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何以能成为古代最具人气的皇帝之一?

微斯


宋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比较窝囊的一个朝代,但它却有几个让人不得不服的皇帝。像宋太祖赵匡胤,以一武将夺兵权而登上帝位,不但开创宋朝三百年基业,而且以奠基者的努力,将宋朝打造成了历史最辉煌的文化盛世。

像宋神宗,在以祖宗成法为无上圣旨的时代,敢于用一个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叛逆者王安石为宰相,以移山的魄力、超前的眼光,对宋朝这个臃肿的国家和病态的躯体来了一个上下通体大手术,这种胆识和魄力,不单单是年轻气盛就可以做到的。

而纵观有宋一代,甚至放之于古代两千年间,宋仁宗的人气指数也算是最高者之一,他与唐宗宋祖这些跃马疆场去建功立业的皇帝不同,宋仁宗对历史所作的卓越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才的培养;二是对仁治的实施。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宋仁宗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竭力推崇。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继位于1022年,去位于1063年,在位42年时间,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虽然他能力上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学问上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对人才的发现、奖引、提拔、重用,古今无复第二人。

这42年间,宋仁宗通过大兴科举,发现和使用了一大批人才,而即便是没有通过科举脱颖而出的,他也通过格外的恩例,对各种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力挖掘。我曾经专门作过一个仔细的搜索检阅,统计过宋仁宗朝的人才名单,列如下:

名臣:吕夷简、范仲淹、包拯、韩亿、韩琦、富弼、文彦博、鲁宗道、薛奎、蔡齐、陈尧佐、杜衍、庞籍、吴育、王尧臣、范祥、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尹洙、王素、种世衡、狄青等;

当时发现培养而成名于宋神宗、哲宗时期的名臣:张方平、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唐介、赵抃、吕诲、范镇、曾公亮、曾布、章惇、韩绛、韩维、韩忠彦、傅尧俞、彭汝砺、范纯仁、范纯礼、刘挚等;

文学家: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宋庠、宋祁等;

思想家: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吕大临、孙奭、刘敞、胡瑗、孙复、石介、李觏、宋敏求、范祖禹、刘恕、刘攽等;

科学家:沈括、毕昇、苏颂、贾宪等;

同时,北宋最著名的几个标志性文艺集体,也大都出现在宋仁宗一朝,如,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宋朝的六个大家都出现在宋仁宗一朝,包括: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书法上的“宋四家”也全出现在仁宗朝,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仁宗一朝,真是人才济济,用明朝人李贽的话评价,那真是“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仁宗一朝,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人才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第二个贡献:仁治。宋仁宗虽然位居九五至尊,但他的性格非常仁慈,宽以待人、仁以待士,营造了非常宽松、包容的荐拔人才的良好氛围。仁宗时代不仅没有“文字狱”,宋仁宗还非常痛恨“深文周纳”,魏泰《东轩笔录》便说:“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不但自己做到,而且要求下面的官吏做到,凡是因为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官吏,一辈子也别想升官。

有个趣事,当时有个秀才给成都知府献诗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无疑,这是鼓动造反。知府大惊,赶快将秀才抓到京城,交皇帝治罪,宋仁宗听后,哈哈一笑,说这不过是老秀才因急于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随即将这个秀才任命为偏远之地的司户参军。宽容至此,历代皇帝中间绝无仅有。

思想开明和性格宽容,是人才辈出的法宝。


帝国的脸谱


以”仁宗“为庙号的不过六位皇帝

从庙号上看,就能看出赵祯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中国历朝历代,享“仁宗”庙号的不过六人,以正统的”大汉沙文主义“角度看,仅赵祯和朱高炽耳!

第一位”仁宗“居然是阿斗刘禅,他这庙号是匈奴人刘渊给的,说实话,一个亡国之君不配享此庙号。

其他三位“仁宗”是西夏党项人李仁孝,元朝蒙古人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及清朝建奴爱新觉罗颙琰,这三位非汉人,也没啥好政绩也没啥好名声传世,群众基础薄弱,所以没啥人气也是再正常不过。

朱高炽不错,宽仁,敦厚,为他爷爷和他爹擦了不少屁股。可惜仅在位10个月,不然,大明多延祚百年未必不可能。

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赵祯接力北宋第四棒,是正史和野史都公认的仁宗皇帝,也是在位最久的赵家人——42年,其实也不算久……

文治大成,当一大群牛人的老大当然人气大盛!

