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办理刑部大案,各自幕后高人对赌谁更胜一筹?

红雨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关于刑部冤案一事,存在很多疑点:

比如为什么刘八女会选择跟自己有仇的张五哥顶罪?比如阿兰并不知道当初借宿的是十三阿哥,她是怎么找上门的?比如老八胤禩,赈灾不接,追欠款不接,偏偏接了刑部冤案?

而通过这几个疑点的层层揭开,我们不难发现,刑部冤案其实是老八胤禩做的一个局,一方面他急于摔掉任伯安这个包袱,同时也是借此打击太子胤礽一伙。

那么作为睿智的康熙帝,他为什么会同意老八胤禩接下这个差事呢?面对老四胤禛的生病,他又是什么态度?

对于各自一派的幕后高人对赌,谁赢了呢?

一、

其实看二月河的小说原著《雍正皇帝》可以得知,阿兰确实被老八胤禩收买了,虽然剧中给阿兰洗白了,但是洗的还不够彻底,多多少少还隐藏着老八胤禩的影子。

其实一开始老八胤禩并没有想过要扳倒太子胤礽。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让他多想,以老八胤禩在江南的势力,不可能不知道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行走路线,也必然会知道他们曾经经过江夏镇。

所以对江夏镇发生的一切也就不会不知,这也是后来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后,老八胤禩一直怀疑老四胤禛的原因所在。

因为当时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名义上是太子胤礽的手下,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代表太子胤礽的得失。这也是康熙帝不满意太子胤礽对赈灾的老四胤禛评价的体现。

有人认为,可能是在江夏镇老十三胤祥就透露了身份,这才导致阿兰找上的门。

如果真是那样,阿兰会瞒着张五哥,张五哥还会心甘情愿去顶罪?

而且这一路审判都对张五哥不利,眼看明天就要砍头了,阿兰才想到找老十三胤祥?这根本不合逻辑,如果早就知道那晚是十三阿哥,阿兰必然不会拖到最后一天才找上门,万一人不在家,岂不是搭上了哥哥性命?

而且阿兰又不是仅仅认识老十三胤祥,还有老四胤禛呢,她怎么就正好选择了侠肝义胆的老十三?显然背后有高人指点,其实这个幕后指点人,就是老八胤禩!

并且,后来老八胤禩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任季安和刘八女相当配合,毫无防备。可惜最终在他俩签字画押之后,老八胤禩突然脸就黑了,这俩人立马傻眼,这也说明这一切都是老八胤禩的策略。

目的很简单,就是扳倒太子胤礽!

二、

而老四胤禛,作为张五哥的熟人,他为什么不接审理刑部冤案这个差事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想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想表现,就像当初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邬思道说的那样:

“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可是刑部冤案一事,并不是他一个人想接,而是有其他皇子也想接,原因就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太子胤礽。

其实通过前面两次事件,尤其是追缴户部欠款一事,康熙帝批评了老四胤禛,这让老四胤禛心中很不是滋味。再联想到康熙帝跟他讨论的“孤臣”思想。

他有点明白了,康熙帝重点应该是放在“臣”字上,而老四胤禛显然理解成了“孤”字。也就是说,康熙帝更希望看到老四胤禛去得罪人,做好了差事功劳是太子胤礽的,做差了,责任都是老四胤禛的。

康熙帝也明白,刑部一直归太子胤礽管,只要查下去,很可能会查到太子胤礽头上。不仅他这样认为,邬思道同样这样认为,这才是邬思道为什么阻止老四胤禛接刑部冤案差事的根本立足点。

那就是不管谁接,都会查到太子胤礽头上,而且都能查出太子胤礽有罪,并且很可能是大罪,到时候康熙帝废掉了太子。查案的人反倒成了众矢之的,毕竟太子胤礽一党人数众多,端了这么多人饭碗……

这也是老四胤禛犹豫的地方,他必须要猜测康熙帝的意思,到底是想保太子,还是想废太子?

而之前的表现来看,康熙帝显然更像是要保太子胤礽,不然的话,不会对太子卖官的事不采取措施,甚至还帮他批准了这些官员。

老四胤禛犹豫的地方,就在于,康熙帝是不是暗示他去保太子?

