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对宋江和吴用,为什么从生死之交,演变成了心有芥蒂呢?

我是李明皇


这个问题有个误区,就是宋江晁盖之间向来不是生死之交。而且,吴用虽然与晁盖曾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于是发小,但感情在利益面前是靠不住的。

宋江救晁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从《水浒传》情节走向来看,宋江冒死送信,晁盖与吴用、阮氏三雄能够脱身上梁山,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后来,晁盖带领众好汉,千里奔袭走江州,劫法场,把宋江救下来,上了梁山,这也是一次极大的冒险。这些举动,从表面来看,是英雄好汉的作为,能够出生入死,作为读者,只能点赞了。

不过盘点整本水浒传,对于英雄好汉们来说,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义举的事儿数不胜数。鲁智深因为在酒楼上路遇不平,就三拳两脚打死了镇关西而亡命千里。武松只是吃了施恩几顿饭,受了点好待遇,就义字当头打走了蒋门神,但是后来在梁山上两个人也没什么深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宋江的角度来讲,他稳住何涛,去晁盖家里送信,让他们有时间安排逃跑的事情,也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宋江这个人,做的是个小吏,心里装着天下,日常所想,都是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无论是钱财施舍,还是传播名声,甚至于这种舍命相救的事儿,都有这重考虑。

舍命给晁盖等人传信,一是钻了当时制度的空子,王朝末年管理混乱,与上司关系好,可以掌控局面,所以能把前来送信的何涛给想办法安稳住;二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要是一位大哥级的人物出事被抓,于自己颜面上是有损的。宋江送信以后,官兵去抓,也亏了朱仝、雷横等人假以援手,晁盖等人才能走脱,宋江这个人情并不圆满。

心有芥蒂是因为理念不合

晁盖与宋江、吴用之间的关系变的微妙,甚至于分裂,是利益考量不同,还有路线之争的意思。宋江上山后,便开始对梁山系统进行了改造,指明了行动纲领“替天行道”,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严明号令等等。这在晁盖看来有点胡作非为的意思了。

晁盖是什么人呢?有点傻白甜,只顾眼前快活,兄弟们只要在一起就行了,劫了生辰纲以后,只是分了金银,便日日饮酒了,不但没考虑后路也没盯着点风声。

后来跑到梁山上,对着王伦的排挤,还对吴用说:

“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以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要是吴用不点破的话,说不定就成了王伦的刀下鬼了。晁盖占了梁山以后,虽说收入高了,人也多了,但是整个队伍跟周围的山寨土匪没什么区别,没有路线没有纲领。

宋江上山之后,内心一直还有封妻荫子报效国家的想法,虽然遭遇不好,那是奸臣当道的原因,皇上还是圣明的。所以要找个出路,不能一辈子当土匪,这一点与吴用不谋而合,后来才有了一连串的事件,并且与晁盖分道扬镳。


何殊我


晁盖和宋江从骨子里来说,他们两个就不是一路人。

晁盖本来就是村里的一个保正,一个小地主。因看不过朝廷的腐败,看不惯官员的贪污腐化,这才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截了生辰纲。


后来朝廷要来抓拿他们,是宋江冒死前来送信,他们才逃过一劫,按理说宋江对晁盖他们有救命之恩是错不了了。

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不得已流浪天涯,后来宋江浔阳楼提反诗,这才引得晁盖率领梁山众好汉劫法场,宋江才来到了梁山,做了第二把交椅,按说他们是生死兄弟,不应该离心离德,但是实际情况呢?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

当初晁盖一行人,来到梁山立足以后,就曾经派刘唐来找过宋江,给他带来了书信和金条,宋江说什么也不收金条,最后没办法才留下了一根,这说明什么,说明宋江不想和他们有什么交集了。


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出来以后,第一想到投靠的不是晁盖,而是投靠了柴进,这个时候的宋江,他是瞧不起占山为王的这些贼寇的,他的思想是只有为朝廷效力,才是正道。

宋江提反诗被抓,是梁山好汉劫法场,他才到了梁山,他的本意是不愿意来的,因为这和他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架不住兄弟劝说,这才做了二把手的位置。

宋江上山以后,他的思想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他知道只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引起官府的重视,只有自己的砝码足够重了,朝廷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所以,上山以后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笼络人心,晁盖这个时候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没有宋江高了。

晁盖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执意攻打曾头市,结果很凄凉,不幸中毒箭身亡,临死之前他还是不愿意宋江顶替他的位置。