终北宋一朝,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一群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再碰上一个脾气温吞心肠软绵的皇帝(嗯嗯,把当面指着仁宗鼻子开骂并吐仁宗一脸口水的那谁拉出去凌迟!),“仁宗盛世”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经济巅峰时代。虽然军事差强人意,但文风大盛,名臣辈出,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吕夷简、庞籍、包拯、王安石、吕公著、吕公弼、司马光、韩维、韩绛……嘉佑二年欧阳修当主考官的那届科举,更出了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王韶、吕惠卿、张载和程颢等人。

嘉佑年间,这些文人代表着北宋文学、政治甚至军事的最高成就,和仁宗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甚少党争,多实干,日子好过了就风花雪月,这得拜宋仁宗识人用人之能!

另外,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个都在仁宗朝!

武功亦可圈可点,全无弱宋之军事颓势

宋仁宗一朝的外战主要是西夏。当时李元昊率领党项人闹独立,最终称帝,但仁宗一朝始终不承认其国际地位,而称“西贼”。

尽管军事上不顺利,但宋军也打得李元昊入主关中梦碎,府库空虚,财赋几近破产,只能“去皇帝位”重新接受宋廷册封。但宋仁宗实在实在实在是太仁厚了,居然还赐岁币给“西贼”……范仲淹不能忍,狄青也不能忍啊!

其他的小范围叛乱,比如广西侬智高、两淮王伦、贝州王则等都只是疥癣之疾,伟大的仁宗皇帝谈笑间,叛贼灰飞烟灭。

神奇的是,宋仁宗去世之后,契丹人还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以示纪念。当然,仁宗一朝,跟北辽的关系还是相对和谐的,花点岁币买平安,少掉军事开支和百姓伤亡,我认为很值。

宋仁宗是个有自知之明并且很自信的皇帝

《宋史》对仁宗一朝的评价是:“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

能做到以上这些,说明宋仁宗很聪明,我个人认为,他是个很有自知之明并且很自信的皇帝,能驾驭好方方面面。

至于宋仁宗的孝顺、节俭、宽容、开明等各种私德,就不一一阐述了。

仁者,“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一朝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评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仁宗,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


高大大牙


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宋朝历任皇帝基本上都以宽厚、仁慈著称,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非宋仁宗赵祯莫属。仁宗在位42年间,将“仁慈宽厚”四个字作为人生信条,并能贯彻始终,实在是难得(“仁宗爱人物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常一日而忘其诚。”见《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二》)。史书当中关于他仁慈宽厚的记载比比皆是,在此不做赘述。



其实,宋仁宗不仅宽厚仁慈,而且平易近人,很少摆皇帝的架子,闲来无事的时候还会同宫人们一起小赌怡情,经常是玩得不亦乐乎,但远达不到荒唐的地步。某日,皇帝再次跟宫人们赌钱,国君、奴仆们坐在一起玩乐,气氛甚是和谐、欢快。不知道什么原因,仁宗这天的手气实在是背到家,连赌连输,最终将手中的一千钱全部输给宫人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其他好玩的皇帝,肯定会让太监去内库取钱,然后继续赌,非到尽兴的程度不罢休。然而仁宗输掉千钱后,却是心疼的要命,既没有让太监去内库取钱,又不肯就此回宫,而是徘徊在赌桌旁边,看其他人继续赌。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就在宫人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仁宗竟然趁着他人不注意,将自己输掉的千钱偷回五百,然后装在衣袖中准备离开。



