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康熙皇帝?

洪浩仁慈


康熙

評價原則:

1: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功與過

2:侷限性和創造性

3:尊重歷史背景,尊重史實

不強加不應該他承擔的歷史責任給他。

以下是正文部分

歷史背景

清初時期,存在貴族干政以及貴族權力下大面積土地兼併的現象。並且,八旗傳統和管理制度並行,管理混亂。文化上,華夷之辯嚴重。華夷之辯的背後,不是民族的鬥爭,也不是漢族和滿族的仇恨,而是文人士大夫和滿清道統之爭,所以,需要以更客觀的立場,對待清初的事件。

1:政治領域

1)皇權強化

內政:先除鰲拜,確立皇權完整。確立皇權完整的背後,是對滿清初期貴族干政的對抗。

清初時期,由於道統之爭,加上長期戰亂,知識分子失去了穩定的讀書環境,加上初期的,民族仇恨和部分士大夫群體刻意的對抗,導致行政人才和技術型官僚的缺失。因此,只能選擇從滿清的貴族當中選擇自己的盟友。

通過傳統的八旗制度,來確保中央到地方的行政。

但傳統的八旗制度就意味著,皇權必然受到貴族政治的制衡。所以,康熙在初期,基本廢除了八王議政的制度,並且和知識分子達成了妥協:提拔漢人來制衡滿清貴族在政治上的權益。並剝奪各旗王公幹預旗務對權力,破除“軍工舊勳諸王”的傳統。

延續了“後宮不得干政”的傳統,短暫了外戚貴族的勢力的崛起(儘管乾隆時期開始反彈,但傅恆福康安父子,確實是一代人傑,不予討論)

但此舉做得並不徹底,留下了很多後患。稍後會論述,尤其九子奪嫡時期的亂局。

隨後,建立南書房,用類似智庫的模式,把皇權緊握手中,加強了皇權的權威。

南巡,祭祀孔子與洪武,奠定道統和法統基礎。

修《明史》,編寫《二臣傳》,道德批判下,打壓政治投機主義者的抬頭。

2)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

地方權力機構分化,分總督,巡按使,布政使,等,各司一職,在地方上形成官僚之間制衡制度,實現對地方的有效治理。

使用“秘折”制度,強化對地方官僚的監督和地方觀察。

平三藩,收復臺灣,奠定中華民族歷史版圖。

少數民族政策:

蒙滿一體,徹底解除北方威脅,不修長城,騰出了資源和人力治理河道。

滅準葛爾,奠定西部版圖

西南維持吐司制度,保證地方穩定的治理(雍正改土歸流後才徹底納入中央行政體系內)

2:經濟領域

1)初步恢復農耕體系,通過除鰲拜,廢除圈地政策,還土地於農民。遏制貴族土地兼併

2)治理黃河,遏制水患,確保黃淮地區的耕種

3)重建朝貢體系,

4)編寫《簡明賦役全書》,確立了基礎的經濟制度。

3:文化領域

1)辦學,科舉,重奪道統

2)《康熙字典》《大清會典》《佩文韻詩》《歷代題畫詩讀》《全唐詩》等鉅作的修撰

3)前期大興文字獄,《明史》案,《南山集》等著名冤案

基本將歷史事實整理完畢。下以 九子奪嫡 時期為例,嘗試論述其歷史規律邏輯

康熙四十二年時期,放鬆了吏治。一方面,已經杜絕了舊貴族的參政權力,但另一方面以他孩子為首的政治集團悄然誕生。

一方面,康熙廢除了八旗王公管理旗務的權力,但同時,卻將相關的權力下放給了他的孩子們。這就給予了他們培養自己的政治集團的可能。

加上包衣奴才和家生子的制度,以及皇子對權力任命的干預,很容易就引發激烈的政治鬥爭。

用《獨裁者手冊》的經典來說,那就是,要收買核心選民。政治集團要攫取更大的權力,其領導者就必須付出更多代價,包括金錢的賄賂以及未開利益的承諾。

而在其收益有限的情況下,只能以貪汙腐敗的形式去攫取。

在太子和八爺黨的對抗中,就滋生了無數的賣官鬻爵的行為。各類的肥缺出售以後,反過來壓榨民脂民膏,形成從頂層到基層的全面腐敗。

由此,進入到清朝時期的第一個黑暗時代。獨裁者與接班人政治集團的矛盾,天然存在。康熙並不會允許一個以貪腐為手段,混雜政治投機者的領導集體接班。但也隨著老年精力不濟,無力應對高強度的政治鬥爭和瑣碎的政務,只能設計新的接班人選制度,以預防帝國頂層官僚體系不會滋生大面積的腐敗,試圖以此來制約其向下傳導。

但卻因此,開放了王族參與政治的“潘多拉”魔盒。

密封遺詔的傳位法,固然可與保證一定時期的穩定,但卻放開了王族參與政治的最後限制,為晚清後期的亂象埋下伏筆。

也由此,在滿清王族的嚴重,中華領土,將其視之為“家天下”,以至於割地賠款時,帝王的感慨是:“無緣面對列祖列宗。”

王子參與政治,也意味著人才有兩套選拔體系,一套是依靠王子的親緣關係以及其包衣奴與家生子,另一套則是科舉出身的官僚。科舉出身的官僚受限於其平民出身,無法進入到核心的決策層,無法影響王族和皇帝的決策。故而,消極怠政,制度僵化,大亂之初幾戶無人可用…

