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易经》中的精髓?

卡乐终生修学萌主


本人研究过很多经书。

易经便是其中一本,请答主认真仔细阅读下面内容,因为可以让你读懂易经!

易经讲述是规律,并没有讲述这规律如何运用!

易经就好比汽油,只是根基。

太多初学者一开始就走入误区!

其中奇门遁甲是运用易经算命的!

悟真篇是运用易经修道的!

皇帝内经是运用易经治病的!

此外等等等等,不在乎易经的运用而已,易经不难很简单,人们都日日用,只是不自知而已!

易经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为天地,后天八卦为人事

一年64卦,每卦6小爻,一共384爻,其中4卦天地日月不算,需减24爻一共360爻,对应360天

一个节气16爻。

从乾卦到坤卦便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

一年当中每天都跟易经卦数有所对应

如此自然知道其规律。

然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若知自然规律,便知道了天的规律,也知道了地的规律,再往前推便知道了人的规律!

潜心研究多年,都是干货还望点个关注!

曾经我跟你们一样,无从入手,也走过不少弯路

但愿我的回答能让你们少走一点路!





神道居士


易经~河图,洛书。连山,归藏,周易。

河图为先天气象,洛书为后天地理。

上气下行则化物,下气上行则成风。故天地一气贯通尔。

连山者成于象,以象取易~意。

归藏者形于气,以术取易~意。

周易者全乎理,以理取易~意。

此为易经象术理,故能法相天地。

易道经不易~民生不易。

变易~变中求易。

简易~交流简易。

形成华夏民族人文变化之根基,故能经久不衰!羲皇立易太玄~太乙玄门,分化三教~人阐截。人者求完,阐者明理,截者取道。

人教至仁,阐教至德,截教妙术。

三教宗旨:阐明人生求完正理,以至仁至德妙术截取大道一线生机。

推演九流之术~星占相术遁医兵治艺。演家道为国道,铭大道于经传。

以无上智慧示道于易,

以无上勇猛证道于理,

以发明万化术道于流,

以四情八德治道于世。

易理术德,流于治世。

立易之初,趋吉避凶。使众生得利实惠而生起信仰。

立教之初,修身养性。使众生博学正理,生起信念。

立法之初,导善归真。使众生悔悟向善,生起正行。

大道至简,从易而行。

伏羲全称劈地开天太昊皇帝风祖伏羲氏。

女娲全称创世孕生孝慈圣母福主女娲氏。

自从盘古开天地,青莲创世孕生机。

万物相争只为命,因果循环不自知。

鸿钧老祖传道法,三清臻化渡有缘。

先入道者后成佛,得享神位自安然。

易掌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道演四生~湿,胎,卵,化。

一气成玄,其象在天。

生死轮回,其理在地。

天地奥妙,其数在中。

详参变化,其法盈虚。

夺先之机,得造化功。

因势利导,大法无为。

太乙玄门,分化三教。

传法封神,道术九流。

明灯指引,性了无生。








用户50989074121


都言论易经?没几个人真会?所为的会是预测学?学会预测公式就会预测吗?考了驾照会开了吗?会九九八十一就是会计吗?视频讲课的没一个会的?都皮毛而已!没这么简单?不拜明师?不掉个几头毛发?没十年的苦功是不行地!非常人能理解地!由于外行人多和会点一二的骗子搞的!难怪被披上迷信的外衣和多人的不信!预测学无半点迷信和鬼神的色彩!外人多了,不努力的人多!世上没有愚者的饭!只有弱者的报怨!八字的优点能不见其人而让求占人知命中的吉凶祸福的时间!六爻的优点能卜人自己说了算的事!不信的人先把八字公开发上来试试?只说明男女命就行!先生和求测各不留名!


易仙居2


如何理解《易经》中的精髓?先要明确什么是《易经》中的精髓。

《易经》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精髓,其“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汉代郑玄《易论》中说:“易者,日月也”。

《疏》《易》:卦者,为万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疏》:阴阳变转。《易赞》中又说:“ 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即易书之“三易”。

如何作进一步理解?

