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能继承皇位?真因得过天花就当了皇帝吗?

神經病LY_


向敬之

康熙能够最后继承皇位,得过天花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孝庄太后的力挺。

顺治在位时,最想立的皇位继承者,还是宠妃董鄂妃的儿子。董鄂妃曾生育皇四子,顺治帝立即派重臣告祭太庙、天坛、地坛和社稷坛,称其第一子生。皇贵妃之子,被他视为嫡子,大有立储的征兆。

此子命薄,四月而殇,董鄂妃染病不再生育。顺治帝虽有皇次子福全以降诸子,但是,他迟迟不立储嗣,至临终前夕才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是为康熙帝。

而在两年前,顺治帝召集皇子问志,首先问的是福全。福全只想做一个“贤王”,而且据萧奭《永宪录》卷三所云福全“向以损一目不得立”,福全有生理上的残疾,故不是顺治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另据与顺治帝有过交情的传教士汤若望,留下资料,称顺治帝最想将皇位传给堂兄、安亲王岳乐,被汤若望阻止。汤力劝顺治以玄烨得过天花,传位与他。

顺治欲传位岳托之说,并不见于清室官方史料,但同康熙对其长期雪藏、用而见弃以及死后算账等事来看,有这个可能。但是,都忽视了关键性人物——孝庄太后。

顺治亲政后,继续推行多尔衮摄政时期制定的大政方略,改善满汉关系,缓和满汉矛盾,与以孝庄为首的满洲保守势力集团发生了严厉的冲突。顺治推行一系列改制,岳托为支持者,却遭到孝庄联合两黄旗勋旧大臣的集体抵制和围攻。

孝庄必然不会容许岳托即位,更不想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皇帝的叔母,那样她也做不成影响朝政的皇太后了。再者,岳托上位,其所在正蓝旗必然进入上旗,导致皇帝自将的上旗重新洗牌,必然会遭到既定上旗两黄旗、正白旗大臣的抱团反对。而孝庄已早早地抚育玄烨,做了充分的准备。玄烨不在旗,必然得到上三旗大臣的支持。


以礼观书


顺治皇帝在位十八年,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由于结婚早,他的妻妾为其生下了8位皇子,我们先来看下他的这些儿子们。

其中早夭的就有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八十九天)、皇四子荣亲王(数月),生于晚年年幼的皇子有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顺治十六年生,七岁殇)、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顺治十七年生,二十岁亡)、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顺治十七年生,八岁殇)。

剩下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其实就只剩下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顺治十年生)、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生)及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顺治十四年生),当时常宁年幼其实也不算是合适的人选。

当时顺治考虑的皇位人选主要就是福全和玄烨,当时无嫡子则不会考虑立嫡子,但是以“无嫡立长”的规则来选的话自然应该是皇二子福全了,但是从《清圣祖实录》的记录来看当时适用的规则是“立贤”。

《清圣祖实录》记载,顺治十六年,玄烨带着福全及常宁向父皇问安,顺治帝就问他们长大后的志向,福全答“愿为贤王”,玄烨则答:“待长而效法父皇,黾勉尽力。”顺治帝对玄烨“于是遂属意焉。”

《清史稿》的记录为:(康熙帝)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顺治帝)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不过这应该是嗣君出于先帝之意的溢美之词,也是史官对皇帝的溢美,这种记录可谓老生常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康熙帝并未得顺治的钟爱,顺治帝甚至动过立自己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为帝,说明上面的那段话只不过是后世史学家的阿谀之词。康熙自己晚年也曾回忆说过:“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顺治帝钟爱的是董鄂妃生下的皇四子,虽然他生下数月就夭折了,还没来得及起名,顺治帝追封为荣亲王,并称他为第一子,在荣亲王的地宫中,有一块墓碣石,上面刻有:“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可见他是多么受到皇帝的喜爱,这种喜爱也伴随着子凭母贵。

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未回到正题上,就是为何康熙会被顺治看中呢?

