就能說明商業環境。這種對彼此簡單的信任,安徽可以想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