伏羲所画卦象图,此消彼长、融汇贯通,刚柔并济,保持着万物的永恒和不变。

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现象,阴阳八卦之道谓之“简易”;

适时而变,时时在变谓之“变易”;

本体不变,“道”亦不变、万世不变谓之“不易”。

简易是根本,变易是现象,不易是规律。简易之中有变易,变易之中有不易,不易之中有简易。

所以,易书是贯通于“以道阴阳、万物之形象而生生不息”。

一直以来,不同的人对易书的理解也有不同。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沟通交流。


趣味疏谈


在我个人理解中,«易经»就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哲学典籍,最初由伏羲一画开天,演化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卦,后来文王趁着坐监狱的时间把八卦又演化成六十四卦,写了卦辞,再后来孔子"韦编三绝"写了"咸亨利贞"的彖传。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

说到哲学,很多人常常感叹:西方动不动就出一个哲学家,写一大堆艰涩难懂的著作,中国孔孟、老庄之后,基本就没再出什么哲学家,而且也不是一大套一大套的理论,基本几句话、几个小故事就完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西方哲学就像是从一个点往四面八方发散一样,所以可以出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则是一个混沌的圆,还无限大(宇宙万事万物都囊括其中,称为自然),试想后人还怎么突破?

举个栗子:西方哲学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观点,可«易经»中的阴阳早就告诉我们,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因为我们承认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抑恶扬善",于是说"人性之善如水之就下,水无有不下,人无有不善"!看,作为我们后人还能怎么说?

就因为«易经»是一个混沌的大圆,所以让很多想要学习他的人觉得无门而入(包括我自己),怎么办呢?我个人倒觉得不妨先把卦象卦辞之类熟记于胸,然后在把他放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去,假以时日慢慢去领会和感悟。我们中国文化是很讲求"悟"这个字的,所谓"悟到悟到",只有领悟到了,才是个人真正得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好人读易经会变得越来越好,坏人读易经会变得越来越坏",因为好人从里面悟到的是道,一种宇宙自然间的规律;坏人从里面悟到的是术,如何更合理实现自己的私利。

另外,我个人并不赞成把«易经»用来算命,因为«易经»讲的是命理,而不是命运;说的是大趋势,而不是小细节。何况,有谁敢说自己完全读懂易经了?

至于«易经»能不能用来算命?我个人倒更倾向于这样认为:最开始,信奉«易经»的这些人不自己从事生产,可这一大套理论他们又很难说清别人也听不懂,怎么办?总不能活活饿死吧?最后就弄了这么一套命理学说用来骗吃骗喝,所以只能是一笑了之,不要轻信!

这个问题我不想和人争论,因为不会有结果的。不过,如果看了觉得还有一点点用的话,还是可以关注我一下的。骂我的不回!


索彦聊诗词


《易经》中“易”的本质是交易,而不是现在通常所说的简易、变易或不易。交易的基本内涵是商品交易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种交易行为。而这种交易行为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合竞共赢”,这也是《易经》中“易”的精髓。

从交易的角度看,《易经》这本书不应该叫《周易》,而应该叫《商易》。虽然《周易》是周文王所著,但是这部著作产生于殷商末期,更重要的是殷商时期的商人喜欢交易和占卜,而周人则相反。因此,现在的《周易》应该是殷商时期商人从事交易和占卜的指导手册,我们可以改称其为《商易》。这样更符合其产生的历史和本源,有助于我们理解“易”的精髓。

从交易的角度看,“易”字的构成。“易”字既表达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也表达了交易行为的“合竞共赢”精髓。“易”字的上部为“日”表示“阳”,下部为“月”表示“阴”,“易”字是一个阴阳合体字,表达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从合作与竞争的角度看,阴代表合作,阳代表竞争,阴阳合体的“易”字,就代表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合竞共赢行为。

从交易的角度看,“易”的64卦,“易”的64卦表达了64种交易状态,以及具体交易行为的指导手册。《周易》用阴爻与阳爻的64种不同组合,表达了两个人交易行为的各种不同状态。针对不同状态或卦象,通过系辞和爻辞给与具体的解释和指导,从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总之,《周易》应该是殷商时期商人从事交易和占卜的指导手册,但《周易》没有给出64卦象的“易”理,后人也读不懂古老的系辞和爻辞,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周易》的易理。即使不懂易理的人,也可以使用这部手册占卜吉凶。大家仅仅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周易》内容,却得不到《周易》的精髓。而本文从交易的角度,解释了《周易》产生的本源、精髓和操作过程,可以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周易》。


