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裡最暢銷的、超過200萬名學生使用過的人際溝通教材

書名:058.《溝通的藝術》

推廣宣傳語:過去40年裡最暢銷的、超過200萬名學生使用過的人際溝通教材

國別:美國

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

關於本書:

你是否說話過於直白不講情面?你是否說話過於委婉達不到目標?你又是否因

為不善溝通備感挫折?

本書從三個層面教你養成既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

1、看人裡之溝通者(如何認識你自己與溝通對象?如何衡定話題的廣度與深度?作

者能夠站在五種不同的立場上想問題,你呢?)

2、看出人外之溝通信息(如何清晰地表達語言信息卻不會喚起對方的防衛?如何借

助表情、手勢和動作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傾聽也是一種表達,如何向對方證明你不僅

在聽,而且會聽呢?)

3、看人之間之關係演變(如何定位一段關係的性質和關係所處的階段?如何運用多

種而不是一種策略改善關係)

本書金句:

1.從品質性的角度來說,每一段人際關係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也是互相依存,

要求內在獎賞的。

2.自我概念是由他人所傳送的信息創造出來的,也經由與參照團體的社會關係比較得

出。

3.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如何選擇、詮釋、組織和協商信息,生理因素,文化背景、

社會角色、自我概念都會影響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4.語言是個很棒的工具,但同時也是許多人與人之間問題的來源。

5.傾聽反映重視蒐集資訊和給予支持,這些反應包括:借力使力、問話、釋義和支

持。有些傾聽反映著重在提供方向和評估:分析、忠告、評斷。

6.溝通會出現兩種向度:內容和關係向度。關係向度的溝通可以同時包括口語與非口

語。關係性信息通暢以四中方式呈現:親切感、即時性、尊重感和控制性。

過去40年裡最暢銷的、超過200萬名學生使用過的人際溝通教材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十分厚,在我的辦公桌上放著,誰看到都會來翻一翻,然後說一句“好厚啊!”大約也是因此,竟然沒有人說“借我看一看”。

我在寫這篇書評時,並沒有從頭到尾的看完這本書,只是在空閒的時候閱讀過一些章節。

客觀的評價一下,“一本再版過14次的書,怎麼能夠不是一本好書?”

書中我看完馬上就想提筆寫點什麼的,是【心情:以為、思考和溝通】。

在鏈接裡:有人收到了一封惡意郵件:他剛剛宣告了一篇關於比爾蓋茨的文章,帶著愉快的心情打開一封郵件,期望得到同行的反映。但是那位在報紙上開設專欄的作家給他寫的郵件是:傻X,屁眼,拍馬屁,吹噓。。。諸如此類的詞語。他以為陣陣寒意,如同發高燒的人打寒戰。他形容這種以為像是有人在他的胸膛中刺入一把冰刀。

他想,這個人如果打電話跟他這樣說,他能夠掛斷電話,之後不會再接。如果當面跟他說,他能夠扭頭就走。如果在街上遇到這種狀態,也能夠直接警告他。他還如果,如果專欄作家給他寫的是一封信,能夠他也不會用到“屁眼”這樣的字眼。因為他在信封上寫下地址的時候,還能夠再三推敲一下。但是發電子郵件,他就不會再推敲了,因為他只要點擊發送就好。

看到這裡我就想到現在的社交平臺,不說其他,只說豆瓣。大家一定也發現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我說”和“評價”,上面都會有很多人上來“罵娘”。

說句實話,我很少在豆瓣裡說很多支持意見,是因為我怕我跟人家吵起來我吵不過人家,我會哭的。

在生活中,我也極少跟人吵架。怕打不過啊!

這話說出來,是有點慫。

但是難道不是嗎?

就算很生氣很生氣,控制自己的心情,也比控制他人的思想簡單啊!

在《溝通的藝術》裡,提到“心情感染力”。我們的心情會受到周遭以為影響,這個過程會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心情,不影響其他人。私以為這是一種莫大的善良。

我是常常在豆瓣廣播裡吐槽的,各種各樣的槽點。這裡十分矛盾的是,有時候我在說老闆的壞話或者感慨自身的各種不如意之處,這些表達我的心情的廣播,常常會有人來點贊,或收到一些回覆。我清晰這樣的“心情”會感染到他人。發在網絡上就是一件能夠並不“人道”的事情。但更多的,這裡能夠也是我心情的一個樹洞。你能夠不介意旁人經過的時候看一看你的樹洞,對你的樹洞進行一番評價。但你也一定很介意,有人往你的樹洞裡“潑糞”吧!大約的形容就是這樣。處女座慾望世界戰役!

所以,需要越來越多的自我溝通,來控制好你自己的心情。

我有一個朋友,我很喜歡和她聊天。其實與她聊天,並不能獲得比喻我在A與B之間猶豫,她告訴我A好或者B好,我並不能獲得這樣準確的意見。可是與她聊天就是特別開心。後來我才發現,她從來不會為你做選擇,她聽完你的猶豫後的第一句話是“恩,我清晰你的感想。那你以為你心底裡最想選的是A還是B?”對,她會讓你自己去思考。在你表達結束後,她會說“你看,其實你自己是有主意的,我知道你只是在猶豫而已。擔憂吧!我支持你的選擇,你的選擇不會錯!”…因為她這樣的性格,我會越來越喜歡與她溝通。並且在現在與她相隔很遠後,我能夠自己與自己溝通。將想對她表達的思想,自己對自己說一遍。理清自己的心情,愉快的下選擇!

??????

其實這個話題還有很多例子能夠舉。

比喻男女朋友之間吵架,十分不開心。心情對照外露的美女會更多的先說告別。而心情不那麼外露的男生一旦說了告別,就會是真的告別。

比喻與父母之間有隔閡。如果你事前心田沒有自我溝通,就將一些“狠話”放出,父母因此會很傷心。同理,你也一樣。

書上說需要“辨識以為、說話和行動之間的不同”:你以為到某種心情,並不意味著你會把它說出來。——你以為到某種心情,並不意味著你要把它說出來!就是這樣。看《溝通的藝術》,先學習好自我溝通,從自我溝通中學靠攏理的表達自己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