因为晁盖已经看出了宋江的意图,他只想兄弟们可以安稳的生活,不被别人欺负,不被朝廷压榨,他的思想和大多数梁山好汉一样,但宋江和他们不一样,两个思想完全相反的人,他们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他们当初出生入死,为的仅仅是江湖道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他们离心是必然的。


老苏拉历史


不知道何时,网络上开始流行“腹黑”水浒传,把宋江描绘成派系斗争的无耻小人,暗害老大,打压异己,算计兄弟。也许是痛恨宋江招安后,在征方腊时众兄弟死伤惨重,不复梁山时快意恩仇;也许是水浒传留传太久,总要标新立异的找点反向解读方式;也许是文化导向上总是播方宫斗剧影射到了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斗争才能抓住人的心理痛点;也许就是一些网络营销非得搞出些吸引人眼球的题目借以炒作热点。

总之,这样不好!从小的地方说,把人的心理都搞阴暗了,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天天在“阴谋论”中生活,同事间修墙,夫妻间防范,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人会越来越自私、自闭,社会也会越来越割裂。往大了说,对传统文化的异样解读和颠覆,让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认知改变,一旦有事,国家凝聚力减弱或丧失,渔翁得利!

吴用在未劫生辰纲前,就与晁盖、宋江都甚为交好,宋江是一小官吏,吴用是一教书先生。如果非得分一个远近亲疏,按当时的社会阶层,可能还会和宋江走得近一些。只是要劫道这样的事,总不能与宋江这样的“官家”密谋。事发后,宋江能冒死通信,对晁盖、吴用等的确是够义气、有恩泽的。盗亦有道,混绿林的,不讲义气何以服众,何以安手下的心?所以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这才有了浔阳江众英雄劫法场,救出宋江。

宋江才上梁山,要作出点成绩报答山寨救命之恩,也在情理之中。一个小吏,从无领兵经验,吴用为梁山原二把手,对先上梁山的兄弟们更加熟悉,又号称智多星,随着宋江去四处征讨也很自然,说不上宋江的拉拢和吴用的投靠。而晁盖曾头市意外中箭身亡,吴用没去争老大,说明其对自身能力有很清醒的认识,这样的人不少,只有王佐之才而无老大之相,这也符合读了几天书的儒子个性。不必那么腹黑,非说宋江、吴用为招安干掉晁盖,那时招安离梁山还很远,根本不具备条件,否则晁盖一死,宋江真接就领人马投降了,那里还有后面那么多故事?





净月暖阳




晁盖说白了就是一个乡下人,目光短浅,格局不大,守着一亩三分地,山高皇帝远,跟兄弟们终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逍遥自在,他就心满意足了。他是一个靠谱的带头大哥,却不是一个各格的领导者,但是人生得一这样的朋友,也不枉此生了。

宋江和吴用是一对好基友,二人的三观接近,都是传统的封建士大夫,报效朝廷是他们一生最大的理想,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是他们自身最大的价值体现。而这样的需求,晁盖给不了他们,三人确实是生死之交,说心存芥蒂有点过,那是腹黑水浒者的观点,但晁盖永远走不进宋吴二人的内心也是事实。



书中有一个小细节,更能说明吴宋二人心意相通,志同道合——宋江得到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九天玄女嘱咐宋江,天书除了自己,只能给吴用看。所以宋江每次出征,吴用几乎都跟在身边,而晁盖攻打曾头市,吴用却留守山寨。吴用心中非常明白,跟着宋江,他才能最大化的体现自身价值,而跟着晁盖,他注定要做一辈子盗匪。

毫不客气的说,吴用是梁山上最能明白宋江心意的人,只要宋江屁股一撅,吴用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二人堪称黄金搭档,梁山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由他们二人共同谋划的。晁盖曾头市中箭毒发身亡,吴用没见的有多伤心,可宋江死后,吴用伤心欲绝,万念俱灰,在宋江坟前自缢,晁宋二人在吴用心中的地位,高下立判。




晁盖注定是个出局的老大。看《水浒传》的行文笔法,相信施耐庵在著书之前是胸有成竹的,必定做了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毋庸置疑,晁盖和宋江拥有过命的交情,但按小说来说,二人又在演绎对手戏。所以,晁盖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宋江上位的背景板,这是人物设置的悲剧,我认为不存在阴谋和腹黑。