合竞共赢


俗语说天经地义(易),天经即是《心经》,地易即是《易经》易经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法则,它是一部天书,包罗万象。它是一部天地史,《易经》的第一卦为“乾“卦,乾表天。第二卦为“坤“卦,坤表地。第三卦为一“屯“卦,屯表聚集地,表住所。北方很多的地名叫屯,比如,张家屯,李家屯等等。第4卦就是“蒙“卦,蒙表后代,童蒙。用大白话讲就是当初人都是从天(乾)上来到地球(坤)上,建造了立所(屯),生育了后代(蒙)从此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至今。易经就是一部生存指导书。内容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敬亭3


本人读书不多。易经,金刚经,圣经,可兰经都翻阅过,并未认真的读。比较起来易经确实难以把握精髓和要领。

现在是易经热。很多专家到处在讲易经,而且都讲的头头是道,使人心存敬意。不仅字面讲解精道,发揮的也都不错,读者者也有所受益。从哲学,伦理学,科学三个方面讲解易经的多。当然也有像郭沫若先生那样,从史学层面来讲解的。有时我在想周文王时没有这些概念,六七千年前,伏羲作八卦时更不用说。我们用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古人,本末倒置,我们能读懂易经吗。

读懂易经,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古人是如何思维的,而不是把我们的思维强加给古人。否认周易是一本算卦的书,就等于否定了易经,也否定了古人的思维方法。至于占卜是不是封建迷信应另当别论。从根本上就否定了易经的存在价值又如何能看得懂?

我的看法是要真正能读懂易经,就先研究古人的思维方法,可以先研究一下占卜最有代表性的奇门遁甲。先学会排盘,看看古人是怎么样从天,地,人和鬼神四个方面考虑问题的。九宫八卦代表地,八门代表人,九星和盾甲代表天,九神代表不可知因素。考虑问题够全面性吧,令人敬佩。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时空立体图。我想这才是古人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思维方法来了解易经,可能更容易。

了解占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古人。我并不主张算命和占卜,因为已经失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现代人有了更好的思维办法,古人的可能借鉴。因为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没有对源的透彻了解,对流也不会看得很通透。

不请自来,只是谈一些肤浅的看法,表达一下热爱易经人的一种心情。欢迎指正。


老梁139490047


《易经》,即《周易》。《史记》称《易》。称《周易》,据说周文王所作。称《易经》,托名孔子为之作序即《易传》,奉为儒家经典之故。《易经》与《易传》合为一体,后儒常经与传不分,都当作《周易》或《易经》。

其实,《易经》只有六十四卦卦符,卦辞,爻辞。卦辞爻辞尽是占筮之辞,没有“阴阳”,也没有“太极”。

《易传》用“一阴一阳之谓道”解《易经》: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易传》与《易经》是分离的。且《易传》与通行本大不相同,没有“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

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

凡“象”字,帛书易传都作“马”。

《易传》解《易》,一是“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九,地十”,数分阴阳,“奇数阳,偶数阴”。二是“象”,根据卦爻的排列不同形式,及卦名字义,解释每一卦的“象”,并附会儒家的伦理。为此,后世《易》学形成所谓的两大派,“象数”派,“义理”派。其实,包括《易传》,所谓象数派,义理派,都属《易》学,而不是《易经》。

什么太极,太极图,阴阳,五行,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奇门遁甲,四柱八字,梅花易数,,等等,玄之又玄,相互混淆又相互矛盾,其实都是后世儒家,道家及道教的演绎,属易学,不是《易经》。

《易经》的精髓,即《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有话少说


《易经》是我国的国学。人文始祖伏羲创导先天八卦,周易演义后天八卦至今。我不太懂《易经》精髓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201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就有这样一个题目――填九宫格:填上1、2、3、……9,要使横、竖、斜三个数的和分别相等。这就是《易经》啊!也就是国学。清华大学的校训就以《易经》乾卦的精神:上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下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不就是《易经》的智慧吗?《易经》修心开智之法:“白天禁语,晚上小参;静坐静心,布衣素食;音乐洗脑,清茶洗肠;六疗修心,六根清静。”有一个对联:“上联:《周易》六十四卦唯以乾坤中有文言;《论语》二十篇唯以乡党中无子曰。”还有,人们在生活中,事业进入迷茫期;家庭进入困惑期;夫妻进入凉拌期;子女进入叛逆期。《易经》也告诉我们:那是误会,沟通一下就好了!同时《易经》还告诉我们:“修善积德;谋事逢凶化吉;人的本性:总是认为我的都是对的,哪怕错的都是对的。”《易经》不是有的人说的,《易经》是算命的,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缪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