这也导致邬思道以出走相逼,就是不想让老四胤禛接下这个案子。

其实邬思道话只说了一半,有一半的话他没有说完……

三、

那就是,老四胤禛一旦接下了这个案子,那么不管最终结局如何,他都离皇位更远了一步。

而邬思道从入住老四胤禛府邸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奔着帝师来的,也就是要扶老四胤禛上位!

当然,他们俩怎么想,并不影响最终结局,关键是康熙帝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涉及到这个刑部冤案的设局人了,康熙帝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劫了法场,救了张五哥。可是救人容易,众人却要讨说法,康熙帝就面临选择了,这个案子查不查?

不查也不行啊,毕竟法场是自己劫的,不然脸面何在?

如果要查,那么就要想好可能的结局,如果最终查出来太子胤礽无罪,那么万事大吉。可是一旦查出太子胤礽有罪,这怎么办?撤还是不撤太子?撤了后,谁来承担撤太子的骂名?

而此时的康熙帝并没有做好撤太子的准备,显然第一种方案最合适,这也是他选拔人才的最初出发点。

显然,这个案子让老四胤禛查最合适,最好再带上老十三胤祥,这样就双保险,肯定查不到太子胤礽头上。

我们看后来办案时,老八胤禩就是瞒着同是钦差大人的老十三胤祥,目的就是怕阻拦。

而如果老四胤禛不接这个案子,给康熙帝的感觉,就是心里有鬼,这不是他的性格。并且怀疑他跟太子胤礽不一条心了,这就跟当初给他定位“孤臣”产生了矛盾。

对于老四胤禛来言,如果按照康熙帝的意思,查不出太子胤礽的罪过,毫无疑问,他再次帮了太子,那就真的成为“孤臣”了。不仅太子胤礽不记好,还会遭受其余皇子的打压,跟皇位基本无缘。

如果他查出了太子胤礽的毛病,那么康熙帝就会认为老四胤禛这是落井下石,毫无兄弟情义可言,一旦给定性为这个理由,他就更跟皇位无缘了。

后来康熙帝评价老八胤禩“其心可诛”,正是这个结局的最佳阐述。

所以,只要老四胤禛接下来这个差事,干好干坏,都是跟皇位无缘。

四、

那么最终老四胤禛为什么没有接呢?

其实不仅老四胤禛跟邬思道讨论良久,连上书房的几位大臣面对这件事时,也是意见不统一。

比如佟国维和马齐他俩是推得一干二净,理由很简单,也非常冠冕堂皇,那就是皇家的事,自己哪能插手?

而最懂康熙帝的张廷玉,确实揣摩圣意最佳,他提出最好让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来查案。他的这种举荐,很明显,是说到了康熙帝心坎里,毕竟他俩确实是想保太子胤礽。

其实张廷玉不仅仅在这里表现的保太子,包括后来的烧老八胤禩奏折,说什么没看到;八大山庄被围,也是张廷玉提醒康熙帝看一下太子的调兵手谕,会不会有人陷害太子;后来举荐新太子时,张廷玉更是直接举荐废太子胤礽。在这一点上,张廷玉一直紧跟着康熙帝的步伐,他的喜好,就代表康熙帝的喜好!

后来老四胤禛终于还是听了邬思道的话,巧妙地把自己搞病了,等于告诉康熙帝,不是不想保太子,而是条件他不允许啊,是不是啊,皇阿玛?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帝确实很失落,最终让老八胤禩来查,还不忘加一个老十三胤祥。

而老八胤禩的手段也很高明,他按照计划,诈了一份口供,其实也不算是诈,太子胤礽自己确实也不够干净。肖国兴的口供连夜送到了康熙帝手中,目的也有两个:

一是向康熙帝表明态度,自己并没有公开太子胤礽的罪证,也无意扳倒太子,希望康熙帝不要误会。其次,则是试探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的态度,如果不满,则会公开罪证,如果要保,则不会公布。

只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康熙帝也不满意,太子胤礽也不满意,老八胤禩更不满意。

本来这次刑部冤案,太子胤礽有点冤枉,这种事也不是他指使的,甚至他都对底下的人大发雷霆,只不过他心还善良,想要保他们,结果不仅没保成,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于是最终展现给人们的结局是:太子有罪,老八胤禩故意扳倒太子!