一者就是孝庄皇太后反对顺治帝的立安亲王岳乐为帝的建议,再者就是因为康熙帝曾出过天花且活了下来,而他的兄长福全尚未出过天花,当时天花的死亡率极高,满人中很多人因天花而死,对这种病闻之色变,所以为了清朝的统治还是选一个能抗天花死亡的君主。

外国学者说“(玄烨)生了天花,脸上的麻子存在一辈子。就因为他已对这种致命的疾病具有了免疫力,幸运的康复帮助他登上皇位。”

总的来说康熙帝能登上帝位首先是竞争者少或死,另外就是健康的身体,不管如何康熙帝的功绩还是值得说的。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开创了“康永乾盛世”。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幸运。八岁继位的康熙自然也不例外。为什么前面还有一个哥哥的八岁孩子玄烨,在顺治英年早逝的时候荣登这个幅员万里大帝国的主宰的呢?我们且来聊一聊。


1、聪慧孝顺,迥异常人的少年皇子

大家可能不知道,清代极为严苛的皇子教育,把很多皇子都培养成了学识见识极高的人,所以终清一代,没有出现过昏君。皇子争权夺利惨烈,但个个也都是手段能力极强之人。而康熙正是当时最为突出的皇家学霸之一。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欢研究数学,人文艺术也都有涉猎。最有趣的是,还参与过动物的解剖实验!!可谓广博之极,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他小时候就开始表露出来的极高的学习智商和不同于其他皇子的那种独特气质。他5岁起进入尚书房开始读书上课,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学海无涯生活,他昼夜苦读,废寝忘食,除了聊聊几次假日,基本没有休息,每天5点到下午三点,除了吃饭,也只休息一刻钟。


此外小康熙也蛮可怜的,繁重的课业之下,又经历了极为悲惨的童年,8岁丧父,十岁丧母,自己还得过天花,差点早夭。而母亲不得宠幸的事实,使得他早早就懂得世间冷暖,早熟的康熙帝为人至孝,家人病重,都是这个可怜的小皇子,小皇帝亲事汤药的侍奉。所以自小就具有一身优异品质的三阿哥,备受祖母孝庄皇后喜爱。也得群臣支持。

2、母家家族势大,可以帮助稳固皇权

康熙帝外公之父即清开国元勋佟养正。此人本身是汉人,却因功被抬入满洲旗,可见功劳不凡。佟佳氏在顺治朝影响力巨大。康熙外祖佟图赖,舅舅佟国维,以及国维之子隆科多都是清朝重臣。所以身背显赫外戚关系,在当时外部势力未平,内部政权不稳的情况下,顺治选玄烨自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能保大清江山稳固。而康熙其余兄弟,要么是早夭,要么是年龄小,最大的二阿哥福全,母亲董鄂妃(非那位董鄂妃),不过是满人长史之女,庶妃。自然是比不上三阿哥家势大,皇位给他估计国家不稳,再加上鳌拜有异志,说不定清朝就变天了。


3、天花之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现在可以回答题目了。真的真的是因为他得过天花,所以顺治决心把皇位传给他。当时的清朝,还是很敬天法祖的,面对天花这种束手无策只能看天命的病,小康熙挺了过来,挺过来的小康熙,也就成为了天选之子。更加上汤若望都说,三阿哥得过天花而不死,乃天命之身。而且得过天花变不回再出,体质更好。也因此帮顺治下定决心立其为储。所以玄烨当皇帝跟得过天花关系还是蛮大的。



历史千奇百怪,我是历史好奇怪,感谢各位看官关注点赞,一起在历史风云里去看有趣奇特的故事吧!快动动你的小指头吧!


历史好奇怪


康熙能继承皇位靠的是先天的不懈努力和母族人的支持(还有就是康熙排行老三,老大早夭,老二尚武不是当君王的料。),如果要和天花有关系的话,那应该感谢天花没有夺走他的生命,使他产生了抗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成为满清王朝中在位最长的皇帝!

年少命运可悲、但不自弃!

顺治对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并无多少感情,在一次意外中有了康熙。起初顺治并不关心和在意佟佳氏,直到孝庄太后看到佟佳氏的气血,得知她有了身孕,全后宫的人开始在意她了。

康熙出生后生得盛是水灵,深得父母奶奶的喜爱,但不幸的是年幼的他患上了天花,以那时的卫生水平,谁得了天花谁就会被阎罗王盯上了。顺治和佟佳氏不得不将小康熙交托给紫禁城外的奶娘进行照看。一出生才享受了几天的父母之爱,随后患上恶病,失去了那些属于自己的爱。

或许是上天可怜他亦或者是他不自弃,天花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小康熙幸运获得了这可以终身抵抗这种病的免疫力,随后他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健康开始勤奋刻苦地学习,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也为他后面继位打下基础!