无论你多么讨厌和鄙夷宋江,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宋江是《水浒传》全书的第一主角。所以你看,梁山每逢战事,总是宋江领兵出征,而晁盖坐镇山寨,很多人认为这是宋江处心积虑的架空晁盖,其实不是,这是作者浓墨重笔的刻画主角,体现主角光环。吴用作为全书另一个竭力刻画的人物,自然追随宋江左右倾力辅佐,这样难免冷落了晁天王,给读者造成了晁盖与宋吴二人心有芥蒂的错觉。

西岳顽石~用阴谋论解读《水浒传》虽然标新立异,很博人眼球,但实在不可取,我相信施耐庵极力刻画宋江这个人物,他的本意是正面的,积极的。


西岳顽石


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什么都可以抛弃

封建王朝的权力争斗,父子反目,兄弟相残,血性且狠毒,目的就是实现自己权力欲望,享受唯我独尊的殊荣。

王朝如此,江湖亦是如此。《水浒传》是小说不假,但是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来源于生活,虽高于生活,也脱离不了现实。108人都不是什么先贤圣人,皆是一群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在争夺梁山泊龙头老大位置时,哪里还有朋友,皆成了竞争对手,再谈知己,显得那般的苍白无力。陆谦如此,宋江也是如此。

狭隘的江湖意气没有道义可言

在读《水浒传》时,我们往往会被宋江救晁盖等人上梁山的壮举所感动,也会为梁山好千里救宋江的意气所折服,每每读到此类故事情节,在胸中总会有一股浩然之气在冲撞,因为是作者的指挥棒引导我们进入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景。实则不然,个人认为,他们的哥们意气是狭隘的,立场全是为了个人这个小圈圈。


宋江救晁盖等人,宋江者,郓城县押司,官位虽低卑,但是也是吃朝廷俸禄之人,在晁盖问题上,他假公济私,私放一群抢劫犯,这是何行径,如果换部反腐打黑作品,宋江就是藏在朝廷里毒瘤,被清除则大快人心;这样的一个人,战场上的内奸,你能相信他不会为了个人之私出卖朋友吗?

晁盖等人救宋江,宋之江州,富庶之地,可知“钱”的作用,在宋江的四方打点下,发配到了江州,如果好好改造则可衣食无忧,可是他本是个不安分的主,结果判了个死刑,梁山好汉哪能坐视不理呢?为了那狭隘的江湖意气,公然劫法场,对抗法律,说白了就是造反,不管是官军还是群众,江州城可想而知,当天的死亡人数不在少数,喜欢看热闹的国人在那天买到了教训,一群不管百姓死活的人,与腐败的官府又有何区别呢。

狭隘的江湖意气多为短视之人,没有什么大局观念,他们心中没有正义,没有道义,有的只是谁对我好的自私想法。纵观梁山108人,能有几个算得上是好汉呢,好色抢人妻的王英?家破人亡当天就娶了花荣妹妹为妻的秦明?甘做施恩打手的武松?打家劫舍干无本买卖的山大王们?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夫妇?等等,哪一个手上没有沾有无辜百姓的鲜血。


倚夕阳笑黄昏


《水浒传》里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看似是部历史小说,其实把他归结为神话小说也不是不合适。今天逻辑文史姨不从阴谋论入手,单纯从小说里的神话视角来谈谈晁盖是如何掉队的。

首先《水浒传》的开篇为108好汉的定位就是妖星下凡,因此把好汉的奋斗史说成妖星的聚义故事其实更能说明问题。早在晁盖聚集七星要夺生辰纲时,这种妖星的理论就开始了,晁盖说他晚上做梦梦见北斗七星的斗炳有一颗小白星飞走,还提到了白胜曾来投奔他,所以他觉得夺生辰纲还需要一人,于是吴用紧跟节奏说白胜或许正是这颗飞走的小白星。但事实证明,人家白胜也是108妖星之一,也是七星的最后一星,那颗飞走的小白星其实是晁盖才对。

所以说晁盖每天跟一群妖魔称兄道弟的,也是命硬,随着故事的发展妖星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要星主天魁星迟迟没有上山,并不是宋江心存道义,而是时机未到。在大闹江洲后,宋江正式上山,上山前去接弟弟地俊星宋清上山,却遇到了九天玄女。在神殿中,九天玄女说宋江是星主,要替天行道,并授予他三卷天书,还是这天书只能和天机星一同观看,请好自为之。

那么问题来了,宋江知道谁是天机星吗?