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几个眼尖的宫人发现,便竞相嬉笑、起哄着说道:“官家真是吝啬,输就输嘛,干嘛还想着把钱拿回去?”仁宗听后并未感觉尴尬,而是颇为严肃地跟他们讲:“你们知道这些钱是谁的吗?这些钱不是朕的,而是百姓的血汗钱啊!朕平日里不敢妄用一钱,今日输掉百姓的千钱,实在是舍不得,所以才拿回去一半而已。”宫人们听后,全都敬佩不止。


宋仁宗尝与宫人博,才出千钱,既输,却即提其半走。宫人皆笑之曰:“官家太穷相!既输,又惜不肯尽与!”仁宗曰:“汝知此钱为谁钱也?此非我钱,乃百姓钱也!我今日已妄用过百姓千钱!”见《北窗炙輠录·卷下》。


由于宫中用度节俭,很少举行宴会、歌舞,所以显得异常的冷清。某天晚上,仁宗闲坐之际,忽然听闻宫外丝竹齐鸣、歌舞欢笑的声音,便问身边的宫人:“这是哪里在作乐?”宫人们回应道:“启禀陛下,这声音必是从民间酒楼里面传来的。”仁宗听后微微颌首,并没有再说什么。



宫人见状,便对皇帝大发牢骚:“请陛下仔细听听,这民间如此欢乐快活,反倒是皇宫中鲜有丝竹歌舞之声,整日里冷冷清清,陛下怎么能忍受呢?”仁宗听后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对此人说道:“你知道吗?正因为朕忍得住冷清寂寞,不追求奢华浮靡,他们这帮人才能过上快活的日子。”


仁宗缓了缓,接着说道:“讲到奢靡浮华的享受,帝王们大概没有能超过隋炀帝的,但如果朕跟他一样,则必然会支出浩大,导致国库空虚。如此一来,必然会盘剥百姓,那么他们的生活便会无比艰辛,哪里还有余财享受快乐生活呢?”宫人们听后,全都钦佩至极。



又一夜,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呜呼,此真千古盛德之君也!引文同上。


宋仁宗在位42年间,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为此极力提倡节俭、减免民间赋税,使得百姓受惠极深。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驾崩,享年才54岁。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的百姓痛哭流涕、如丧考妣,商人罢市举哀,哭泣之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不仅如此,就连边远山区的农夫农妇在得知消息后,也都悲泣不止,由此可见国民对仁宗的爱戴程度。



宋仁宗的宽厚仁慈博得世人由衷的钦佩,以至于《宋史》的作者、蒙元宰相脱脱在为其编写本纪时,也不无感慨地评论说,宋仁宗的德行堪称帝王届的典范,无愧于“仁君”这个称号(“《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见《宋史·卷十三》)。



文史砖家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北宋和南宋的所有皇帝没有残暴的天子,宋仁宗就是南北两宋皇帝中最仁厚的君子。如果泛泛而论难以服人,那我们就再现两个场景与大家。


宋仁宗五十四岁驾崩,消息传到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如丧考姚,举国掛孝。痛悼仁宗亡魂!建衣冠冢,让后世敬若祖宗。曾经的敌对国家如此的痛惜,历史上也是唯一。

再看宋朝百姓,不论老幼俱戴纸孝痛哭流涕,整个东京城因烧纸钱的烟,遮住了日月。全城自发罢市悼念皇帝的去逝。再看全国,四川,洛阳等地无论目不识丁的妇幼,还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俱是穿孝哭悼自已的好皇帝。他们全是发自内心,无人强迫!这真是史所罕见。

一再看仁宗时期所任用的大臣吧!范仲淹,包拯,富弼,欧阳修,苏轼,苏辙,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臣,名家。若非仁宗的贤德何来人才济济啊!京剧《狸猫换太子》就讲的仁宗的故事。是仁宗的仁厚,贤德成就了包拯万世清官大名!若是包拯这样的直臣换作别的皇帝,不是丢命就是丢官,应该不会错吧!

看看仁宗的政绩,虽然没有开疆拓土的功绩,但是仁宗时期,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文化事业特别繁荣,科学技术有了大发展。最早的纸币也是仁宗时期的产物,当时叫,交子。



清康熙帝和乾隆帝,一直把宋仁宗当做楷模学习。历史上除了光武帝刘秀就是宋仁宗是历史上宽厚,仁慈,正直,爱民的君子皇帝。当然明朝朱祐棠也算一个吧!是吗?


