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123K型鱼雷艇配备的14.5毫米机枪?

哼哈321


123K型鱼雷艇装备的14.5毫米口径机枪,如果单单就机枪来说,属于大口径的高威力机枪,不过对于舰艇作战来说,这样的口径还是有点不够用,在123K鱼雷艇上,14.5毫米机枪并不是一种进攻性的作战武器,而只是给鱼雷艇勉强提供了进行有限防空和火力招架的手段(14.5毫米机枪的有效射程大约只有2000米左右)。

(123K型鱼雷艇,双联14.5毫米机枪安装在艇尾)

123K型鱼雷艇,和姊妹型123Б,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发、装备的高速摩托化鱼雷艇,采用滑行艇型,铝合金艇体,西方称为“P4”鱼雷艇。和同时代的摩托化鱼雷艇相似,其主要的攻击作战手段是艇上的鱼雷,作战时依靠高航速逼近目标发射鱼雷,而后不管击中没击中,就是一个字“跑”,因而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对这种打完就跑的小艇曾形象地称为是送炸药包的。因而这种鱼雷艇上安装的机枪等武备,并不是鱼雷艇的进攻武器,而是鱼雷艇在航进和发射完鱼雷之后撤退过程中,进行断后、实施有限自卫的武器。

也由此,从123K鱼雷艇的布置上可以看到,其14.5毫米口径双联机枪的安装点比较特别,事实上是在艇体的尾部。对于进攻来说,这样的位置显然不合适,但是在鱼雷艇发射完毕高速撤离时,如果有尾追的敌舰艇或遇到敌方飞机袭击,将机枪布置在这样的位置,还是比较适于自卫作战的。


海研会


123K型鱼雷艇,国内最早装备的一批鱼雷艇,自前苏联引进的海军装备,艇长19.3米,宽3.7米,吃水1米,标准排水量21吨,有2台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最高航速达到了50节,经济航速为42节,13节时续航力有400海里。

艇载武器最主要有2具457毫米鱼雷发射装置,鱼雷自重918千克,战斗部装150千克炸药;另外,还配备有2挺14.5毫米高射机枪,装有一部艇载雷达,艇员共9人。

艇上的那2挺14.5毫米高射机枪,由前苏联弗拉季米诺夫设计,于50年代装备部队,可装在单管、双联或四联枪架上。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为了提高射速,装有膛口助退器,闭锁方式为机头回转式,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属双程进弹、单程输弹,发射方式为连发射击。

14.5毫米高射机枪,配有光学瞄准镜,此外,在枪身上另有机械瞄准具,准星为圆柱形,为正切型U形表尺。枪长4.33米,发射前苏联14.5毫米枪弹,包括有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等弹种,最大射程7500米,有效射程20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采用100发的弹链供弹。

有意是的是那2挺14.5毫米高射机枪,安装的位置是在123K型鱼雷艇艇尾,鱼雷艇前行时,始终无法向前开枪,起不到任何作用。

只有待2枚鱼雷发射完成,掉头转向后撤时,那2挺14.5毫米高射机枪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14.5毫米高射机枪,对海打击包括防空作战,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一是射程近,二是子弹,不是炮弹,对目标的毁伤力较小,海战时,基本上起不到大作用。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11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中国海军接触苏式14.5毫米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的时间并不晚,可以说几乎和12.7毫米舰用高射机枪是同一时期引进的,新中国人民海军从苏联引进的第一型鱼雷快艇,123型鱼雷快艇的两个改进型,123B型就装备了两座双联装12.7毫米舰用高射机枪,而123K型用一座双联装14.5毫米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代替了前者,从中也可以看出14.5毫米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在威力上确实比12.7毫米的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战中,虽然新中国人民海军的鱼雷快艇部队创造了二战后最佳的战绩,但是14.5毫米双联装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在其中并没有发挥出什么大的作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果。

这主要是因为鱼雷快艇是一种一击必杀的攻击利器,也就是说类似古代的刺客,如果一击不中,就只有掉头跑路的份了,而不是留在原地与敌方肉搏。就其在鱼雷快艇上的安装位置而言, 14.5毫米双联装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安装在鱼雷快艇的后部,只有鱼雷射出,快艇开始转向脱离后才能有效射击,此时的射击效果往好了说也只能是个压制,说坏了只是个心理安慰,其次,14.5毫米机枪弹威力是比12.7毫米机枪弹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对于近三百吨的钢制马达炮艇同样缺乏足够的杀伤力,最后装备数量,一艘鱼雷快艇上只装备一座14.5毫米双联装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如果参战的鱼雷快艇为六艘,也只有12管14.5毫米舰用机枪可以同时开火(事实上,由于机枪安装位置及攻击编队位置的关系,是极难有同时开火机会的),这点火力未必能压制得了敌舰艇的火力,更别想击沉敌舰艇了。尽管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是对比其550千克的全重,其所能提供火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