父母双亲去世,悲痛交集,却更加奋发图强!

康熙八岁丧父,九岁时疼爱他的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只有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辅佐着他。

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对康熙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康熙讲述清太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康熙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

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后来不得不发展到需要针灸治疗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康熙一闻到灸条的艾味还心有余悸。

结语:康熙能继承皇位很大的原因是那场天花没有夺走他的性命。自幼丧父使母并没有是他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努力以告父母的在天之灵,不负皇祖母的孜孜教导,使得他继承皇位,开创了满清的百年盛世!

(有其他见解欢迎留言讨论!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我哟!)


安夏丨历史君


只能说,他出过天花对他后来的继位有很大很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顺治帝福临因董鄂妃的去世,异常伤心,6岁登基的福临,好不容易在权势弥盖了的深宫大院里找到了一位知己爱人,此时,宁舍江山也要陪爱妃浪迹天堂的顺治帝,去世了(也有说是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年仅24岁。

24岁的年龄,对于现在的小伙子们,可能是个刚毕业的小鲜肉,然而,24岁的福临,却后宫佳丽三千,皇后都俩个了,也早已为人父。爱新觉罗福临生于1638年。据记载,顺治帝在位期间,后宫一共37位,生育子女14人,儿子8人,女儿6人。(突然想起了笔者自己24岁的时候,惨不忍睹)下面看看顺治帝的8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1651到1652,只活了一岁,早夭。那是福临才14岁,我的天,14岁就有儿子了。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9月8日到1703年8月10日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出生,即康熙帝。

皇四子,1657到1658,董鄂妃之子,还没来得及起名就早夭了。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1月04日—1703年6月7日。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生于1659年,顺治去世的时候,他只有1岁多,后来也没成年,在1665年,6岁的他早夭了。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1660年到1679年,他爹去世后他只有1岁不到,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1660年到1667年,跟老七一样,顺治走时还没满月。

那么,顺治去世后,也只剩下老二(9岁),老三(8岁),老五(5岁)有机会继皇位,老六没断奶,老七老八还没满月。

接下来说说老二,老三和老八,这三个里面,只有老三出国天花,对天花有抗体,要知道,在清朝,医术不精,天花很严重,严重到随时能要了人命。所以,老三玄烨有先天优势,总不能皇帝当着当着的天花了那就完蛋了,就像同治帝,19岁,天花英年早逝。

除此之外,顺治帝在世的时候问过老二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可见,老二对这个皇位没有太大的渴望,当然,顺治也不会勉为其难,毕竟他知道,一个幼年皇帝是要面对多大的压力,那些可以当他们太爷爷的朝臣对你拜来拜去的。而当时,唯有玄烨说道希望效法父皇。于是福临十分看重玄烨。

第三,老三玄烨从小就是个学霸,从小成绩就胜过其他几个阿哥。

最后一点,当年康熙帝生母佟佳氏怀玄烨时,有一次向太后问安之时,出门时看到有龙绕身,孝庄太后才知道孝康章皇后有身孕。孝庄太后说:“我当初怀顺治皇帝的时候就有这种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必定降下祥瑞。”所以,玄烨一出生,就特别受父母和太后孝庄的疼爱。

以上,本人愚见~


历史小迷妹77


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按说,身为皇三子,玄烨是没有多少资格继承皇位的。然而,顺治皇帝一生有6个儿子,其中3个都早夭了。



尤其是顺治的爱妃董鄂妃与他所生的皇四子,连名字还未来得及起,就因天花而夭折了,随后,连董鄂妃也因为天花亡故。顺治皇帝因此心灰意冷,民间传说甚至编出了顺治放弃皇位出家的传言。