坐看雨收云散


在中国历代帝王里,宋仁宗着实是位“人气”极高的一位。类似《包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之类的野史里,这位帝王露脸极多,每次都是仁厚的好形象。正史上的评价也极高,“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美名,流传至今。连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都对他赞誉有加。北宋历代皇帝里,堪称人气极高的一位。

但如果看看这位宋仁宗的工作业绩,那就更一声感慨:跟这“高人气”,看上去很不搭。

宋仁宗执政的四十二年,恰恰是北宋衰败的关键年代。吏治的腐败消沉日益严重,冗官队伍扎堆,全国在职官员两万多人,一个职位竟要养三五个主事官员,军队更膨胀到一百二十万,国家每年大笔公款花出去,官员们却各个尸位素餐,军队战力衰退,在与西夏的战争里屡战屡败,只能花钱买太平,十足灰头土脸。

但最为严峻的,却还是经济局面,北宋号称富宋,宋仁宗年间更以“富庶”著称,但宋王朝财政却捉襟见肘。当时宋朝《会记录》记载,全国官僚掌握了七成土地,宋王朝只能从其他三成土地收取赋税,于是甩锅给农民的赋税越发沉重。宋仁宗年间,农民起义到达了频发的地步,内乱摁下葫芦起来瓢。北宋“积贫积弱”的境地,在宋仁宗年间到达极致。

也正因如此,当这位“高人气”的皇帝溘然长逝后,北宋要求变法的呼声就越来越高涨,
终于在宋神宗年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为举步维艰的宋王朝,强行续了命。

那为什么这位看似“百事不会”的宋仁宗,能有这么高人气呢?直接一条原因,就是命好,赶上了北宋王朝一个文化最繁荣,“精英”扎堆涌现的时代。

只要看看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大宋文坛政坛的各色人物,就知道宋仁宗赶上了一个怎样的年代:包拯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苏轼,甚至曾巩梅尧臣苏舜钦,北宋王朝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几乎全在这个年代荟萃。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在这个年代到达巅峰,“唐宋八大家”里宋代的那几位,也在这个时代大展拳脚。包拯的“清官传奇”,更从此流传出去。这么一个“大事件”频发的火热年代,身为皇帝,轻松就能蹭够热度,人气自然高。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风雅年代执政的宋仁宗,全身举手投足,都是文人们最喜欢的好品质。

比如宋仁宗的好脾气,别管遇到多么彪悍的大臣,都能咬牙忍住,跟“包青天”包拯讨论朝政,被急眼的包拯当场喷一脸唾沫,却还是咬牙忍住了。一次偷偷打赏了几个僧人,却还要僧人们偷偷摸摸出宫,就怕文臣们有人瞧见后发火。又比如他善解人意的厚道,有次半夜里突然饿了,想吃羊肉却又忍住,怕的是劳苦厨子。还有一次外出散步,渴了也忍着不说,因为怕忘带水的宫人受责罚。
如此善解人意,自然很对文人胃口,自然好评如潮。

于是,日久天长,宋仁宗的历史形象,自然也就高大上,时至今日,依然人气满满。当然,关于他的人气与业绩,看历史时,还是需要区别看待。

参考资料:《宋史》、《铁围山丛谈》、《历代名臣奏议》


历史风云录


古代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定的。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几百个皇帝,被上庙号仁的只有四位,蜀汉仁宗刘禅,宋朝宋仁宗赵桢,明仁宗朱高炽和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就是嘉庆帝。刘禅不说了,亡国了;朱高炽本来很有明君气度,结果只干了十个皇帝就拜拜了;清仁宗虽然道德好,也施行了一些仁政,但其统治期间却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使中国错过了再次兴盛的大好历史机会。

而宋仁宗在位四十年,不用说其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试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宋仁宗为何能得人气,一是善于纳谏。包青天大家耳熟能详吧,作为谏臣时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能做到皇帝很少吧;二是画像传辽。辽朝派使者前来求取赵祯的画像。宋仁宗遣使将自己的画像赠送给辽朝,辽道宗耶律洪基举行隆重仪式,亲迎赵祯画像。耶律洪基见到画像后,“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三是辽国奉拜。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宋仁宗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伟业,但也以其仁而足以成为历史上最具人气的皇帝之一。


山人观风


史上脾气最温顺皇帝,不是宋仁宗,仅做一件事让海外成中国提款机!