显然一开始是不知道的,既然宋江没问九天玄女,那天书中一定有天机星的名字,不仅如此,除天魁星、天机星外的其他106员星将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这样一来,宋江也就能知道谁是我们组织的人,谁是“多余”的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吴用很合时宜的开始和宋江交好,晁盖渐渐变成了光杆司令。

在宋江上山后,有一个人立马下山了,谁?天闲星公孙胜!公孙胜的师傅是罗真人,也是全书中最神秘之人,他虽然戏份不多,却仿佛看透一切一样,不仅预测了梁山的结局,还让徒弟及时归隐。公孙胜也自然受到了师傅的点拨,也知道自己的身世(罗真人明确告诉过公孙胜他是天闲星下凡以及李逵是天杀星),所以自然,他在宋江到来之后行事也低调了许多。

我们也能发现在此之后上山的好汉都是奔着宋江来的而不是晁盖,晁盖渐感压力,只能以军功为自己正名。于是他不顾一切的要去打曾头市,哪怕出征前风吹断了帅旗他也不介意,于是乎,晁盖还真就被毒箭射中了。

晁盖死前的遗嘱想立捉拿凶手的人为寨主,但在天魁星看来这是一句废话,我这位星主要做的首要任务是先让妖星兄弟们待在一起,晁盖的仇报不报那都是无所谓的。但就算宋江和吴用看过天书,其他兄弟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晁盖的丑还得报,但曾头市久攻不下,就需要再让高人加入组织了,这个高人是谁呢?天罡星卢俊义。

卢俊义上山后捉住了史文恭,宋江也礼貌性的让了位,但卢俊义不肯,宋江说那咱们来比赛吧,咱们分别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比比谁打得更快谁就是寨主。为什么要打这两座城池的原因也很简单,为了拉天立星和天捷星入伙呗。

108星聚义完结后天上掉下来的石碑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你还能说这不是一部神话小说吗?

九天玄女是引导妖星们聚义的大神,但在征辽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呢?

答案就出在当年在神殿九天玄女对宋江说的那番话上:

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所以说妖星下凡的本质是赎罪,在替天行道的路上一步步的修炼,但是在征南时,梁山军开始大批的死亡,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成北宋气数要尽,南方气数正盛,梁山征南多少有点逆天而行的意思。

我们发现,第一个战死的天罡星是徐宁,徐宁正对应“天佑星”。

字面意思不用我做过多解释了,要知道征辽时张清都被天山勇一箭封喉了也没事,那么天佑星一死,梁山也就没人保佑了,九天玄女也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甚至是宋江死的时候,九天玄女都没有出来。


把《水浒传》看成神话小说其实更有趣~


逻辑文史游


我先分析一下提问者的例证,看看好汉们之间到底是什么真实的关系。

宋江是舍命救晁盖吗?

何涛是州府的刑警队长,带着二十多个人跑到郓城县缉拿大盗,但为何他见了县衙里的文书就“倒地便拜”?

两个人的级别差距很大,何涛能见宋江跪下,不觉得其中有蹊跷吗?

顶着戴罪立功的何涛一大早跑到郓城县,先是给文书泄露大案,又傻等宋江去通风报信,对县里说晚上再去抓人默许,对一个多年办案的老手来说,这并不正常。

宋江不但能搞定何涛,也能搞定知县,知县对这个文书言听计从,本来是要尽早捉拿,听宋江一讲,就同意晚上才去。这背后都是施耐庵没有直接写出来的宋江的能量。

这样的宋江,用得着说是舍命吗?

晁盖是舍命救宋江吗?

晁盖救宋江也是稀奇古怪的。

小说里讲,吴用伪造蔡太师的笔迹和印章让戴宗带回去,戴宗走了之后吴用又说弄错了。然后《水浒传》中是这样说的:吴用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 动身,休要误了日期。”

戴宗回去第一天就露馅了,第二天就被蔡九知府下令要隔日斩首。如果不是有戴宗的朋友苦劝,宋江和戴宗早就嗝屁了。

劫法场的时候,梁山好汉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根本没有计划性,都跟着李逵逃跑,他们“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淘淘一派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

这就奇了,吴用安排了半天,怎么晁盖他们在法场上却进退失据,只能背着宋江,尾随一个不认识的人瞎跑乱撞呢?这些惯匪都是白痴吗?