这个结局是康熙帝最不想看到的,估计他拿到口供的那一刻起,非常埋怨老四胤禛,早不病晚不病偏偏需要你的时候你病了,但是埋怨归埋怨,反而是这次事件后,老四胤禛成为了康熙帝下一个储君人选!

这么一说,这次幕后对赌,谁赢了,就一目了然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42

高手对决,往往都在幕后策划,究竟谁更胜一筹,那要看这位高手是真心还是假意……

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给后人们留下了许多悬念,他是兄弟们之间的对决,目的是那个四不着边儿的皇帝宝座,可见这个皇帝宝座比兄弟的情谊还是要重要。在那场对决中,他们各自的身后都是高手如林,聚集着江湖中各路豪杰,虽然有四肢发达的武士,但更有诸葛亮似的军师在幕后对赌。



(在下“邬思道”)

雍亲王的幕僚邬思道

这是雍亲王皇四阿哥胤祯请到雍亲王府在自己身边做幕僚的绍兴师爷“邬思道”,此人虽然是雍亲王胤祯身边的虚拟人物,可是在雍正年间的确有他的影子存在,起码在河南巡抚田文镜的身边存在过。邬思道本人曾经受过挫折,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一直怀才不遇,在浪迹江湖中偶遇雍亲王胤祯,所以投到了雍亲王府。

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入幕。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载,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折参隆科多而“宠遇日隆”。

通过这一段的引用,可以看出是邬思道给河南巡抚出的经典了,第一个对朝廷权臣隆科多发起了弹劾,而田文静由此而名声大噪。

后来田、邬二人以事龃龉,邬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田又重金聘回邬思道。雍正帝也曾在给田文镜奏折写“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有历史资料证明或者可查:在河南巡抚田文镜给雍正帝的奏折上曾经看到过雍正皇帝对邬思道的御用朱批问候语,可见一斑。



(号称为佟半朝的国丈佟国维)

八阿哥的后台佟国维

佟国维:正牌子国舅爷,世祖章顺治皇帝是的姐夫。圣祖仁康熙皇帝是他女婿。说清楚了,姐姐是顺治皇帝的孝康章皇后,女儿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是清朝国舅爷当中的牛人。

佟国维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他以八阿哥胤祀的后来老板的身份出现,不过本人查过他的家族和他的血脉关系,佟国维并没有理由与八阿哥胤祀产生瓜葛,倒是与四阿哥胤祯隐藏着一条线索,因为他的女儿孝懿仁皇后曾经是四阿哥胤祯的养母。

不过佟国维作为八阿哥胤祀的后台老板和高级智囊,本人以为应该是康熙帝与佟国维合谋下套儿来抑制八阿哥胤祀的夺嫡野心,估计这个猜想会得到证实。

因为在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佟国维的高调只次八爷党,最终使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祀,彻底溃败,这与佟国维的高调串通举荐,使八阿哥胤祀被康熙帝胁迫打压并退出皇位继承人的竞争,佟国维有软刀子杀人嫌疑,而是暗中为雍正帝登基而无障碍。
(都想接刑部大案差事)

我们从刑部发生的用钱买卖人命大案发生以后,八阿哥胤祀和四阿哥胤祯争抢办理这个差事就说明了他们各自的后台幕僚在暗中发生着一场对赌。

康熙帝在晚年有几个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户部亏空,吏治松散,刑部不但不公,而且出现了用钱买卖人命骇人听闻的大案,这次康熙帝要下死力气进行整顿。四阿哥胤祯作为整顿刑部大案,是康熙皇帝心目中的首选,可是八阿哥胤祀要接受这个烫手的差事,这到底是唱的是哪一出?