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出的皇帝可真是不少,仅仅以统一王朝的皇帝来数,就多达四百多位。这皇帝多了,那也是形形色色、门类齐全。比如说起那残暴的,大家就会想起那商朝的纣王还有那秦朝的胡亥,说起那好色的,大家就会想那隋朝的杨广还有明朝的朱厚照;说起那贤明的,自然肯定离不了唐朝的太宗皇帝以及文景二帝。但如果说到这脾气温顺的,大概都会说起那宋朝的仁宗皇帝了。

据史料记载,包龙图当年有一个喜好争辩的习惯,有一次在朝堂上就和皇帝争辩起来了,这事情的熟是熟非在此不说,但他说到激动的地方,竟然把满嘴的唾沫星子都给喷到了这位好脾气的仁宗皇帝脸上,但这皇帝居然只是淡定地用手把这带着包氏口味的唾沫给擦掉了。不过他还算不上史上脾气最温顺的皇帝,因为明朝出了一个朱载垕,这位可是封建王朝史上空前绝后的好脾气皇帝。

说起他就不得不说起他的父皇嘉靖皇帝,因为受到二龙不相见的诅咒,使得嘉靖皇帝终其一生都很少见自己这个儿子。甚至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也不允许他去为母亲守灵。这样的童年经历,使得他懂得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难得地没有想起皇族子弟的暴躁脾气。他打小时候开始就很喜欢吃驴肠子,但有一次在偶尔听到御厨在宰驴时,驴发出的悲鸣声,他就从此打消了吃这道菜的念头。

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因为脾气温顺很好讲话,所以朝堂上的气氛也一直比较活跃,虽然有位叫做郑履淳的大臣,还嫌在朝堂怒喷皇帝不过瘾,居然回家写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大报告,给这位皇帝递了上去。通篇内容就是在对穆宗皇帝进行灵魂的深深拷问:你干的这三年皇帝,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事儿?你主动找过大臣吗?你的奏折到底是你批的还是找人代劳的?比我们现在开民主生活会要火辣劲爆多了。

没想到这皇帝就是好脾气,微微一笑也没有多言语。如果是其它皇帝,不死也要扒层皮了,还想当官做梦去吧。就是这位脾气特别温顺的皇帝,却做了一个对整个民族功德无量的好事,他把祖上定的海禁给解除了,这下就让当时的海运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来自中国的好东西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运来到西方,当然也是源源不断地把白花花的银子带回到大明王朝。

西方的史学家甚至哀叹,整个世界都成了大明的提款机器,因为全世界三成的银子都被他这个海运贸易带回了大明。


老农民唠三农


谥号为“仁”的皇帝历史上就有两个,一个是明仁宗朱高炽,另一个就是宋仁宗,而朱高炽只是在位十个月,而宋仁宗在位十一年,据说宋仁宗驾崩后,举国悲痛,人民焚烧纸钱、痛苦流涕,甚至在偏远的山区有人发现一妇女头戴孝帽为宋仁宗哀痛。为何宋仁宗在古代有这么高的人气?

