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葬為何要有隨葬品?

鄧麗霞


它不僅是死者靈魂的棲居之地,也是生者依據現實世界的模式而為死者設計的另一個世界。如同生者的世界,死者的世界也一樣顯示了主人的生活方式。於是他們有了豪華的地宮,有了那奢侈的隨葬品。這些隨葬品一方面是生前對這些生活方式和財富的佔有,另一方面也寄託了死者未了的意願與期盼,他或她希望死以後同樣過生前的生活甚至更好,再一方面,有生者對死者的無限的哀思與祝福。所以,就有了墓葬。

墓葬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特徵,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格,就是在同一時期,也會財富不同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我們看在遠古時期他們的隨葬品是個什麼情況吧。

仰韶文化就已經開始出現貧富不均的現象,西安半坡一座幼女墓有木棺,隨葬品有玉墜、陶器、石珠等物。臨潼一座少女墓,隨葬品有玉耳墜、陶器外,有一個8577顆骨珠組成 的串飾。。

在大汶口的墓葬,有大墓為成年男女合葬,有圓木疊築的木槨,隨葬有許多 的陶器,不有象牙琮雕筒珍貴物品。山東龍山也有大墓出現,在山東臨朐有兩座大墓,一為一槨一棺,一為重槨一棺,其中前面的那個,棺內有精美的鏤空嵌綠松石玉笄浮雕人面紋玉簪,綠松石墜和串飾以及玉月玉刀等物。其餘陶器骨器彩陶彩繪器皿則放在棺槨間的邊箱裡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是,大汶口文化的大墓以豬頭隨葬,多的68頭,其次30多頭,十幾頭,少的三五頭或一兩頭,有的根本沒有。這顯示出了貧富差別,而豬頭既是財富也是貨幣。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主要是他們視死如生,他們即使過世,也要和生前一樣享受榮華富貴!特別是漢朝,陪葬形成了一種風氣,一種時尚,無論是皇親貴胄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把生前所喜歡的東西陪葬,甚至,有專門經營和訂製隨葬用品的機構,上行下效,因而就形成了一種不好的風氣,是不應該提倡的!這種厚葬的習慣,在漢史和漢墓考古中都有佐證!


玉隨人生


墓中放置隨葬品,是受到中國古人“視死如視生”的觀念影響。從目前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看,我們的祖先早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時,就開始給死去的人陪葬物品。活著的人想讓故去的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像生前一樣生活。越有權勢,越掌握財富的人,陪葬品越多。發展到奴隸社會時,貴族們又開始用活人陪葬。最為有名的商王武丁之妻婦好基,秦公一號大墓,均埋葬著大量物品及人殉。

進入封建社會,殘忍的人殉被廢除,但隨著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孝”的觀念日漸興盛,給逝去的祖先陪葬物品被賦予了更深層含義,比之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人們更願意陪葬物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