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

取几片茶叶,投入经沸水洗涤过的杯中。接着倒入90度左右的开水,先续水三分之一,透过玻璃,只见嫩绿的叶片吸收了水分逐渐变软,云烟袅袅的水汽中弥漫着淡淡的兰香。随后,续入余下三分之二的水,茶叶随水流跳动,最后立于水面。此时的茶叶在水波中舒展开来,犹如春风拂绿的嫩叶,在水中静静地呈现。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兰香高爽,滋味甘醇,具有独特的‘猴韵’。”沏茶者名叫方继凡,是安徽黄山市某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用了二十七年将太平猴魁从一个小山村推广至全世界——他的太平猴魁作为国礼先后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品尝。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艰苦创业 他传承百年名茶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在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脚下,隐藏着一个用猴坑命名的小山村。这里盛产一种叫做太平猴魁的茶叶。1915年,太平猴魁创始人、方继凡的先祖方南山远赴重洋,携猴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国际金奖,太平猴魁从此走出国门。然而,由于产量低,长期囿于“贡茶”角色,多年来正宗的太平猴魁只闻其名鲜见其踪。

“八九十年代,市场上很难找到正宗的太平猴魁。”方继凡告诉我们,90年代前后,他在南京的茶行里看到苦丁茶被当作猴魁出售。而在北京,很多茶商错把毛峰当成猴魁。

彼时,猴坑人方继凡刚刚退伍不久。1982年参军走出大山,1986他年退伍归来,被安排在太平县(现黄山区)汽运公司工作。两年后,方继凡辞职创业,办过饲料加工厂、养鸡场,开过农业技术服务部,但均以失败告终。为了躲债,他连续五年没回家过年。“除夕夜万家灯火,我一个人在鸡棚里守着鸡粪迎来新年。”个中艰辛只有方继凡自己知晓。

凭借在部队里磨练出的那股韧劲,屡战屡败的方继凡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终于挣得了第一桶金。

口袋渐渐鼓起来的方继凡心中有一份振兴太平猴魁的执念。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的他,对家乡的茶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新明猴村茶场,开始了振兴太平猴魁茶产业的创业之路。

太平猴魁历来产量不高,普通消费者知之甚少,销售难是公司初创时的最大问题。“方总那时连自己亲兄弟家的茶叶都卖不出去,公司靠边卖茶叶边卖渔具维持经营。”方继凡的创业伙伴对创业之初的艰辛印象深刻。

正宗的太平猴魁两叶抱芽,扁平挺直,形如橄榄,与当时人们对绿茶小而尖的印象大相径庭。方继凡回忆,1998年他去北京推广太平猴魁,茶商看到后以为是梅干菜。“带了一百斤茶叶,最后卖出去不到二十斤。”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多次碰壁而归,他开始广泛参加各种展览会,利用多种途径推广太平猴魁。

2001年,公司参加“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荣获全国一等奖。2002年,公司参加芜湖国际茶博会,荣获茶博会金奖。在茶博会现场,方继凡果断拿出200斤优质猴魁免费给游客品尝,这种像“树叶”的茶叶一下迷住了众多茶客,太平猴魁一时声名鹊起。

“只有好品质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当“猴坑”牌太平猴魁名声打响后,方继凡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在茶叶的品质上苦下功夫。作为太平猴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继凡坚持祖先的传统技艺手法,如鲜叶的“四捡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等核心技艺,确保了猴魁的传统品质。

如今的公司,已经成为生产、加工、经营太平猴魁系列茶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的销售收入达1.95亿元。从放弃安稳工作到白手创业成功,方继凡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四年部队生活的磨砺。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致富不忘桑梓 他一人得业千家得实


看“牛人”如何种出1.2万元/公斤的茶叶!


“猴坑是生养我的故乡,不论是从情感还是工作上我都有责任让这里富起来。”对于这片土地,方继凡有着深厚的感情。

方继凡将“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农业企业和茶叶产业化模式引入村里,与茶农签订产品定购合同,扶持茶农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苗。他还无偿为茶农提供茶用药品,带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在茶叶制作上,方继凡的公司与茶农形成制茶联合体,改善传统技艺、统一制作标准。每年茶叶开园采摘时,他都派公司的专业人员上农户家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保证了太平猴魁的品质。

据悉,2018年,猴坑村核心产区的极品干茶价格高达1.2万元/公斤,普通猴魁的最低价格也达到800元至1000元/公斤。随着茶叶价格的攀升,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质的飞跃。猴坑村茶农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2万余元,足足翻了十倍还多。

对于未来,方继凡希望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将猴坑打造成全国生态名茶第一村。在方继凡和全村百姓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猴坑村人走上了以茶为媒的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