在15-16世纪,是世界上天花疫病传染最为猖獗的时期。这个时期,从中世纪的黑死病中活出来的欧洲人开始了环球贸易的时代。他们把各种疫病带向了全世界,其中,最为凄惨的就是南美的印第安人,几乎种族灭绝了。



同样,这种疫病也造成了清朝前期中国人尤其是婴幼儿的大量死亡。顺治皇帝的6个儿子中有3个都死于天花。而玄烨却奇迹般地从天花疫病中活了出来,虽然脸上留下了麻子,但从此在身体内产生了抗体。

当然,玄烨最终能脱颖而出得感谢一个外国传教士,这个人就是汤若望。顺治皇帝对于这位洋教士十分敬重,尊称其为玛法,官至一品大员。因此,顺治皇帝在选择接班人时自然要听取汤若望的意见。



在整个清廷内,只有汤若望知道天花的后果有多严重。因而,他极力推荐这位从天花疫病中活过来的皇子。


傅斯鸿


康熙能继承皇位登基为帝,的确是跟他得过天花有很大关系。在那时天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病,一旦得了天花是很难治愈的。而康熙皇帝小时候却得了天花,然而康熙得了天花最后却治好了,天花之病只是在他脸上留下了几个很小的麻点。



因为天花的病没有危及玄烨(康熙)的性命,因此玄烨也对这天花有了很强的免疫力,这就让康熙之后再也不用怕得了天花。

后来顺治皇帝问他的皇子们的理想和愿望。顺治皇帝的长子牛钮,在出生后还不到一百天就夭折了。康熙是顺治的三子,福全是顺治的帝第二子,福全也就是是康熙的哥哥。

当顺治皇帝问皇子们愿望时,福全就说他只愿做一个贤王就可知足了,而康熙(玄烨)却说他希望效法他的父皇。由此可见福全并没有多大的野心,同时也体现出康熙的理想和抱负。

所以后来顺治皇帝就越来越重视玄烨。

后来顺治皇帝病重,在当时顺治并没有立太子,他的长子夭折,二子福全和三子玄烨中,福全的愿望只是做个贤王,因此他不适合做皇帝。同时当时汤若望因为玄烨得过天花,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就在顺治临终前建议立玄烨为继承人。

就这样,之后玄烨就登基为帝,所以康熙皇帝能登基为帝,和他得过天花是有很大关系的。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他除鳌拜、平三藩、消灭明郑势力集团、败噶尔丹,他在位时间很长,其一生文治武功也很高,虽然康熙后期出现众子夺嫡的现象,但也不能否定他的成就和地位。他开创了康乾盛世,其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


中孚鉴


顺治十八年,清世祖福临因患天花去世,留下几个未成年的儿子。在这几个儿子当中,皇三子玄烨最终幸运地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清圣祖。 清圣祖非嫡非长,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活着的哥哥裕宪亲王福全。那么,为什么他能够最终胜出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史籍当中不约而同提到了福全的那句“愿为贤王”,甚至把清世祖最终传位清圣祖归结于福全的这句童言。个人觉得,事情或许有,但应当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皇位传承,事关国运,清世祖似乎不太可能仅仅因为一句无忌童言就草率作出决定。



清世祖长子牛钮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剩余的所有儿子都是庶出,包括长子牛钮也是庶出。即便是夭折的荣亲王,其生母董鄂氏的孝献端敬皇后也是死后被清世祖追谥的。换句话说,清世祖没有嫡子,在牛钮夭折之后,福全实际上充当了庶长子的角色。如果按照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基本上没有疑问,就是福全的。但是,满洲人建立的清王朝偏偏不理这一套,清世祖更是不按常理出牌。



因为长期被摄政王多尔衮和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压制,年轻的清世祖性格变得十分逆反,在掌握权力之后更甚。因为原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所定,清世祖属于被动接受,和这位表妹的关系一直比较恶劣。最终,清世祖废原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静妃。这时候,颇对清世祖脾气的董鄂氏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几乎达到了“专宠”的地步。当董鄂氏生下儿子之后,清世祖随即大赦天下,并明诏宣称此子为其“第一子”,直接将福全和清圣祖这两个儿子当成了不存在。只可惜,这位“第一子”活了仅仅数月便夭折了,其生母董鄂氏三年后也撒手人寰。为此,清世祖异常伤心,追封这位夭折的“第一子”为荣亲王,并违制追谥董鄂氏为孝献端敬皇后。