綜上的啟示

1: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頗有建樹的君王

2:但政治制度的構建,初時看來都是很美好的,但隨著他的發展,也會衍生出很多問題,保持政治制度的活性,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對號入座。

【牆縫裡的觀察者: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牆縫觀察家


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但對中國而言,卻未必是一個好皇帝。

康熙的能力之強,如今專家學者已經連篇累牘,說了很多,網上也有很多總結,比如康熙十大功績之類,在此就不多說了。

但為何康熙不是一個好皇帝呢?其實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作為一個小族,滿族想要統治龐大的漢族,康熙就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優待滿洲。如果做不好這一點,清朝政權必然岌岌可危,家裡人都不支持他,還能指望漢人?所以,在平定三藩時,康熙對滿洲大兵對無辜漢民的燒殺搶掠之類,都幾乎是放任不管,即便有漢臣委婉表示百姓無辜,但依然被康熙拒絕。滿洲是康熙最重要的支持者,康熙註定要特別優待其!

第二,打壓漢人。古代中華文化中,就有華夷之辨,對周邊異族,在文明話題上,漢人一般都比較鄙視。康熙時期,如果漢人繼續鄙視滿人,那麼必然會危及滿洲統治的穩定,所以康熙一直都在打壓漢人,包括鄙視漢人不懂科學(康熙學科學的目的,有一點就在於此),甚至大庭廣眾之下痛罵自己的老師,文字獄等等。

如果把握了這兩條,再去分析康熙一舉一動的原因,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能力之強,只是傳統皇帝的模式,其實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了。回首歷史,彼得大帝、路易十四等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與當時世界優秀皇帝相比,康熙只能算一般吧。

一個真正的大帝,應該是站在歷史的肩膀上,眺望時代的前方,為國為民做出正確的決策。


諸史


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這是清朝入關後的十位皇帝。

康熙作為第二個皇帝,卻在死後被奉為聖祖,是大有文章的。按雍正的話說,康熙名為守成之宗,實為開創之祖,所以力排眾議直接尊上聖祖的廟號。

要知道朱棣從侄子朱允炆手裡奪下了大明江山,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要行“天子守國門”的創舉,實際上也是開創了另外一個朝代,卻只是被奉為宗,直到執拗的嘉靖當了皇帝,為了給自己的父親騰出一個牌位來,才把老先人朱棣升格為祖。

那康熙有什麼樣的功勞,能在死後有如此殊榮呢?

先勘鰲拜權臣威脅,又平三藩造亂之禍,這是大清入關以來最為重要的兩件事情。猶如一隻放在架子上的肉鍋,眼看著兩個支架就要傾倒,康熙勵精圖治終於給修復好了。要知道與鰲拜作鬥爭時,他才是個16歲的青年。

待內部穩定之後,這才騰出手來從鄭氏家話手中收復了治灣,遊離了大陸幾百載的這個島嶼,真正意義上併入華夏版圖。

自兩千多年前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以來,華夏領土的完全與否都是考驗每個王朝執政能力的首要標準。就連偏居一隅,有時候“常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王朝,心心念的還是北方千里江山和早已分出幾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何況是作為雄心勃發的康熙呢。

再到後來親征噶爾丹,發兵沙俄等一系列武功來看,康熙作為當時華夏土地的守護人,還是很有作為的。

當然,除了文治武功,康熙也是清朝“文字獄”的始作俑者。但比起他那個寫了四萬多首詩,還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已經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崔文瀾


康熙帝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帝王,年少繼位,親政時,除掉鰲拜。平定三藩,將江山重新打了一遍。擊敗噶爾丹,鞏固了清王朝對西部地區的統治。收臺灣,擊敗沙俄入侵,維護了中國的統一與完整。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歷史功績。

但是,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康熙帝也存在不足之處。推行文字獄,許多人因言獲罪。沒有看到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沒能讓中國人走出國門。沒有處理好家庭內部矛盾,導致九子奪嫡的發生。

總的來看,康熙帝和以前的少數民族王朝的皇帝相比,是一位做的很不錯的皇帝,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功大於過


超級新人1


如果站在滿清的立場,康熙確實了得。擒鰲拜、平葛爾丹、除三蕃、收臺灣,那一件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可謂滿清的千古一帝。但為了滿清的統治,大興文字獄,思想文化嚴重禁錮國人,與西方文明漸行漸遠,已落後於時代潮流。與雍正皇帝一起壓制近代文明,於滿清統治有力,對整個社會發展起了阻礙作用。


用戶280630868


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大清剛入關,政通人和。上有孝莊撐天,下有索尼輔政,扳倒熬黨,少年得志起點高。所謂地利,歐州列強還未掘起,東贏日本還未維新,蒙藏疆時局穩定,為平三蕃,收臺灣統一中國奠定基礎。人和,明末清初,玉米傳入中國,部分解決中國人糧食問題,百姓安居樂業。缺點就是打杖過多,晚年國庫吃緊。所以筆者認為戰爭無論如何對一個國家發展是不利的。


丙小丁


對外抗擊沙俄做的不錯,但是對內大興文字獄。褒貶不一樣的一位領主。


振羽泉社鄧旻昊


他處在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行列


停止心跳的地獄大叔


對人民,對國家,對自己的小家都是真正的男人。


愛清341


內聖外王,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