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劉老莊連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與敵人的戰鬥中全部壯烈殉國。戰後,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劉老莊連

連隊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官兵,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戰鬥中全部壯烈殉國。他們是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副連長石學富,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文化教員孫尊明、衛生員楊林標……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撰文表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範而勵來茲。”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把它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劉老莊連是由游擊隊升格為正規軍的。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參加了長征。抗戰初期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指導員李雲鵬當過教員,曾到延安抗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劉老莊連

郭永潔抗戰系列國畫之一《浴血劉老莊》

日軍政大學學習。在他們的帶領下,第4連經受了劉老莊戰鬥最嚴峻的考驗,用生命和鮮血寫下了壯麗的詩篇。劉老莊在蘇北淮陰縣境內。1943年 2月中旬,駐徐州的日軍第65師團 3000多

人,由師團長川島親自指揮,對新四軍蘇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因屢屢撲空,回撤時又遭到新四軍打擊,於是又在 3月間進行反撲,將其矛頭指向淮海根據地領導機關所在地----淮陰六塘河一帶。

日軍行動迅速,領導機關尚未轉移,形勢十分緊急。新四軍第 3師第 7旅第19團第 4連,臨危受命在劉老莊阻擊日軍。四連是個英雄連隊,具有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的光榮歷史。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接受戰鬥任務後,率領全連迅速進入縱橫交錯的交通溝。走在前面的30多名鬼子尖兵進入伏擊圈時,受到四連出其不意的射擊,一個個應聲倒地。後面的鬼子見勢不妙,抱頭鼠竄。日寇指揮官川島大佐慌忙緊急糾合各路敵軍迂迴包圍四連,切斷前來增援的民兵。

上午八點鐘左右,鬼子步兵一個約四五十個人的小分隊,在火炮、機槍的掩護下,向四連陣地發起第一次衝鋒,四連以猛烈火力掃射,擊退了鬼子的進攻。在敵人面前,英雄的連隊沒有一個人膽怯,他們結成一個沉重的鐵錘,向日寇的腦袋打去。

在機關槍的咯咯聲和手榴彈的咆哮聲中,四連打退了鬼子的五次衝鋒,田野上留下了許多鬼子的屍體。指導員李雲鵬仍和往常一樣沉著,他站在大家的中央,放開嗓子,揮著拳頭鼓動講話: “我們八路軍、新四軍是抗日的隊伍,日寇是中國人民的死敵,我們要堅決打到底!” “保衛根據地,保衛人民!”戰士們的回答,像洶湧的波濤怒吼。“同志們!這是考驗我們的時候了!我們要為黨的事業戰鬥到底!為民族解放戰鬥到底!同志們!我們要堅持黨的光榮傳統,要做模範,要做英雄。一個也不做孬種,一個也不當俘虜!”指導員高亢的聲音,蓋過了敵人隆隆的炮火聲。“保持黨的光榮,不做孬種,不當俘虜!”同志們異口同聲像雷鳴一樣地響應。

充滿著仇恨和憤怒,大家把一切傷痛和飢餓,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徒手的炊事員們,也拿起了武器;司號員除了揹著軍號,也增加了一支長鋼槍。他們是新的生力軍,補充那些已經負傷或犧牲的同志。重傷員沒有呻吟,沒有哭泣,他們忍著劇痛,一個個怒睜著兩眼,不願意放棄自己戰鬥的崗位;有些輕傷的同志,一面流血,一面堅持戰鬥,不肯丟下自己的武器;衛生員把藥袋放在地上,小心地為傷員包紮。藥毛巾用完了,他們把棉衣裡的棉絮撕下來用,戰士們腿上的裹帶也解下來當作繃帶布用了。

1943年3月16日,日軍第17師團駐江蘇省漣水、淮陰步騎兵3000餘人,分十一路合擊在淮陰縣六塘河沿岸一帶的淮海抗日根據地黨政領導機關,企圖一舉摧毀。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新四軍第7旅第3師第19團第2營第4連主動在劉老莊阻擊敵人。18日,敵1000餘人與第4連激戰,先後打退敵5次衝鋒,斃傷日軍170餘人。最後,彈盡援絕,就與敵進行白刃格鬥。政治指導員李雲鵬、連長白思才等全連82人全部犧牲。戰後,新四軍第3師命名第4連為“劉老莊連”。

日軍的進攻越來越兇。他們用機關槍對著路溝兩頭處打過來,迫擊炮、擲彈筒像熱鍋炒的苞谷似的,前後左右到處爆炸著,有幾顆炮彈落在了溝心裡。敵人是想用猛烈的炮火毀滅四連這個堅強的堡壘。“同志們,趕快用揹包堵起來!”白連長嘶啞的聲音叫喊著。大家立即拿起揹包拚死地推上去,幾分鐘堆起了兩段短牆頭,擋住了敵人的炮火。突然,李指導員的頭部中彈,他一聲不響地跌倒地上,鮮血噴湧,淌滿了臉。戰士們驚叫起來:“指導員!指導員!” 指導員慘白的臉上被鮮血染紅了,但他不感到一點痛苦似的,嘴角、眉間露出笑影。他慢慢地搖著右手,喃喃著,意思叫大家不要管他。白連長跑過來,抓住李指導員的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仇恨的烈火冒上了他的頭頂,燒乾了他滿眶的眼淚。敵人又衝鋒了!白連長跳起來,將駁殼槍一丟,端起一根上著刺刀的長槍,鼓著血紅的眼睛,喉嚨裡迸出粗啞的聲音:“同志們,上起刺刀拚呀!” 敵人第六次衝鋒被打下去了。戰士們雪亮的刺刀上染上了日軍的血。可是在敵人猛烈炮火下,突圍還沒有成功。

子彈打完了,怎麼辦?連長髮話了:“我們決不讓敵人抓住一個活的,也不讓敵人得到一支好槍。這都是我們用鮮血換來的。同志們,把機關槍和多餘的步槍統統破壞掉!” 戰士們握緊上好刺刀的鋼槍,決心同日軍肉搏!日軍藉著夜幕降臨,像蠢豬似的湧到四連陣地前沿,四連戰士們手端刺刀一躍而上,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刀槍撞擊之處,發出日軍的慘叫聲。戰士們的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鐵鍬砍、牙齒咬,一場悲壯的白刃戰,終因敵眾我寡,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這一戰四連共打死打傷日寇500餘人。戰後,淮陰人民在劉老莊修建了烈士陵園、紀念碑和壯志亭,烈士們的英名和事蹟將在中華民族解放鬥爭的史冊上永放光彩。

戰後,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當地人民群眾為第4連82位烈士舉行公葬,修建了“新四軍抗戰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紀念烈士,當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劉老莊烈士陵園。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劉老莊連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劉老莊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