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晁盖和吴用压根就没想救宋江,只是逢场作戏,谁知道还弄假成真了。

晁盖为何成为孤家寡人

晁盖是梁山的第二代领导人,但包括吴用到后来都对晁盖非常失望,晁盖表现的和第一代领导人王伦太像了。

他们都属于小富即安,他们都没打算扩招队伍,也没胆量敢下山与官兵直接冲突,还对投奔上山的人挑三拣四。晁盖就曾经差一点宰了石秀、杨雄和时迁。

晁盖还不如王伦的是他心慈面软,他就叮嘱那帮好汉,劫财可以,别杀人。这让那帮天天以杀人为乐,吃人心肝下酒的好汉怎么受得了。

但宋江不一样,平时装的很怂,但翻脸的时候,那才是梁山好汉穷凶极恶第一人。

为了逼秦明当土匪,他杀光了一村老少嫁祸给秦明,宋江也杀光了举报他的黄文炳全家,宋江还屠杀过祝家庄,血洗过大名府。

这当然才是梁山好汉心目中的当然大哥形象,宋江通过一次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震撼教育,收服了各种各样的混世魔王。

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能镇服坏人的最坏的人。

因此,经过真实对比,好汉们领悟到,得罪晁盖未必会怎么样,但是对于得罪宋江,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谢峰聊影视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好,看来题主也是深读水浒的人。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恶化,不是一天而成的。

猜忌的种子,其实在宋江初上梁山之时,就埋下了。

宋江刚到梁山时,晁盖客气了一下,请宋江坐头把交椅,宋江当然也要推托啊,他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

这话多诛心啊,潜台词是,我让你,不是因为你牛逼,是因为你年长。

然后他话锋一转立马开始排坐次。拜托,你现在是老二,晁盖才是老大啊。

排坐次又怎么排呢?他说: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

“休分功劳高下”的潜台词是,我牛逼,我功劳最大,但我不显摆。

再看坐次,表面上看,旧头领是山寨之主坐了主位,新人是客位,公平吧?

实则是个下马威,因为,主位坐了9个人。新头领这边,乌乌泱泱坐了——27个人……身临其境的想想,左边空一大截,右边怕不是要排成两排还拐弯吧。

哪止二十七号人,宋江上山以后,后面所有来投的人,都是冲着宋江的名号,都是宋江的人。

要是换作现代,你是公司老总,现在空降了一个副总,结果副总带了几十号忠心骨干,还TM不断招买心腹,你是不是要心里打颤颤,这他妈还有我什么事?

所以,明着排坐次,实际上是在分门划派搞对立。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晁盖要打祝家庄,宋江说: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晁盖要打高唐州,宋江说: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晁盖要打青州,宋江说: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晁盖要打华州,宋江说,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很多人说宋江架空晁盖,这哪是架空啊,这是捧杀。金批水浒更绝,说这是软禁。

于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晁盖和众兄弟之间的距离,他们之间隔着一个宋江。所有的功劳都是宋江的,晁盖成了个摆设。他总是坐在山寨里,他拥有山寨,却失了人心。

以至于在晁盖中伏时,明明身边跟了十个头领和两千五百人马,只有5个人拼命救了晁盖出来。这五个人是谁呢:三阮,刘唐,白胜。

他们,是当初和晁盖一起取生辰纲,火并王伦的人。剩下那些头领,都各顾各的。

都说人世悲酸莫过于人走茶凉,而晁盖,人还在,茶早就凉了。

宋江这些权诈之术,晁盖心里知否?

当然是知的,晁盖临死说:贤弟莫怪我说,若谁捉得射死我那人,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莫怪”二字,金圣叹批为妙绝之笔,妙在哪里呢?

只需想想我们什么时候会说“别怪我如何如何”?是积怨已深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题主也问到了吴用,吴用本是晁盖的发小,一起劫生辰纲,一起火并王伦,是晁盖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

吴用是个极聪明的人,宋江要对晁盖实施偷天换日之计,必须先过了吴用这一关才行。宋江又是如何拿下吴用的呢?

宋江只用了一招:天书。

他在还道村做了一场大梦,梦见九天玄女给了他三卷天书,最后嘱咐他: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

脑补一下,他找了个夜深人静四下无人的机会,拿着三卷扯淡天书跟吴用说:

老吴啊,九天玄女托梦给我,说我将来要成一番大事业(重登紫府),如此这般blabla 都在这天书上写着呢,玄女还特别说了,这事只能让你一个人知道,因为你是天机星,只有咱俩一起才能成了大事。

玄女托梦和三卷天书纯属扯蛋,和吴用作一场交换是真的。

宋江说,你跟了我,我保你第二把交椅。

吴用想,妈了个X的,反正我们这边算上晁天王也才十个人,早晚被宋江玩死。

成交!

