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村过年很开心,你在小时候有哪些过年好玩的事情分享吗?

灰太狼de电竞


这个问题你触动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出生在农村,记得从有记忆开始就对过年着有难以磨灭的印象,每到过年第一印象就是放鞭炮。

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属于土家族和苗族混聚居区,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过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要玩龙灯玩师狮子灯儿,跳土家摆手舞(因为我是土家族,现在我都还会跳)还有花灯、戏剧、打糍粑之类的,有很多的民族风情,只要听到锣鼓喇叭的喧闹声,就吵着嚷着要大人带着我去看,当我们到达现场之后,那种热闹气氛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不懂得有什么意义,只觉得好玩热闹,可以在现场捡到一些没有炸的鞭炮和没有燃放完的礼花,偶尔可以捡到一些水果糖和花生糍粑等小食品。

记得那小时候的土家族龙灯有10到20多个人一起挥舞玩龙灯,然后旁边也有很多的人在对着龙灯放烟花,特别是晚上,从一个村转场到另外一个村的时候,路上没有路灯的,只有火把,龙灯沿蜿蜒的小路延伸很长,夜间别有一番风景,后面跟着一大队的大人小孩儿,好不热闹,在漆黑的夜里特别抢眼的是那一路的火光,那时候有电筒,但是电筒很少,最多的是火把。有一次在某一个村玩的时候,由于放烟火的人挨得太近,把龙灯给点着了,舞龙灯的人身上也着火了,然后大家都忙着一起去扑火,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现在想起来放焰火也是有风险。

另外一个游戏就是玩狮子灯,那时候哦有些家庭把赠送的礼物用一个竹竿挑的老高老高的还挂在房檐上,然后玩狮子灯的人就要从下面的桌子一步一步的玩到顶上去,把礼物取下来,记得那时候的桌子重叠得最高的可能有十几张桌子很高很高,随着鞭炮烟花和锣鼓的鸣放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玩狮子灯的人也越来越激情高亢,看的人惊心动魄。直到挂在竹竿上的礼物,被狮子用嘴咬下来,其实那时候老百姓挂的礼物很简单,里面就是烟酒,茶叶糍粑等等这些东西。

其他的比如说还有板凳龙戏剧等等这些游戏。当然,现在有些游戏已经农村很少见了,也没有人会玩了,现在想起来已经成了永久的记忆。

小时候发红包就是收到几分几毛,几块钱就是很高兴的事情,等到逐渐长大,才知道钱是越多越好红包也是越多越好。当然有些乐趣,是用钱买不到的。

过年的另外一个乐趣就是抠猪老髓。

农村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要杀猪宰羊炖鸡之类的。那时候只要听见哪一家猪在叫唤,就知道那家要杀年猪了,于是就去山上摘一些桐子叶或者去菜地里采几张菜叶子跑去扣猪脑花,如果运气不好,那家杀猪的主人家有小孩儿猪脑花就被他家的小孩儿扣完了,然后我们就只有站在旁边干瞪眼儿看着了,到另外一家运气好的话,可以扣到一两坨猪脑花,然后拿用菜叶子包着拿回来放点盐,埋在柴火灰里面烤,那时候吃得香喷喷的不像现在有很多佐料,那时候的佐料就只有盐。现在有些地方把烤猪脑花已经搞成一种商业行为了,吃的人也很多,佐料也很多。形成了一道美食,但是我现在知道那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因为胆固醇太高。

当然咯,小时候的乐趣还有很多,只是点点滴滴的时间太久了,大都记不起来了,就分享到这里吧,祝大家春节愉快!!!





农门課栈


小时候家里穷,平时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和好吃的,所以最盼着过年能够吃点好的穿新衣服放鞭炮看烟花。

爷爷每年都煮猪头肉,年三十下午我们就流着哈喇子等着。煮熟了爷爷就会每人切点给我们吃,还有剔得基本上没肉的大骨头。由于我生日是年三十,爷爷总是给我个肉多的骨头啃。

初一爷爷会给我们压岁钱一毛两毛的,那时候也能买些零食了。鞭炮都是拆开了放在兜里,点根香一个一个的放,也望人家的鸡窝狗窝里扔,少不的鸡飞狗跳满街叫骂。晚上我们就放迪迪机,就像鞭炮信子一样有圆珠笔芯粗细,点着了一闪一闪的,我们就轮着胳膊叫着迪迪机放爆仗噼里啪啦一后上[晚上]。

再晚一点村里一些比较富裕的人家就会出来放花。自己做的都是,就是把大黑砖上钻上眼放上药插上捻子。放在櫈子上点着,很有点火树银花的意思。

正月十五村里会组织者踩高跷跑汉船,这个热热闹闹的年也就过完了。





漆漆菜


小时候最喜欢去村子里的小卖部里买几盒火炮,然后约上小伙伴,一起去炸火炮,还喜欢把火炮放在牛屎里,瓶子里,树洞中,火炮里的鱼雷更喜欢啦,丢到鱼塘里,当然啦,还有滚着的弹簧,还有去小沟沟里捞鱼摸虾,还喜欢去买辣条,那时候总是把手舔得很干净,只要别人给颗糖都会很开心,还喜欢去偷鸟蛋,去山上找野生菌,只要村口一有人来卖东西,听到那个声音,就会跑去看,喜欢来村子里炸爆米花的叔叔,每次都会给我吃,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打糍粑,那时候打糍粑是一个很大的木墩子,像跷跷板一样,我坐在一头,爸爸在一头踩,还有许多的许多,我都说不完了。




阿楚小飞


农村八零后男孩过年,最爱莫过压岁钱买鞭炮烟花,串门吃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