先看看宋仁宗统治下的著名官员和文人。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苏辙、曾巩、梅尧臣......数不胜数,这些人可是占据我们初高中语文、历史课本的重要人物,每一个人都能做成好几张试卷,太恐怖了,在这里可以看出宋仁宗文治的功效,培养了一大批学问高、有思想、有主见的进步青年,人气之高,前无古人,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包拯。

再看看宋仁宗的武功。宋朝的军事力量一直被世人所诟病,但是在宋仁宗时期,战事是最少的,只有在和西夏的战争稍微大些,但是最后宋朝顽强的抵御了西夏的进攻,最后和谈告终,和辽国也是和谈,宋朝支付两国岁币,太掉价了,堂堂一国之邦,岂有为外族纳贡之礼?但是宋仁宗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当时西夏和辽国的军事力量都十分强大,和谈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且宋仁宗养精蓄锐,当时的军事力量也是达到了顶峰,如果宋仁宗再多活几年,估计会完成华丽的逆转。

再看看宋仁宗的头脑。从历次的变法来看,宋仁宗的庆历新政是值得称道的,其中的很多条款实际上是十分惠民的,但是由于内部反对派的持续压力,最后无疾而终。同时他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操控,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可见当时经济的繁荣程度,但是后期也造成了贫富差距,为各路民变埋藏了祸根。

综合来讲,宋仁宗对得起“仁”的称号,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康,难怪宋仁宗死后,辽国的皇帝都痛哭流涕,愿为其执鞭耳。


傲世万年雪


宋仁宗富有天下,他的宠妃自然也啥都不缺。大臣王拱辰(李清照的曾外公)因为反对庆历新政,刻意打压苏舜钦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定州瓷本就是宋瓷中的珍品,红瓷更是定州瓷中罕见的变种,据说颜色犹如朱砂,晶莹剔透又如美玉。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宋仁宗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有一天宋仁宗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被宋仁宗发现了。宋仁宗一看大怒,生气地问:“安得此物?”张贵妃看到仁宗大怒,也不敢隐瞒,供出了王拱辰。宋仁宗更怒: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他不但是嘴上说说,还抄起柱斧(宋朝皇帝经常拿在手上的一种装饰品,类似玉如意),一下子把珍贵的瓷器砸碎了。张贵妃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可是,就算张贵妃宣扬自己绝不收礼,还是有许多人想破脑袋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出身名门、位高权重的名臣文彦博也不能免俗。张贵妃的父亲和文彦博的父亲早年相识,文彦博想借张贵妃之力拜相,就费尽心思找了一匹珍稀的用金线编织的蜀地灯笼锦献给张贵妃。张贵妃大喜,做成一件华丽的礼服,并在上元佳节宫廷大宴时穿上,一时艳惊四座,连宋仁宗都频频注目。可是,当宋仁宗听说这匹灯笼锦是文彦博所献后,就算宴会上人多嘴杂,易惹是非,宋仁宗还是顿时沉下脸来,给了张贵妃一个大大的难堪。

  不过,宋仁宗还是很注意分寸的,要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斩断和所有人的人情往来,不大现实,也没有必要。王拱辰献上定州红瓷,宋仁宗一斧砸掉;文彦博献上灯笼锦,宋仁宗只是给点儿脸色。关键在于,王拱辰是因为反对朝廷新法、且恶意陷害朝臣而被贬的,这种人绝对不能轻易赦免,所以宋仁宗态度强硬,而文彦博和张贵妃毕竟算是世交,互相有点人情往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个是后妃,一个是朝廷重臣,并且是呼声很高、即将拜相的朝廷重臣,两人一旦勾结,很有可能操纵朝政,所以宋仁宗必须防患于未然。于是,按照正常程序,宋仁宗仍然任命文彦博为宰相,但当御史提出,文宰相曾经献给张贵妃灯笼锦时,宋仁宗趁机发难,将文彦博罢相,以警醒自己的女人们。为了安抚贵妃,那个提出弹劾的御史随后也被罢官,算是平衡。

  当然,如果宋仁宗只是一味强硬,总是使用家庭暴力,动手脚、甩脸子,那也算不得艺术。他在处理江山和美人的关系时,还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当时的大宋宫廷,常常是国家流行时尚的发源地,宫中发生的大小事务不但关系到大宋的政治、军事,还关系到大宋的经济、生活。像金橘,本是江西的特产,因为出产地太偏远,开封府的许多人都不认识,可是有一次江西的官员献上金橘,张贵妃一吃就爱上了这口,于是京城都流行吃金橘了,金橘价格一下暴涨几十倍。