这笔帐,随便是个人都会算,何况吴用。

宋江攻大名府时,长了一次差点要命的大背疮,这疮是怎么长出来的呢,书中写得很清楚,宋江在帐中做梦,梦见晁盖对他说:如今你背上之事发了,今不快走,更待甚么……

金圣叹认为“背上之事”是给宋江定的罪,意为你背叛我的事,我都知道了。

然后,宋江就长了大背疮,这怕不是晁天王来报背叛之仇的吧。

更有意思的是吴用在此时的表现。吴用一看宋江的背,就说:此疾非痈即疽。吾看方书,绿豆粉可以护心,毒气不能侵犯。

这说明吴用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可是晁盖当年中毒箭,吴用也是在跟前的,他怎么屁都没放一个?

紧接着吴用又差张顺去寻神医安道全为宋江治病,备百两蒜条金,二三十两碎银作路费,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令张顺立即出发,嘱咐“切勿有误,作急快来”。

林冲让人把中箭的晁盖送回山寨时,怎不见吴用着急寻医呢。

最后,再提醒一点,梁山泊石碣天文,天罡地煞108星宿中,竟然没有创始人晁盖哦。


Ta是无双


晁盖是村里的保正——大抵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而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司职文书管理起草等项——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公务员。但没有品,不是官,是吏。

晁盖和宋江起点不同,所以想法肯定不同。晁盖想要得财需要自家店铺田地收租甚至亲手耕种;而宋江虽为刀笔小吏,薪资不高,但也是体制内的人,来钱容易——你懂得,要不哪来的钱去仗义疏财,还能买养阎婆惜娘俩。

这就有了晁盖等人取生辰纲得财,而宋江送信后,晁盖派刘唐拿几锭金子酬谢宋江,宋江只拿了一锭——意为人情没有还完。

宋江必竟是体制内的人,优越性不是晁盖之流能比的,这也是吴用所追求的。

按说宋江送信救晁盖,而晁盖江州救宋江,已经还清了宋江的人情,所以宋江第一次上山时晁盖要让位,而后宋江上山就没有让位之说了。

宋江上山后江湖声望逐渐超过晁盖。宋江上山后拚命立功,且以“哥哥乃山寨之主不易轻动”为由阻止晁盖下山建功。而吴用每随宋江下山,尽辅佐之能事,直到金毛犬盗“夜照玉狮子”马献上梁山给宋江而非晁盖,令晁盖彻底醒悟。去打曾头市吴用也未跟随,此时已生芥蒂。

再加晁盖无大志无大度量,偏安山寨,而宋江很明确要让朝廷招安入体制,得到大多人拥护,由其是山寨老领导吴用倒戈,至使晁盖势力已然大不如前,这一点晁盖也看出了苗头。

既然有了芥蒂,且不可调和,即便晁盖不死,最后也会个被拉下第一把交椅。


神舟六


在水浒中,晁盖在梁山人称托塔天王,本是农民出身,代表农民阶级,树起起义大旗为聚义旗,开会大厅为聚义厅。吴用为军师,吴用本人是教师出身,一心看风使佗,宋江是郓城县押司,杀;阎婆惜后,发配江州,酒后失言,在酒楼留反诗一首。在午时三刻宋江被杀时,李逵,张横,李俊,童威兄弟及梁山好汉闯冮州后,杀官府,救了宋江。上梁山后,宋江每次出战,对晁盖说,哥哥是山寨之主,让小弟替你领兵走一遭,你不可忘动。三打祝家庄后,大部分好汉心中有了宋江,对晁盖山寨之主,不太重视。因为梁山有了功劳溥,那位好汉为山寨抢钱粮多,功劳簿上记功多。晁盖为了显示自己功劳,将八人一起智取生辰纲,拿出,让段景柱去卖马。吴用,刘唐,三阮,公孙胜,白胜心中不高兴。对晁盖有了心照不宣反对。因为生辰纲是上山前八人所有,于梁山无关。晁盖为了功劳大,永当山寨之主,将八兄弟生辰纲这样处理,心中有了予盾。而段景柱所买马匹,被曾头市吏文添抢去。只留段景柱一人活命。晁盖下山寨要抢回马匹。宋江吴用冷笑旁观。晁盖下山后中箭身亡。梁山好汉打了败仗。宋江吴用按照晁盖之托,谁捉住谢死我之人,谁当山寨之主。宋冮拿上晁盖头上箭头,上边有史文添名字,当下宣布,谁杀了史文恭,谁当梁山好汉之头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