有此一事,足可见彼时的福全和清圣祖几乎是得不到什么父爱的。对此,多年之后的清圣祖仍然有所提及,可见童年阴影影响之深。但是,“第一子”已经没有了,最为钟爱的董鄂氏也已经没有了,皇位却还是需要有人继承的。荣亲王和董鄂氏的死,让清世祖心情十分低落,加之身患天花,选择继承人已经迫在眉睫。这个时候,清世祖想到了堂兄安亲王岳乐。入关之初的满洲贵族对于天花几乎没有免疫力,豫通亲王多铎死于天花、清世祖自己也死于天花,彼时的满洲贵族几乎到了闻天花色变的地步。岳乐是清世祖的堂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追赠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的儿子,是清世祖夺权和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加之年纪较长,或许还曾经患过天花且痊愈了(没有查到具体记载)。因此,清世祖有意传位于这位堂兄,以避免儿子即位后又死于天花,导致政局不稳。但是,此议一出便遭到了宗室王公、乃至清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的激烈反对,清世祖最终只得放弃。


传位岳乐之议被否决的清世祖最终只能回过头从儿子当中寻找继承人。福全“愿为贤王”的事情如果真实存在,应当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一个长期得不到父爱的儿子,在父亲面前未必就敢说真话,“愿为贤王”或许只是福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者为了讨好父亲而说出来的一句童言而已,未必就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清世祖仅仅凭这句话就否决了福全的皇位继承权,未免有些儿戏了。这件事充其量也只能说明清圣祖心气儿更高、理想更远大一些罢了,不足以成为算盘否定福全的理由。



清圣祖之所以最终胜出,主要还是得益于天花。彼时,福全没有出过天花,而清圣祖出过天花且痊愈了,也就是获得了对天花的终生免疫。福全和清圣祖年龄仅仅相差一岁且皆为庶出,彼时的佟氏家族也不是后来的“佟半朝”,二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而对于天花终生免疫的,却只有清圣祖。在那个闻天花色变的时期,加之清世祖对于天花有着切肤之痛,放弃福全而选择清圣祖几乎成为了必然。至于常宁、奇绶、隆禧、永干那几个儿子,最大的常宁才虚五岁,其余的不是在襁褓之中就是穿着开裆裤,而且这四个儿子都没有出过天花的记录,自然也就都被排除了。于是,第三子玄烨成为了唯一的候选人,最终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清圣祖。细说起来,清圣祖还真就是因为得过天花而当上了皇帝,其间并没有什么权利斗争、尔虞我诈,简单得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历史就是如此,难以置信不代表不存在。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吧,反观清世祖的其他儿子,奇绶、永干夭折,隆禧活了虚二十岁,福全、常宁也都没有活过五十岁,只有清圣祖活到了虚六十九岁,在那个年代,已经可以算得上长寿翁了。历史也最终证明清世祖的确选对了人,身患天花、劫后余生的清圣祖不但幸运地成为了皇帝,还开创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个所谓盛世——康雍乾盛世。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是的,就这么简单!

在古代,天花之恐怖,是任何人想不到的!

顺治长子夭折,帝位按顺序就应当在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中选一个。

选哪一个?

自己染了天花,而老三却终生对天花免疫!

顺治正当壮年,不论是身染天花而死,还是假借天花而遁入空门,都是太后也不乐意见到的,按情理来说,必须要选一个可以长持执政的帝王。也就是说,要选一个不会得天花的(如果是真死),并且不会因为私事撂挑子的(如果是假死。)

不会得天花,现成有一个,老三玄烨。至于不因私废公,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慢慢调教就是了!

第一条是是关键原因。是让朝政得以长期持续运行的基础。所谓才学,所谓家世,所谓亲戚都得向后避让!

而且这个理由,任何人都无法反对!

清朝入关之后,再出现一位短命的帝王,说出去都丢人现眼!大清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光民间的嘴皮子就够有心人利用起来,生成无数波澜了!

清朝入关,帝王短命!这是政治事件!

所以,玄烨是最佳人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