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与雍亲王府的幕僚邬思道在暗中为两位皇子阿哥是否接受这个案子开始了高智商的对赌。

佟国维的立场:支持八阿哥胤祀必须拿下这个办理刑部大案的差事,因为这个骇人听闻的大案,有可能牵扯到太子胤礽,如果真是这样,可以就此把太子胤礽拉下皇位继承人的位置。

理由是借助康熙帝给予整顿刑部诉讼不公这个档口做出点儿成绩来让康熙帝看看,八阿哥胤祀并不是平庸之辈,拿得起放得下,也是积极为皇阿玛分忧。
(差事交给了八阿哥胤祀)

邬思道的立场:邬思道力劝四阿哥胤祯千万不要接这个差事,邬思道认为办理这个差事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栽进去。因为太子一人毕竟做了三十多年太子,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人事关系盘根错节,即使查出太子胤礽牵扯其中,你也无力与太子抗衡。

重要的一条是;如果真的想把太子胤礽拉下马,你必定首先是得罪了天下人,以你现在的实力与太子抗衡必定遭受毁灭打击,何况你现在还是太子的人,而且太子胤礽在康熙帝心目中目前没有改变,这事儿得不赏失。

以上这两位高人,虽然各自的立场和各自的地位不同,但是观点完全不一致,可是最终变化莫测的四阿哥胤祯用巧妙的手段,那就是一场自残伤寒病,掩盖并推脱了这个可怕差事。

可八阿哥胤祀拿到手这个山芋,却不知道烫手,自以为佟国维身处上书房首辅稳操胜券。其不知,八阿哥胤祀最终落了一个让康熙皇帝骂其为“其心可诛”这样一个考语,最后遍体鳞伤。

从以上刑部答案这件事可以看出双方对赌赌不但是实力,赌的是对形势的判断和智商。更重要的是要赌揣摩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赌的是相互信任。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俗话说,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即所谓高瞻远瞩。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围绕刑部发生的“宰白鸭”的重大冤案,发生了一段精彩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个案子本身并不是十分复杂:有人买通刑部上下,用一个无辜的佃户顶替犯了死罪的富绅受死,这个事情发生在江南的江夏镇。那个富绅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之一的九阿哥胤禟的门人、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弟弟和小舅子,那个无辜的佃户就是曾经帮助过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张五哥。这个案子最终是张五哥的妹妹为了救自己的哥哥找到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把这件事告诉了康熙,案件败露了。

康熙下旨,彻查此案,并拟选一位阿哥来负责彻查此案。

参与夺嫡之争的诸皇子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表演,都想通过对此案的处理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就是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

两位阿哥都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这个彻查刑部冤案的差事,但是,两位阿哥对此案的态度和通过此案的审理想要达到的目的却是不尽相同。

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认为这是一次扳倒太子的绝好机会。八阿哥胤禩非常清楚,刑部的这个泼天大案与分管刑部的太子绝对脱不了干系,只要拿到太子贪赃枉法的铁证,那么这个太子也就“身败名裂”,太子之位就会“岌岌可危”,况且在之前的“江南筹款赈灾”和“追比国库欠款”两件事上,康熙对太子的表现已经很不满意了,如果此时发现太子的其它的“失政失德”行为,康熙会对这个太子彻底失去信心。

这就是胤禩在处理“刑部冤案”问题上的核心态度,他赌的是:康熙已经对太子失去信任,刑部这个案子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胤禩要全力以赴的争取刑部这个案子的审理主动权。集中精力找出太子“贪赃枉法,买卖人命”的铁证,从而一举扳倒太子。

四阿哥胤禛也是积极主动的争取审理彻查此案,但是他的目的却是另外一个意思。胤禛认为,刑部出了这样的丑闻,意味着大清吏治的腐败,必须通过这个案子,揪出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员,以此整肃吏治。当然,他也有扳倒太子的想法,但是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八阿哥胤禩那么强烈,因为此时的胤禛,无论在政绩上还是人脉上的实力,远远不如八阿哥胤禩,同时,在在外人看来,四阿哥胤禛还是太子的死党之一,并没有人真正的把四阿哥胤禛当做一个单独的夺嫡势力。其实包括康熙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前提,四阿哥胤禛因为早已心存夺嫡志向而忽视了,但是他的师爷邬思道却看得很清楚。

