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用驱赶,黄牛自己会耕地,帮恩公赚了很多钱

从前有个贫苦的年轻人叫刘旦。“旦”这字放在现代社会,似乎不是用来取名字的好材料,因为它和鸡蛋的蛋谐音,总有点儿骂人的意味;但在古时候,这个字代表黎明,寓意非常好,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就如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国一样。

刘旦只有两间草房三亩薄田,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娘需要侍奉。他没上过学,也没有什么手艺,只能靠出卖劳动来换取微博的收入。万幸的是,刘旦天性乐观善良,日子虽然清苦,他却整天嘻嘻哈哈的,想方设法地逗娘开心。

故事:不用驱赶,黄牛自己会耕地,帮恩公赚了很多钱

话说这一天,刘旦路过村里屠宰场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低沉的牛叫。

他心里一颤。这个屠宰场位于村子正西,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待宰的牲口牵到这里。这里有人专门负责屠宰,收取一定费用或者一定斤数的鲜肉之后,主人就可以把肉干干净净地运到家里。

刚才这声牛叫很哀伤,显然是待宰的耕牛发出的。不知怎么回事儿,刘旦总感觉这头牛与众不同,它的叫声不是恐惧,而是哀伤。

他不由自主地走进屠宰场,顺着声音看去,木桩上拴着一头黄牛。见有人在看自己,黄牛眼睛里噙着泪又发出哞哞的叫声。

刘旦的心都要碎了。从体型上看,这头牛正处在壮年,只是由于生病才显得虚弱。黄牛的主人肯定怕黄牛病死,所以打算在牛死之前就杀了它,至少牛肉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故事:不用驱赶,黄牛自己会耕地,帮恩公赚了很多钱

家里正缺一头牛。如果侥幸治好这头牛的病,那么以后耕地干农活就不用花钱雇牲口了。就算治不好,大不了赔几个月的工钱,至少比一辈子内疚强。

想到此,刘旦找到牛主人,“这头牛别杀了,我想买下它。”

牛主人认识刘旦,知道刘旦心地善良,就低价把黄牛卖给了他。

刘旦高高兴兴拉着黄牛回家,让他开心不已的是,这头黄牛和他有缘,半路上根本不用拉扯,老老实实跟在背后,似乎非常愿意回到他的家。

干了这么多年活,刘旦学习了很多给牲口治病的方法。他从家里拿出仅有的黄豆,磨成粉末后熬熟了,拌在黄牛的草料里,一连吃了七天,竟真的治好了黄牛的病。

从此之后,黄牛就成了刘旦家里的一员。

到了农田,黄牛干活根本不用指挥,自己会拉犁,自己会拉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刘旦甚至可以给黄牛套上装备后,就躺在田边睡觉,等他睡醒,三亩地也就整整齐齐地犁好了。

这下可帮了刘旦大忙。

他家只有三亩地,黄牛干活出奇地利索,两天就能全部干完。刘旦就带着黄牛给别人家干活,然后收取一定费用。几年下来,他竟然攒了一百两银子!

故事:不用驱赶,黄牛自己会耕地,帮恩公赚了很多钱

用这些钱,刘旦又买了十几亩地,还将院子外边的地买下来,翻盖后变成了五间瓦房。

刘旦非常感激黄牛,见黄牛的年岁越来越大,就舍不得它再去干活,而是给它搭了一个舒舒服服的牛棚,白天拉着它去散心,晚上让它在牛棚里养老。

黄牛在他家整整生活了十年,最后安详地离世。

刘旦的好运却并未停止,他用剩下的钱开了一个客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供养一生的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