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製圖的十大效率原則

閱讀完,如果覺得有用,那麼點擊"關注"和點贊是對作者的一種尊重和鼓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很多行業都需要使用CAD製圖,那麼你有沒有根據自己的檢驗總結過如何才能用好CAD呢?下面是我總結的CAD製圖十大效率原則。

(1)製圖前準備工作要做好,對相關製圖標準(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製圖國家標準,如《機械製圖國家標準》)要熟悉。為了不用每次新建圖形文件時都重新建立符合要求的、圖層、文字樣式、標註樣式、圖框與標題欄等,可以事先根據製圖標準(如國標)依次創建相應的圖層、文字樣式、標註樣式,甚至可以為一些常用圖形符號建立圖形塊庫,然後將該文件保存為.dwt圖形標準文件,以後製圖時可以直接調用此圖形標準文件,減少重複性的設置工作,並且還能保障製圖的標準化問題。

CAD製圖的十大效率原則

(2)新建或打開圖形文檔後,在進行CAD製圖之前一定要認真對要繪製的圖形做個分析,如圖形由哪部分組成,用幾個視圖表達,圖形從哪部分開始繪製,總之要根據圖形特點進行剖析,做到脈絡清晰,心中有數。做好這一步工作,有利於減少製圖中出現的混亂情況,降低錯誤率,而效率也會相對高些。

(3)用好圖層,例如對於圖形中的中心線、細實線、粗實線、虛線、標註註釋等都要恰當地放在相應的圖層上。製圖過程中的輔助線也可以放在一個單獨的圖層上,有時完成輔助製圖後可以不必刪除它們,而是可以關閉它們所在的單獨圖層即可。圖層用好了,對於管理圖檔的各種同類要素是很管用的。養成應用圖層的良好習慣,在以後的製圖中會受益匪淺的。

(4)巧用各類座標輸入,這在精確製圖中很重要。在CAD中,除了世界座標系外,還有用戶座標系,在製圖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什麼時候適合用絕對座標,什麼時候適合用相對座標(如相對笛卡爾座標、相對極座標等)。

(5)用好狀態欄上的各模式工具以及相應設置,如正交模式、對象捕捉模式、對象捕捉追蹤模式、動態輸入模式等,並不是說開啟的模式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該用哪幾個才開啟哪幾個最好,注意要掌握這些模式工具對應的快捷鍵。

(6)用好各種快捷鍵。CAD中有很多快捷鍵,很多製圖與修改命令都有其對應的命令別名,而且CAD也有命令智能匹配與模糊匹配識別功能,在製圖思路清晰的情況下熟練用好這些,製圖效率自然槓槓的。

CAD製圖的十大效率原則

(7)用好圖形塊,包括用好含屬性定義的圖形塊。對於一些常用的圖形、標準件等,可以在平時工作中便為它們創建好相應的圖形塊或塊庫,那麼在製圖時要用到這些圖形、標準件等時,便可以採用“插入塊”的方式來獲得,製圖效率自然高了。

(8)在進行文字標註和尺寸標註時,有時發現標註的文字或尺寸在屏幕上很小,這是因為尺寸標註的整體比例因子相對當前圖形尺寸而言小了,此時可以編輯當前文檔的文字樣式和尺寸標註樣式,修改相應參數數值為適當值即可,當然也可以從繪圖比例方面考慮進行修改。方法是靈活的。

(9)圖元的選擇方法有很多種,在製圖中要靈活使用,另外對於圖形編輯,很多時候通過鼠標雙擊對象的方式即可進入其屬性編輯模式,還有對於選定的圖形對象,巧用“特性”選項板可以很直觀地查看和編輯該圖形對象的特性選項及參數。例如,可以利用“特性”選項板為選定尺寸設置尺寸公差等。

CAD製圖的十大效率原則

(10)繪製好圖形並初步完成標註等工作,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審圖。不要小看這個環節,這是一個糾錯和優化的環節,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審圖就是為了檢查圖紙是不是正確及規範,有沒有疏漏等。把每一次審圖過程當做是一次製圖經驗總結的過程。


如果覺得好,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探討一下CAD應用問題。筆者著有關於AutoCAD的相關圖書,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京東或噹噹網上搜索併購買我的圖書,希望對大家有用。

我的新書《AutoCAD 2019完全自學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在2019年春節後即將出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