至于太子胤礽,面临这个眼看要大祸临头的局面,唯一的一个选择就是争取让四阿哥胤禛出面审理彻查此案,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的四弟还是他的坚决拥护者。

这就是围绕刑部冤案的各方的心思和背景。在这个背景下的所谓赌局其实也就比较明朗了:

八阿哥胤禩赌的是利用刑部冤案找出太子贪赃枉法的铁证就能扳倒太子,。这个赌局的前提是他对康熙皇帝对太子的态度的判断和理解。

八阿哥胤禩将自己的想法征求了老谋深算的佟国维的意见,但佟国维对此事的判断,以及根据他的判断给八阿哥胤禩提出的建议,其实算是给八阿哥挖了一个大坑,只不过这个坑不是佟国维故意挖的。

佟国维告诉胤禩:从胤禛出面追比国库欠款不利,而康熙对胤禛反而赞赏有加的态度来看,“皇上最怕的是不干事,而不是干错事”。这个判断在“追比国库欠款”那件事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刑部冤案这个事情上就未必了。佟国维“身在朝局中枢”这个位置,终究让他走不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

佟国维的判断,来自于在朝堂之上和康熙的对话,以及康熙的态度。

在朝堂之上,佟国维和马齐对彻查刑部冤案还是有顾虑的,这个顾虑来自于一旦牵扯到皇子们,他们这些所谓的“宰相”也就无能为力了,但是康熙告诉他们:朕意已决,不管牵扯到谁,都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所以,佟国维认为,谁能帮着康熙做到彻查,谁就会在康熙面前加分。

当然,胤禩在向佟国维求教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四阿哥胤禛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赌什么的想法,如果说有什么小算盘的话,也只是想两件事:

第一,是借办理这个差事来挽回上一次“追比国库欠款”那个差事灰头土脸的面子。

第二,通过这个案件的审理,处理一批贪官,整肃吏治。同时在康熙面前表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在邬思道给胤禛提出建议之前,他没打算赌点什么大的。但是在邬思道给他指点迷津之后,胤禛真的赌了一把“大的”。

他赌邬思道的“高瞻远瞩”。然后按照邬思道的思路,冒了一个风险。他赌自己冒的这个风险可以“一石两鸟”,让八阿哥胤禩和太子胤礽两败俱伤。

事情的结果,果然如此。四阿哥胤禛赌赢了。

当四阿哥胤禛把自己想争取办理此案的想法和理由告诉邬思道的时候,他不认为邬思道会反对他的想法,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让邬思道给他出主意,如何办好这个“泼天大案”。

但是,邬思道却是斩钉截铁的告诉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这个差事,躲得越远越好!

胤禛很诧异:为什么?难道彻查贪官,整肃吏治有什么错吗?

邬思道告诉他:不是这么回事!

邬思道一针见血的指出:刑部的冤案审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刑部的这个大案看似是刑部官员以及地方官员们贪赃枉法的问题,但实质上背后的最大的主谋或者说责任人就是太子。

康熙对这个太子的各种表现已经非常不满意,无论是江南筹款赈灾的事情上,还是追比国库欠款的事情上,太子的表现已经失去了康熙对他的信任。

并且康熙已经有了废黜太子色想法,如果康熙保这个太子,那么最理想的处理办法就是让兼管户部的太子彻查此案,但是康熙没有。

自康熙四十年起,太子就兼管刑部,并且一直是代天子勾决犯人,这个案子,太子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所以,一旦大白于天下,太子之位必然不保,但是这个太子毕竟在位已经三十多年,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谁扳倒了太子,谁就是罪人,不但得罪了太子,也得罪了康熙。

最后,邬思道问胤禛:难道你愿意做这个“千古罪人”吗?

邬思道很清醒,在对待天子的问题上,无论是扳倒太子,还是扳不倒太子,都是危险的。

除非康熙自己主动废黜太子。

更重要的是,胤禛如果以“太子死党”的身份扳倒太子,那么“背信弃义”这个锅,胤禛是背定了。

同时,康熙的那个“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表态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他真的就愿意看到一个册立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被某个阿哥扳倒吗?康熙自己的面子何在?