  好在金橘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价格比较低廉,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比较小,可是珍珠就不同了。宋代的珍珠,价格多是黄金的十倍。有一年,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非法携带一批珍珠进入,被官府抓捕充公。珍珠运到京城,宋仁宗带着后官嫔妃集体观赏。张贵妃一看到硕大且无瑕的珍珠,就走不动了。看到心爱的女人如此喜欢,宋仁宗自然大方地将珍珠赏赐给她。可是其他嫔妃不干了。平时皇帝就经常赏赐一些好东西给她,现在又给她珍珠,实在太偏心了!宋仁宗也怕烦,就答应让人去集市上购买类似的珍珠,结果搞得京城的珍珠价格暴涨。

  宋仁宗听说后很是担忧,当时国家多难,西北不宁,又长年给辽国和西夏支付岁币,国库并不充裕。若是因为购买珍珠这样的奢侈品,耗费大量钱财,实在不划算。可是,也不能无视其他嫔妃,后官不宁,朝廷也难安啊。怎么办呢——众位嫔妃之所以要珍珠,其实不是为了珍珠本身,只不过是不忿唯独张贵妃得到珍珠罢了。如果张贵妃能够主动放弃,其他人自然就不会纠缠了吧?

  几天之后,皇帝召集众位嫔妃观赏牡丹,皇后和嫔妃都到了,唯独张贵妃最后到,头上戴满了前两天宋仁宗单独赏赐的名贵珍珠。众位嫔妃一看张贵妃那神气活现的样子,都很忌妒,曹皇后更是脸如寒冰。这次,宋仁宗没有像以往一样迎上前去,而是站立不动,等张贵妃自己走过来。不但如此,他还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说:“满头白纷纷,岂无忌讳?”一头的白色珍珠,仿佛死了人服丧一样,多难堪!听到宋仁宗这么说,所有嫔妃都哈哈大笑。张贵妃羞愧难当,急忙回去换了寻常的装扮。宋仁宗看了很高兴,亲自上前给张贵妃头上簪了一朵艳丽的牡丹花。于是,所有嫔妃都不戴珍珠头饰,改插牡丹花了。自然,京城的珍珠价格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宋仁宗用一朵牡丹花就平抑了京城的珍珠价格,更平息了众位嫔妃的纷争。如此处理家庭和事业、爱情和工作的关系,江山和美人两不误,可谓高明!


叶之秋


宋仁宗作为皇帝,性格温和,仁冠古今!许多人说他除了仁慈其他都很普通,其实这是错误的!他知人善用,胸怀广大,能包容人,体恤下属!对自己要求严格,衣食简朴!本人不但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治国上轻徭薄赋,劝农桑,兴办学校,使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

其在位42年从未有因言获罪着者,没有所谓的文字狱!当時苏辙赶考把道听途说的诽谤之言写入策论,本来不但不能录取,反倒要被治罪,结果他说此人是直言之士,必须录取!在君臣奏对时经常被怼得下不了台,哪怕被包拯喷的满脸口水而能做到唾面自干!

他自己非常自律,对下属却十分体恤。有天晚上批奏章到深夜,像个羊肉汤,但是却忍住没说,一怕麻烦下人,二怕在宫中形成惯例,御膳房每天要准备新鲜羊肉造成杀戮和浪费。还有一次吃饭磕到牙齿,如果是别的皇帝,肯给会有很多人受到惩罚,不死也要脱层皮,但是他却特别交代妃子不要说出去,免得下人受到惩罚。。仁宗不但对官员和下属体恤,对民间也是如此,劝农桑,办学校,轻徭薄赋。宋朝皇宫比较小,有次他想把皇宫扩建一下,结果皇宫周边的居民无论如何也不肯搬迁,结果扩建皇宫之事不了了之,这在现在简直不可想象!!

宋仁宗驾崩后举国同哀!上至官员,下至乞丐,如丧考妣!商人罢市致爱哀,乞丐都焚香烧纸哭祭!死讯传到辽国,燕人哭声震野,辽主耶律洪基也失声痛哭。做皇帝把一个仁字做到这种境界不但空前而且绝后!所以必然会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