这些明里暗里的意思,邬思道也讲明白了,胤禛也听明白了。

但是,一向工于心计的胤禛,并不是简单的“一推了事”。他设计了一出“苦肉计”,既把八阿哥胤禩推到了前台,又让自己全身而退。

他在康熙面前表现出坚决的态度,主动要求承担彻查户部和地方司法官员的差事,而八阿哥胤禩也积极争取承担这个差事。

康熙显得很高兴,对两位能干的儿子主动请缨表示赞赏,但并未当场确定由谁来承担这个差事,只是说:看看吧!

但胤禛接下来并没有给康熙选择的机会,他当天晚上就用火盆和凉水“冰火两重天”的手段,把自己搞成了“寒热重症”。

冒着生命危险演的苦肉计,终于让自己脱身,而让八阿哥胤禩站到了彻查刑部冤案的前台。至此,胤禛已经确定了在这个赌局中至少“不败”的局面,能“赢”多少,那就要看康熙的态度和八阿哥胤禩如何表演了。

八阿哥胤禩可能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他甚至忽视了康熙同意由他承担这个差事的同时,也采纳了张廷玉的建议,让十三阿哥胤祥共同审理的这个有深意的安排,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搜集太子“犯罪”证据的行动。

任何事,太过于心急就会动作走形。八阿哥胤禩就是如此。他刚一入驻刑部审理冤案,就背着胤祥单独私下审问了刑部侍郎肖国兴,通过威胁利诱,让肖国兴供出了刑部这个“宰白鸭”的泼天大案幕后的主使就是太子胤礽。

拿着肖国兴的供词,胤禩觉得算是拿到了太子贪赃枉法的“铁证”。他一方面隔离了肖国兴,另一方面连夜进宫,把康熙从被窝里拽出来,向康熙汇报了太子的“犯罪事实”。

此时,八阿哥胤禩手里是“人证物证”俱全,他不相信太子还能有什么本事把这个“铁案”推翻。

但是,最要命的就是他和佟国维都对康熙的态度的判断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对于八阿哥胤禩的一些列做法,包括背着胤祥私下审理肖国兴,包括隔离肖国兴,包括深夜进宫,康熙产生了警觉,这个警觉倒不是对太子的警觉,康熙对太子可能涉案应该是早有心理准备,他是对八阿哥胤禩的这种举动的动机产生了深深地怀疑——这个老八究竟是要查案子,还是有预谋的要扳倒太子?

有了警觉的康熙,反倒对这个太过兴奋的老八产生了深深地怀疑,于是他一方面暗示张廷玉销毁了肖国兴的供词,另一方面他密令侍卫领班图理琛连夜把肖国兴押送到关外的盛京将军处秘密单独扣押起来——人证物证都不能落在老八胤禩的手里!

康熙从图理琛的口中得知了八阿哥胤禩居然打着他的旗号诱供肖国兴,觉得这个老八胤禩实在是太阴险,情不自禁的连骂三声:其心可诛!

到了这个时候,赌局的结果就十分明了了:

输的最惨的,就是八阿哥胤禩,并且他本人不一定直到那三声:其心可诛。图理琛精明透顶,绝不可能让他知道,想法图理琛知道,以后一定要离这个八阿哥胤禩远一点。这会让胤禩在今后的夺嫡之争当中昏招频出。

太子输的也很惨,尽管这一次康熙为了防止八阿哥胤禩又什么进一步的举动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仅仅是罢了几个涉事官员,并没有追究太子胤礽,但是,康熙对太子胤礽已经彻底绝望,他的被废,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最大的赢家就是四阿哥胤禛,远离了风暴的中心,又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为君分忧,整肃吏治的决心和态度,这与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一脉相承。

所以,要干大事,就要有大的格局,有高瞻远瞩的胸怀,还要有胆识,有魄力。

当然还需要有同样能站的高看的远的好帮手。

胤禩和胤禛的对赌,赌的就是认识的高度和大的格局。


步武堂


四爷胤禛跟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